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澳的天空 发表于 2012-11-28 17:28

卖番薯的两老人

本帖最后由 淇澳的天空 于 2012-11-28 17:32 编辑

卖番薯的两老人

                         家里的父母亲喜欢吃番薯,我就经常买一些薯类的农产品回来。
         在河西农贸市场的南门入口,是我经常出入市场的一个门。卖番薯的两老人——梁伯、梁婶就在此路边摆着地摊,摆卖着本地一年四季的农产品:各种薯类、豆类和本地特色的树菠萝。
图一:薯类
          这些农产品都是梁伯每天到农村收购回来,我也常和他谈一些他每天的工作经历。他说他做这行有十几年了,他几乎本市的农作物产区都去过。每天什么地方有什么东西收购都知道。很多农户也有他的电话,约好明天要挖的农产品,他中午就开摩托车过去,虽然梁伯已五十多岁,但每天他都用摩托车拉几百斤农产品回来。这些新鲜的农产品明天一早就摆出市场,由梁婶负责零售。
            梁婶是一位很勤劳的女人。在河西市场的路边,起早摸黑,日晒雨淋,冬冷夏热,她每天就这样在此做着街坊生意。儿媳是要上班的,她每天还要带一位二、三岁的小孩子出市场处看管。小孩子很听话,梁婶在做生意,他就坐在凳子上玩。人生就是在辛苦中求快乐。

图二:辛苦中求快乐


         梁伯是一位很健谈开朗的人。我有时间也经常和他谈一些收购农产品时的趣事。他说:发生过一次很危险的事情。有次,他搭着几百斤番薯在颠簸的乡村小道上行驶,突然摩托车车头大梁竟然断裂了,车子翻下他也重重地摔倒在地上,他还笑呵呵地说好在他身手敏捷才不会摔伤,要是其它人,哼,难讲!


         还能证明梁伯身手敏捷的是每年的八、九月份。在这个时候,是本地的特色水果树菠萝收成季节。梁伯每天都到乡村各处收购树菠萝。现在的农村,一般青、壮年的劳动力都出外务工了,村里一般都是妇孺和老人。务农就由这些人充当主力。六、七十岁的乡亲都是最勤劳的一代人,他们捱过辛苦,他们最大的乐趣是有田可耕种。但是,梁伯说,现在的年轻人不但不在家里种田,还反对家里的老人家种田,他们的理由是:随便找些事干都有一、二百元一天,谁还去做这些只能弄饱肚的辛苦工?


          在收购树菠萝时,梁伯58岁了,还必须爬上高高的菠萝树,一个个地摘下来。因为在村中,他就是最年轻的劳动力了。梁伯最担心的是现在的田地因为年轻人的不愿参与,很多田地成了丢空状态,或已改为它用。他的足迹遍布各处乡镇,去年还拉了一车番蓍出来的土地,今年再去到时已成了工厂。良田的消失,对于他来说就是“米路”的消失、希望的消失。他还说,中国一直来都是培育脑力劳动者,就当体力劳动者是天生一样,从来没有进行过教育。终于,体力劳动后继无人。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现代教育体系最大的失败。我也想了一下我初中学过的知识:学了历史地理,物理化学,还学了一门外语出国算了,还学什么一脚牛粪一脚泥的农业技术!


图三:街坊生意


         有次,我还问梁伯,什么地方种出的番薯最好吃?他说,高州的新垌、云谭的不错,这些地方就是传说中的爆皮王产区;近的最粉香是米粮一带的番薯。“米粮”一名老祖宗果然没有起错。另外,在吴川的黄坡、吴阳一带,也是种番薯的传统良田。这片地方平原肥沃,海沙细滑,咸淡水交汇,气候适宜。这些地方种出的番薯粉、香、甜俱备,形、色、味俱佳,是传统的番薯产区。但近年来,此一带很多肥沃良田已被征用为工业用地,番薯种植越来越少,收购变成是越来越烦心的一件事。去,没能收到大批量番薯浪费车油,没去收购,农民们更不愿意种番薯了,那样也会造成更多的农田没人耕作。中国是否真的到了只需工业丢弃农业的程度?良田真的一定也要用来发展工业?我们近几年强调的食品安全,质的方面大家重视了,粮食产量才是更大的食品安全也应得到重视!

            我记得前段时间,我在河东街头上看到了国土资源部门拉出一条横幅:“誓死保卫6000万亩的耕地红线”的口号。这些应节性的口号是某些人的惯用语了。在利益和政绩面前,在重工轻农的时代,良田被工业用地强占,城市向农村不区分地推进,农民终于也到了购买粮食过日子的时代!
*

             这些事情,我一直在思考着:


                        中国教育,你是否一直在进行着“重脑轻体”的不平衡式教育?
                           中国发展,你是否一直在进行首“重工轻农”的不平衡式发展?

                   现在体力劳动工价的飙升,农业产品价格的波动,这也是现在这些不平衡的初步体现。当然,没有合理的农产品收购价,谷贱伤农,一个民族就会到了失去安全感的时候。




完。



阿傻 发表于 2012-11-28 18:26

很实在的文字,有地气,关注民生,引人深思。青年人不肯务农,大量农田丢荒的现实,这些问题暴露的,不仅仅是饱受诸多非议的【中国教育】体制问题,更多是当前土地政策所造成的社会问题。农村的土地,不能真正地落实为私人所有,不能在市场上交易,造成农田一直都是各地政府口中的肥肉,农村能有什么发展呢?当务农是亏本的行当,农村青年到外面别人的城市打工是唯一的选择!

情海 发表于 2012-11-28 19:18

公粮、购粮是免交了。低价的农作物,换不来高价的化肥与高价的生活物资。最底层的农民是很听话的。组织说啥就是啥。

大乡里 发表于 2012-11-28 23:48

忧国忧民

骄阳似火 发表于 2012-11-29 01:21

本帖最后由 骄阳似火 于 2012-11-29 01:24 编辑

很熟悉的老人,买卖很厚道,我经常在那买番薯,煨番薯活动就是那采购的,每次都10斤以上,多则几十斤。

求知 发表于 2012-11-29 09:04

楼主分析中肯!

          还好,茂名地区还有一所高州农校,所开设的涉农专业正在免费教育,为农业现代化培养了大批人才:

高州农校免学费招收涉农专业学生
http://bbs.gdmm.com/thread-1466847-1-1.html

茂名农业“三高”,高农功不可没!
http://bbs.gdmm.com/thread-1269335-1-1.html

*桃李满广东
http://bbs.gdmm.com/thread-1244286-1-9.html

笑嘻嘻学习 发表于 2012-11-29 13:09

在我们生活中,有太多太多这类人。特别是在我们茂名,没有年轻人再愿意呆在家里耕田,甚至有些老年人也加入到城市里谋生,这些到底是什么原因所造成的呢?

会思想的姐 发表于 2012-11-29 17:53

{:soso_e179:}好文!

真心豪杰 发表于 2012-11-30 01:07

关注民生,引人深思

醉品茶香 发表于 2012-11-30 06:51

喜欢‘淇澳 ’的帖子,图文并茂,通俗中品人生百态!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卖番薯的两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