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罗非杂谈——台湾 运哥 解读罗非鱼 一、罗非简介 罗非,又名非洲鲫鱼,为原产非洲内陆之热带慈鲷科,耐寒度较差,体型不大,经济价值极低。后经多次改良,不但成长迅速、繁殖力更强,且体形变肥硕、肉质转佳,耐寒度也降至摄氏8度左右,成为养殖主流鱼种之一。生长环境与水质良好的罗非鱼,没有土味或腥味,可媲美海洋鲷鱼,肉质细嫩且富弹性、骨少味鲜,可做生鱼片,在台湾被称为「台湾鲷」,已成出口大宗,加上跃居垂钓对象鱼之首选,是属低成本高利润的养殖鱼种。 罗非属底栖之广盐性鱼类,耐盐度与耐污染度颇高,食性虽广而杂,仍以偏好腥肉为主,食量颇大。群居性与领域性强,对它鱼种具攻击性,生性胆大粗犷,不像其它鱼种那么怕惊扰,无论声响、倒影,或直接扰乱水体,对它都不太有影响,甚至会跑到钓者脚边来觅食。因此,初学垂钩者,罗非鱼就是最好的垂钓对象。不过,罗非的腹鳍、背鳍坚硬刺手,被轻扎会血流不止、疼痛异常,甚至出现伤口愈合不易情形,所以摘鱼时要特别小心。唯其只在摄氏16~32度之适宜水温下,就饵意愿较高,所以垂钓罗非鱼,季节、温度与鱼层选择很重要,是一种「虽好钓、却不易钓好」的鱼种。 罗非遇缺氧时虽会浮头,但却属耐低氧的鱼种,公斤级大鱼甚至在离水二小时后仍可存活,显见其生命力之顽强。浮头后,常可见整群之罗非在水面张嘴,十分壮观;一个池子鱼量的多寡,从此处可一目了然,是无法掩饰的。当然,罗非既属底栖鱼种,此时就不用期待它们会就饵了,所谓「神仙难钓午时鱼」、「看得到、钓不到」,正是描述此一情境。虽整群浮头,不过,还是有一些方式可以让钓况逆转的,此是后话。 二、罗非的食性与口癖 全世界的罗非号称七百多种,名称之多可想而知。但一般人所说的罗非鱼,多指被养殖于人工池中,吃饲料长大,口癖变化不大的改良品种而言,体型硕大齐一,利于垂钓,常见偏名有福寿鱼(台湾)、尼罗鱼、非洲仔等。而那些流浪到野塘、水库或溪湖等水域繁殖的罗非鱼,品种则参差不齐,大小与口癖也不一致,甚至有只吃石上青苔者,很难一概而论,较不利于垂钓推广。 如果,有人问起「溪钓野罗非」该用何饵料时,千万不要回答「冷冻饵」,因为那些野罗非,多是识青苔却不知肉味为何物,未必会买帐。因习惯性的因素,罗非对完全没有尝过的饵料,需一段期间来适应,即使一个全新口味的高档「冷冻肉饵」,在青苔环伺的溪河中,也要给一点时间熟悉才行;等吃上瘾后,就会形成所谓的「口癖」,以后要不吃都很难了。 很多人钓罗非时常被饵料所困惑,面对眼花撩乱的偏方与添加物,心中不免存疑,但似又真有那么一回事,如何是好?例如香虎、蒜精、猪母乳、中药饵、臭丸饵、酒醩等,其中有些是人类看了都不想碰的东西,罗非怎会吃呢?其实,这些都是罗非习性所延伸的问题,说穿了,很多的「偏方」,就是特殊口癖的另一说法而已。既然「特殊」,当然有适用区域的限制性,换句话说,对没有此种口癖的一般罗非而言,此偏方是不会有特别效用的;饵无万灵,切莫轻信。常言道:「一方鱼食一方饵」,习惯使然也,不论什么偏方或特效饵,一切回归罗非习性来思考即可透明化。 至于喂食罗非吃「臭药丸」等特殊饵料的动机何在?分析此种情形,多是在地的老钓客所为,所以猜想,应是种「排挤他人上鱼」的心态问题吧。只要在平日饵料中持续添加此味,长期下来,必能产生偏好效果,对新临该池而不明内情者,自有降低其竞争力之作用。而钓鱼乃休闲之事,输赢也要凭真本事,类此之非正常做法,实不值鼓励。不过,换个角度来看,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如果你是新临该池的钓客,却不知打听此池的用饵与口癖,仍坚持「君子之争」的话,此又失之怠惰矣,也不该鼓励。至少,要问清楚此池老板平日喂食的饲料是什么?一般钓友用的饵料为何?此池是新鱼多还是老鱼多?否则钓技再好,也是枉然,毕竟,钓鱼不是只问调钓或灵钝而已。何况,见他人不停上鱼、自己浮标纹风不动却能愉悦者,并不多见。 一般而言,池主有大量喂食的池子,往往其所用的饲料,就是最好的饵料。例如,平镇的佳佳休闲池,收费同时,老板都会附赠一包粒子,钓友也知道,只要将此粒子泡开直接作钓,鱼就很会咬了,根本不须再准备其它饵料,可以一包二用,诱钓合一。