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茂名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91|回复: 6

[散文] 一树独占天下春

[复制链接]

47

主题

356

帖子

1万

积分

银牌元老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积分
17849
发表于 2013-6-19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一树独占天下春
——梁晓霞的文学艺术之路
引子
很早就想写一篇关于梁晓霞老师的评论文章了,但一直未能成文。当然不是抽不出时间,关键在于评论难写。写之前要通读全文,将原文吃透,并且有所感悟,这样的点评才会到位。其实这些都不重要,根源在于自己才疏学浅,资历有限,加上不善评论,唯恐笔力不逮,率尔操觚只会贻笑方家,因此上有些犹豫。另外,写作与心境有莫大的关系,悠然心会才能写出好文章,只有在心境平和的情况下,写出来的东西才不致于偏颇。

文章真处性情见

每看书,总被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所羁绊,遇到好书,心情就异常矛盾,总想一下子看完,又怕一下子读完。读梁晓霞老师的文章,也有着这般心境。梁晓霞的文字,既饱含哲理又文采斐然,既清新又脱俗,既轻巧又细腻。最近,我又翻出了她颇的散文集《心岸观澜》,虽然之前已通读一遍,再读感觉仍然极好,细细展读,况味依然。

信手翻开《我相信了眼泪》一文,作者写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一次,她途经工人文化宫,遇一行乞老者,风度儒雅,学者气派。自言是美籍华人,在广州遇劫,身无分文而流落至此。出于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和对不幸者的同情,梁老师不禁停下了脚步。她决定尽自己绵薄之力帮老人一把。但一个意外的细节引起了她的注意。歹徒为什么只抢走了他500块钱和证件,而手腕上那块价值不菲的“劳力士”却完好无损?联系到有人利用别人的同情心骗取钱财的事,梁老师不由得有了戒心。毕竟对方也非等闲之辈,他竭力将自己的悲惨身世说出来,从目前遭遇说到“文革”时期的经历。特别是说起“文革”的遭遇,更是一把鼻涕一把泪。把也有同样经历的梁老师说得再次动了恻隐之心,经不起对方感情攻势,于是就“相信了眼泪”。当然,其结局是我们所预见的,这不过是一场骗局。

我们无数次遣责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得日渐麻木,也越来越隔膜却是不争的事实。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心灵日渐变得庸俗、麻木、迟钝?人与人之间几乎没有了信任,也缺乏最起码的良知?这些深层次的原因,在看完了这篇文章,让人多少会让人找到点答案。

无独有偶,《误入辞典》也是一篇颇有讽刺意味的散文。作者的一篇文章被收入了名家编撰的词典里,这固然是可喜可贺的事情。可作者一开始并不重视,把辞书编委的来函随手丢进纸篓里。“一个月之后,编委会再次来函,这次来函比上次多了一份由编委会署名的亲笔信。信中恳请我提供我在研究女书方面的资料及成果,并具体到我那篇在全国女书考察研讨会上发表的《女书——甲骨文的孑遗》这篇文章。”再细心一看,编委里面,既有老师,也有老师的老师,他们都是当今学术界的权威。作者的戒心彻底消除了。正当她将要到邮局去订购辞书时,一张“专医什么花柳症、尖锐湿疣”的街头游医广告引起了她的注意,这份广告中的显要位置,刊登着那位游医已经入选了××名人辞典,而这部辞典,正是作者入选的那一部,作者的师长也被人作为招徕的幌子而一无所知。

现今社会,花样层出不穷的辞书满天飞,这些书,说是为了繁荣社会文化,说到底无非一个利字在作怪。铜锈斑驳,让社会多了些躁动。她冷静地思考,便整理成文,把当今社会百态来一个剖析,让人略一咂摸,就能咂摸出与众不同的意味来。

