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如歌 发表于 2013-8-13 10:43

阿傻 发表于 2013-8-8 13: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此文,改改的话,非常适合发表在(散文诗)杂志上。此类词语华丽感情丰沛的文体,青春时期的至爱哦。此文啊 ...

改了改,拿去投稿了。
路的前方,有盏灯给自己指引,少走多少弯路啊!!阿傻,谢谢你的指引!认识你真好!{:soso_e183:}

明智选择 发表于 2013-8-13 18:43

欣赏了,喜欢文版个个文采了得。

温柔 发表于 2013-8-13 23:28

我很喜欢美文,华丽而赏心悦目。不过,此文还差一些,语病、逻辑错误太多。
例如:
“灰蒙的折翅声”用“灰蒙”修饰声音不妥。
“ 悲愤是今夜的虫鸣”----“悲愤”是否可以做主语呢?
文章前面是“暗淡的圆月”而后面是“明月”,究竟是“暗”还是“明”呢?
“ 十月的秋声却如萧萧的白杨”----“秋声”如“白杨”?
“夜幕更低垂,暮色笼罩了一切”----“夜幕”已经更加低垂了,还有“暮色”吗?
【偶然路过,偶然看到楼主的文章,吹毛求疵,请原谅!其实,有些语句还是很优美的,我识睇冇识写。】

落霞如歌 发表于 2013-8-14 00:07

温柔 发表于 2013-8-13 23: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很喜欢美文,华丽而赏心悦目。不过,此文还差一些,语病、逻辑错误太多。
例如:
“灰蒙的折翅声”用“ ...

非常感谢你的跟帖和点评{:soso_e160:},对于你提出的一些宝贵的意见,我会接受的,也顺便说说我的不同意见,一起探讨探讨吧,呵呵。
1."灰蒙的折翅声”用“灰蒙”修饰声音不妥.
    我觉得是可以的。这是现代诗常用的叫“通感”的修辞手法。
   通感,是人人共有的一种较高级的感受事物的能力。它既是一种心理现象,又是一种语言和认知现象。它包   含着隐喻性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它是通过从某一感官范畴的认知域向另一感官范畴的认知域映射而形成人类认知世界和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通感,也有人称之为“感觉移借”或“感觉转移”。我们说,人有五种感觉器官, 即触觉、听觉、嗅觉、视觉、味觉,人类借助于感觉,才感知了大千世界中形形色色的事物,以及各种事物迥然不同的属性,如 “闻见(香味)、听见、冷眼、清净、音色、声音刺耳、眼睛尖、口味重”等。
具个例子来说明通感在诗歌中的重要作用和灵动性吧:

       晓雪的《歌声》

      歌声像一股快乐的风,
      吹得姑娘们的彩裙飘动,
      吹得小伙子翩翩起舞,
      吹得舞场边火把熊熊……,
      歌声象一片音乐的湖
      人们尽情游泳在湖中
      草坪、村寨、田野、山丘
      整个世界都在这湖上浮动……
      诗人艺术地再现了彝族人民欢度“火把节”的热烈场面。精巧的构思和“多感性”的语言,使人觉得那“彩带飘动”的姑娘和“翩翩起舞”的小伙子几乎就要从诗句里跳出来一样。那醉人的歌声在每行诗上浮动,摇撼着读者的情绪。“歌声”是一种缺乏具体形象感的音响,但诗人却用“明喻”把它比附为“一股快乐的风”、“一片音乐的湖”,风就能吹动姑娘的彩带,吹快小伙子的舞步,吹红熊熊的火把。这样,通感的效果就使听觉(歌声)形象转化成为视觉形象了。通过这种奇妙的“多感性”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被火把照亮的夜晚,那片透明的“音乐的湖”,以及那高昂的歌声卷起的朵朵浪花,柔和的曲调所形成的层层涟漪。诗人就用通感手法,把一个抽象的不易于表现的歌声,表现得如此具体、形象、活泼。(注意:先把看不见的东西抽象的东西如歌声,这些原来是名词的,比喻成能动的东西,然后再具体化,诗也就灵动起来了)。
那么,我在这篇散文诗里,也用了大量通感的修辞手法,你现在说的这个例子“灰蒙的折翅声”用“灰蒙”修饰声音,就是这个意思了,通过通感,把听觉的声音”折翅声“转换成颜色来加强我主观能动的”灰蒙“色彩,当然,这个”灰蒙”色彩是双关的,既指天色灰蒙的颜色,也是心理主观情绪的表现。这样写的话,诗意就可以灵动了。
呵呵,夜深了,明天还要回老家参加堂弟的婚礼,或者后天再来一一具体说说。{:soso_e183:}


落霞如歌 发表于 2013-8-14 00:41

本帖最后由 落霞如歌 于 2013-8-14 00:43 编辑

2.“ 悲愤是今夜的虫鸣”----“悲愤”是否可以做主语呢?
个人觉得是可以的。
呵呵,这是个倒装的省略句,因为是散文诗,我为了加强自己的主观情绪色彩,所以就来了个这样的句式,如果换成这样“今夜的虫鸣声,声声悲愤”,你是否容易接受呢?嗯,主语是“虫鸣声”,谓语是形容词“悲愤”。这样的话,是可以理解和接受了,可是字词却不够精炼了吧?有时候写诗,不论是古诗或者现代诗,为了加强自己的感情色彩,倒装句式常常有的,如