此之好处,除老板不需花精神喂鱼外,尚可收买钓客之心,且不用担心钓客乱用偏方,伤鱼又打坏鱼嘴咬度,造成新钓客怯步;对钓客而言,既单纯又省钱,更可公平竞争,何乐不为?这种「口癖」的养成,在池主的控管下是有迹可循的,属最典型的例子。所以佳佳的生意会好,其来有自,有心经营者,不妨参考一下。 再如龙潭的乡城休闲池,没有定期清池且未养鲈鱼,虽大罗非不少,但小罗非更多,老钓客习惯向池主购买以「桶」为单位的麦片,藉麦片不易被上层小罗非冲散的特性,直击底层大鱼。不用说,避小鱼效果一定很好,但缺点是麦片诱鱼性较差,须不停地大把诱撒才行,会间接造成上鱼率被稀释掉,也等于花钱在帮老板喂鱼般,有点冤大头了。不过,此池如用粒子垂钓,只要有效避开上层小鱼,咬度与上鱼率会高出麦片甚多,此乃因罗非本吃粒子长大,年轻钓者也喜用粒子居多,加上粒子的诱鱼性高,所以麦片的用量虽多,在该池仍未占尽优势所致也。这正说明了,罗非的口癖没有唯一性,可以二种以上同时存在。 三、常用饵料简介 所谓「粒子」饵,其成份实与一般喂鱼、鸡、猪的饲料大同小异,主要均由淀粉、氨基酸铵类,加上鱼粉、骨粉等动物性成份,添加粘粉类后颗粒化而成,只是添加物稍讲究一点而已。粒子饵原先用途只设定在诱鱼,后来大家发现用它来钓回锅老鱼,效果反特别好,结果使得粒子升格为「诱钓两用」的地位,什么肝味、蒜味或虾味等小包装产品,不断推陈出新,让扮演主饵的冷冻饵或粉饵,有渐被瓜分之滤。很多标榜成份特别的商业化粒子,效果强多少仍见仁见智,须视鱼池而定,只是,价格马上会比同类的「饲料」高出许多来。该用什么当诱饵,相信钓者自有评选,在此就不多谈了。 不同品牌的粒子,粗细、粘度差异颇大,会影响入水后的化度,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因为过于松散的饵料,除会弄乱鱼层、招引小鱼外,对那些善于「吐呐」的老鱼而言,还没吸入就散落一地了,很难收上鱼之效。解决之道,除更换品牌外,自行酌量添加粘粉、面粉、拉丝粉等均可。尤其是小麦蛋白类特有之残钩性,妥善运用,效果更佳。粘性过大的颗粒饵,扩散度不好,集鱼效果自然较差,只剩避小鱼一优点,非必要时,建议还是不要单独使用,或可与较松散的品牌混用。 所谓的「冷冻饵」,乃针对罗非的肉食习性特调而成,有肉味、虾味、肝味等几类,主材料不外乎鸡肝、鲜鱼肉、赤尾青或鲜虾等,但很少单一口味,多综合而取某突出之味来命名。另会添加香虎或盐类等调味剂来增香保鲜,因须以冷冻方式保存,作钓时才取出现用,故名之曰「冷冻饵」。标榜着强力效果,实际上也确有功效,只是价格昂贵,非有需要,例如比赛或不回鱼拼场时,否则不建议单品使用。一般情形下,在一个冷冻饵与粒子均钓得动且效果差不多的池子,首选应用粒子,这是避免罗非口癖被宠坏的一般共识,也是自我钓技提升的一种挑战;若不然,退而求其次,粒子中加入适量的冷冻饵,也是可行之道。 各家厂商因配方不同,效果略有优劣之分。即使同一品牌,也会有地域上口癖之偏好度存在,这从各地钓具行的销售大宗略有出入上,即可看出端倪。此外,不同品牌冷冻饵间的价差颇大,有人买二、三个品牌混合使用,藉以截长补短并降低成本,未尝不是个好方法。钓界自制冷冻饵者多有所闻,但效果常不及市售品牌,究其原委,实因零散的自制量未达生产规模,使用上断断续续、味道也不齐一,自不易养成「口癖」也;除非口味刚好与当地畅销品牌雷同,否则效果难以彰显。 至于「粉饵」,长像与一般鲫饵相同,指的是单品包装可久放之粉状饵,垂钓时才加水开饵使用,只是味道偏腥而已。以这几年的走势来看,因粉饵效果远不及新鲜的冷冻饵,也未必比便宜的粒子好到那里去,不上不下的,所以使用者渐少。倒是单品的添加物,如肝粉、鲜虾粉、香料促食剂等,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让钓者可以自由创意组合混用之,多了一分自主的乐趣,使其与粒子、冷冻饵间的铁三角关系,俨然成形。 四、区别新旧鱼之重要性 众人熟知的「新鱼吃冷冻、老鱼吃粒子」之经验法则,同样源自于罗非之口癖与天性,但因非来自人为之刻意控制,且影响又是如此重大,涉及罗非新迁环境后的调适问题,所以要特别提出分析之。 