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大吉也 于 2012-1-25 12:20 编辑
关注本土名家(1)
2009-08-31
围 城——访书法家陈光宗
摘自 文化珠江
http://www.gdwh.com.cn/blog/blog.php?do=showone&uid=891&type=blog&itemid=3489
VCR 01:
这是广东省电白县水东镇的一条小街道,没有过多修饰的房屋,住在这里的人们每天过着简单朴实的生活。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正是这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街,却挂着一块出自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先生之手笔的牌匾——“醉墨书屋”,这间屋子的主人就是书法家陈光宗
VCR 02:
在到达水东镇的第二天,我们起了个大早赶到陈老家,却见到了眼前的景象。因为停电,他们在原本就不太宽畅的房间里点上了蜡烛,借着烛光我们隐约还能见到墙上挂着的相片、奖杯和书画,这些都是主人荣誉地位的体现,也不禁让我们想起这样的诗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采访:电白县政协副主席
陈光宗先生,据我的了解,他性格内向,交际能力比较差,他一生都想着书画艺术,当关山月老师向省书画院推荐他到广州,而李灏书记推荐他到深圳画院时,他经过考虑,一一婉拒了。
采访:陈光宗
深圳(市委)李灏书记等于我的后台,他这么关心我,写了五次信,来我这里坐了三次,想我过去深圳,我都没有去,去深圳搞一个画展,又安排在深圳画院工作,其他时候想写字都安排,去深圳机会就好一点。有人说削尖头壳都没得进,你又这么方便。我在深圳搞过画展,受到优待,在这样的情况下,我都没有去,关山月老师也很关心我,说我安排你去广东画院,你去吧,我都没有去,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我都不喜欢,所以就没有去。
VCR 03:
在陈光宗的名片上有这么一句诗:“一介书生弄笔墨,三餐清淡戏丹青”,这或许正是反映了陈光宗对于书法甘于寂寞的心态吧。
采访:陈光宗
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我都不喜欢,所以就没有去。
VCR 04:
人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成为许多文人向往的地方。然而,陈光宗却是一个例外,是害怕出人头地,害怕做不了第一?还是害怕别人妒忌他,害怕人文人相轻呢?
采访:陈光宗
知识分子多的地方好处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是一个好处,但有一个反面,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文人相轻。我这个人又是与世无争的,很怕人家跟我争,所以就害怕这些事,就没有去。我看到社会很复杂,就想出了八个字,天下有我,我有天下,不需要你们,我也有天下,所以我现在就是独立王国,我的字只想做到自由王国,我自己研究,甘于寂寞,默默耕耘,提高自己的书法爱好和水平。
VCR 05:
陈光宗对书法的热爱早在童年时期就已显现出来。1932年,陈光宗出生在电白县一个普通人家,他5岁进私塾读书,7岁就已在镇上写春联了。
采访:陈光宗
我7岁就会写春联,我读书塾每一天都习字。老师认为我写得好,后来我爸爸就让我帮大哥写春联。当时我写春联有很多群众,包括警察都过来看,认为这个小孩子将来很有前途,这么小都会写春联。我写春联的字一般都是用正楷字,因为群众春节的时候要端端正正,端正,有骨有肉的字,整齐。
我写得比较多的都是春联的内容,每一个联对都要有一个“春”字,才能叫做春联,我写的都是人习安居天时福,如无吉庆地生财,都是这一类,或者横旭青晖日,何清海岸时,都是这一类的,都是讲好话,爆竹一声除旧。
