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忙,发旧帖:囚室诗话——光党印象
本帖最后由 阿傻 于 2011-6-28 13:31 编辑一: 一本诗集溜进了监仓
我在这个房间将近一年了。如果房门被推开,外面有人呼唤我的名字,我会大声地回答:“到”。然后躬着身子,迅速地走到门槛前,从门槛上拿一双拖鞋伸出门口外,再爬出房间,穿上拖鞋,站起来关上房门,锁上铜锁,扣上铁链。之后,我向前行走,两边是一个个紧锁的房间,墙面斑驳脱落,痕迹斑斑,泛着淡黄色。头顶有七八米高的天花板,角落蒙尘,结满蛛网。如果注意地面,那也是磨损得泛黄的水泥面,从粗糙的表面来分析,估计有十多年的时光痕迹了。人在这里行走,无论春夏秋冬,都会感到一种阴森森的压抑气息。将近一年来,我已经二十多次这样爬出某个房间,双手靠背,走过这些紧锁的房间,踩踏着冰冷的水泥地面,抵达长廊的尽头,从一个木柜中取出一副手铐,自己拷上自己的双手,再左转,进入某个房间,蹲坐在一张桌子下,抬头或低首,和某个身穿制服的人聊天,谈及房间里我们这些人发生的大小纷争、矛盾、斗殴、情绪波动等,抑或是我在接受教育批评,如此反反复复,一年的光景就这样毫无声息地流逝了。
我已经忘记自己是怎么走进这个房间了。一个人的一生,需要走许多路,自己赶路,抑或被道路驱赶;一个人的一生,需要走进许多房间,自己跨进,抑或被迫推进。无论那一种情景,他都无法预料前面是怎样的一个世界,身边会出现怎样的景观和人物。他走啊走,自己走,被推着走,在漫无边际的时光中,日渐苍老,日渐浑浊。似大多数人一样,我就是这样走着走着,失去了原来的摸样,患上了严重的遗忘症,常常忘记以前。尽管我目前并非老态龙钟、皱巴巴、干瘪瘪,但谁可以肯定这副强健光彩的皮囊下,不会藏着一颗破碎衰老的心灵,患有多种疾病!
我想,我大概是这么一个样子吧。有时候,我也想不明白,为了一包麦片或王老吉,甚至一个苹果,而斤斤计较,大打出手;为了看谁不顺眼,想着法子去捉弄调戏;为了称王称霸、拉帮结伙,圈地为王!除此之外,我每天靠着墙,坐在一个角落,耷拉着头,闭着眼,双脚伸直,双手下垂,似一条死尸。这种时候,我处于半睡半醒之间,脑袋里做着各种各样的梦。有时,身边的人突然站起来说:“又到开饭的时间,又一天!”我会睁开双眼,挤出一丝惨白的笑容,打量着身处的房间,身边的人群。我发现房间阴森森、冷飕飕,弥漫着一种陈年霉气,墙体斑驳脱落,像我那双著名的香港脚,只要轻轻一碰就会掉下满地皮屑。墙体高处的铝合金窗镶嵌着一排铁网,锈质斑斑,结满蛛网,粘满尘土,黑乎乎的,似我绝望的目光一样,只要你不经意地回眸,我就会潸然泪下。我发现这群人都和我一样,动作表情一致,似经过特别训练的特种兵。所以,与其说我们是一群人,不如说是一个人。如果没有这本书从外面溜进来,邮件上的签收人写着我的名字,我大概会保持这种状态延续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直到我离开这个房间,告别这群人,开始新的生活。这本书似乎搅乱了我目前的生活状态。假如,我目前的生活是一罐密封的浆糊,这本书就是一根挑破密罐的搅棍,把这罐浆糊搅活了。
这时候,我的记忆恍恍惚惚、迷迷糊糊,仿佛有很多事情涌上来,似潮汐,被地球之外的星体引力牵动。我大约写过一些分行的文字,有人称之为诗歌;我大约认识这本书的作者,而且对之一直心存敬畏!我从邮件中取出这本书,如果详细观察,你会发现我的双手微微发抖。我抚摸着书本光滑的封面,嗅一嗅芬芳的墨香,不断翻开又合上。我的脸上绽放微笑,如果认真观察,也会发现这微笑和我以前的微笑完全不同。这种微笑,你看到的时候,如沐春风,想起孩子的笑靥。以前那种微笑,你看到了,只感到一阵寒冷。我现在捧着这本书,反复翻阅,双眼射出一道明亮而欢悦的光芒。我想,一个癌症患者,突然得知自己可以治疗,他的双眼估计也会闪现这样的一种光芒。这本书给予我的震撼,大致如此!