所谓的「老鱼、新鱼」,并非指鱼的大小或年龄,而是指鱼「定居某水域的时间长短」而言。一般小型营业池的鱼源,多向大养殖池分批购买而来,「不同批号」的货源,「新旧」自然不同,即此之谓。若单依口癖理论推之,新进鱼在原养殖池时,多是数饲料过日子的,照理来说,放到营业新池后,以粒子钓之应正合其口才是,但事实并非如此,反是冷冻饵较钓得动,产生一种「新鱼吃冷冻」的特殊现象。此种现象并非发生在人工养殖池而已,非人工养殖池亦是如此。例如,龙潭大池的上游有一高尔夫球场,三年前的一次大水灾,把球场内各水池中的大小鱼儿全冲刷下来了,钓客闻风而至,此时的大罗非,唯使用冷冻饵才有斩获,用粒子的效果非常差,为何?球场内的鱼儿无人喂食,近似野生,竟然也有「新鱼吃冷冻」现象,显见与先前的喂食习惯并无必然关联,疑天性使然也。 罗非新到一环境,地盘领域尚未建立,安全感不存在,加上不适应新池水质,戒慎恐惧之余,觅食可能因此回归天然本性了。鱼对不确定之饵料,一定不敢放心吞食,即使饥肠辘辘,也唯有材料接近新鲜鱼虾原味的冷冻饵,才会”忍不住”接受之。相对地,当地的老鱼对突然入侵的大量外来客,更被迫要释出地盘来,食欲大受影响,抢食粒子的”悠闲状”也必然降低。此一来一往间,粒子就被冷落了。很多不回鱼的罗非池,如8-13、8-14等,鱼一直进进出出的,可以说永远都是「新鱼」居多,垂钓此类池子,如果不用冷冻饵或鲜虾蚯蚓的话,很难有突破性收获,即此之故。这从实钓与理论上均可验证出来,千万莫铁齿。但鲜虾蚯蚓无扩散性可言,不易大量与快速上鱼,方便性与受欢迎程度自然不及冷冻饵。 新鱼入池约二周后,领域渐固,开始会吃粒子了,但欲其全盘放心,还需再等至少二周以上,待其真正安定下来后。原则上,此时用冷冻饵的效果仍优于粒子。慢慢地,池中一些被重复钓放的回锅老鱼,从累积的经验中得知,如啄食粒子,未必会有立即的危险性,因其主作诱饵用,挂于钩上者毕竟是少数;相对地,只要碰触冷冻饵,不是被钓起就是被挫痛,所以慢慢会对粒子较为信任,对冷冻饵起恐惧之心,此即「老鱼吃粒子」现象的演化过程。在一口「养殖池」中,鱼从未它迁过,用粒子就可以钓翻了,这是口癖的因素;在一口「营业池」中,想钓池中的老巨物,用粒子的效果也比较好,这是口癖与戒心度所使然。但是,「老鱼吃粒子」的绝对性,没有「新鱼吃冷冻」这么强烈,终究,罗非的天性仍是偏向肉味的,在鱼多抢食或粮食不足的情况下,譬如在鱼族爆满的战斗池中,痛与不痛还在其次,有食物活命最重要了,那还有什么空间可以挑食。 还有一种情形,就是在暴雨后、洪水大量注入池中时,此时虽含氧增加、鱼未异动,但水质剧烈变化、浊度增加,鱼儿一时惊魂未定,犹如身处一新环境中,索饵心态会暂趋与新鱼类似,不过,一、二天后水净则渐恢复。这也算是一种「新鱼」的定义了,只是容易被人们忽略。倒是职业池的池主深明个中道理,常会以控制进水量的方式来瞬变水质水温,冻结鱼口,让钓者抓不住鱼的饵料偏好,这也是职业池时而粒子好用、时而冷冻效果强的原因;原理简单,但被人为操纵后,就不易摸着头绪了。 以上乃针对大罗非而言,小罗非正逢发育期,不分荤腥饵均抢食,饵愈腥动作愈夸张,除了抢食还是抢食,避之唯恐不及,实无任何原则可言。每年会清池的罗非池为何较受欢迎,必有原因。 五、天候与钓点 罗非属热带鱼种,所以有随水温而走的特性。也就是说,当水温「上冷下热」时,鱼必在底层,底钓效果佳,例如入夜后、冷风刚到之日或冬钓时,喜钓长竿或深场者,较有发挥空间;当水温「上热下冷」,鱼多浮在上层或栖息浅水处,例如大热天之中午时分,因为罗非本性底栖觅食,浮于水面时咬度必然不佳,此时最忌长竿或钓深场,唯一解法,是用短竿改钓浅水处。有些职业池设下不得钓岸边的规矩,并对钓者戴上「旁门左道」之罪,其实,是有违罗非天性的,等于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对于这种输不起的池子,建议予以抵制。 很多人以为中午罗非会「睡午觉」,实乃对鱼层变化不了解所致;底层无鱼,当然鱼讯杳杳了。台湾六指神钓曾说过「4/5的罗非鱼在上层」,并不夸张,尤其是在高温的南台湾,证之以实情,前辈所言,的确是经验之谈。