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孩子一丝焦虑,父母万分紧张;孩子半点茫然,父母方寸大乱……临近高考[微博],父母是一群最特别的“考生”。5月28日记者走进洛阳市五个普通备考家庭,他们中既有两地奔波的陪读妈妈,有为跟女儿一起吃晚餐往家赶的父亲,也有只能通过电话嘘寒问暖的打工爹妈,他们以各种方式默默支持着儿女的高考。
为了在高考中脱颖而出,无数考生正全力以赴奋力拼搏;在他们的身后,则是为他们加油助威的父母。高考越是临近,父母对孩子的关注越是密切。为了让孩子吃得可口,有的妈妈干脆请假在家专门买菜做饭;为了给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有的父母连说话都压低嗓音;为了让孩子过得顺心,一些感情恶化的父母甚至在孩子面前扮起恩爱夫妻……父母这样做,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全心全意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父母的良苦用心可以理解,但问题在于,这份苦心很可能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孩子的心思非常敏感,当父母对孩子极度关注围着孩子打转时,孩子自然明白,父母这样做,都是为了让自己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随之而起的,就是孩子的担心:万一考不好怎么办?万一对不起父母又怎么办?要想对得起父母,那就一定要考好。“一定”多了,孩子的压力自然就会随之加大,而过于沉重的压力,对考生有百弊而无一利。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在给很小的缝衣针穿线的时候,你越是全神贯注地努力,线越不容易穿入。在科学界,这种现象被称之为“目的颤抖”,目的性越强就越不容易成功。出现这种现象,可以用心理原因来解释。对一件事过于看重,心理就会紧张;而一紧张,往往就会出现精力分散、动作走形等不良反应。如此一来,失手也就在所难免。
心态决定状态,高考越是临近,弥漫在学校的紧张气氛越浓,誓师大会啊、高考倒计时啊、老师的动员与鼓励啊……所有这一切,都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让他们焦虑不安。试想,当焦虑不安的考生回到家里,看到的又是如临大敌的父母时,他们的心情怎么可能轻松得起来?他们的压力又怎能不加重几分?
高考在即,父母这个时候就好比“笃定”孩子心态的“定海神针”,考生的压力,只有父母才能更好地化解。当前最可贵的或许不单单是鼓励和劝慰,还应该拥有一颗平常心。榜上有名,很好很强大;榜上无名,脚下也会有路。也就是说,面对高考,父母应当坦然以待,让生活像往常一样。父母的沉稳淡定,会给孩子传递出强烈的信号:高考没啥了不起的,一场考试而已。用这样的心态,帮助孩子们轻装上阵,最佳发挥,岂不更好。
作者田恒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