2009、10、21写于广州看守所A1—23监仓。2010、12、25记录于茂名静心斋! 之二:看,这个人
拨开记忆的云雾,这本书的作者渐渐浮现。他是一群人,走着走着,变成了一个人。他上身是一件干净的白色衬衫,下身是灰色的西裤,手里托着一撂书或作业本。他从一个单间瓦房里走出,走过门口的枇杷树荫,踩着褐红色的沙土路面,穿过一条教师长廊,向我们走来、走来、、、、、、。这是我的记忆中,他的第一个印象。我还记得,风在他的背后,吹动着树梢,吹翻那些碎纸片、塑料袋,吹拂着他那宽松的衬衫和凌乱的头发。他就这样向我们走来,给我们讲解课本中没有的分行文字,讲述一些叫做诗人的人,讲述那些人的轶事。那时候,我在他的眼里,估计也是一群人吧。一群坐在他面前的孩子,目光呆滞或明亮。我想,我应该属于目光明亮的孩子,常常迷醉在他讲解的课程中,被那些精彩的词句所迷倒。我想,他也许发现了这一点。因此,我可以慢慢地靠近他,可以跨进他那个批改作业、备课、写作、栖息的房间。
那是怎样的一个房间?从教学楼的三楼眺望过去,先看到三颗枇杷树,巨伞般撑开,透过密集的枝叶间隙,隐隐约约可以看到瓦顶漆黑,落满枯枝烂叶。春夏之际,可以发现几簇绿草,顽强地从瓦灰和烂叶之中汲取营养,吐出嫩绿,甚至绽放小小的花儿。再往下看,是灰白斑驳的砖墙,石灰脱落了一块块,墙根爬满青苔,总让我想起著名画家罗立中的成名作《父亲》中那张沧桑的脸。显然,这房子有一定的年纪了,处处呈现饱经风霜的时光烙印。而房间门前的走廊下,在春夏时绿意茵茵,秋冬时红丹丹,满地枇杷叶。如果跟从他的步伐,推开那扇斑驳的木门,跨进去,你会发现一盏十五瓦的灯泡,吐着橘黄的光,驱除房间里所有的黑暗。那些从黑暗中呈现出来的,是凌乱堆放的书籍。你会看到书架、桌面、椅子、床铺上,都是一撂撂翻开的或未翻开的书籍。你也许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如何在这些书籍当中寻找一个位置,但他很快就搬开其中一张椅子的书籍,用手揩揩,微笑地对你说:“过来这里坐,别害羞,随意一点,想看什么书,自己挑。”你涨红着面颊,不知如何下手。他却在书堆中抽出一本,翻开某页,指着说:“这是我写的,被收集在这里,你看看!”你接过来,激动地阅读,他却一边忙碌去了,整理那些凌乱的书籍,你开始默读这些句子:
向日葵的头颅
缓缓下崔
披一袭星光闪烁的黑纱
哀悼黄昏时死去的太阳
向日葵
把白天采集的阳光
植入心中
深深怀念
在怀念中自焚
向日葵自焚
转盘上镶满
炽烈的火焰
燃烧着痛苦
燃烧着欢乐
向日葵以燃烧的姿势
攀援夜的绝顶
召唤黎明
召唤心中的太阳
你被这些句子震撼,但无法解读,仿佛置身于一种光芒的笼罩之下,你感觉很唯美、神圣!你确定那光芒并不是来自那盏十五瓦的灯泡,而是这些文字所焕发出的光芒。多年后,你又知道,那是另一个世界被推开时所闪现的光芒。
