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以“头雁工程”为引领,以“产业”为支撑,以“改革”为动力,以“环境整治”为重点,乡村振兴战略使茂名乡村——
化州市南盛街道蒲山村全面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打造农业观光旅游业,为该村振兴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丘立贺 摄
<strong style="text-indent: 0px;">乡村振兴
建立了市、县、镇三级推进乡村振兴“一把手工程”工作机制;全市累计16336条自然村启动“三清三拆三整治”,美丽乡村整治取得初步成效;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涌现一批美丽乡村和优质农产品品牌;大力实施“头雁工程”,培育了一批乡村振兴领路人;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凝聚乡村振兴强大合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我市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去年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573.85亿元,增长5.1%,实现增加值372.12亿元,增长5.3%。
以“头雁工程”为引领
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去年以来,我市扎实开展“头雁工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党在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全市新一届村级“两委”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有1751名;推行候任村(社区)干部制度,选拔培养2778名候任村(社区)干部;选派1889名机关干部挂任村(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实现全覆盖;实施党员先锋工程,全市10万多户农村党员家庭全部挂牌,在全市形成了“亮身份、作表率、比贡献”的导向。
此外,还通过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实施乡村专业人才培育工程,全面启动“粤菜师傅”工程等培育乡村振兴领路人。其中,信宜市广东盈富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建被评为广东“十佳最美新型职业农民”。
为了不断夯实乡村建设的根基,我市还以“自治法治德治”为核心,通过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推进“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活动、加强村务监督管理等措施,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
以“产业”为支撑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谈起产业,不得不提我市十大美丽乡村之一的高州南塘镇的彭村。近年来,彭村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进行新农村建设和发展乡村旅游。以“荷花童话,韵味花田”为主题的“荷花文化节”,已成为彭村一个标志性活动和品牌,每年都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欢赏荷景,而前来彭村旅游的游客一年最多达70万人次。同时,该村利用自身优势大搞特色农业开发,当地出产的红心薯于2015年成功申请了国家注册商标,成为了“一村一品”的龙头产业。
彭村是我市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2018年,我市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重点,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
在产业体系建设方面,围绕我市十大特色农业产业,打造了平原片粮油蔬产业带、沿海片海洋经济产业带、丘陵片林果畜牧养殖产业带、山区片林果药龟鳖养殖产业带“四个产业带”和沿海水产加工、中部水果加工、北部竹木加工“三个加工集群”;建成县级电子商务园3个,县级农村淘宝服务中心2个;建成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省级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示范镇5个、示范点16个,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路线8条,乡村休闲旅游点40多个。去年,我市成功申报了荔枝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并在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高州马贵高山草甸运动小镇入选广东省第一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在生产体系建设方面,全市160多家农业企业与复旦大学等5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院企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300多项,申请省产学研项目192项,获省科技厅立项支持79项。已制定和正在制定的省级农业标准6个。绿色食品认证209个、有机食品认证20个,均位居全省前列;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42个,企业专用品牌85个,位于全省第一。
在经营体系建设方面,全市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9家,排全省第三,去年新申报1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732家,排全省第三;家庭农场4859家,排全省第一。
以“改革”为动力
推动农民增收
“我们家现在是合作社的股东,年底可以获得分红,我又可以在合作社的深埇生态园工作,家里的收入在不断增加。”在高州石鼓镇深埇村,村民谭幸波不仅享受到“三变”模式带给她的福利,还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据了解,深埇生态园已帮助解决村中120多人的就业问题。
乡村振兴,在加快推进产业现代化发展,实现产业兴旺的同时,要把产业发展真正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从而推动乡村生活富裕。
去年以来,我市积极鼓励农村承包土地向家庭农场、种植大户、龙头企业流转,发展规模经营,目前全市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约23亩。高州等地探索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试点的4个镇7条村均建起特色产业项目,2500多名村民成为股东,1800多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当地农民形成“租金+工资+分红”的新型收入结构。
全面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查工作,市、县、镇、村四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交易平台已建成,各地已开始交易试点。信宜市被确定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示范县,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
持续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范围。全市开展的农业政策性险种有水稻、水果、生猪、农房等10多种,其中农房承保覆盖率100%、水稻承保覆盖率历年达95%以上。
扎实推进就业扶贫、产业扶贫。目前,全市建有特色产业扶贫基地460个,参与长效稳定产业项目的劳动力贫困户25100户,自主发展产业的有劳动力贫困户13205户。
以“环境整治”为重点
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乡村美不美,环境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农村社会文明和谐。2018年,我市多措并举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同时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乡村振兴工程,大力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使我市的乡村振兴从“面子”到“里子”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走进我市的许多村庄,映入眼帘的是宽敞的硬地化道路,干净整洁的村里巷道,内涵丰富的手绘文化墙,花草点缀、装扮精致的农家庭院,村民在村中或散步、或树下聊天,处处是和谐的气息。在化州石湾博带村采访时,80多岁的老奶奶开心地告诉记者:“现在村里道路变宽变干净了,环境越来好,再过两三年又会大变样,以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去年以来,全市持续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前三季度,全市累计16336条自然村启动“三清三拆三整治”,其中6538条自然村已完成;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建立健全了村级环境卫生保洁队伍,全市实现“一县(区)一场、一镇(街)一站、一村一点”的建设目标。先后有10个镇被授予“广东省宜居示范城镇”称号,19个村被授予“广东省宜居示范村庄”称号;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市有14156条自然村实现村巷道硬底化,12735条实现通自来水,5349条实现雨污分流,4075条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8205条建有小公园、文化活动场所;加快推进省定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进程。目前,180个贫困村2018年建设项目10197个,已启动建设9620个。
乡村振兴不仅富口袋,还要富脑袋。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我市加强农村精神文化阵地建设,乡镇文化站、行政村文化室、社区文化室、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覆盖全市乡村;广泛打造本土冼夫人“唯用一好心”的文化品牌,建设好心公园、好家风公园;提倡“做人做事凭良心”,涌现出信宜市洪冠镇大樟村“无人售菜街”、高州市南塘镇彭村“良心秤”“良心薯”等一批有影响力的诚信品牌;加强历史文化名村、革命遗址、文物古迹等修复保护和活化利用;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目前全市共有全国、省、市和县各级文明村共833条,约占全市行政村的51%,其中全国文明村4条。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彩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