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茂名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140|回复: 0

[【财经资讯】] 外管局一天批261亿资金 QFII和RQFII急援A股

[复制链接]

124

主题

181

帖子

2583

积分

翡翠会员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2583
QQ
发表于 2013-8-1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外管局一天批261亿资金 QFII和RQFII急援A股
                                      2013年8月1日
      外管局7月31日公布数据显示,外管局在7月26日当日集中发放了14.9亿美元QFII额度和170亿元的RQFII额度,较6月份有显著提升。截至7月30日,QFII总额度、RQFII总额度分别增加至449.53亿美元、1219亿元人民币。这显示出境外机构投资者继续看好A股市场。

  保险系RQFII密集获批
  A股市场低迷之时,新加入RQFII队列的“保险军团”,正以超预期的速度候场入市。
  记者昨日获悉,中国平安旗下子公司平安资产管理(香港)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核准,拿到期盼已久的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资格。这是继近期中国人寿、泰康人寿在港资产管理公司之后第三家拿到资格的保险系RQFII.
  拿到RQFII资格后,中国平安正积极向外汇局申请RQFII额度。这意味着,平安资产管理(香港)公司可将在香港市场所募集的人民币资金直接投资于中国内地证券市场。
  与此同时,根据外汇局7月31日披露的信息显示,中国人寿和泰康人寿在港子公司中国人寿富兰克林资产管理公司、泰康资产管理(香港)公司近期分别获批10亿元、16亿元的RQFII额度。业内人士预计,从目前积极申请的进展来看,保险系RQFII资格及额度的获批速度将加快。
  保险系RQFII的出炉,得益于今年3月《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试点办法》和《关于实施<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试点办法>的规定》的发布,其中的亮点之一是将试点机构类型扩大至境内保险公司、商业银行等香港子公司。目前已在港设立资产管理机构的境内保险公司,包括国寿、平安、太保、泰康、新华、华泰、安邦、生命等。
  保险机构对于RQFII的热情,主要来源于境外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浓厚兴趣。平安资产管理(香港)公司相关负责人之前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透露,据其调研了解,境外投资者仍然有兴趣对中国内地资本市场进行投资。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资产规模和投资理念臻于成熟。不过,从公开信息来看,仅有平安在港发行过产品,包括多只人民币债券基金、港股ETF产品等。而其余中资在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挥的作用,则只是担当集团全球资产配置的“管家”作用。
  但这并不代表其余保险机构就对RQFII业务不“感冒”。一家中资在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向记者透露,从他们和海外投资者的交流情况来看,后者对人民币资产兴致勃勃,但与之相匹配的市场却远远不够,不能完全满足香港离岸人民币存款的投资需求。
  他告诉记者,“我们在这方面正在调研准备,未来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业务潜力很大,而保险机构在发行人民币债券方面很有优势。将来保险机构能否把这块业务做大,一看市场发展程度,二看监管放开规模。”
  RQFII业务的开闸,对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意味着新业务机遇的降临,尤其是在其长袖善舞的固定收益领域尤为如此。几乎所有中资在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都不愿错过这块“蛋糕”。据记者了解,多数中资在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都在积极申请RQFII资格。
  一旦拿到RQFII资格和额度后,中资在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将很快发行产品,持续为内地资本市场“输血”。
    RQFII试点遍地开花 中资机构为何坐不住?
  一度独享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业务的香港中资机构阵脚有点乱。据港媒报道,近日,香港中资基金已联名上书央行、中证监等监管部门,呼吁当局延缓在大中华以外地区开放RQFII制度,避免过快开放对香港市场造成冲击。
  RQFII自2011年底启动至今发展迅速,额度从最初的500亿元人民币扩容至目前的2700亿元人民币,试点也从香港逐渐拓展到新加坡、伦敦以及台湾,发行主体也从最初的中资机构放宽至各类金融机构。近几年才陆续进入香港,并以香港作为桥头堡开始国际化进程的中资机构面对RQFII市场全面开放、竞争壁垒打破之际,或将优势渐失。
  RQFII扩容反响激烈
  资深投资银行家温天纳这样描述,目前虽然RQFII对中资机构没有明显的利润贡献,但是这一涉及人民币业务的重要概念对中资资产管理公司却十分重要。RQFII犹同中资机构的“名片”,是一种重要的身份识别,如果引入全面竞争,这种身份识别将会逐渐弱化,在与外资机构的竞争中,品牌形象尚未建立的中资机构或处于下风。
  在港中资机构也明显觉察出形势不妙。因此,在监管当局公布RQFII试点扩展到新加坡和伦敦后仅仅两天,据港媒报道,一份由“香港中资基金业协会”为名义起草的文件火速递交至北京监管当局,建议将香港作为RQFII业务开展中心,延迟对其他国家或地区开放,并与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严格区分,制定中、外资额度分配比例。
  香港中资基金业协会会长丁晨虽然未正面回应“上书”一说,但她明确表示,希望RQFII的推行仍以中资为主,外资为辅。丁晨指出,香港最早和最直接地参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RQFII作为境外人民币主要的回流机制,适合在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地区试点,以避免海外投机需求对人民币投资需求的排挤,减少国际游资破坏本地市场的可能,此外,目前离岸人民币资金池仍小,香港的人民币产品并不丰富,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先让香港打好基础。
  中资机构立足未稳
  中资机构的担忧不无道理。如果RQFII在新加坡以及伦敦推行,符合资格的机构必须在当地注册,而目前为止,并无中资基金在海外设点,因此无法在香港以外的市场分一杯羹;此外,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作为一种被动投资中国的产品,外资在技术优势支持下容易占上风。
  中资资产管理公司在2007年随着港股直通车热潮相继赴港设立分支机构,但是至今依然蹒跚前行。国泰君安国际董事会主席阎峰直言,中资基金在香港根基仍浅,中国资本开放需循序渐进,过程中尤应注意培养中资企业,扩大RQFII范围的同时,需在产品上有所区分。
  温天纳认为,在整体市场需求较大时候可考虑进一步开放RQFII,但是如果市场本来就消化不了现有的产品,进一步开放将会损害中资机构在RQFII业务上的竞争能力。
  目前,香港人民币资金池依然规模不大,在港发行的RQFII产品也遭受冷遇。第一批获得RQFII资格的机构大多没有用完额度;一度受追捧的RQFII A股ETF也在近期遭遇了一波赎回潮。
  究竟是要努力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还是扶持挣扎生存的中资机构,这是当前摆在监管机构的一道难题。
大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0668-2886677QQ:75281068|大茂微博|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大茂名网 ( 粤ICP备18149867号 )茂名市大茂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5-1-7 11:12 , Processed in 0.110681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