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零丁香 于 2011-4-22 21:38 编辑
物境 情境 意境 ——詹黎明工笔画《百鸟图卷》赏析 作者:张春海(零丁香) 展开詹黎明的工笔画《百鸟图卷》,自有一股清新、典雅、淡然的气息映于眼前,那份不入俗世烟火的境界,正是画家内心世界的涌现。整卷的作品,给人的感觉就是静谧中展现生命本真的奔放,似矛盾却又是如此的恰当统一。是什么使画作能达如此和谐呢?应是画家对形与情的合理把握,即是画家能将自身的技艺通达内心情感,达到境由心生,艺随情至的高超境界。能于如此浮燥心膨胀年代,不为时风所影响,自然绘出涤净内心尘垢的画作,折服于画家笔墨神技的同时,这更是其高尚道德情操的体现,唯有品高,艺更高。 整卷《百鸟图卷》,真乃鸟的世界。在那无半点尘嚣的天堂里,众鸟尽情地展现生命的热情。整体中是天地之大美又是个体之情趣美,你瞧!鸟儿或相互低语,或回眸一笑,或仰天吟唱,或飞翅舞动,或聚拢论道,或闭目休螅,或游弋荡波,种种姿态神彩,可谓是赏之不尽,令人心驰神骋。这使人想到巴金的《鸟的天堂》,那种群鸟的自由热闹;还有陶渊明的理想国度《世外桃源》,那种不受世俗喧嚣的悠然。此种融文于画,画中溢文,倘画者不具博大之文养,又岂能达至?这正是詹黎明在创作过程中,始终坚持“志道游于艺”的绘画理念,以文学语言之美,努力完成画作,进行达到浑然天成。 一代山水大画家李可染先生曾在画录上提到,绘画,须研究二本书,一本是生活之书,一本是历史之书。这里讲的历史之书,应是画家的传统笔墨及文化修为,只有扎扎实实打进传统中,才能在继承中出新意。中国画向来讲究笔墨,能运笔如神,能溢墨达韵,方为高度。詹黎明自幼喜爱绘画,曾得到著名画家吴东奋先生的指教,下过硬功夫临习《陈子奋白描花卉画册》。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美术学院,遍临了很多宋代花鸟画及对元代水墨小写意的研究,终至心手相应,眼界渐宽。后又涉及徐渭、任伯年、吴昌硕等大写意花鸟画作品:工写相参,驾轻就熟。 詹黎明在传统功夫的解读上相当有思想,此《百鸟图卷》虽以宋人风格入画,达精巧入微,丝丝入扣之境,然从整体乃至局部察之,绝无半点板滞,刻意之态。宋人工笔画讲究极似,画家却能在似与不似之间中找到契入,留“九”似,留“一”不似,似为形质,不似为意态,学古而不泥古,是善学者。 另一本书,应为生活之书。任何画家倘若画作脱离生活现实,只凭空造作,诚如书法不临帖,任笔为体。如此的书画作只是笔墨游离于纸上,绝无半点真实情愫。早在东晋的顾恺之就明确指出“以形写神”;稍晚的谢赫也把“应物象形”列为“六法”之一。可见造型能力是一个画家要基本解决的能力,如不深入了解物象的质理,又怎能绝妙地传达画家的情感于其中呢?画家要怀着一颗挚诚的心走入生活,了解大自然,才能通晓物象本质。真实可爱的艺术是要提炼于生活,亦要高于生活,正如山水大师李可染画山水,来自于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但他画的山水却比大自然的山水更美,更有情感,使观者留恋忘返。在中国美院期间,詹黎明先生结识了大写意花鸟画家何水法,使他在写生上得到更多的启发和体悟。只要一有空,他就对花写生,捕捉花卉世界中最生动最自然的一瞬。这不仅提高了他的观察能力,而且形成了他以写生带动创作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创作方法。 詹黎明通过对生活,大自然地大量观察、写生,有了自己深深的思想体悟。从《百鸟图卷》中,其所描绘的物象,无论是主角众鸟,或配景的海棠、竹子、樱挑、梅花、荷花、红叶等景物,无不质感强烈,如跃出纸面一般,可见作者造型之逼真,已达神化。詹黎明先生对荷花似乎情有独钟,他描绘的荷花,并非追求形象上色彩艳丽,而是力图达到意与神的情感释放,清丽洒脱、超趋灵动的神魂与意韵,再升华到神灵与神纱。一幅之中的好几朵荷花,各自神态有异,大小有别,更注重表现主题——荷花尚需绿叶扶持的哲学理念。这些无不是画家从生活中深挖的领会,也是画家真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生命的结晶,否则,欲要景物融化为心境,何其难也。画家以真挚之心描绘,灵魂达至画中,一枝一叶自含情,无不撩动观者万般心绪。 中国画向来讲求点,线,面,墨,色的组合。点与线的力度能体现物象的质感,没有过硬的线条锤炼功夫,物象的质感突显不出来,一般会形成软弱、倒塌之感。从《百鸟图卷》中,无论是线的粗或细,画家都能做到笔笔到位,即笔到力至,力能扛鼎,笔笔能拆得开,亦能装得上去,无一笔是多余,亦无一笔是不足,如此的简约精致,没有临池尽墨的功夫,没有细心真实的感悟,是无法做到的;画家在面的构造上,不纯是以色染,而是在墨色交融中达到和谐,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色彩在中国工笔画中为重要的表现手法,画家用色细腻考究,将大自然最美的亮丽表现得淋漓尽致,妙趣横生。