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山》:爱与青春的温暖救赎
本帖最后由 金逸珠江 于 2011-3-9 14:39 编辑《观音山》:爱与青春的温暖救赎第一影视评论网
《观音山》是一部美丽的电影,它的美不仅在于表象上的青春与狂野,更在于内核中流淌的情绪与生命的质感,还有爱与救赎的温暖和希望。
故事 爱与痛间有你的影子
影片上映前,导演李玉曾放言让观众们看到一部“不一样的电影”,从《观音山》的最终表现来看,李玉做到了。该片既不是一部纯粹的文艺片,也与时下的商业类型片截然不同,它创作了一种属于李玉个人的风格和气质,给观众带来特殊的观影体验。
《观音山》的主旨并不仅是“残酷的青春”,它讲述了三个年轻人动荡、飘浮的青春迷局,遭遇中年女房东孤独、绝望的灰暗世界,在不断碰撞的生命际遇中,四颗灵魂点亮彼此,最终实现了各自的救赎。整个过程并非线性叙事,也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完全依靠内心、情绪来推动人物命运和关系变化。
片中三个年轻人扒火车、四个人面对地震废墟等场景,对故事铺展没有直接影响,但却都是渲染情绪的点晴之笔。在自然而然的情感流动中,观众逐渐走进四个人的精神世界,体会他们的爱与痛,甚至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表演 两代女星无声的融合
每一次与李玉相逢,范冰冰总能在银幕上呈现出人意料的表现,从《苹果》到《观音山》,两人的“化学反应”愈演愈烈。演惯了贵妇的范冰冰在片中素面朝天,穿格子衬衣、破洞丝袜,漫无目的地走在铁轨上,一眼望去,有种别样的青春之美和生命力。范冰冰在片中的表演很野性、执拗,为了替朋友肥皂出头,她拿起酒瓶子砸自己,弄到头破血流。可以说,凭借《观音山》,范冰冰在自己的演技上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东京电影节影后桂冠就是一种肯定。
张艾嘉的表演则是《观音山》的“魂”,她在片中塑造了一个中年丧夫、丧子的过气京剧演员,她亮相的第一个瞬间,就用绝望、空洞的眼神“演活”了这个角色,片中她梳着一成不变的发型,叼着烟,永远只吃一碗粥。当警察来劝她办理儿子的死亡证明,儿子生前女友拿蛋糕来探望时,她压抑不住的痛苦和愤怒,都极具爆发力。片中张艾嘉和范冰冰多次依偎在一起,两个女人的世界无声融合,触动人心。
镜头 晃动的影像真实的质感
《观音山》在影像风格上颇似纪录片:肩扛摄影、晃动的镜头、贴近人物面部的景别,这样的处理使影片具有一种真实的生活质感。而导演一直努力做到“用影像说话”,片中人物台词都不多,在交待剧情、塑造人物内心之时,竭力使用镜头语言来表达,在许多电影越来越“电视剧化”的环境下,《观音山》的这种尝试很珍贵。
除此之外,影片的镜头中还潜藏着许多意象、寓言,例如片中张艾嘉饰演的常月琴锁在车库里的那辆破车,它既承载了常月琴对儿子的思念,也暗示了她残破不堪的内心世界,而当三个年轻人把破车修好、焕然一新时,常月琴的生命变得明亮、鲜活起来。四个人到庙里和僧人一起塑观音像,似乎寓意着情感世界和信念的重建,而片中突然奔流而下的瀑布、从寺庙钟声中飞出的小鸟,都是生命的寓意。这令《观音山》产生了更为深厚的蕴义,也为观众们带来了多重的解读入口,或许,生命的本质就是这么丰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