VCR 06:
那时的陈光宗并未接受过专业训练,兴趣和天赋成了他最大的老师。也是从那时起,陈光宗就习惯于在地上写字。
采访:陈光宗
我学书法,一般都在地上写字,为什么在地上写字,因为地上跟自然环境比较适应,以前没有台、没有凳子,笔和墨砚都没有,拿壶来代替,就那样子写,写习惯了之后,称得上得心应手。
我住的地方潮湿、龟裂,都没有办法写字,但我都在那里写。南方日报一个记者刚经过木皮巷口,看到我在地上写字,觉得很感兴趣,就站在我门口看。我说在这里写字有两个好处,一是看到全局,二是利用砖的高低、凹凸、龟裂,写出来有一个特殊效果,我觉得很古朴,很苍茫,这种效果在台上是没有的,在地下才有。
VCR 07:
并不富裕的家境给这位天才少年带来的是比常人更多的勤奋,他探头出去,渴望走出围城看看外面的世界。
采访:陈光宗
自己一年之间就去到广州,那一天晚上4点多钟起床,5点钟就步行,第一天到(01:28不清),第二天到阳江,一直这样走过去。我去到那里,还有一个月才考试,就在那里练习,然后考试。我考了第一名,重榜(谐音)第六名,正榜第一名,由于学校看到我的成绩这么高,写了一份信给杭州国立艺专,当时国立艺专是林风眠校长,我问他用不用考试,他说不用的,你已经有成绩了,后来就去那里读书。但发现路途远,钱又没得接济,读了半个学期就回到学校。我回到家乡跟爸爸说,我说没有钱,学校说我看到你成绩好,所以保送你去,如果你钱方面有困难,就留在这里放心学习,因此继续在省艺专继续学习毕业。
VCR 08:
在那个还没有电脑的时代,由于社会宣传和政治宣传的需要,会写一手好字或有绘画才能的人在社会上是相当吃香的。刚从美专毕业,回家乡待业的陈光宗也因此开始了他的文艺生涯……
采访:
后来解放军入城,解放军从东西南北四个城门进来,我在北门看到解放军坐到满街都是,看我家里几个字,我那几个字写得最好,解放军在那里欣赏,指导员过来敲我的门,我在门缝看,就打开门,叫我出来做群众工作,让群众打开门,恢复正常,使生活安定下来。我组织了“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工作委员会”,在群众中解释解放军是为人民群众的,不拿人民群众一针一线。
解放前,没有文化馆的,只有图书馆,解放之后就成立文化馆,我是第一任的文化馆馆长。当时人才比较少,安排我做文化馆的馆长兼文联主席,后来党员干部来了之后,我们就做副职。
VCR 09:
随着大字报的满街张贴,陈光宗的名字也开始为电白这个小城的人们所认知,小城也成了他人生以至艺术人生的基石。
采访:
当时我工作太忙,由于教育局看到我这样的情况,就调我去教书,教了十年八年,在教书当中,由于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文人相轻,语言太多,由于我写、画,首先给你一个印象,是思想阶级知识分子总讲艺术,不讲政治,搞拔尖道路,从这里来找,说我是右派。
VCR 10:
这条狭窄得仅能过两辆摩托车的小巷叫木皮巷,陈光宗当年就是在这里度过那段艰难的岁月。当年生活的旧屋,如今早已残旧不堪,只剩下些残垣断壁和老人的回忆。
采访:陈光宗
平反也好,还没有平反之前也好,我依然工作,依然创作,依然工作,依然教学。但我没得创作,没得写字,没得画画,我什么时候写呢?就是晚上12点钟之后偷偷写,偷偷学习,这是打成右派那一段时间,填补空白。我现在退休之后,也一样那样工作。
VCR 11:
不能写字,陈光宗半夜起来偷偷写;没有笔墨,陈光宗就用葵叶杆在地上练字。陈光宗至今习惯晚上写书法,在地上挥舞毛笔。
采访:陈光宗
被判为右派之后,我们的何明院长当时打了电话给我们学校的校长,他说陈光宗是电白的人民艺术家,不能这样子对他,你要看一点帮他脱帽。脱帽之后,学校和老师都不甘心,管了我三四年,我1978年才彻底平反。
我当时住在木皮巷,八次搬家,没有地方住,但那一次李浩同志、廉之江同志、崔红同志等等到我家里住,当时县委书记郑之绍带他们过来,他问我,廉之江同志和李浩同志,是不是在你这里工作?他说是,他说为什么这样的知识分子,你给这样的环境,那位书记汗都流下来,我说因为他之前还没有来,不知道我的情况,不要怪他。(后来他们)帮我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一个要求,要给一套房子陈光宗老师,汽车驶得进去的。
