元素 发表于 2014-4-15 16:38

被围起来的城市:对待马路护栏,政府请不要再一刀切

本帖最后由 元素 于 2014-4-15 16:53 编辑

      http://www.mdmmm.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404/15/154635fb5mtnswmmw5bwug.jpg
      20年前,笔者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则短闻:在北京,有个人上街逛的时候,在大路的对面看见了一个多年没见的朋友,打了招呼后才发现大马路中间被长长的路岛和护栏隔了开来,这个人不得不叫了车的士,花了十分钟绕了好长一段路才能和那个朋友握个手。笔者当时认为这个短闻有点夸张了,现在看来,我们这个城市的规模肯定是不如北京的,不过,今天我们的城市,也被一道道护栏围了起来。
       由于城市开发计划太短视,我们的城市没有预想过要容纳数以十万计的汽车,虽然这个问题是世界性普遍存在,但日益引起重视。不得已,城市的道路只能一改再改,一扩再扩。在广州,人行道已经被逼到了马路两旁的店铺底下,可以说人行道已经被汽车吞噬掉了。而因为我们曾经是自行车大国,我们的马路规划里永远都有一道极宽的非机动车道,随着汽车越来越多,这非机动车道一天一天的收窄着。但马路仍然有急需扩大的需求,无计可施的政府只好开始了“斩脚趾避沙虫”的做法。路上的车越来越多,只能让汽车严格地按方向流行,就像水一样,只要不停下来,就不会堵,而不再去管你想流去什么地方。于是乎,作为最快见效的措施:公路分隔护栏就被大量布置了出来。
       因为一般来说,如果有汽车在道路的中段调头,而转弯半径又太小的话,过窄的道路让汽车无法即时完成转弯,引起后车堵塞。公路分隔护栏可以完美地阻止这种行为的出现,但是也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比如护栏的设计不合理,容易被汽车的A柱档住护栏引起擦碰,而最令市民难以接受的是,分隔护栏把道路非常严苛的分隔了开来,也让行人无法方便地到达道路对面。在有的地方,甚至连人行道都被分隔护栏挡了起来。车被分隔开来,因为我们的道路一截来说并不长,开一分钟不到就能转个弯到达道路的另一边,但行人不能,如果在一个人行道护栏开口设置不当的地方,行人要过去马路对面,最快也要花上五分钟的路程,在人类越发依赖交通工具的今天,在城市的道路上多花上五分钟的步行时间,无异于谋杀。
       更令人忧心的是,护栏的高度设计刚好让人不能很方便地跨越过去,但还是能翻过去。于是乎一些市民为了节省那令人心烦的几分钟冤枉路,不惜冒着摔倒、被车碰伤等巨大的风险跨越护栏,这个高度的护栏,就算是年轻人跨越也不方便,一些贪图方便而又上了年纪的市民,就更容易受伤了。
       笔者也发现,新开发的油十、西粤等路段,公路因为比较宽阔,所以公路中间采用的是路岛式设计,而且开口也更多。笔者也知道政府在面对汽车爆发性增加、马路压力巨大的情况非常无奈,但是今时今日,政府已经不能再像从前那样高压行政了,总是喜欢为了避免麻烦而将所有问题一切切掉,粗暴而又容易引发市民不满。政府应当真心诚意地多为市民着想,在合适的地方多留几个开口,同时也要让一些开口能容纳非机动车和电动车通过,比如人民南路海关前那一段长得令人发指而开口又太少的护栏,政府要清楚该区域有两座学校,上下课时压力巨大。同时护栏本身对汽车的警示作用似乎不足,笔者总是能看到护栏刚刚布置好不久就出现了被撞损坏的现像,甚至在某些黑点地区出现重复碰撞,政府是不是应该了解一下,为什么会发现这种重复浪费资金的现像出现?

盛夏光年 发表于 2014-4-15 16:42

茂名的路,这几年一改再改,有种面目全非的感觉了!

元素 发表于 2014-4-15 16:42

为了省几分钟的步行路,我自己也曾经翻过,在步行一两分钟内的绕路可以接受,更远就不合理了。

元素 发表于 2014-4-15 16:44

盛夏光年 发表于 2014-4-15 16: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茂名的路,这几年一改再改,有种面目全非的感觉了!

没有办法,在这方面我理解政府为了缓解马路的压力而不得已,但政府还是太过于喜欢一刀切了。

盛夏光年 发表于 2014-4-15 16:48

对啊!那年改道后,我回来茂名适应了好久!

恭喜发财 发表于 2014-4-15 17:43

中国地方特色。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被围起来的城市:对待马路护栏,政府请不要再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