如果说《误入辞典》是一篇声讨檄文,那么,这一篇《“佛”亦彷徨》就多少有点“佛光禅影”了。在峨嵋金顶的佛寺,功德箱堆满着百元至一、二元不等的满箱钞票,这是向朝圣者暗示:“佛门八字开,有心无钱莫进来”?面对这种境况,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当她出到门口,发现一大群人围着一个跪在门外求住持收留者,住持无心收留她,当她从身上拿出厚厚一叠人民币时,住持的眼睛为之一亮。这一描写,仿佛是一颗石子,打破尘俗中惟一的宁静。虽然见钱眼开已是人世间一种由来已久的病根,一般人难以勘破,不想连佛门亦难幸免。于是作者的心情沉重了,她最后写道:“我默默地走下山去,心儿颤颤的,充满彷徨。我想,佛若有知,还能笑得那么宽厚安祥么?”她对生活有着足够的清晰的思考,所以文字的辛辣就有着无与伦比的深刻。

梁晓霞的文字切中肯綮,颇有针砭时弊之功效。这篇文章也不例外,对物欲膨胀带来的拜金主义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具有深刻的嘲讽意味,而这种讽刺,现在依然具有足够的穿透力。

有人说,生活好像一面镜子。文章也是这样,如果是真实反映生活现实的文章,往往能唤起人们的共鸣。在这方面,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往事未能如烟》一文。

梁晓霞六岁的时候,父母被打成“右派”,她的哥哥为劳碌的母亲尽力分担着家里的一切,过早地承担起家庭生活的重担。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困顿年月,兄妹俩相依为命,也受尽了污辱。有一次刮台风,兄妹俩捡台风刮落地下的荔枝,在和别人争夺的时候,荔枝散了一地,当她伸手再次拾起地上的荔枝时,有人一脚踩住了她的手。这一脚是人性丑陋的体现,在那个年代,自私、尖刻、偏狭的人并不鲜见。人们承载着太多的忧患,一餐饱饭都成为奢望。一颗荔枝,对一个小孩子来说更具有一种诱惑力。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眼角滑过一行清泪的小女孩所承受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屈辱。“那一瞬间,十指钻心的疼痛深深烙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它让我体会到人性泯灭的悲哀。”“童年已经成了遥远的过去,但往事并未如烟。感谢生活,教会我许多书本上读不到的东西。”这么久远的历史,在一些人的记忆中,这些历史都会荒芜了。然而,在她的记忆深处,灵魂和肉体的疼痛却是无法弥补的。当她重新审视这段历史的时候,便以犀利的笔触,写出了这些苦难史,笔墨所至,直抵灵魂的深处。这些极尽真情的流露,不但承载了历史,也升华了思想,是她在这段人生中最大的收获。

梁晓霞是一个非常怀旧的人,曾经作为知青的她,知青情结一直无法释怀,她每每回想起在患难中建立的深厚感情,而这种感情最让人难以割舍,也牵扯出许多回忆。如《流泪的颤动》与《苍生父母》这两篇文章,刻画出了“姑妈”这个异常感人的形象。“姑妈”并非作者的亲姑妈,而是她插队的那个生产队队长的妻子。

虽然这是一件很遥远的事了,但那些片段和记忆,依然植根于她的脑中。在这篇散文里,作者不是在试图还原生活的原色,而是将生活的原记录进行了情感化,所以读起来才感到真切。“姑妈”一年到头都固守着自己那片贫瘠的土地。她勤劳、善良,更像一位慈祥明达的母亲。在挑公粮去公社交的时候,“姑妈”挑走在前面去,放下担子又回头帮“我”挑一程,汗水浸湿了她的全身。在整篇文章中,梁晓霞将她描写得细致入微,倾注了非常多的感情。这是对过去岁月的一种体验,也正是这段日子给予了她心灵的养分,是她对生活的感悟与体认,因之对过去岁月也有了更多的追溯和思考。

这两篇文章虽是姊妹篇,却是一个整体而非补充,在这两篇文章中她都加入了完全不同的元素,用的都是较为纯粹的文字。文章可谓情真意切,使全文散发出的脉脉的人间温情。正因为梁晓霞爱着这片深沉的土地,方能写得出这样的生活色彩来。