那时候,我开始蜕变了。我不是蝉蛹,不可能褪下一层壳,而长出一扇翅膀,飞往苍空,俯瞰地下一切。我只是确实地改变了,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以前,我发现一朵小花美丽有趣,就会伸出手摘下来,用指头捏碎,抛向空中,看着花瓣纷纷扬扬,我哈哈大笑;现在,我发现一朵小花,会蹲在花儿前,观摩它,用鼻子嗅一嗅它的芬芳,用指头碰一碰它的茸毛,用心感受那小小的花儿,体会它淡淡的美、小小的幸福和小小的忧伤。以前,放学后我会带着气枪没入村后的树林,潜伏一簇灌木丛中,用气枪瞄准枝条上跳跃的鸟儿,扣动扳机,“碰”的一声,中弹的鸟儿在空中旋转坠落,留下几根飞舞的羽毛。我欢呼雀跃,庆祝自己击中的猎物,奔跑过去,拾起不断抽搐痉挛的鸟儿,鲜血沾染我冰冷的手掌,有一点温热,但我的心感觉不到。现在呢,我放学后,带着一本书而不是一支枪,走进村后的树林,爬上一棵苦楝树,坐在枝桠上,翻开书本阅读。鸟儿在我的头顶鸣叫、跳跃,阳光从密叶间隙中射过来,打在地上,光斑点点。风吹动着树梢,沙沙作响。这一切,让我感觉到充实、平静、温馨。这个世界多么美丽、神奇!我情不自禁地遐想,享受这个美好的午后。也许就是因为这些蜕变,我从乡村的一群孩子当中,走了出来,和他们分道扬镳,越走越远!我想,我是因为这个人的力量,改变了我原来的生活轨迹,朝着另一个光芒四射的世界奔去。那是怎样的世界,我并不知道。但是我知道那里很美,生活在其中的人,目光特别清澈,身上闪现一种光辉,譬如那个帮我开启那个世界之门的人。
那个人,他又是怎样的生活啊?每天,他都在那间低矮的瓦房和那栋教学楼之间,缓慢地移动,一年又一年。和他朝夕相对的,是一群懵懵懂懂的孩子,等待着他的指引。他的生活,两点一线,沾满粉笔灰。每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似工厂流水线的活儿,又是他必须要完成的,不管他是否愿意、痛苦!除此之外,他生活表面之下,一定掩藏着另一个世界。那个世界中,他随心所愿,自由自在,写书内心。我想,在这两个世界中,他一定找到了一条路径,把两个世界串联起来,可以自由地来回穿梭,获得平衡!如果说前一个世界给予他干粮,肉体的强健,同时也使他蒙尘、迷失、浑浊,那么后一个世界恰恰相反,给予他思想,精神的强大,同时为他洗尘、去污,直至清澈无暇、晶莹通透!我想,他应该是这样生活吧,如果我猜错,他就不可能从他的生活中攫取到这样通透彻底的文字:
不要拯救我
让苦难
燃烧我
把我烧得透明
如果苦难能使我
纯净,且充满光辉
我为什么祈求
廉价的幸福
告诉世人吧
我曾匆匆驻足人间
但我的灵魂
从来未被玷污
这就似一位木匠,首先他的心里必须装有各种各样的器具,然后他才能从木头当中凿取各种各样的家具器皿。在我看来,他就是这样的工匠,而且诚心地把自己的手艺活儿传授给一群群懵懵懂懂的孩子。他期望可以给这些孩子们打开这个世界的大门,让他们体会生活不仅仅是吃饭睡觉、当官发财,应该还有一些什么东西,来支撑这微弱的生命,短暂的一生!多年来,他一直在努力。多年来,那些孩子,带着他的期望,一批批地离开了他,去了远方,杳无音信!
十五年后,作为那群孩子中的一个,我拘禁于囚室,以一个暴力犯的身份,捧着他的诗集,反复咀嚼、回忆,泪流满脸!我想,我应该回来了。尽管,我现在的样子冷冰冰的,皮肤苍白、周身血管凸显,脸上浮动似笑非笑的表情,似一具会走动的僵尸,蜷缩于角落,瞪着死鱼眼。但是,这本诗集的出现,我立刻焕发光彩、笑容可掬,双眼炯炯有神。我伸直腰杆,用几个饭盒支撑,权当桌面,铺开信纸,从那个世界里攫取出这些文字。此刻,我想起一位思想者的话:“只有可以自由地书写,就不至于被黑暗湮没!”
