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1月25日晚上,信宜市举办首届"感动信宜好父亲"颁奖典礼,李光等8位"好父亲"获奖。这是一次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赞美致敬父爱亲情、传承良好家风、树立优秀父亲先进典型的励志教育活动,为该市创建省文明城市增添动力,推动了慈孝文化的传播和感恩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李光:无声世界里的父爱
信宜市合水镇上排村委金龙村村民李光,生下的3个子女都患有先天性耳聋。李光没有放弃,千辛万苦将孩子送到特殊学校接受教育,尽量给孩子更多的关怀。孩子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长大后非但没有成为家庭的负担,反而一个个成为社会的栋梁。
现年48岁的李光,1993年与妻子杨来桂在家乡合水镇结婚成家。1995年8月,他们的双胞胎女儿降生了。可两个女儿因父母基因问题而致先天聋哑。更为不幸的是,后来出生的儿子,也同遭此厄运。
面对接踵而至的不幸,夫妻俩伤痛之余,一致认为光有眼泪没用,唯有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才能找到出路。最后他们选择了珠海斗门作为落脚点卖水果。寒来暑往,那些年,夫妻俩每日拖着沉重的脚步,穿梭在村头巷尾,风里来雨里去,艰难谋生。
那些年,李光时刻重视对子女的教育,鼓励他们要身残志坚,虽然耳朵有缺陷,但心不能有缺陷。长女李嘉烁、次女李嘉仪、小儿子李国耀先后就读于珠海市特殊教育学校,之后又先后报考广州市聋人学校并被录取。
在李光家里,孩子们的荣誉证书和奖牌数以百计,这些奖励证明了孩子们的超常努力,也渗透了父亲李光的心血。长女李嘉烁2013年毕业后先后就业于松下电器公司、佳能公司。与此同时,他们均根据自己的爱好,发挥自己的潜能和特长,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并在珠海市、广东省的体育赛事中初展身手、崭露头角。而因为成绩优秀,国耀在今年高考中有机会考上大学。
2016年5月15日,李光家庭被中国妇联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冼龙超:照顾病妻二十载
每日清晨,群峰耸峙的云开大山深处,一个叫锦衣的小山村里,一个稍微矮胖的男子,全力搀扶着一名四肢无力、反应迟钝的妇女在练习走路。基本没有自主控制能力的妇女身体脚步不听使唤,几乎全身瘫软在男子的怀里。而男子既要搀扶好对方,又要不停地耐心鼓励她,累得大汗淋漓!而这样的场景,20年来一直在山乡上演,从不间断。
这段荡气回肠的故事的男主角叫冼龙超,今年62岁,女主角叫俞富连。时光回到1997年8月一个极其普通的日子里,冼龙超的妻子俞富连在一辆中巴上意外地碰伤了头部,经医疗专家诊断为"脑干挫裂伤"。
最终落下了重度瘫痪症,生活不能自理。根据冼家的经济状况,医生建议回家进行后续功能性调理,并向丈夫冼龙超解释,这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结果也很难预料。
当时,冼龙超住在信宜市区城南,拥有大客车驾驶证,开车的收入颇为可观。但冼龙超为了照顾病重的妻子,毅然放弃在城市居住,带妻子回到了老家洪冠镇锦衣村,亲自照顾爱妻。
亲戚们看到他照顾妻子如此辛劳,而且俞富连没有恢复的希望,感动之余曾有人劝过冼龙超,让他考虑一下放弃病妻另娶事宜,可冼龙超却不为所动。他说妻子在家就在,把妻子照顾好延续妻子的生命,就是给子女一个完整的家。
冼龙超用20年执着的坚守,不离不弃,演绎了一段"最美丈夫"与妻子在人生路上相濡以沫的真爱。这些孩子都看在眼里,平时也常回家帮助父亲照顾母亲,他们在学习上也刻苦努力,现在都业有所成。
梁均华:16年如一日照顾两名脑瘫女儿
在信宜市钱排镇白鸡岭陡斜的公路上,一位老年男子驾驶摩托车缓慢翻山越岭,尾架上驮着两个竹箩,竹箩内承载着两个已超过14岁然而身体却像婴儿一般的女孩。他们的目的地是信宜市人民医院。
开摩托车的男子叫梁均华,今年66岁,信宜市怀乡镇人,多年前因收破烂而定居钱排镇。17年前,他娶邻镇一个女人为妻,先后生下2个女儿,但都患上同一种病——脑瘫。可能看不到美好生活的希望,加上家境贫寒,精神有障碍的妻子悄然离去,不知所踪。