换句话说,如果改钓近岸处,那个深度,刚好与浮头鱼群的视线「平行」,只要鱼肯靠岸,一样算是「底钓」,漂亮鱼讯自会现踪。 在傍晚临收竿前,有一些老鱼会跑到近岸处拣食钓饵碎屑,除水温因素外,长期的经验也告诉它们,这时到岸边觅食是食物多又最安全的。只要池主不反对,利用此弱点,不用浮标,只要手持钓竿、把钩饵垂入一尺深处,铅坠稍出水面,铅动即扬竿,必定中鱼,且多是硕大的老巨物;在了解罗非习性后,这就不算什么新奇招术了。此外,也常见一些父亲带小孩垂钓,给了小孩一支六尺短竿随意玩,结果,小孩频上大鱼,慌了手脚,大人的长竿反无动静,令人尴尬。明白此理,即知钓大罗非用9尺竿,亦不算短矣。 老师傅都知道,白天到池边后,只要看见大罗非在岸边滚浪觅食,表示今日必大咬无疑;如果水边无鱼踪,今日必定惨兮兮。此多是天候影响所致,例如天气突转冷或转热,或气压变化过大等,鱼的活跃度都会降低,池边观鱼踪是种最准确的判别法。 一般只要鱼池的鱼量够,钓点选择又不会太差的话,原地左右前后变化垂钓深度,多可寻获鱼踪。钓点的选择,以池主习惯喂食处与多人惯钓之点为上选,水源头、风尾或近水车处等次之,取其诱鱼省功也。以季节来看,夏日宜钓相对浅水区,冬钓才可考虑深场。关于钓点选择,最好一到钓场即选定合适之点,中途搬迁终非良策。很多人看见别人频频上鱼,都会怀疑自己的钓点不好,其实罗非回游半径大,只要诱钓适当,鱼群一定会靠,时间长短而已,这是为何刚到钓点时,要先撒一把诱饵的原因。而不同钓点之差别,多在鱼讯强弱(如风头与风尾),鱼量多寡并非关键;也就是说,对一个钓「正吃」者而言,水下同时出现5条与10条鱼,意义是一样的,只要能加强抓弱讯号的功夫,处处皆是好钓点。 除了选点外,选「池」也是很重要。因为罗非之就饵与含氧量息息相关,一个活水不停自然进出或有涌泉的池子,整体咬度一定比封闭的水域来得好,肯打水车也绝比吝于支出电费的池子要好些。尤其水车常年开着,往往是鱼量众多的象征,乃池主怕鱼有损伤也;反之,一个池子在无风无浪下仍可不开水车、而池主还高枕无忧的话,那可要慎选了。以七月份北台湾的罗非休闲池为例,瞥开钓技因素不谈,同样一天钓下来,可出现一池鱼获达50条以上,另一池只有5、6条之明显对比,其间咬度真的差很多。至于职业池的进水量多被人工所控制,与自然性进水有异,则另当别论。 罗非属爱干净的鱼种,清明左右之产卵期,会在近岸处筑鱼窟(如炒菜锅般大小)准备孵鱼,此时会叼走窝中所有的杂物。这种习性,常被不肖钓鱼人拿来利用,用三叉钩探到鱼窝后,只要浮标一动即扬竿挫之,多穿肠破肚而过,台湾话曰「浪窟」钓法,让人不忍目睹。这是最被诟病的钓法之一,残杀孵卵鱼与「竭泽而渔」无异,一般钓者多不肖为之,在此,呼吁钓友们共同来唾弃这种钓法。 我们垂钓罗非时,会发现往往前几竿可以连续中鱼,之后鱼讯就变得断续且不干脆,此时钓点若左右稍偏个一、二尺,又可连续上个几条鱼来。于是,聪明的钓者便会采用「左、中、右」三点轮钓方式,来维持上鱼的频率,消除鱼不咬的空窗期。究其原因,除了在同一钓点连续中鱼后,会提高鱼的戒心度外,因抢食而搅成混浊的池底,对有洁癖的罗非来说,也会降低就饵的意愿与视线。尤其是烂泥底的池子,情况更明显,这就是「三点抛竿法」受欢迎的原因。或许有人会问:「钓点分散,集鱼效果不是变差了吗?」其实,定点抛竿集鱼,对鲫鱼等小型鱼比较重要,对罗非这种体粗与运动快速的鱼种来说,随便回游一下,半径远超过一米以上,即使三点抛竿的宽度稍大些,大罗非也可轻松追及。加上粒子的适量诱撒,等于扩大了集鱼范围,有效作钓半径更大。所以,现在仍抱持着「定点集鱼」观念的人,想钓好罗非,唯有抛弃旧的思维框架,才能更上层楼。 六、诱饵的施打 垂钓罗非的诱饵施打也是学问,最忌讳大把大把的投料,破坏了水质、鱼口不说,更造成了「自己不咬、别人也钓不到」的玉石俱焚效应,这是初学或不了解罗非习性者,最易犯的一种毛病。有经验的钓者,会采「少量多餐」的施打方式,以每次10~20粒的量投向钓点,让鱼吃不饱又不会散去,还可维持其连续抢食的热度,才是最佳的诱投作法。 抛撒粒子后,若马上以小颗饵跟随入水,常会有半水空接的情形发生,此即所谓「喷粒子」的钓法,乃职业池钓手惯用的钓法之一,已把鱼性掌握的淋漓尽致,属上乘的诱钓合一法。