十五年前,每晚子夜时分,我想他批改完最后一本作业后,从书桌前站起来,伸伸腰,晃晃透,看看地下孑然的影子,跨出房门,眺望夜空。夜色苍茫,了无边际。他头顶上的枇杷树梢被风摇曳,叶子沙沙作响。墙角有虫鸣,叽叽喳喳,没完没了。夜了,睡的睡了,醒的醒着。那多的窗户,只有他的那扇,灯光依然闪烁。他会想些什么呢,十五年后,我从这本书中,获得了完整的答案。
之三:文字 背影
收到这本诗集,有好几天了。每天,都翻开阅读一阵子,再闭目发呆,打发这种逼仄的时光。但自从决定撰写这一组《囚室诗话:光党印象》开始,我必须一头扎进回忆中,穿越十几年的时空,企图重新体验当时的生活场景,以此体会这本诗集,进入诗句的精神内核,感悟作者当时的悲欢。我想,这样才能落笔,客观地写出我真实的感受。
这本诗集中,除了一首《黑夜中的向日葵》,在十几年前阅读过,其它的作品, 都是第一次阅读。因此,作为一名老师的刘光党先生是我以前熟悉的,作为一个诗人的刘光党先生是我现在逐渐认识的。这本诗集大多数作品,都是作者1994年之前的作品,少部分是2006年之后的作品。作者在其《后记》中谈到:“到了1994年之后我几乎不再敢动笔了,因为我总是觉得我诗中缺少什么。缺少什么呢?我认为是缺少一种思想和精神的高度。如果我没有站在思想或精神的某个高度上,那么我就不敢向别人发出声音。”这说明十几年前,作者觉察到自己创作中的障碍以及作品中的硬伤,也说明这是一个虔诚或谦逊的写作者。从这一点来说,相对今天喧嚣浮躁的诗坛,是一种可贵闪光的品质。事实上,尘世嚣嚣,我们每个人做点什么事都会困难重重,在实践过程中,总会遭遇到一个又一个障碍。对于写作者来说,此点更为明显,矛盾更为尖锐。如何突破这些障碍,化解矛盾,创出自己满意的作品,相信是每个诗人孜孜以求的梦想和创作动力。
这本诗集五辑诗歌中,我个人较喜欢第一辑作品,并且认为是这本诗集中最优秀的部分。在这辑作品中,我特别喜欢《黑夜中的向日葵》、《蜜蜂》、《写在子夜》、《不要拯救我》、《遥望白天》、《夜的赞歌》。这些作品都具有惟美、纯粹、干净的抒情品质,是作者从浑浊生活中抽身而出,和内心世界博斗所分泌出的精神产品。如果用蚌这种贝类因伤孕珠来形容,我认为是很贴切的。一个人从人群中走来,从琐屑嘈杂的生活中走来,如果他内心不强大,没有一个纯粹的精神世界支撑,那么他一定淹没于人群中,被琐屑生活所吞噬,沦落为目光暗淡,行色匆匆的集体一分子。十几年前,我作为一个孩子,可以发现作者隐隐约约和另外的老师不同,似乎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我想,这和作者虔诚书写内心,忠于内心,抵制生活中种各黑暗,无不具有关系。我们试图分析这首诗歌:《不要拯救我》——
不要拯救我
让苦难
把我烧得透明
如果苦难能使我纯净,
且充满光辉
我为什么祈求
廉价的幸福
告诉世人吧
我曾匆匆驻足人间
但我的灵魂
从未被玷污
这首诗,明明白白,干干净净,有一种直指灵魂的力量。这样的作品,根本不需要所谓的诗歌技巧,它是作者承受生活重压之后,内心自然而然爆发出来的吟唱,是对生活重重围困的突围和反抗。在我的老家,乡下人用花生榨油,其方法是用炒香的花生米,经过一台机器的搅拌、打碎、压榨等程序后,机器的一头流出香喷喷,黄晶晶的花生油,另一头是干巴巴的渣滓。这首诗就是诗人经过生活大苦大悲,所榨取出来的“香油”。这样的作品,我想,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打动别人,引起共鸣,是不能刻意用技巧写出来的浑然天成之作。
这种纯粹干净的抒情,在一首《蜜蜂》的诗中,也很好的体现这些优秀的诗歌传统。全诗如下:
是什么习习飞临
扇动花瓣的翅膀
使所有的日子 芳香荡漾
是什么从春天出发
不受任何季节阻拦
直抵众果 甜蜜的内心
是什么熠熠而至
摇动阳光的羽翼
使所有的日子 光明永驻
是什么如一颗飞翔的星星
在众人景仰的高度
划一道闪光的轨迹
在这诗里,由一只蜜蜂于诗人眼前飞翔所赋予的想像,迸发出来的诗意世界,焕发光芒,其纯净得令人神往。我想,任何一颗蒙尘的心灵,都不能写出如此清澈无暇的文字,与其说这是一种诗歌艺术品质,不如说是一个人天生具有的气质。在这本诗集中,作者的纯洁高贵气质贯穿所有作品,如《夜的赞歌》:
黑夜啊,你使我向往光明
你用无形的栏杆
把我的灵魂囚禁……
在这样纯粹的黑夜里
活着或者死去
都很安详