                                             菩萨蛮
                                              温庭筠
               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
               玉钩褰翠幕,妆浅旧眉薄。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

“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是倒装句,本来是被莺声唤醒,才看见灯光残月的,却用倒装法,把“闻晓莺”置于上片末尾,突出了莺声,与下片的的“春梦”相呼应。


补充内容 (2013-8-15 11:14):
个人觉得这样写是可以的。

落霞如歌 发表于 2013-8-14 00:42

{:soso_e125:}{:soso_e108:}
后天再说吧,很夜了。{:soso_e181:}

兜兜糖 发表于 2013-8-14 23:15

落霞如歌 发表于 2013-8-10 00: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知音哦!我最爱是前半部分。

不要老提新人~多出你作品~期待ING~

落霞如歌 发表于 2013-8-15 11:11

明智选择 发表于 2013-8-13 18: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欣赏了,喜欢文版个个文采了得。

感谢你的到来,问好!

落霞如歌 发表于 2013-8-15 11:15

兜兜糖 发表于 2013-8-14 23: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要老提新人~多出你作品~期待ING~

想跟你学习,期待你的大作!{:soso_e163:}

落霞如歌 发表于 2013-8-15 11:30

温柔 发表于 2013-8-13 23: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很喜欢美文,华丽而赏心悦目。不过,此文还差一些,语病、逻辑错误太多。
例如:
“灰蒙的折翅声”用“ ...

3.文章前面是“暗淡的圆月”而后面是“明月”,究竟是“暗”还是“明”呢?这个问题还真的不知道如何回答你了,我如果回答你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因情生,为情化,那么你可以理解了么?还会问么?4.“ 十月的秋声却如萧萧的白杨”----“秋声”如“白杨”?呵呵,我发现你很喜欢“捉字粒”,我想温柔MM应该是位辩论的高才,常常跟文秘工作者或者文秘工作打交道,议论文应该非常了得。不过,在诗歌这方面,如果也是这样“捉字粒”的方式来理解和阅读,是很费你神思的,甚至觉得诗歌根本就是连最基本的语法都不通的。显然,温柔MM你问的这个问题,就是这样的问题,也就是你一进门就说的“不过,此文还差一些,语病、逻辑错误太多”。为什么你觉得有语病和逻辑错误太多太多呢?就是你运用了你惯用的“捉字粒”方法来理解和阅读。其实这句“十月的秋声却如萧萧的白杨,滑过我梦痕的寐影,散落无望的惆怅;”是诗歌里常常运用的一种语断而意连的一种思维跳跃的方法,也叫“跳接法”是诗歌写法中最常见的一种基本方法。举个上面熟悉的例子。             菩萨蛮    温庭筠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玉钩褰翠幕,妆浅旧眉薄。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开头两句便从近处的园中杏花跳到远处的陌上行人,这是空间上的跳接。“玉钩褰翠幕,妆浅旧眉薄”,这两句写词里的主人公她带着残妆,漫步经心地挂起帘幕,这是若有所思的神态,以下文的“春梦”暗中连接,这是意念上的跳接。从“妆浅旧眉薄”到“春梦正关情”,再到“镜中蝉鬓轻”,似乎语不相属,,这也是意念上的跳接。诗词要唯美,要有表现手法,就好像画画,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这是运用了想象和思维的力量来填补意象脱节处,这是绘画的最基本的方法。诗词也一样,直直白白的诗词,毫无美感,用这种跳接的方法来写诗词,把种种凌乱的意象串联起来,那么诗意的唯美就彰显了。那么,回到我这个散文诗里,温柔MM你提到的这个问题吧。我也是运用了“跳接法”。十月,本是收获的季节,一片金色,声息喜人,是阳春三月种下的希望,是人梦寐以求的色彩和声音,可是现在在我的眼底下,却是跟白杨树下那萧萧的声息是那么的相同,只是落下茫茫不知所向,只是失望。人的思绪是忽东忽西的,难寻头绪,而我这篇散文诗主要是一篇剖白心理变化的独言独语的涂鸦,所以选择这种跳接的方法来表现当时变化的思绪。
5.“夜幕更低垂,暮色笼罩了一切”----“夜幕”已经更加低垂了,还有“暮色”吗?
温柔MM(头像似MM),我实在是很累了,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你了。你以上问的,都是些非常基础的语法知识和诗词的最基本的常识。这样吧,撇开那些什么情语什么景语之类的话,我想请温柔MM自个儿去百度一下“夜幕”“暮色”,然后再想想夜色的变化是怎么样的?最后结合全诗上下意,你来帮我改改怎样改才好,好么?真的,当局者迷,要读者多提意见才能让我提高的,我在一边静静的学习去了。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月下独步【点评精彩,好文者值得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