其实,针对原已习惯喂鱼机的「新鱼」,如现场未带冷冻饵时,采「喷粒子」抓空接方式,也有一定效果,有兴趣者不妨试之。至于撒诱饵的时机,不外乎「刚坐定位后、抛竿前、连续上鱼后、鱼脱钩、感觉鱼讯稀疏、换新钓点时、或暂时离开…」等几个时点,均可适量为之,成效立现。此外,如遇大咬情况,而旁边钓友却苦无鱼讯时,则请减量为之,此与钓技无关,纯属做人道理而已… 罗非的孔武有力,让钓过的人为之着迷;罗非的愚笨中带点狡猾,又常让人摸不着边。其实罗非并不神秘,只是有点个性而已,熟悉它的习性后,自能解读其所为何来,该怎么下竿,也自有分寸矣。 钓鱼贵知鱼,知鱼而后方能敬鱼;当我们面对罗非时,知其背负着提供人类肉食与娱乐的双重任务,能不珍惜以对吗? 罗非钓技剖析 在盛产罗非之南国,春夏之交,鲤鲫与罗非一样都会大咬,但舍鲤鲫而就罗非者比比皆是,为何?难道是贪恋罗非之鲜美肉质?还是欺罗非的呆笨好钓?当然不尽如此,绝大部分的人,实是被其特有之「爆发型拉力」所迷惑住的。罗非的爆发力,可媲美乌鰡(青鱼),却又比乌鰡之猛冲不停,多了点节制;罗非的体型,笨重程度不输呆呆(鲤鱼),又比大呆的埋头猛钻,多了股快冲的暴力。其最大特色,就是顽抗只出现在中鱼那一瞬间,所以能否顺利上鱼,也决定在这毫秒之间。此时点,罗非遇强则强、遇弱则弱,抗争的过程是刚是柔,全随钓者的手劲而意动,钓者可选择以柔克之,也可坚持用强势压过它,二者的乐趣略有差别。 如第一时间控制得当,则后续即可快速上鱼,用软竿细线亦轻松以对;若瞬间反应不过来或粗鲁对之,反容易断线跑鱼,即使硬竿线粗也无济于事。换句话说,这种将控鱼技巧完全操弄于股掌上的强烈感觉,才是钓罗非者内心真正迷恋的所在。很多人喜欢用「并继竿」拉罗非,正是希望能将那股特有的劲道,更直接、更完整地传达到手臂上,好细细品味之。 有人说钓罗非是一种「武钓」,以别于鲫鱼之「文钓」,事实上,罗非虽粗,在钓法上却十分讲究技巧的。撇开扰人的调钓与饵料不说,纯以上鱼动作来分,上者可以柔克刚,中者刚柔并济,下者才会耍得虎虎生风。也就是说,扬竿高段之人,上鱼好象打太极拳般,展现出一种圆柔的美学,轻松省力,让人看了感觉很舒畅。所以,把垂钓罗非完全归类到「武钓」,并不尽公平。 有位前辈曾说:「看一个人扬竿,就知会不会钓鱼了…」,话虽简单,用来检视钓罗非者的功力,却见真章。因为扬竿态势,往往就是垂钓者心态、修养与钓技的综合表现,所谓「师傅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是也。随着钓龄、钓技之增长,力道拿捏理应更恰当才是,会不会钓鱼,自可从此处看出端倪。例如初学者,一心想追求高上鱼率,常无形中会透露出「急、快」的意念,扬竿「剑气」破空之声必然大作,让左右钓友心惊胆颤,深怕误伤也;老师傅经验丰富,深知欲速不达之理,快慢强弱配合节奏进行,剑气自然蹈光隐晦了。钓罗非,非常讲究「轻快」感,在「轻」中却隐含一股刺鱼之柔劲,在「快」中却不会急扬到竿子咻咻叫,想钓好罗非,一定要先明了此点。鲫鱼本体轻,钓之轻巧或许不难,而罗非乃粗鱼,能操之巧柔,更见功力。 垂钓小罗非,握竿方式与鲫鱼相同,不需特别。若针对5指以上之罗非鱼,不管软硬竿,握竿位置一定要放在竿把上方约30cm处,竿把尾约与手肘齐,扬竿采「轻提」方式,感觉自然轻松即可,不必太拘泥细节,也不宜长时间采固定姿势,因为「省力又不酸痛」才是重点。感知中鱼后,迅速以肘抵住竿把,除符合一般人熟知之杠杆原理外,同时还能让手肘与钓竿「合而为一」,让整支手臂变成了钓竿的延伸体,更能发挥竿子的弹性来。此时鱼的拉力与窜逃时的震动感,能直达臂顶,可有效缩短反应时间、快速消弭暴冲于瞬间。这种「人竿合一」的握法,还可限制扬竿的幅度,缩小扬竿的力道,相对降低了鱼的反抗力度,有利上鱼。 至于扬竿力道究竟多少才算合宜?至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说「钩不离水」,有说「高不超过2尺」,有说「与钓鲫力道相同」,狠一点的,甚至会说「标不离水面」、「缓慢提竿换饵的力度」…,其实,殊途同归,都是在形容「提竿轻点与适时卸力」的那种感觉,只是体会因人而异罢了。