我立下遗嘱
交出我纯金的心脏
这是一轮燃烧的太阳
它将开起在你的上方
八十年代九十年代那批写诗的人身上,具有一种很特别的气质,其实就是这种纯粹、高贵、唯美的诗歌传统。那时,诗人们是用自己鲜血和生命投入创作的,为了诗歌信仰,俗世的一切都可以不要,甚至可以交出自己的生命,比如,1989年海子卧轨自杀,将这种信仰推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影响了千千万万在尘世中苦苦挣扎的诗歌青年。海子自此也成为诗坛上神话般的人物。作为其中的一名诗歌文艺青年,我认为作者身上也流淌着这样的诗歌血液,并且成为他一生的品质。在他2006年创作的诗中,这种唯美,高贵,纯粹,凄婉的抒情品质,又无意中在诗句中呈现。
在黑夜遥望白天,就像遥望自己,
高山之上,烟雾缭绕的坟茔。
跋涉黑夜,被黑暗包裹,
天亮之后,褪去肉体的外衣,
我的灵魂就是那颗高出高山的太阳
——《遥望白天》
再如:
诗人啊,
我怎样才能,
穿越诗歌,
穿越火,
抵达你的内心,
触摸至你恒古的疼痛
——《随张慧谋看火》
而情诗方面,作者表现得更彻底迷人,有一种夺人心魄,使人欲罢不能的吸引力,且看这些句子:
葵,
我诅咒你,
为什么拯救我,
为什么带我从混沌,
走向清明
——《情诗:献给葵》
我吸吮你的美丽,
如吸吮怀抱阳光的露珠,
我是经夜的花瓣,
紫色的躯体,
被你的真情灼伤。
——《情诗:献给葵》
爱到深处是澄明。这样的情诗,情感丰沛、密集、语言泛美,丰富的隐喻穿插其中,既适合纵声朗诵,又适合默读咀嚼。诗人都是情种,他丰富的内心,敏感的个性,使他情感生活往往精彩无比。他需要拥有一个花园,每朵鲜花都让他情不自禁为之吟唱。他是花园主人,同时又臣服于鲜花之下,因此获得众多花儿的青睐。一个诗人被众多女孩爱慕,在世俗眼中肯定是另一个样子,会遭受他人嫉妒中伤。作者这本诗集取名为《写在子夜》,其实是取自一首诗的题目。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因女人而被流言中伤时的心境。他在诗中为自己辩护:
白树,你灼灼闪亮
凡人满眼夜雾
看不到的你的光彩……
白树,你穿行在人群中
心术不正的人
无法看清你……
白树,你如一脉清泉
穿过谣言的烂泥浊浪
执著地浇灌一片幼林……
白树,你借用诗歌和爱的力量
保持内心的纯净……
白树,你崇信诗歌、崇信爱
你从天上取来火种
把自己点燃……
作者陷落于“谣言烂泥浊浪”的痛苦中,为了摆脱这种“人言可畏”的折磨,借助诗歌的力量,净化这种痛苦,全诗可谓一气呵成。所有的委屈怒恨,在繆斯女神照耀下,净化为怜悯和爱:“白树,你借用诗歌和爱的力量/保持内心的纯净/你怀着怎样的痛苦/看许多灵魂的腐朽、堕落/你无力拯救他们/白树,你为什么挚爱/那些恨你的人。”我想,诗人的伟大而圣洁一面这里得到充分的体现。那些被诗人爱的女人或爱慕诗人、发现诗人人性光辉的人,都是幸运的。因为,这个世界无论多么浑浊黑暗,只要有诗人存在,就不致于绝望。
我认为,作者用此诗的题目为封面书名,并不是为了彰显自己的个人道德高尚,而是缅怀一段令人唏嘘的岁月,一种男女之间黄金质地般的情感。那是多么纯洁无暇的情感啊!然而为何如引短暂,世间如此浑浊。诗人从人群中走过,留下了他孤独的叹息:“心术不正的人,无法看清你。”
这种孤独、高贵、圣洁、唯美的品质,就是九十年代一代诗人的孤独背影。时代跨进二十一世纪后,高度发达的商业化社会到来,各个社会阶层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记得一位优秀诗人世宾写一首《碎》形容这个时代的到来,非常形象贴切:
碎了
神的天空,殿堂碎了
偶像碎了,已没有一块地方需要跪下的膝盖
碎了,自然中那些神奇造物
圣人隐忧的茅屋
神圣的诗篇
碎了……