VCR 12:
陈光宗现在的家就是当年县里照顾知识分子分给他的。政府领导对艺术家的重视,让这时的陈光宗看到了希望,他渴望能够在书法的领域闯出一片天地。
采访:陈光宗
当时全国展览,县里面说要我参加,好在欧广勇老师写了一封信让我去参加,去参加了四次展览,展了之后,我以前在是拜关山月老师为师,他几十年来觉得我老老实实,对我有一定的评价,中国书画家有、美术家有,你是兼两家,我是美术家,不是书画家,你的书画比我好,艺术有成就,这是关山月老师的原话。陈永正就说你在中国书画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大师是中国首屈一指。
VCR 13:
1987年至今,陈光宗的书法作品连续入选全国三、四、五、六届书法篆刻展,并获得两届广东省鲁迅文艺奖,有一幅书法被中南海所收藏,并收入“中南海珍藏书法集”。就在光环逐渐笼罩陈光宗的时候,不少人愿意帮助陈光宗走出家乡小县城,让他在艺术上有更高的平台,更大的空间发展,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陈光宗最终都一一回绝了。
采访:陈光宗
人家没有孤立过我,我都自己孤立自己,我不想在大海中做一条小鱼,消失了也没有问题,现在不让我写字、画画,我也不写,也没有关系,我可以享受家庭的天伦之乐,跟家人相聚,也有生活乐趣。
VCR 14:
说到这里,我们在老人的眼里看到了一丝忧郁和复杂的情绪。陈光宗名誉电白、乃至茂名,但由于个人和家庭原因,他终究还是放弃了一次又一次走出小城的机会……
采访:陈光宗
我爱人过世之后,我非常之伤心,她是新历1995年12月底过生的,1996年元旦送殡。当时,我看到这样的情况,医生看都没有看过,我哭着请他,他都不看,因为没有达到我的目的,他就不肯帮我看,当天晚上12点钟就去世了,当时我受刺激到撞墙壁,八个人拉着我,我准备跟她走,我哭天喊地,我知道医生的责任,但他没有办法,我跟谁讲呢,大家就拖我回来,我晕倒、撞墙壁,拖我过来,这几个月时间,特别是她过世之后这一段时间,我不想吃,看整个环境好象黑天黑地,什么都是灰色。她过世之后了第三天,我们街的领导送了一个老伴过来,我说不要做这些了,我已经很伤心了,感谢你的好意,后来就没有带过,一直到现在,我都没有找老伴。
VCR 15:
吃树皮、啃树根,陈光宗与妻子风风雨雨、同甘共苦走过了30年,妻子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两人始终相濡以沫,感情很深。陈光宗对生活的料理能力很差,而妻子正是他衣食住行的得力助手。妻子的去世对陈光宗的打击是难以想象的,他为妻子作诗缅怀,“闺帷人去枕凄清,日照西窗倍念情。患难夫妻留不住,三更风雨泪飘零。”
由于伤心过度,陈光宗患上了白内障,他意志消沉起来,随后又引起很多病,一直到现在,越来越严重。由于听力障碍,我们的采访甚至需要身边的人凑在老人耳边转述一遍提问。家里请来儿媳的妹妹专职照顾他的生活,县里为了缓解他家的经济状况,也为他儿媳的妹妹安排了工作,领工资却只用在家照顾陈光宗。
采访:陈光宗
所以那一段时间,我体会到人生真不容易过,因为我爱人那样,心情比较消沉,现在就是有一天,过一天,长期打算没有。书画集一直都没有出,关山月老师提倡我出那一本画集,帮我题序,他也想我出书画集,他也过世了,也看不到。所以生命很脆弱,我是这样子看人生,我对什么都是平平淡淡,没有过多要求。
VCR 16: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和许多平常人一样,鼓起勇气跨出那道围城也许就是成功,但更多人则像陈光宗一样,他们渴望走出那道围城,向往外面更广阔的天地,被顾虑所牵绊,他们在矛盾中不知不觉步入晚年,终其一生留在了城内。情感上的失落让陈光宗多了份牵挂,少了份动力,尽管已经年过古稀,但我们仍然希望陈光宗能够抛开顾虑,跨出那道围城。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