换句话说,罗非的提竿方式,默含有「二段式提竿」的口诀在其中,即先轻提研判是否中鱼后,再做下一步的应对措施;也唯如此,才能做到所谓「标不离水」的境界。罗非的暴冲力与扬竿力道成正比,愈痛则冲的愈大力,此时唯靠钓者实时的「卸力」动作,才可止冲。总之,提竿以鱼不受惊吓及不觉痛楚为原则,目标是起鱼于寂静无声中。 扬竿力道,不单因人而异,也和新旧鱼、竿的软硬度、钩的大小、及钓场水深等有关。例如新鱼本惊恐,一旦上钩即死命奔逃,是最难控制的一种,扬竿须「更轻快」;老鱼钓放多次,经验老道,只要不是太离谱,都会逆来顺受,属最省力又最好操控的对象鱼,扬竿适中即可。同样的扬竿力道,如分别用在软竿与硬竿上,则软竿的上振幅度远远大于硬竿,传到鱼嘴,必然反弹更大、更痛楚,所以,软竿操作要更严谨,这也是为何罗非专用硬竿会受青睐的原因之一。不过,硬竿较重,长期使用手臂容易受伤,若是垂钓回锅老鱼,则不妨以超硬调鲤竿或并继竿取代之,竿轻而韧,配合回锅鱼的无力感,再适合不过了,尤其长期垂钓罗非者,更应考虑。如果池子或天候允许,建议不妨改用9尺以下短竿,”感觉”到的重量会比12尺”少一半”以上,只是控鱼技巧要更讲究而已。 另外,钓场深浅影响也很明显。深场的鱼被往上扬起时,因母线较长,即使旁窜,也仍能保持与竿子近垂直角度,让竿子的弹性起了卸力作用,所以感觉到的拉力,自然未特别强烈;反之,浅场罗非往往给人拉力强大之感,正因为同样的旁窜动作与距离,母线很容易被水平拉直,竿性无从发挥所致,所以容易产生力大无穷的错觉。因此,在浅场垂钓,不宜抛满线,以预留缓冲空间,减少瞬间被拉直的机率。此外,水深鱼较放心,水浅鱼易受惊,也是二者力度有差的原因之一。常听人谈论道:「这个池子的鱼拉力很强、那个池子的鱼不太有力…」,若能考虑水深和新旧鱼等因素后,其实,也没那么神秘了。此外,钩大小的影响力常被人忽略,相较于小钩,被大钩钩中的鱼,必然较痛,其爆发力自然相对增强。同池垂钓,如有人认为鱼很有力,也有人不表认同时,除个人扬竿力度有差外,使用不同大小的钩子,或许是原因所在。 至于罗非「飞鱼」动作,台湾也只在「战斗池」中较有使用,因鱼体平均5~6指大,显少巨物,只要子线稍粗些,配合战斗专用脱钩网、加上运用超硬钓竿的弹性辅助,飞鱼不成问题,算是战斗池中标准动作之一。至于4指以下小罗非,野钓中都是直接起鱼的,所以也谈不上飞不飞鱼了。一般休闲或职业池,鱼体多在1kg左右,是听说有人可以飞鱼…但仅限传闻,并未亲见…因为这些鱼钓来「条条珍贵」,跑一只鱼或许就输赢变色了,因此没人敢用「飞」的、亦无此需要。而且飞鱼子线要够粗才行,相对会降低回锅鱼咬钩意愿,得失间要仔细衡量。 如何才能降低断子线的机率?这是钓罗非者心中永远的痛。因为子线过粗,老罗非根本不买帐,子线过细,新罗非又一去不回头,如果池中新旧鱼杂陈,头就更晕了。而钓鱼人都有一种「细线搏大鱼」的潜藏偏好,愈是自视艺高者,愈是喜欢向细线挑战。所以,这种断子线的困扰,初学者未必会比垂钓多年者感受强烈,原因即此。子线容易瞬断,影响因素很多,除了子线粗细、材质、绑钩方式及前述之扬竿力度、握竿方式、水的深浅等有关外,实际上,鱼的正吃否,往往才是关键所在。正吃的罗非,只要第一时间将鱼头拉回,多可轻易入网;非正吃的罗非,若钩不在嘴部附近,鱼头多不易拉回,加上鱼因痛楚产生强大的爆发力,不管子线多粗,往往仍会以断线收场。 罗非是否正吃除与调钓有关外,更与浮标的合用否有绝对相关性。浮标合不合用,与品牌或知名度无关,须以鱼的接受度来评价才算数。这点,也只有在下水实钓后才会知道结果,光从标的外观美丑是无法预知的。何谓「真货」?下水后顿点多而轻脆、正吃占多数者;何谓「假货」?使用后顿点明显变少者、光上小罗非不上大罗非者、老是挫中鱼体者。浮标的「真假货」不是商人说了算,很多迷信品牌而舍不得扔弃「假货」者,自误也。因调钓事涉复杂,为免节外生枝,在此暂且打住。另外,一般钓罗非者多喜用钩柄较长的袖型钩,主要是考量罗非嘴巴的牙齿较利,长钩柄可减少子线直接磨触鱼齿的机会,藉以延长子线的使用寿命,这也是实钓上累积而来的经验。 罗非抄网,以直径30cm的浅网为佳,底部过深者会影响解鱼速度并增加子线扯断的机会。