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中学生拥有手机,手机短信这种方便快捷的交流方式已经深入到他们的生活中。日前,记者对中学生接收短信的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垃圾短信正大量涌入校园,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调查表明,中学生利用手机收、发短信次数与通话次数之比约为8:1,短信成了中学生与家人、同学交流的主要方式。在他们收、发的手机短信息中,约61%是与正常学习和生活无关的垃圾信息。这其中约64%是“有色”信息和无聊的整蛊、骚扰信息,此外还有封建迷信类、诈骗类信息等。 “我昨晚梦到你了:我们漫步在小河边,相互依偎着。你抬头凝视着我的眼睛,深情地吐出三个字――汪、汪、汪。”此类无聊的整蛊、骚扰信息是中学生接收、发送量最大的一类,有的学生甚至大量发送该类信息和同学“玩”。“有色”信息是对中学生影响最大的一类垃圾信息,这类信息除了色情信息外,也包括不适合中学生的成人笑话等信息。 此外,中学生经常收到的垃圾信息还有恶意连环信,这类信息往往要求收到短信者再转发若干条,否则就会被诅咒;诈骗类信息,这类信息有的谎称收到信息的人“中奖”了,有的谎称“将此短信转发若干条即可获赠手机话费若干”等。 一些老师认为,同学间发条短信、开个玩笑是完全可以的,也有助于同学间良好关系的维持。但无聊的信息超出了“正常”的范围,是对对方的不尊重,有的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从而影响正常的同学关系。经常发这类短信,还耽误时间,影响学业。调查中,将近一半的同学认为此类信息对自己“没有什么影响”,“只是发个短信、玩玩而已,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有少数同学认为“对自己有很大影响”。 医院心理咨询医师说:“人的抵抗能力是在实践中提高的,回避是没有用处的,最根本的是教会中学生识别不健康短信,在青少年心中筑起自护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