从这些作品中不难看出,梁晓霞的内心世界不无浸透着对于这片土地的挚爱之情;字里行间,蕴涵着真、善、美,在遥远的岁月之河,这些文字彰显了个性,还有足够的张扬。

不俗文章淡似仙

有人说梁晓霞的散文带有学者气,谋篇布局异常严谨,讲究修辞,行文又过于完美,并以不可置疑的口吻说,唯美是一种病,太完美了就是缺陷。当然,这是他个人所见,加上各人的兴味不同,难免有这样的说法。

但“竹密岂妨流水过,山高哪碍白云飞。” 对于这样一些质疑,用这一句来予以形容是最恰当不过了。然而,我觉得有不同的声音未始不是一件好事。文无定法,嬉笑怒骂固然痛快,虽说文字不避粗俗,但过于粗鄙,始终会降低传统文化的价值。她追求的是一种平实素朴的生活品质,用学者的视角进行诠释,用文化底蕴进行滋润,这种散文带有浓郁的书卷气息,又似是不经意的艺术呈现,这样写出来的文字才纯正至美,既耐品来又耐咀嚼。

以《乡韵悠悠》为例,这是一篇相当见功力的作品,从小处着眼,细处落笔,写出了一幅乡村小景图。“又甜又香的芝麻饼哎——”,“卤——水——粽呵——”声音悠长,这分明是一曲清泠泠的乡曲,清亮而透明。作者心系故土、亲人,把乡村的景致描写了出来。这些文字,都是记忆中带着泥土的味道。这一系列的描写,不禁勾起我们对过去生活的追忆和怀念。虽然岁月已消磨了很多东西,想世间万物千事,大凡美妙的东西,放逐心灵,兴致所至,有感而发,从不雕琢,给文章腾出好一大块空间来。真是深得个中滋味,她运用了巧妙的笔触,把自己的乡村感情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真是“拂了一身还乱”。

一篇文章撼动灵魂之处,是一种可神会心领的思想撞击,起码要写出滋养心灵的东西来。另一篇《湿漉漉的记忆》就是这样的文章。《湿漉漉的记忆》一文,倾注了较为强烈的个人思想感情,写作者回忆童年时入学的情景,因为“我是非农业人口”只能到城里上学,城里学校距妈妈任教的乡村小学有5公里的山路,母亲难以顾及对女儿的照顾。劝女儿不要上学,但在“我”的一再坚持下,终于到了城里的学校上课。上课的第一天,由于下雨,家里没有雨伞,只有一件蓑衣。当“我”走进教室时,教室的门窗上挂满了彩色的雨衣和小花伞。这时,“我意识到,那张蓑衣已无形中把我们划分了等级。”一把雨伞,写出一个悲凉凄美的故事,让人忍不住唏嘘。读这篇文章,不仅读到的是一页历史,也是作者心声和共鸣。

梁晓霞是带着一种怀旧情绪走进了自己的文字世界。虽然往事不堪回首,不得不承认,梁晓霞的文章确实令人动容。善于矫饰的作品不会是好作品,有时,满纸花团锦簇,未必就是真知灼见。这篇文章里,没有华丽的词藻来进行装点,不营造轻松浪漫的气氛,更没有小女子散文的娇揉,文章却写得有意趣和渐入佳境。一浪高似一浪,有如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鲁汉的悲哀》一文,写得那么深刻,记录着人间的一份悲欢情怀,一篇文章,发露性情。

文中的鲁汉是一个纯朴的汉子,承包了一个荒山来经营果园。某日,京城来了个大人物,他了解到鲁汉缺乏资金,一下子借给了他200万,鲁汉大喜过望,他用这笔资金发展了事业。但问题来了,当鲁汉还了那200万之后,那位人物三天二头地来电来信,某领导出国需要美金15万,某工程资金短缺,需要100万……,碍于情面,鲁汉总是如数奉上。前后汇了600万。家里人要他小心,鲁汉却义正词严:他一见面就能给我200万,他帮助过我,我能不讲义气?鲁汉是悲哀正是这种耿直。