是的,碎了!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通讯科技的发达,网络社会的形成,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和思维活动。社会话语权不再由少数精英阶层操纵,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角,千千万万个独立的“你”组成这个社会。你可以随时随地发出自己的声音,你可以自由的支持或反对某种声音,你不比谁高尚,也不比谁卑贱;你只是一个公民……一个开放、自由、多彩、喧嚣的社会到来了。在诗歌界,各种主义、流派,你方唱罢我登场,甚至大摆擂台比武,好不热闹精彩。比如一系列“去”字诗歌理论,去神圣、去崇高、去象征、去中心等。再如诗歌流派,“知识分子写作,民间写作,网络写作,下半身写作,垃圾派写作等等,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作为一个诗人,特别经历八九十年代的诗人,此时如何反省自身、作出判断来定位自己是至关重要的,作者在后记中说:2006年写了《在世界历史废墟上》系列作品,其在思想上超越了过去的所有作品。这一点,我认为是有根据的。一个诗人,辍笔多年后,其人生厚度,感情认知,数倍递增。只要他保持思想上的自省,创作上的创新,溶入当下生活,他就一定可以写出更好的作品,超越过去,突破自身的一个个阻碍,随着时代一起迈进未来……
《在世界历史的废墟上》这系列组诗中,可以看到作者创作上的种种蜕变,具有21世纪网络时代诗歌艺术的重要品质:冷抒情,节制隐忍,自然朴素。如果综合作者的创作历程,可以这样形容:作者早期的作品,过于注重抒情,词句的雕琢,且结构单一,似一个女子,人们只记得她的衣服打扮,却忘记了他的面貌笑容;后期的作品,少用形容词,穿插叙事元素,意象密集,句子简洁朴素有力,似一个女子,人们只会记得她美丽容颜气质,忘记了她的服饰。在这系列组诗中,我最喜欢这段诗句:
他们把你投进大火
他们不知道
你嗜火的灵魂
会把那场大火
当美酒啜饮
——《怀想圣女贞德》
合上这本诗集,我感想繁多复杂。朦胧中,有一个背景从凌乱的生活中走出来,缓缓地离我们而去,隐没于漫漫的时光中。他的背后,是缤纷、多彩、嘈杂、喧嚣的另一个时代,正轰轰烈烈地向我们碾过来,碾碎一切。也许,新的艺术形态就是这样重新开始!
之四:奇迹和命运
我是不相信奇迹和命运的。自从我知道我是千千万万个精子中最快速度游进母亲的子宫和卵子结合,而诞生的生命。我就知道我是来自偶然,是一个奇迹。生活在这个世界,每时每刻都会面临偶然间出现的、不可预知的事情,仿佛就是经历了一个个奇迹,甚至有人说生命是一串联奇迹的结果,我似乎相信这种说法。
打个比方说,我向猥亵妇女的歹徒伸出愤怒的拳头,致其重伤,锒铛入狱,事实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我现在收到朋友邮寄给我的这本诗集,也是一个奇迹。我在监仓用饭盒铺开信纸,撰写这系列文字,写好后邮寄给这本诗集的作者。他收阅后,也会甚感奇迹。如果细心揣摩身边大大小小的事情,我们会发现自己的生命历程,全部都是一串联的奇迹。如果再认真考据其中的种种关联,这些奇迹背后又似乎有一种前因后果的必然性质。这种偶然中的必然,必然中的偶然,综合起来分析问题,也就是唯物主义者辩证地思考问题的方法吧。
这本诗集自2007年4月份出版,到现在也二年多时间了,我身陷囹圄将近一年。这就是说,这本诗集出版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它和我都在自由世界里穿梭。但它没有发现我可能是它的读者,我也没有发现它是我初中语文老师的诗文集。我们在各自的生活轨道上奔跑,却没有相交的一个点,它从作者手中一本本流出去,流落在各种各样的人手中,被翻阅或被蒙尘,但偏偏没有流落到我的手中。我坐监后,置身高墙电网之内,自由被压榨为一个十几平方的逼仄空间,它却可以从几个人的手中辗转,飞越种种障碍,出现在我的手中,知道我就是它的读者。这不由你不感叹:这世界真是他妈的太神奇了!但是,且听我细细述说,似剥洋葱头一样一层一层剥开,这个奇迹背后的种种必然也就一步步呈现出来了。
