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下面是陕北榆林的年关寻年味
祭土地
一个世纪前,沈从文这样描绘乡愁: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如今,出外打拼的小青年却习惯在百无聊赖的下午与同窗戏谑故乡:我们只是出去看看,终究还是会回到湖边吹凉风。
人总是向往新生活,而沧海桑田之后,却又容易怀旧。然后人们开始抱怨都市的生活越来越喧嚣,城市的年味越来越淡,他们开始眼泛乡愁,若有所思,矫情地想念起被城里人称之为“质朴的乡情”。
而不断地喜新厌旧之后,人们却发现原来一直魂牵梦萦的最美的一切都在“我们的故乡”:民俗尽有,美景环绕,人儿最美。故乡里,有阿Q式憨厚的大伯,也有点近乎“迷信”的大婶;故乡不跟国际接轨,人与人见面不说HI和HELLO。
新年表演
元旦已过,一年一度的回乡潮已经开始。我们选取全国五个不同小乡村,呈现了五种不可复制的乡村“过年经验”。虽然故乡的年过得很“寒酸”,但它让我记住今昔是何年。
它所能带给我们的,不是物质的,而是精神的,不是虚幻的,而是真实的,是曾经的,也是不可泯灭的。
向回乡过年的人和滞留城市只能明月千里寄相思的人致敬。
乡味年味之榆林
一年中有许许多多的节日,不过陕北黄土地上的人们最注重的还是春节。位于黄土高原的榆林有着灿烂的民俗文化,这里至今仍保留着古老而浓郁的传统习俗。春节期间是黄土地民俗文化集中表现的时节,正月十五年俗活动达到高潮。无论这些年俗有多么古老,程序有多么繁杂,但这片黄土地上的老老少少还是愿意年复一年地重温、上演。因为,这是他们总忘不了这片土地给他们带来的丰收、吉祥和安康。过年,是他们一年中最欢欣的时刻。
故乡的年
腊月二十三:送灶君上天
榆林人过年从过年前的一个月就开始准备了,一直到正月十五吃元宵、闹秧歌、转九曲、观灯、放花才算结束。榆林人讲究过富年,对于年货的准备极为重视。腊月里踏进集市,会看到一派热闹非凡的红火景象。
腊月二十三榆林人要送灶君上天。农村人吃一顿猪肉烩粉捞饭,燃放爆竹,送灶王爷和灶王奶奶上天,以后便开始做年茶饭。从早晨到傍晚,碾米磨面,做豆腐,杀猪宰羊,卤肥肉。按照我们这边人的讲究,正月不食米,所以得把正月十五以前喝的米酒,十五以后喝的杏仁茶和其他一切食物准备好。
年茶饭种类繁多,有茶有饭。茶食简单,将黄米碾成面方便炒熟,搅进去芝麻、花生、瓜子仁,再将杏仁泡甜炒干,碾成面搅在一起,喝时再煮熟。就着麻花、排叉,一般当早点。而米酒专门为佐餐之用。主食有白面馍馍,软米油糕。豆沙馅黄米馍馍,像个圆圈的油馍馍,还有切得像纸一样薄的灌肠。真正引起我极大兴趣的是那些丰盛的菜肴。父母会把猪、羊、鸡、鸭、兔子诸种肉做成八大盘菜,一起给出来。或者,将八种菜盛于一碗,一人一碗,又称“首顿八碗”,也有做成十三碗或十五碗的,多则能上二十四个菜。
“月尽”:连鸡窝都要贴上吉利的门帖
除夕在陕北叫“月尽”,人们在这一天贴完窗花贴对联,大门贴,二门贴,窗上贴完路口上贴,门口、石碾子甚至连鸡窝上都要贴上吉利的门帖,一般有“五谷丰登”、“年年有余”等等。傍晚家家门口都要挂起红灯笼,大人和孩子都要穿上红色的新衣服,图个红红火火。
紧接着,村中各家各户都冒起了阵阵炊烟,准备除夕宴。鸡、鸭、鱼、肉是必不可少的,还得加上自家的粉汤炖羊肉和自酿的黄米酒,通常都是双数,十大碗、八大碟,满满当当,意味着年年有余。除夕夜还有守夜的习惯,通常我们全家人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然后再一起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一起度过除夕。零点过后,大人会在小孩的枕头下放炮仗、大蒜、面花和压岁钱。院中要挂起长明灯,家中的长辈则在自家的锅里放些吃的东西,叫“照锅”,象征一年不愁吃喝,在门口放把菜刀或斧子,叫“照门”,驱邪辟魔,保全家四季平安。
过年每天有不同的讲究:初一不出门,初二走亲戚、回娘家,初三起秧歌、闹红火。初三这一天,村里的秧歌队“闪亮登场”,小伙子们白羊肚手巾扎在头上,腰中挎着柳木鼓,神采飞扬,威武神气,那种打扮会让人想起在央视《星光大道》节目中走红的民间歌手阿宝。随着铳炮响起,秧歌队先拜庙、敬神、娱神,然后就是“沿门子”秧歌拜年。榆林的各个集镇、县城每年一度的秧歌汇演,是最热闹的,将春节推向高潮。各乡各村选送的秧歌、腰鼓、社火使集镇、县城的大街小巷被人塞得满满的,万人空巷,人流如潮。文场子、武场子、划旱船、放竹马、扭秧歌、踩高跷、唱道情,唢呐声吹得人如痴如醉,放眼望去,人山人海,从街这边挤到街那边,有的孩子还骑在了大人的脖子上,一样看得津津有味。
元宵节:围着火塔塔载歌载舞
元宵节在陕北是春节期间最热闹的日子,这一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街小巷锣鼓喧天,鞭炮声、欢笑声连成一片。吃元宵、闹秧歌、转九曲、观灯、放花是陕北特有的活动。转九曲是元宵节的一大景观。这一天,村头、街头、门前要用大块煤炭垒成宝塔形状,当地人叫“火塔塔”。最大的火塔塔要用三四车优质煤炭来垒,每当明月升起,全村的人们围着燃烧的煤塔载歌载舞,希望来年的日子也能像火塔塔燃烧般过得红红火火。熊熊的火焰旁,唢呐吹手如痴如醉,牛皮鼓子铿锵有力,欢歌笑语回荡在黄土高原上空。大人不时抱起未成年的小孩在火上燎一燎,这叫“燎百病”,保百病不得,平平安安。过完热热闹闹的正月十五,这个年才算真正过完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