鱼入抄网时,须尽量控制到「鱼头朝上」的位置,以利快速解钩摘鱼,否则滞留抄网内的时间愈久,子线被扯断的机会也愈大。但若碰到那种”脸盆”级大罗非怎么办?对不起,除非事先准好一大一小的抄网,否则无解。据估计,子线真正因上鱼而断者,约五分之三而已,另外有部分因挂底而断,剩下的则多断在抄网内。此一说法或许因人而异,但也点出了抄鱼的重要性。 由于罗非有瞬间暴冲的特性,所以「抛满线」算是钓罗非的一大忌讳。只是,不抛满线,那又该抛到什么程度比较好?一般比较惯用的是「ㄑ字抛竿法」,其中的「ㄑ」字,描述的是「饵、浮标、竿先」三个落点的位置,因为不管是左ㄑ还是右ㄑ,只要这三点不在一直线上,就一定不会抛满线。此法另外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确保饵与浮标间,会呈一直线的状态,对于空接的鱼讯,较不容易漏失掉。很多人误以为只要不用全力抛竿,就算不抛满线,其实只答对了一半,因为我们还要做到虽未抛满线,却仍能保持鱼讯不减才行,否则顾此失彼,意义不大。 相信大家有过这种经验,就是新换钓点的前几竿,鱼讯一定是最漂亮的,愈到后面愈龟毛,这与钓点混浊度及鱼的戒心度提高有关。因为罗非是一种贪食又有点爱干净的鱼种,相邻池底如有干净与混浊二区域存在,且同时都有饵料时,不用怀疑,它会先选择干净那一边的。针对此一特点,于是便有所谓「三点钓法」、「一字钓法」、「十字钓法」、「田字钓法」、「扇形钓法」…等衍生出来,其原理相同,只是饵落点不同而已。都是在一个点抛几竿后,又换另外一点抛个几竿,如此循环不止,让竿竿都可收「前几竿」的效果。 不要认为丢下去的诱饵,马上会被照单全收,其实大量投饵与中鱼间未必成正比,在讨论如何诱鱼前,要先明白此理。以罗非的食量来看,双钩挂上正常大小饵团,不管抛竿节奏多快,所送出的饵料均不足喂饱鱼群,这点与鲫鱼不同。大罗非很现实,如果钓点的饵料不足,很快会转身另觅他食,这点也与鲤鲫会因饵香而徘徊不走的特性不太相同,因此不断施打诱饵,是钓罗非的必备手法。粒子实与一般饲料成份相同,只是另加一些罗非偏好的添加剂而已,如嫌贵,自可以饲料替代无妨。原则上,只要诱饵的味道不比主饵突出或抢眼,不易饱食又有诱鱼效果者,都可以使用,没有硬性规定。 诱饵施打,非常强调「不断与适量」的原则。很多人一到钓场,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整包的诱饵直接撒下去,这样一定是可以把罗非诱集过来没错,但如此一来,影响旁人钓况不说,自己的钓点也因鱼群乱舞而混浊增加,非但无助于上鱼,反容易挫伤鱼体。这种玉石俱焚的玩法,多发生在初学者身上,碰上了只能摇头而已。符合「不断与适量」原则的诱鱼法很多,有干湿粒子之别,干粒子直、间接施打皆可,湿粒子则须泡开后使用。如喷粒子、钓芭乐、大粒丸等,都是目前在台湾受欢迎的诱钓法,简介如下: 一、喷粒子:这是一种最传统和简单的诱鱼法,灵感取自养殖场喂鱼桶之「喷洒饲料」原理,强调粒子落水声与粒子本身,同样都有诱鱼的效果,故名「喷粒子」。此法一次施打粒子约10~20颗左右,频率高者每次抛竿前均会施打,频率低者抛竿二、三次也会施打一次。频率高低主要取决鱼层控制需求,没有好坏之别。让鱼习惯诱饵之固定飘落状后,上层抢饵现象出现、戒心度会降低,如果再将主饵搓成绿豆大小,混在粒子中自然垂降,杀伤力更大,有些输不起的职业池会禁用此法。 二、钓芭乐:将用水泡开的干松粒子(又名「骚」饵),在八字环上团捏成拳头大小,状似不规则之「芭乐」,直接荡到钓点上方落下后拉掉,纯当诱饵用,故称之。施打位置较投掷方式精准,可配合各种钓法酌量为之,集鱼快速而有效。因湿粒子遇水即散,可形成由上而下的立体雾化效果,鱼闻得到吃不到,多打也不会有喂食过度之虑,但要注意池底混浊度控制,可配合类似「三点钓法」之多点钓法一起使用。 三、大粒丸:直接将泡开的干松粒子,加计入水下降途中崩解的需要量后,捏成比正常饵团更大粒的不规则状,从姆指到荔枝大小都随意,有点像缩小版的「钓芭乐」,属名副其实的「诱钓合一」钓法。此法因崩余饵团之大小不同,会呈现多元之鱼讯反应,或有空竿偏多之感,与用冷冻饵之单纯鱼讯完全不同,须多加体会方可掌握。