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发表于 2013-4-13 00:54

小时候的电影,人物脸谱化,正面人物美,反面人物丑,一出场就知谁是坏人谁是好人。曾经看过一部电影,开场出现几个革命青年,但其中一位长得有点阴阳怪气,我估计此人将来会变节,后来果然不出所料,叛变了。

腾飞 发表于 2013-4-13 01:51

以前村年例都会放的。怀念!!

南宫亦馨 发表于 2013-4-13 08:48

见习记者 发表于 2013-4-13 00: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也忆起一句电影经典台词:别看今天闹得欢,小心日后拉清单。
猜一猜来自哪部电影。

我完全没印象

南宫亦馨 发表于 2013-4-13 08:51

见习记者 发表于 2013-4-13 00: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承认,小时候在圩里的电影院,采取爬围墙进入方式,逃过票。

农村娃,小时候不知道什么是电影院

南宫亦馨 发表于 2013-4-13 08:52

见习记者 发表于 2013-4-13 00: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小时候的电影,人物脸谱化,正面人物美,反面人物丑,一出场就知谁是坏人谁是好人。曾经看过一部电影,开场 ...

那么小就会看人了,真是厉害啊 {:soso_e113:}

小彩 发表于 2013-4-13 09:50

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学校放的《举起手来》。现在一般家里都有电视了没有人想出去看!应该看的都是一些好奇的小孩吧!

毅意 发表于 2013-4-13 10:40

记得小时候看画皮电影吓了半死

三少爷 发表于 2013-4-13 10:53

露天看过《少林小子》

打铁佬 发表于 2013-4-13 11:00

二、电灯……电灯……“猪胆灯”。

    电灯、电话,楼上楼下。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形容一个人环境好的。你看这在今天是多么平凡的东西呀,在那时都成奢侈品了。    电话、楼上楼下,咱就别说了,想你都不用想,这些只有少数机关单位才能拥有的。那就来说说这个电灯的事几吧。那时小圩镇都是没有电的,照明全用煤油灯。用煤油的灯里有一种叫汽灯的,很光亮。一般人多聚集活动和做大戏时就用这种灯,所以又叫戏灯。    后来不知何时,公社在离小圩镇约一公里的河边,办了个小水电。利用水力推动水轮机,水轮机再通过皮带带动一台小电球(发电机)发电。发电机发出的电很有限,仅够供镇子上的居民照明用。那时大家都没有其它的家用电器,能用上电灯看看书报都非常满足了。刚见到电灯时,由于电灯外型酷似猪胆,有些老人家就直接称它为“猪胆灯”。    圩子中间立了条电杆,装上街上唯一的一盏路灯。第一次使这条千百年来夜里都是漆黑一片的古镇有了光明。尽管这路灯有点昏暗,而这里还是成了小孩子的天堂。他们晚上都喜欢聚集在这里,相互追逐嬉戏打闹着。    由于线路长而又不变压供电,到用户时的电压很底了,电灯往往昏暗得象一块绕红的火炭一样。水也有个丰水期和枯水期,逢枯水期电压更底。    每家用电的电费是桉电灯的瓦数桉月收的,所以每家都是报装一盏15瓦的,当时市面灯泡最小是15瓦,那时如果有一两瓦的我相信大家都是报装一两瓦的了。因为每家报装一盏小瓦灯泡后,背地里都是再多拉灯头用大瓦数灯泡的。有时也会有人来查一下,但是家家如此,又是乡里乡亲的,工作人员大都睁个眼闭个眼算了。    供电一般从天黑开始,时间不定,一直供到晚上十二时止。断电前几分会间续拉闸二三次以作警示,让人作个准备,到点后即关,兔使大家手忙脚乱。一直到了八十年代才用上了电网上的电,随后各种家用电器的普及,才真正进入了电器时代。


见习记者 发表于 2013-4-13 12:18

“珊珊”来迟 发表于 2013-4-12 21: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小时候第一次看露天电影是:《佐罗》
可能是晚上的原因,里面打打杀杀的场景让我又惊又怕,
睡觉的时候吓 ...

佐罗并不滥杀无辜,你怕他个甚?
若说怕日本鬼子还有几分道理,捉住你可不客气的…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铁叔讲旧嘢系列之二(19.28.33楼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