因为年龄大,没有别的劳动技能,梁均华只能在目前的居住地钱排镇靠穿街过巷捡破烂维生,养育2个女儿。光阴似箭,大女儿梁关娇今年已经16岁,但是她连说话都不会,智商跟3个月大的孩子一样。跟姐姐一样,14岁的妹妹梁娣也不会说话,不会走路,而且手脚都是弯曲收缩的。
2014年4月份,梁均华得知小女儿是"瓷娃娃",即脆骨病。此后,梁均华只能开摩托车,用平时捡破烂的"竹箩"将女儿从家里运到城里治疗。祸不单行,大女儿梁关娇也是"瓷娃娃"。
16年来,梁均华每天做爹又做娘,悉心照顾着终日睡在婴儿床上的两个女儿。起居饮食、带她们外出看病、外出理发、嘘寒问暖、盖被抹汗,从未有半点松懈。
梁均华女儿的遭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前几年,当地政府给他们办理低保救助。2013年3月,梁均华也给两个女儿办理了残疾证(一级残疾),现在每年每人都可以领取到相关补助,解决了温饱问题。
伍艺:言传身教儿子成才
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一位平凡朴实的父亲,由于自己的言传身教,培养出三位品学兼优的学子,其中兄弟两人先后考上清华大学。这位出色的父亲就是大成镇下湾村的伍艺。
50多岁的伍艺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姐姐伍令华湛江师范学院毕业后在信宜市砺儒中学任教。2006年,二儿子伍令飞不负众望,如愿考上清华大学,攻读车辆工程专业,后又考取清华大学研究生,继而攻读中科院博士,毕业后到广汽集团担任电子工程师;哥哥的出类拔萃大大鼓励了弟弟伍令胜,他立志也要考上清华大学。而作为父亲的伍艺心中暗喜但不动声色,只是以平常心的态度鼓励小儿子令胜,不施加压力。经过自己的一番苦斗以及坚定不移的意志,2010年,伍令胜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清华大学。
伍艺坦言,兄弟同上清华,小山村的家里络绎不绝来了很多陌生的客人,对很多问题感兴趣。而他觉得没必要过分高兴,更不用张扬。伍艺认为,言传身教影响孩子、老师悉心培育才是根本原因。
生活中,伍艺多才多艺,做事认真严谨。他居住的老房子是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历经50多年的风雨洗礼,更显岭南民居的独特韵味。老房子的瓦片和屋梁,像是刚修葺过,瓦片崭新整齐、屋梁是新安装上去的老松木。屋檐下的墙壁,是用刀工平整、翻新或者缝补过的砖墙,每一道砖墙都细细地、笔直地画上灰线。而这些维护工序,都是伍艺自己施工的。
李成:爱心善心为社会
镇隆大水坡村的乡贤李成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更是一位远近闻名的爱心父亲,他孝亲敬老、修身立德的故事在千年窦州古郡久久传扬。
李成出生于大水坡坡石村,现住广州白云区江高镇,他是白云区江高镇工商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副会长、广州市信宜商会副会长、信宜市第十届政协委员、大水坡公益事业促进会会长。李成长期生活在外,凭着勤奋和聪明才智闯出了一番事业。他不仅心系家乡,还言传身教,用自己的善举教育两个儿子,让他们明白: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2006年,李成为大水坡建桥赞助30万元,至今为大水坡建桥修路、助学敬老共捐资累计70余万元,连续10年带领儿子举办敬老聚餐活动。每逢国庆节期间,不管事务有多忙,李成都会和家人一起,从广州回到镇隆的老家,在自家的屋里和大院内举办大型聚餐宴会,邀请全村超过六十岁的人共聚乡情、欢庆一堂。
2016年,大水坡公益事业促进会是在李成的倡导及支持带动和捐款下成立的,每次开展慈善活动,李成都会带自己的两个儿子参加,父子先后为大水坡公益事业捐款18万元,他的无私奉献感动了全体村民。
何国华:传承美德,身体力行
信宜市白石镇金林村的何国华,是一位慈孝的儿子、重视教育的父亲、积极创业兴家的典型。
在创业的道路上,何国华历经坎坷曲折,但历练出丰富的人脉资源和经验教训,成就了他的事业, 创办了属于自己的种业公司。他非常注重传统的家庭美德,团结兄弟姐妹,不断创造和美生活。几年前,他的大哥何中龙因多种因素的影响,家庭经济一度陷于困境,一家大小居住在一座摇摇欲坠的旧房里。为此,何国华常常焦虑不已,三番几次帮助大哥。2014年,他毅然拿出资金,为大哥建起楼房,解决了大哥一家的难题。