也有人在大粒丸的外层,再包裹些干粒子,降低崩解的速度,以减少鱼层上浮及增加饵料滞底的机会,也略隐含有「喷粒子」的效果,因其状似玉米,另称「玉米钓法」。 另外,还有一种「黏巴达」钓法,因可让粒子贴底后仍呈现自然状态,系专克制回锅老鱼的利器。此法由来已久,据信应是与「黏巴达」舞步同期问世的,是台湾目前六十岁以上老师傅最爱的钓法,主因此法配上空心大浮标后,鱼讯仍明显可辨,十分适合视力老化者。不过,其中间沾黏条块的成份,据说不利鱼体的消化,曾被诟病过,年轻一代已渐不敢使用。唯此法的效果终究诱人,在换汤不换药的情形下,有人改以黏粉或珍珠奶茶的粉圆代替,图藉此减少背负残害鱼族的原罪。其实,钓鱼要懂原理,钓法自可变化万千;「黏巴达」钓法之精神不在那个「黏」字上,而是要让粒子自然躺底、降低鱼的戒心度罢了,很多人误会后老在「黏」字上打转,思虑自然被限制。换个角度来看,「玉米钓法」不就是「黏巴达」的一种变形钓法吗?如果觉得太松散的话,可改在冷冻饵外层直接沾上粒子,或加入拉丝粉强化黏度后再外裹粒子,里外均可食用,更具实战效果了,何必食古不化? 钓鱼贵知鱼,学习钓罗非技巧,首重了解鱼性,才能投其所好准确投饵,也唯有准确抓住鱼口后,接下来的调钓与技法,方有施展的空间,而后才有临场应变的余力。有人长陷于特效饵追求的迷思中,有人夏天钓罗非仍坚持长竿深场,也有人抱持着定点集鱼的传统观念来钓罗非,凡此,都是不解罗非风情所致。举例来说,遇到小罗非过多而饵沉不到底时,直接用拉饵或冷冻饵当然不可行,加上喷粒子、钓芭乐、大粒丸等钓法效果亦不彰时,如果愿接受小罗非抢食是不可免的事实,则「满足小罗非、同时还有剩料沉底」才是我们正确的思维模式。此时,不妨采「内黏外松」的大粒丸钓法,配上「玉米钓法」的干粒子外壳,以浮标落点为中心,抛竿前先喷些粒子,饵团落点操作如「ㄑ字抛竿法」般,或左或右稍偏一些来避开小鱼。如此声东击西兼调虎离山后,纵使沉降过程中免不了外饵会被小罗非冲散,也必有残留的「内黏」饵料尚能突破重围,直击底层大罗非;至于这内层饵料该用何种口味,自然要符合大罗非需求了,唯建议以「拉丝粉」当黏着主料,取其符合软黏兼残钩性高之优点也。 此法非虚构故事,乃实战小罗非后之经验所得,效果还不错,因见其「外型、内馅」酷似市售之金莎巧克力,无以名之,乃偷偷称之为「金莎巧克力」。其实,饵料外型与名称都不重要,能临场活用才是重点。例如,在整池都是小罗非、大罗非只小猫两三只的地方,若还问「金莎巧克力」有效吗?…这…就问过头了,因为遇此神仙都难救的钓况,建议还是走为上策吧! 附记:台湾罗非池介绍 一、休闲池:池子大小不一,鱼量尚可,多以「日」酌收池租,单纯供人休闲娱乐用。鱼随钓随放、不可入网,入网即表示要买鱼,买鱼另外秤斤计费。聪明的池主还会提供餐点饮料、代客煮鱼、或烤肉唱歌场地的服务,务求宾主尽欢,期常阖第光临。此种池子的最大优点是没有垂钓压力,从早钓到晚都不会赶人,池主也绝不会作手;缺点是新手很多,诱饵如雨般撒下,钓况容易被拖垮。 二、职业池:一种专与池主对赌的池子,以「节」计时,一节约三或四小时,钓客可将时间内所钓得鱼获回卖给池主,只要钓得多就有回本或赢的机会。不过为避免赌过头,一般均设有输赢的上下限,若不幸扛龟或未达起秤点者,则只需支付固定的下限金额即可,等于是一种稍贵些的休闲池而已;如钓Over(超载),池主回收的最高金额也是锁定在上限处,损失不多。钓客与池主就在这上下限间,斗智又斗力,来同时满足人类狩猎兼赌博的原始欲求。只要钓技尚可,或池主不常动手脚的话,平均支出费用其实与休闲池差不了多少。另外当然有不设上下限的池子,因为赌性坚强,在此就不多介绍了。 三、战斗池:专供竞技比赛用的池子,鱼量最多,鱼体一般在5~6指大小,以方便钓手飞竿上鱼,考验上鱼的战斗速度。每个钓点都会用水管来限制垂钓的区域,并禁钓管线内,以让比赛更公平。此种池子数量较少,例假日多会被比赛团体整池包租,平日因为鱼多且饿,竿竿抢食,所以只能练「上鱼」的机械动作而已,没有「战斗」意志的人,很难钓下去的,故称为战斗池并不为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