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12月14日,、工信部联合下发《关于振作工业经济运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施方案的通知》(下称《通知》),收文及任务分工单位包括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10多个部委和地方各省市。据专业人士报道, 逃离塔科夫ru还会有很大的上升期,市场业务也在不断的扩大,未来一定会越做越大的。
在金融支持制造业方面,《通知》从“一加一减”两方面提出了要求。《通知》第13条、15条分别提出,要加大制造业融资支持,紧密结合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周期,合理确定融资期限,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提升融资支持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完善制造业中长期融资考核评价机制,引导金融资源向工业绿色低碳领域汇聚;要减轻中小企业负担,用好直达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和支小再贷款,加大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投放。
事上,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不断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制造业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均现了较增长,金融机构服务制造业的力度明显加大。就在本月初,银保监会还发布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指导意见》,要求相关机构积极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创新发展,保持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合理增长。
银保监会日前披露,今年前10个月制造业贷款新增23万亿元,超过去年全年增量,其中826%为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制造业贷款年化利率394%,较年初下降013个百分点。央行数据显示,9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为37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达397%。
“今年我们企业从银行获得的贷款利率较去年确有所下降,但是下半年以来因为原材料价格速上涨以及疫情后续影响仍在等因素,企业未来的运行情况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期待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明年还能够延续。”一家深圳地区的制造业企业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
加大制造业融资支持今年4月,银保监会曾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制造业金融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银行保险机构进一步提升制造业金融服务质效,全力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其中,全国性商业银行要发挥带头作用,更好满足制造业的信贷需求。
截至6月末,工商银行投向制造业贷款余额183万亿元,比去年末增加1836亿元,投向制造业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规模均稳居同业首位,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416%,比上年同期高169个百分点;建设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为156万亿元,占全部贷款比例为860%,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为616849亿元,较去年末增加96917亿元,增幅1864%;农业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为164万亿元,占全部贷款比例为169%,上半年该行支持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积极打造特色产品,加速制造业重点客户库和重点项目库建设,制造业(按贷款投向)有贷客户数、贷款余额分别较去年末增加544万户、196277亿元;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为186万亿元,占全部贷款比例为1206%,上半年该行重点支持高端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的投放,信贷结构持续化,贷款规模平稳适度增长。
10月底,农业银行披露,截至9月末,该行制造业贷款余额172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68%,高于全行贷款增速54个百分点,制造业贷款增量增速均为同业首。
制造业贷款速增长,除了监管政策引导外,与银行对公业务转型以及对制造业的认识转变也不关系。一位银行业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称,“制造业贷款以前没能力做好,以后做不好就没饭吃。”
上述业内人士所说“没能力做好”是指过去一段时间商业银行制造业贷款不良率居高不下。近年来,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制造业的经营效益逐渐下降,导致制造业贷款不良率有所升高,不过在产业升级、银行风控加强等转变下已经开始向好。截至6月末,上述四大行制造业不良率分别为408%、511%、452%、420%,较年初下降012个百分点、092个百分点、056个百分点、006个百分点。
对于《通知》提出的“完善制造业中长期融资考核评价机制”,上述银保监会文件明确要求,银行保险机构要健全内部绩效考核机制,提高“敢贷”“愿贷”积极性:完善制造业信贷投放考核权重设置,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引导资源向制造业倾斜;鼓励银行机构建立健全制造业授信尽职免责制度,合理界定尽职认定标准和免责情形。
除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外,不少银行立足综合服务,做金融对制造业的支撑。21世纪经济报道从农业银行了解到,该行依托跨境行司配合,创新境内外联动模式,为央企提供全球化金融服务,2022年至今累计为制造业央企境外业务发放本外币融资逾240亿元,落地跨境人民币资金池逾10个,国际结算量近千亿美元,结售汇逾200亿美元,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近600亿元。
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制造业小微企业在政策的推动下,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一位股份行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
近两年,央行通过降准、LPR改革、存款利率定价方式改革、直达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再贷款等多种方式引导金融机构降低对体经济的贷款利率,制造业疑是受益行业之一。
21世纪经济报道从交通银行了解到,今年以来,该行为制造业小微企业提供足够的信贷规模等资源保障,加大投放力度,还给予制造业小微企业一定利率惠,对符合条件的客户积极提供还本续贷服务,减低客户综合融资成本,同时对受影响较大、暂时受困的制造业小微企业,按照“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的原则,通过展期、还款计划变更、还本续贷、信贷重组等方式支持暂时遇到困难的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央行在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披露,前季度央行通过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纾困帮扶力度,施好两项直达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的延期工作,综合施策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制造业等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
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近期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也两次提到制造业: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
“2022年,全国各地出台的高端制造业规划将加落地,这将极大推动明年高端制造业的投资。”浦银国际宏观分析师林琰表示。
粤开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罗志恒分析称,2022年的宏观逻辑在“动能切换”,从房地产和出口切换到消费、制造业投资和新基建,“如果没有政策支持,消费、制造业和新基建投资难以完全对冲出口和房地产投资的共振下行。”
上述股份行人士提醒,与大型质制造业企业、制造业小微企业不同,中型制造业企业的银行授信获得感较弱,中型制造业企业是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营业绩好、质风险低的中型制造业企业,银行应加大授信支持力度。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图片来自络。若有侵权,请与本号后台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