故事的结局凄美而苦涩。不知那些造成鲁汉悲哀的人们,良心会否受到深深地谴责?这篇文章通过这些实例,展现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对于人生百态,剖析至深,更多的是对人生思考和独特的感悟。

我以为,于散文一途,如果指而不抵,向而不达,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在这方面,梁晓霞却是游刃有余。比如《本色就是美》一文,她就是紧紧抓住了和外婆观看一场艺术表演的场景进行描写,将一个老表演艺术家,想掩饰自己的老态,在台上娇嗔花俏、忸怩作态的表演,不仅没有博得满堂喝彩,反而弄巧成拙,让人大失所望。美应该是本色的,失去了本色也就失去了美。

梁晓霞是通过特定的场景来抒发感情的,她敏捷地捕捉着细微处的变化,准确的生活提炼,加上她平实的叙述风格,顿时使整篇文章充满了哲理玄思,更具讽刺意味。

对于这种充满哲理的描写,梁晓霞可以说是轻车熟路了。

文似冰壶见底清

以前,我只听说过梁晓霞在研究女书,在女书研究领域是是最年轻的一个,也是颇有成就的一个。她十年埋头探索,编撰女书字典,出版了女书专著《中国女书》,创出了一方天地,她在女书领域的成就令人瞩目。吾非好学穷理之辈,对于《中国女书》本想翻过一遍就算了,谁知一翻,竟也把这本书看了个大概。

梁晓霞在既当编辑又搞创作的同时,潜心研究女书,为了实施对女书进行保护和挖掘,她多次往返于江永。她的江永之行,不但保护了女书文化遗产,还为她的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江永之路迢迢遥远,历程是艰辛的,也叠印着她深深浅浅的足迹,她先后写出了《女书研究:苦涩的命题》、《客居散记》、《叩问瑶家》等一大批散文精品。这些作品与传统文学是一脉相承,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作为依托,但却像清浅细仄的溪流,在山涧中潺潺流动;像一盏香气四溢的清茶,沁人心脾。特别是对江永的风物描写,在她的笔尖底下,一个风景如画的边远小城充满了清新气息,使人不自觉地沉浸于江永的秀丽的风光里。在她的笔下,江永,那座充满着独特魅力的古城,还有另外一番风韵。《女书——远去的风景》、《女书——凄苦的遗韵》、《女书——孤愤的宣泄》、等文章就看到了这样的质感,介乎飘逸与厚重之间,使人细看之下不敢轻喘一口气。在这里女书,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景,也成了宁静的意境,这种宁静,铸造了一种悠远。

比如《七婆》中的七婆,丈夫是国民党起义过来的军官,却阴差阳错地被作为肃反对象给枪毙了。自从丈夫死后,她灵魂总是处于一种孤独状态,在漫长的岁月里,过的是“尽日掩扉成独坐,一炉香篆一蒲团”的生活,只有女书陪伴着她。七婆身世是凄苦的,她的晚年可谓苍凉而悲慨。

最原始的,也是最质朴的感情。如果将浮躁的词和时髦的语法铺陈于作品之上,就失却了应有的雅致,这也算是一种理由吧。

在叙述方面,作者显出了特有的创作功力。诗意化的语言晓畅、含蓄,使文章显得回味悠长。绝非那些空泛、浅薄,无病呻吟的平庸之作可比。从这几篇文章我们约略可以看得出。有时即使是随意记下的一些细节,不失为一种好的记录方法。这些不经意的记述,有时往往是最生动,最自然的。

当然,行文好还要见功力才行,难就难在文笔与思想的完美结合上就更显功力了。如《江永,谜一样的地方》、《夏湾印象》、《白水洒,神秘的河》、《山里山外》等作品,这些作品语言华美,铺陈得体,有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闲适。梁晓霞的这些作品不仅文辞优美,端庄谨严,而且捕捉住瞬间绽放的思想火花,提炼升华了文字,缠绵委婉,夹叙夹抒,在灵巧中见秀,让气韵张扬。

