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粤西人下南洋的“中转站”:锦纶泰 (锦纶泰的“锦纶”就是丝绸布匹,“泰”是平安和乐的意思。“锦纶泰”原本是一个商行的名字,专门做丝绸布匹和茶叶生意的商行。) 清末国势积弱,民不聊生,大量破产农民走投无路,被迫离乡别井,外出谋生。但国内实业未兴,就业无门。所谓“天无绝人之路”,清政府在洋枪洋炮的威逼下签订的几个不平等条约,唯一的“好处”就是解除了海禁。让生计无着的农民,有了向海外求生的念头和机会。因为大多身无分文兼人地两生,乡亲们只能通过“水客”包办,以“卖猪仔”的形式“下南洋”(马来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尼和暹罗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谋生。所谓“水客”,就是“猪仔头”或其他由带黑社会性质的“堂口”物色用来欺骗或强抢无业、失业农民当劳工的中间人。中国沿海农民下南洋的时候,正好碰上马来亚殖民地政府大兴橡胶、烟草种植业和锡、锌采矿业,需要大批劳动力。种种因素聚在一起,就促成了人类迁徙史上一次规模空前并且持续多年的跨国大迁徙——华人下南洋。 起初,“猪仔头”为招到尽量多的劳工都花言巧语许诺,凡是愿意去南洋的,可以给安家费。但事实上这些安家费都被猪仔头私吞了,许多人到了梦想中的南洋之后,做了多年苦力才把出门时的盘缠还清,有的一辈子都没有赚够回“唐山”的钱。 由于很多下南洋的乡亲出海后都杳无音信,很多人已经不相信“水客”的花言巧语了,猪仔头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招不到洋人老板要求劳工数目。眼看靠花言巧语骗不了人,南洋那边对廉价华工的需求又越来越多,并且不断提高劳工的价格,在暴利的驱使下,猪仔头们干脆干起来了拦路抢劫甚至当街捉人贩卖的罪恶勾当。 据相关的资料记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后,每个“猪仔”卖到南洋的橡胶园或锡矿场,可以得到最少一百大洋的“安家费”。这一百大洋,全部要由“猪仔”自己在买家手下干苦力来偿还,这种交易以契约的方式来保证。“猪仔”与买家签下的契约,等同于最短三年,最长一辈子的卖身契。契约生效期间,“猪仔”在干苦力的地方享受着形同奴隶的待遇:不得与外界联系,没有人身自由,发的工钱要先用来分期偿还那其实是被猪仔头侵吞了的一百大洋“安家费”,之后才用来作为干苦力的生活费。干苦力期间,“猪仔”们连割橡胶、挑矿沙和运矿泥的工具,都得向老板购买。这种情形被老板这边美名其曰:“只有自己花了钱的东西才会珍惜爱护”。这样,被侮辱性地称为“猪仔”的华人劳工,工钱永远入不敷出。 这就是被史学家认为“中国移民历史错误之一”和“中西国际关系上最可耻之一幕”的、中国最积贫积弱时候的“猪仔制度”。 这种惨无人道的盘剥现象,深深地引起了一位曾经追随过孙中山先生的信宜籍华侨商人的关注,这个人就是东南亚华侨领袖、马来亚开国元勋、首任财长李孝式先生的父亲李季濂。 信宜地处粤西云开大山之腹地,人多地少,生计尤为艰难,是出了名的穷山恶水、穷乡僻壤。很多信宜人去南洋谋生的线路,大多要经过广州湾,也就是现在的湛江。湛江当时为法租界,出入境手续十分繁琐,对于本就缺少知识的山里人来说,更是不堪其扰。李季濂为了帮助父老乡亲,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声望,向法殖民当局建议,取消过境限制,让人们自由进出。这个建议被采纳后,大大方便了高州各地(信宜当时隶属高州府)农民出海过境。除此之外,他还主动与船运公司联系,取得廉价船票,供出入境的乡亲使用。然后又先后在镇隆、东镇及高州、广州湾、吉隆坡等地增设“锦纶泰”旅店,与原来跟随中山先生闹革命的时候设在香港和新加坡作为联络据点的“锦纶泰”商行连成一线,为往返南洋的乡亲提供沿途服务,对乡亲往来南洋的旅费给予优惠,部分困难交不起旅费的,可向锦纶泰申请无息贷款,到南洋就业后再分期偿还。李季濂自己虽然在南洋也开设有锡矿,但他从不以提供路费或就业机会为交换条件,跟乡亲们签什么契约。针对“猪仔头”的变相盘剥,李季濂公开宣称,凡经锦纶泰下南洋的,借钱不要利息,进矿场或橡胶园之前不用签合同,愿意签才签,不愿意签的可以干零工,所有劳工都是人身自由的。这种举动,为那些无法筹集“水脚”(盘缠)又害怕“被卖到南洋”的乡亲,提供了“闯南洋”的便利和可能,受到乡邻的欢迎和好评,通过锦纶泰下南洋谋生创业的“高州人”,特别是信宜人络绎不绝。他的“横插一手”,也间接促成了“猪仔头”生意链的逐渐萎缩和最终消失。 渐渐地,锦纶泰成了粤西人闯南洋的中转站,成了广大华侨与祖国、家乡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善于捕捉商机的李季濂,在商行业务原来仅经营丝绸、布匹和茶叶的基础上,把家乡的土特产销出去,把外面的日用百货运进来,镇隆锦纶泰的生意很快就风生水起了。 后来,为了方便留守在家的侨眷侨属,锦纶泰还兼营起侨汇兑现业务。慢慢地,锦纶泰就发展成了集商旅、客运、劳务输出及票号于一体,多行业又自成系统的“跨国公司”了。 李季濂自己呢,也因为竭诚帮助乡亲出洋谋生,渐渐被信宜的父老乡亲们视为“民间英雄”。 今天的锦纶泰旧址,虽已风光不再,然而那依然残存在墙头檐角的欧风遗韵,那依然可以为过往行人遮风挡雨的骑楼,就像岁月的默默诉说,无言地见证着这片土地上曾经的躁动与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