一年前,我是赌徒、酒鬼、个体户、业务经理,身上有众多的角色头衔。每一个角色,都代表一种生活方式,似身上的服饰,每天一个样,天天不同。谁也没有心思偷窥服饰之内那具真实的躯体。多年来,我除了上面的生活之外,我还会我手写我心,记录自己小小的孤独和忧伤。但是,众人看到我的,只是一个赌徒、酒鬼、个体户、业务经理的我,却看不见一个书写自己内心的我。自从,我经历了一个奇迹而锒铛入狱后,将近一年的监仓生涯。每天囚禁在一个十几平方的监仓,挤在二十多个犯人之间,吃了就睡,睡了就吃,什么也不用做,也不用思考。我的任务就是不打架不滋事、遵守监规守则,天天打坐着磨屁股,囿于这个监仓,似被笼中圈养鸡鸭。这种时候,为了抵制时光的腐蚀,身边囚犯动物性的影响,保存一点人性,我只有提笔写东西,把自己置身一个想像世界之中,在那里寻找希翼、热爱、纯粹和美,或者书写身边的这群囚犯,感受他们的人生。只有这样,我才可以远离身边的囚室政治、江湖纷争,摆脱自己的愤懑怨恨、憋闷无奈。这些文字写好后,一封封寄给我初中时候的一个同窗好友,让他帮我保存。此时,他才从文字中发现了我,知道我竟然喜欢写文字。这样,他又不知道从哪里弄到了这本诗集,才匆匆邮寄给我。所以,唠叨这么多,也就是说明任何一个奇迹,都是经不起推敲的,它背后有一种内在的、隐秘的必然。假如,这本诗集作者不是我的老师,假如我不是一直坚持写作,假如我不是意外坐监,它都不会出现在我的手中。只是,尘世嚣嚣,嘈音太多,我们被生活的万花筒所迷惑、遮掩,大家都往一条唯名唯利的道路上狂奔,被它们所奴役,而无暇顾及内心,以及他人的真实存在。从而,这个社会上,人和人之间,才会产生“你在我眼前,但我们互不认识”的隔膜,从这个层面上说,真是一种无奈的悲哀。
因此,到现在我还是不太相信奇迹。冥冥之中,我们为人处世,成家立业,一朝一夕,一年一月,一生一世,其间总有一种内在的品质被表象所遮掩,从而形成惯性蒙蔽了真实的自我,迷失了方向。这种力量,异常强大,难以改变,也许这就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所谓的命运。但我也不相信,我绝不低头臣服,直到血气衰竭!
十五年前,我初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刘光党先生,他面对着一群天真茫然的孩子,讲授课本中所没有现代诗歌知识,讲述那些性格偏僻、行为古怪的诗人轶事;他从一些文艺杂志中翻出自己的作品,供这些孩子阅读、朗诵。他一定不知道这些行为,为一些孩子推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他也许只是因为热爱而无意识地传授这些课外知识。一个初中三年级毕业班的老师,更多人关注的是学生的中考成绩,自己学生的升学率以及自己声名。但是,我的老师刘光党先生,他不是这样的。他首先是一个诗人,其次才是一名教师。十五年后,他众多学生中的一个,身陷囹圄,无意中得到他出版的诗集,回忆起这么一位教师:他卑微而伟大,真实而简单,倔强而谨慎,矛盾而完整!因此,我写下这些文字铭记,又不仅仅是为了铭记!
2009.10.21-24写于广州某看守所A1-23监仓
一名愤青的落难史
2008.12.1新兴里
2008.12.1,已是一组数字。新兴里
已模糊成一团痛苦。那时黄昏
我从万菱广场十二楼下来
一头扎进奔腾的河流。A和B
站在一块巨大的广告牌下,脸上盛开
一朵洁白的荷花。他们向我招手、呼喊
但我只听到时代碾碎一切的噪音
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到处都是车水马龙
一只蝙蝠飞出洞,天暗了下来
我们赶往市场,搬运粮食
“猪肉涨价两块,从明天起要吃斋!”
不知是谁的声音,阴影般笼罩下来
空气顿时弥漫一层酸涩气味
我们背着生活,大袋小袋
泡面、罐头、啤酒、可乐
我们气喘吁吁,蚂蚁般爬过解放大桥
拖着一条乡村的疲惫
母亲在千里之外
乡音、乡里菜式却在眼前
热气腾腾,像是温馨一片
艰辛包裹着幸福
有人哼着乡间小调
有人唠叨起爹娘
有人给乡下拨打电话
缺钙的膝盖常常被一片乡思压弯
虽是残冬,寒风刺骨
我们却幸福得油光满面
是不是真的有命运之神?
我不相信上帝
上帝也不了解中国国情
我只跟随你,母亲
你说人人头顶三尺有神灵
我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我敲响派出所的大门
一块碎瓦改变一辆火车的命运
我深陷正义的泥淖啊,一身晦气
神灵也远离我。母亲
你为什么在哭泣
我为什么注定从此离开你
2008.12.1。这是分岔口
我记下已经是2010.12.1
我是刑释人员,垂头丧气的暴力犯
2010.11.11夜于乐昌监狱
2008.12. 派出所
2008.12.2。零点,热
无边无际的热,炙烤我
我不是烤鸭,我是寒风中奔跑的人
在派出所,接待我的民警说:忙,等一下
时间停顿。我正在坠落
一团正在焚烧我
而我浑然不知
我坦白!我承认!我服从!