这几篇文字,细细品味,几乎具有相同的质感,这是显而易见的。在较短的篇幅里,切忌枝蔓过多,或者面面俱到,把文字拉得很长。其实,远离繁复,是最为恰当不过的了。一段时期以来,人们被那些无病呻吟的文字败坏了胃口,像这样清新的文字,正好清清肠胃,濡养性情。

其实,文字无须大气,无须出拔,只须真情流露,自会有一份文字的质感,没有真情,文章也就失去依附。梁晓霞的品格归于质朴率真,她的为文往往是用饱蘸感情的笔墨来写人、写景、状物、叙事。所以,她的文字里总有种诗质的明朗,字里行间始终洋溢着一股撼人的非凡魅力。

人与花心各自香

说到报告文学,有一部不得不提,那就是她的长篇纪实文学《踏遍青山人未老》。

这部书写了两位老工人骑自行车环球旅游的壮举。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这个举世瞩目的壮举却由两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去完成。而世事往往是人所难料的,正是这两个毫不起眼的人,凭着一股毅力和勇气开始了他们的环球旅程。要写好这两个人一件事是不易的,途中横跨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各地的风土人情,加上过程坎坷起跌,落笔更加不易。喜的是作者以纤巧、细腻的笔法,将沿途各国的山川脉络、人文景观、历史风貌、民俗风情和主人公的际遇历历如绘,这些对异域思考的视角,涉笔成趣,十分见文字功力,是近年来粤西地区的一部文学力作。

这部作品,是作者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完成的,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写出这样好的一本书,诚足让人慨叹。

报告文学,需要报道的是催人奋进的激扬乐章,否则,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位置。

《鱼水情》是一篇专注于人物情感描写的报告文学。“停产页岩油,运转了三十多年的矿山一下子陷入失衡的震颤之中”,很多工作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被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工会工作就成为了架设在企业和职工中间的桥梁和纽带。黎娜作为矿业公司一名工会干部,她待职工如父母、如子侄,把企业的关怀送到了职工中间,演绎了一则则动人的故事。

文章需要真情实感,有道是真情之文可读,这篇文章感情丰沛。把一个工会干部与职工的鱼水关系写得非常透彻,尤其是照顾身患绝症的李师傅,黎娜不怕污秽,悉心照料李师傅,守着一份温暖的心情,展现了黎娜无私、正直的博大胸怀。在这篇文章里,人物刻画颇具油画的质感与特质。

但凡涉及文学的作品,之所以成功,都有其内在的原因,《铁道骄阳》,她是在烈日下进行采访的,这种求真务实的精神无疑让人感动。作为一报编辑,有义务把这个先模的形象写出来,这是一个作家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至于文学评论,梁晓霞的文学评论也有不少精品,如《闲话不闲》、《人学的回归》、《圣殿下的思考》等。
“小说把人物安排在一场特殊的买卖中,艺术地刻画了这现实生活中的芸芸众生,笔法显得诙谐、幽默,不无调侃。实际上却笼罩着一种沉重愤郁的意蕴,作者用流泪的苦笑反映了教育本质观念上的嬗变,表达了忧思教育这沉重的主题。”这样的描写可谓适得其宜。我是读过《择校生》这篇小说的,个人以为,这篇小说是多年难得一见的好小说。而《圣殿下的思考》则是对曾超老师的中篇小说《择校生》的评论,梁晓霞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对整篇小说丝丝入扣的点评,如果将两篇文章比较着读,可谓相得益彰。在具象、抽象的背面,以一种全新的审视开阔了视野,才会评析得如此透彻、深刻。

