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人眼中,常年与精神病患者接触,是件危险的事,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耐心。这条路,谢海英已经走了5年多。
外甥女被救走上公益路
2012年3月,谢海英妹妹刚出生仅两个月的女儿因地中海贫血在广州治疗,但手术费用需要20多万元,这让来自茂名高州农村的姐妹俩一筹莫展。
四处筹钱无果后,谢海英和妹妹准备放弃。当时医院门口,谢海英看到很多人在讨饭吃,她把身上仅剩下的300元拿出来打算给他们买饭。“这300元对缓解外甥女的病情没有任何帮助,索性拿给他们买饭吃好了,也算做好事。”这时,一位中年男子把谢海英拉到一角,告诉她,那些人都是骗子。并告诉她,他的女儿得了白血病,有17万元善款,因为找不到合适的骨髓配对,这17万元善款对他来说已经没用,坚持要把这17万元善款送给她。那一刻,谢海英却犹豫了。“不是我不需要钱,我担心万一我拿了这个钱,我妹妹的女儿又没治好。我会一辈子心里不安。 ”
最终,她没有要这17万元善款。但好人有好报,这位陌生男子把谢海英介绍给了香港一家公益慈善机构,这家公益机构捐助了一部分善款给谢海英。谢海英把外甥女的遭遇发在了微博上,很快引起了热心人的关注。最终,外甥女动手术所需的20多万元手术费凑齐了。如今,5岁的外甥女正在等候骨髓配对
被打伤也不放弃
“社会上的好心人让外甥女捡回了一条命,我决定用自己的爱心回报社会。” 由此,谢海英开始了在老家农村救助精神病患者的志愿者工作。
“我去帮助精神病患者家庭时,经常碰钉子,吃闭门羹。有一次,我在外面叫门叫了几个小时,对方才开门,我的嗓子都叫哑了,可能他被我的诚意感动了。”谢海英的体会是,做救助精神病患者的志愿者,第一需耐心和热情,第二需胆大心细。
5年间,谢海英已经记不清自己被精神病患者打了多少次了,她的手臂和腿上都伤痕累累,被精神病患者误伤,对她来说是家常便饭。最重的一次,胳膊肿得像萝卜一般,连饭碗都端不起来,她在家中足足休养了半个月才能下地活动。
为救助负债30万元
5年间,谢海英一共为超过50名精神病患者找到“家”,还为30多名家中有精神病患者的特困家庭子女申请到公益捐款,使他们能继续上学。“挽救一名精神病患者,就挽救了一个家庭,我的工作意义重大。”
但因为她经常要下到农村去帮助精神病患者,经常误工。一份工作干上一年不到,就无法持续下去。后来谢海英只好和母亲在农村种农产品,然后拿到网上卖,做起了电商。
为了帮助这些精神病患者,很多时候,谢海英不仅要出力,还要出钱。如今,她还欠着30万元的外债。不过让她感到自豪的是,大家都相信她。
5年的付出,也让谢海英有了回报。有时,经过她联系医院,一些患者在专门的医院经过治疗后成功康复,回归正常生活。这时,患者家庭就会给她送来水果、土特产等表示感谢。
出力出钱还有“门道”
在帮扶精神病患者过程中,谢海英也逐渐摸索到一些“门道”。
第一,帮助精神病患者家庭首先要帮他们脱贫。因为很多患者家庭因为穷,吃不起药,病情加重,需要专人照顾,家庭收入来源减少,加速贫穷,形成恶性循环。
谢海英想到一个扶贫的办法,让这些有精神病患者的家庭在农村种一些黑豆、山药之类的农产品,以及蜂蜜、梅干菜等土特产,然后由她拿到网上卖。“这种方式比给现金好多了,受助家庭也更加有尊严。”
第二,要特别注意保护精神病患者和家庭的隐私。
谢海英打比方说,如果一名小学生的同伴知道他的母亲是一名精神病患者,他就会受到歧视,他的成长过程就会多出很多曲折。精神病患者家庭的其他成员也是,非常忌讳别人知道他的家中有精神病患者,甚至会因此拒绝就医。
所以,谢海英每次去帮助精神病患者,都是穿着便装,就算将精神病患者带到医院治疗,也是选择在比较僻静的时刻,尽量不引起周围邻居的围观。
日前,由广东省“让爱回家”公益促进会发起的“白云解锁,让爱回家”2017救助精神疾病患者公益活动在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启动。
36岁的志愿者谢海英,5年间为约50名精神病患者找到“家”,让他们有机会接受救治。谢海英是一名常年致力于关爱精神病患者的志愿者,她走的是一条艰辛的路。
因为长期与精神病患者接触,她时常会受到精神病患者“误伤”,胳膊上青一块紫一块。有时为了让精神病患者安静下来,她要冒着被打的风险和患者聊上3个小时。她还要想办法让精神病患者家庭脱贫,帮他们卖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