我信仰铁锤镰刀
我信任闪亮警徽
我仅仅敲了一下
仅仅一下?我点头
签名,画押
我以为可以回公司
一副手铐偷偷走过来
拦住我自信的步伐
这不是做梦,这是咎由自取
一块棱角分明的石头顷刻爆裂破碎
来不及发出疼痛的声音
一年后,我在乐昌监狱
接受阳光改造
我终于知道,我不是石头
我只是一片黑
黑色的火焰焚烧我、埋葬我
2010.11.13夜于乐昌监狱
2008.12.3,看守所
这是哪里?
地狱之门缓缓启开
命运的黑一下子汹涌而出
我没有落泪,甚至来不及思考
瞬间变成一具木偶
立正。抱头。蹲下。
背后有来自权力的强制操控
尊严。人格。自由。
像衣服一样被逼脱掉扔进垃圾桶
一个人开始窒息死亡
一名囚犯开始闪亮登场
地狱欢迎你,可爱的小魔鬼
我不是魔鬼,我是豺狼
别撕咬我,别吞噬我
我不是你们可口的食物
别管我,别拉我
让我下沉,让我沉没
在另一个世界
我依然扬起愤怒的旗帜
我不相信,血性是黑色的
我不相信,愤怒是邪恶的
我不相信,命运是个小丑
纵使你们高高在上地审判我
我依然抓住一根稻草
往上爬,我要爬上去
看清楚你们这群小丑的摸样
2010.11.16于乐昌监狱
2009.10.26.上场
终于,我要走了
离开这个房间
离开这些斑驳剥落的墙壁
离开这些相互撕咬的困兽
一段锈迹斑斑的岁月
就这样
强行插进我平凡的历史
它会成为生命中的盐吗
它会是一截锃亮的钢吗
我不知道,我已在路上
专车接受,军警开路
我将要赶往何方
何方便是我的后花园
我不会忏悔,我不会祈祷
我不会用一段光阴洗刷愤怒的火焰
我只会下跪,敬畏天地
我只相信头顶星空有更高的律令
我只想说:
母亲,请原谅我的嫉恶如仇
妻儿,请原谅我的两肋插刀
兄弟,请原谅我的鲁莽冲动
我将独自饮尽这杯自酿的苦酒
我已在路上,我心坦荡
请相信我,一个嗜火如酒的灵魂
请相信我,一个并不孤单的背影
2010.11.19.于乐昌监狱
2010.1.25. 劳改场
两个傻瓜
两个傻瓜
拼命拉
拼命拉
一个没有嘉奖
一个没有表扬
真奇怪
真奇怪
不知是哪一位前辈
冒着禁闭的风险
天才地纂改了民谣《两只老虎》
从此《两个傻瓜》风靡劳改场
我们边拉边唱
边唱边笑
边笑边跳
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所谓的改造
其实就是把你变成一个不停运转的马达
所谓的悔过
其实就是你耍尽办法完成任务
所谓的自新
其实就是免费给别人干活还要点头哈腰
所谓的走向新生
其实就是我被改造了
被悔过了
被自新了
2010.12.1
我离开了
这个塑造人才的天堂
我走出那个警卫森严的门槛
目光呆滞
四处张望
L无限悲戚地看着我
像观看一个从动物园笼子中走出来的猴子
而我傻傻地笑
像一朵菊花
幸福就这样悄悄地绽放
感谢党
感谢劳改场
感谢毛主席
感谢天
感谢地
我终于塑造了新生
2010.10.26.农民
我不知道你是谁
但我如此熟悉
你曾是乡间一块完整的瓦
拥有幸福的光泽
遮风挡雨
守护着一家人的春天
如果不是你在黑暗中伸出猥亵妇女的手
我将当你是十年后的我
一个贫困潦倒的破酒瓶
为这个城市掏心掏肺
掏空一家人的希望
你活得不容易
我也混得不顺畅
一只漂浮城市上空的塑料袋
整天涨满怨气无可奈何地飘
如果我说我们曾是两兄弟
中国九亿多的农民不会反对
这个国家GDP年年高涨
城市天天满面油光
我们一出生就勤勤恳恳
为什么从没有我们的立锥之地
我们都是时代的弃儿
一出生就烙上耻辱的标签
背负着巨大的壳
缓慢地爬行
可是如今
一场欲火毁了你
一场怒火烧了我
当我举起拳头
砸向我的兄弟
天长眼
天落泪
地有心
地疼痛
但法律不会
它是冷冰冰的准绳
我将在法律的刑罚里仰天长叹
你将在道德的牢笼里终生服刑
我们将在命运的终点殊途同归
2010.11.20于韶关乐昌监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