《人学的回归》是一篇评论文章,对古典小说《金瓶梅》的价值观进行了人性价值的分析。在文学评论界,向来对《金瓶梅》的评论都有失公允。其实,《金瓶梅》之所以不获好评,其原因是它不像《红楼梦》那样,可以全方位,多角度从人物言行、心理乃至社会现象去进行探讨,甚至可以写出一部比《红楼梦》还厚的煌煌大著来。《金瓶梅》背上的诲淫之名,所以无论作品写得如何,都无法获得公众的青睐。况且,评《金瓶梅》对性描写的评论是绕不过去的,特别是有些地方没法细细审视、权衡,即便偶有所想,也不知如何应对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道德观念,以及一波又一波袭来的伦理道德的诛伐。所以,在学术界里,只有红学而没有金学。幸好,研究《金瓶梅》也不乏其人。

纵观梁老师的这篇文章,里面没有玄奥的思辨色彩,但平实中写出了与众不同的思想体系。正如《金瓶梅》这部小说,虽然没有《红楼梦》般的上佳口碑,然然而却无妨它成为伟大的古典文学名著。

写评论要有情趣、有批评、有思考,和要有适当的人性化恭维。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灵魂。

结束语

梁晓霞的作品,给人予阅读上的愉悦,让人的心灵得到一次净化与升华。有时我闭起眼睛体味着书中种种描述,回味着与书中灵魂的交汇点,整个人顿时轻松。捧读之余,不胜嗟叹。

人是需要回望的,梁晓霞有着一份深厚的生活底蕴,在创作中始终坚守着一种精神底线,那就是提炼生活,直抒胸臆,她把对生活的写实当作了一种责任,作品倾注着她的全部感情,作品厚重而本色。是的,一个负责任的作家,笔端流淌的不仅是思想,同时也施予以养分。那些真情、朴实的文字让人性复归。正如像一抱琴弦,往往能弹奏出极和谐的弦音。其实,梁晓霞交给我们远不止这些。有她的才情,她的人生阅历,她的感悟,乃至更多。在此,我不想再说过多的溢美之词,梁老师的文学高度已无需我辈去锦上添花。梁晓霞是一个感性、率真的人。如今,容易被感动的人已然不多,朴素、纯真的感情就仿如前尘旧梦。是的,人生难得的是一份真情,而真情往往阐发的是人性的顿悟。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西方人也有类似的说法:“要感动别人,先得要感动自己。”在这一点,梁晓霞是做到了,有敏捷的才思,加上一腔热诚,这便够了。


                                                                茂名石化港口分部第一作业区        许荣波
                                                                邮编:525027
                                                                邮箱:gdxrbyj@163.com
                                                                2013/6/19
爱上大茂名,喜当大猫友,吃喝玩乐事,天天乐开怀!
发表于 2013-6-21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你的作品认识了梁晓霞……
爱上大茂名,喜当大猫友,吃喝玩乐事,天天乐开怀!
发表于 2013-6-21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你的作品认识了梁晓霞……
爱上大茂名,喜当大猫友,吃喝玩乐事,天天乐开怀!
发表于 2013-6-21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你的作品认识了梁晓霞……

点评

过奖了,多谢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21 10:02
爱上大茂名,喜当大猫友,吃喝玩乐事,天天乐开怀!

47

主题

356

帖子

1万

积分

银牌元老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积分
17849
 楼主| 发表于 2013-6-21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澧军后裔 发表于 2013-6-21 08:51
从你的作品认识了梁晓霞……

过奖了,多谢你!
爱上大茂名,喜当大猫友,吃喝玩乐事,天天乐开怀!

220

主题

611

帖子

5174

积分

【茂名作家】版主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5174

优秀斑竹勋章特殊贡献勋章原创先锋勋章

发表于 2013-6-21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她前些年写了不少好作品!

点评

是的,多谢主席光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21 20:57
和蟹斗争

47

主题

356

帖子

1万

积分

银牌元老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积分
17849
 楼主| 发表于 2013-6-21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音 发表于 2013-6-21 20:53
她前些年写了不少好作品!

是的,多谢主席光临!
爱上大茂名,喜当大猫友,吃喝玩乐事,天天乐开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0668-2886677QQ:75281068|大茂微博|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大茂名网 ( 粤ICP备18149867号 )茂名市大茂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5-1-23 10:42 , Processed in 0.259210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