我们可以从《百鸟图卷十》中体悟到画家笔墨功夫的神妙处:众鸟各具姿态神彩,灵动万分,以色墨的交融突出鸟的质感,画家对鸟质感的描绘细腻到一毫一发,无一丝的胡乱造作;对配景红叶的渲染描绘上,表现红叶的质理同时,又不先宾夺主,众鸟在叶间穿梭恋玩,似微风中吹动的乐韵,一派天机自成;再观那水,无一丝水之画痕,却感水气弥漫,清纯神逸-----荷叶的静态,水草的摇曳,鸟儿的顾盼,从墨至色,从色至墨,阴阳交错间达中庸,似有似无的虚虚实实,使观者顿感水是从地中生出,整个氛围是如此的和谐,美好,真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作品的“法无痕”笔法在此达到高妙。
为画者,情感是通贯于画里的灵魂。文以情胜,绘画亦然。古有苏东坡,胸怀万象之情,作出《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气概;李清照,一代才女,多情愁思,发出“东蓠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忧郁;千古书圣王羲之,于清风明朗下,感怀古今,疾书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明朝徐渭的“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的无奈,愁苦的心绪,情之万千,举不胜举。詹黎明于情心有灵犀,力达真善美之心景,在物象中自然流露。我们可以在他的《百鸟图卷》中每一个谨严精到的细节读到作者的博大,深沉而又细致的人文情怀!你看!多么令人动情的生灵啊!无论是春夏秋冬,或是机警灵动,神彩奕奕,或是含情脉脉,情态可鞠,绝无半点老气横秋,无精打采的病态。画中物象自然天成的情意,无不饱含作者满膛的情怀,此是一种对大自然生命的虔诚敬爱。作者以清净的心境,在浮燥心旺盛的年代,诠释了另一番的精神世界。这不仅有“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的随缘达观,更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积极进取精神,此是真情,一大丈夫之情,绝无矫揉造作之假。 自古中国画有人物画以神韵为上,山水画以意境称道,花鸟画以情趣见长,似乎已是定理。然从詹黎明画中,我们可赏析到神韵,意境,情趣同时具现,既有山水空间延伸无穷的博大,又有人物神韵流动的传神,更有花鸟的感情真挚,趣味洋溢。《百鸟图卷》在天地之大美的背景下,绝不是小吵小闹的跳跃情趣。鸟群的多姿多彩,配景的穿插多变,或大开大合,奇中反正。整体布局灵活多变,无堆砌之感,在虚与实的组合间,达至全局平衡。书法中讲求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画理与书理同源,从密处我们可感悟到画作的丰富厚度,从大片的留空,更是一种精神想象空间的延伸。试以《百鸟图卷九》进行赏析:作品情趣生动,千姿百态,鸟儿驻枝,荡水,飞翔,休闲,不一而足,在画家的笔下已神化为人的生活情趣;配景由枝至空至河,一景有一景之变化,一物有一物的自然穿插;最令人兴奋处,画中有二个大鸟窝,小鸟们整齐地仰视父母,而父母坚守旁侧,那种依恋、温馨的情景感人心扉,这不正是大自然至真至纯的亲情吗?强烈的情感摄心力,赏卷者观此亦会为之喟叹。真乃天人合一的自然之美,是技中的有为达到无为的大为,技已随着情感精神世界化为统一体。 詹黎明的《百鸟图卷》,无不体现作者“笔墨当随时代的”的创作精神,整幅画卷的意境美,不仅来源于作者的笔墨技巧,更来源于画家高尚的人格情操,博大的精神灵魂与天地万物之神合的结晶,其画流溢高古,典丽韵致,充盈诗意,诗为画之灵魂,作者以画将诗韵诠释得悠然无穷。其画无不体现了法无痕,景蕴情,画有境三者的浑然天成。法无痕,从物象中体现,须知作者以笔墨传情达意,却无法在笔墨中感到有刻意的痕迹,所谓无法感悟到笔墨的起止也;景蕴情,即是情境的涌现,无论是画作的整体或局部来观,一树一草,一鸟一枝,无不情韵悠远,真挚灵动;画有境,乃为画中意境,画若无意境,则难免为匠,意境是画作的重中之重,这须作者不但要在技法上达到高超,更要有文学,道德等诸多修为上的博厚。詹黎明将诗文意通透于画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见其学养之敦厚,将为其画作开辟更广阔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