近年来,虽然何国华的事业正处在发展中,但他对家乡有着浓浓的桑梓情,积极引资修路建桥、建设河堤,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等,个人也捐资十几万进行农林水综合整治,以方便村民。这一切,得到了乡亲们的赞誉。
何国华孝敬老人,对老人嘘寒问暖,对年迈的双亲一直照顾有加,是远近闻名的孝子。前几年母亲因病去世后,他对待父亲更是一片孝心,无微不至照顾家父的衣食住行,关怀备至。平时无论工作多忙,何国华一回到家里,会第一时间和父亲交流,为老人添衣递水,安排好饮食。饭后,和妻子一起带父亲出去散步。
何国华与农业打交道,经常与泥土水田亲密接触,并借此机会教育儿女,要热爱劳动、修身立德、勇于进取、早日成才。在他的教育培养下,儿子考上了名牌大学,由于品学兼优,毕业后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国税局工作,之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现即将毕业。
文成新:父爱永恒
信宜市丁堡镇的文成新,今年50岁,原育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2004年,7岁的大儿子文晓武被查出患上"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一类由于基因缺陷所导致的肌肉变性病,以进行性加重的肌肉无力和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这对这个家庭来说是个十分沉重又悲痛的打击!然而作为孩子的父亲,他不能够倒下。他十分坚定地对妻子说,他出去打工挣钱,让她在家送孩子去上学和带孩子去求医问药。
病魔一步步吞噬天真活泼的孩子。文晓武2008年末已经完全不能行路了,生活上很多方面都要父母照顾,那时才读四年级,对他来说多么的残忍残酷。文成新鼓励儿子一边与病魔搏斗,一边努力读书。然而命运没有向这个家庭网开一面,大儿子文晓武最后只读完高二,就永远走了。
文成新和阮燕一直沉浸在痛失大儿子的悲痛中,直到小儿子的降生才带来了一丝希望。然而,坎坷曲折的命运依然沉重打击这个已经非常脆弱的家庭,小儿子文培屿出生后不久,被确诊为同样的疾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饱经风霜、心力交瘁的文成新并没有放弃,他在多灾多难面前迸发出巨大的力量,他16年如一日照顾小儿子文培屿的衣食住行,任劳任怨,风雨不改,工作更是埋头苦干,生活也是非常节俭,每积攒到一点点小儿子的医药费,就带他去各地大医院治疗。
小儿子文培屿今年16岁,已有3年半没法走路了,文成新依然没有放弃。正是因为这股如山般的父爱力量,才支撑住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
罗忠典:逆境育儿感天地
信宜市新宝镇的罗忠典,一位当地家喻户晓的伟大父亲,他在送两个儿子求学的道路上,熬过了无数个穷困潦倒的日子。
今年73岁的罗忠典,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他直至43岁才经人由广西娶回一妻周瑞英,但她却是无劳动能力的多重残疾人,生活仅限于自理。
罗忠典婚后3年生育了两个儿子,拉拉扯扯,时光流逝,两个儿子到了上学的年纪,他从小就对孩子管教严格,虽然家里穷,但是对于孩子教育投入力度却非常大。罗忠典起早贪黑劳动,既种田又搞一些小买卖,且时常到镇街或下乡回收废品和捡破烂,一点一滴为两个儿子积攒学费。无论日子过得再苦再累,罗忠典永远都是乐观向上,助人为乐,任劳任怨。
2003年,他的妻子去世了。此后家庭里里外外的事情就都由罗忠典一人操劳,为父又为母。很快,两个儿子先后考上了信宜重点高中——信宜中学。由于高中学费的压力,罗忠典为了省下从家乡到信宜中学的15元车费,从新宝镇靠双脚步行,一路疲惫走到信宜中学为儿子缴纳书杂费,来回160多公里。这件事传遍了整个新宝镇,强烈地震撼了人们的心灵,让所有人真切地领悟了什么叫大爱无言!
三年高中过去了,大儿子、小儿子相继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大儿子考上了汕头大学,小儿子考上广东药学院。在政府部门、亲戚朋友、部分老师的资助以及学校贷款的帮助下,他的两个儿子都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
文/图 茂名晚报记者 吴祖光 通讯员 王强进 邓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