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张科,你辛苦了!"刚进滨海新区电城镇架炮村,村口的梁润基就喊了开来。他打招呼的对象,是和记者一道下乡的张伟华。
42岁的张伟华,是珠海市公安局拱北口岸分局巡警大队特勤中队民警,在去年被抽调为驻茂名滨海新区扶贫干部,安排到架炮村负责扶贫工作。"能参与扶贫这项千秋大业,让百姓认可,是我难得的人生经历。"张伟华说。
张伟华到村民黄成基家中走访调查
到架炮村后,张伟华一刻也没闲着,进村入户、走街串巷,把群众当兄弟姐妹、认真倾听大家的心声。"驻村就要驻心,身入更要心入。"张伟华说,必须与群众亲如家人,真实反映群众意愿,真正关心群众疾苦,才能真正达到驻村扶贫的目的,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最终目标。
"我就是一个架炮人了。"张伟华笑着说。
扶贫路上,再苦再累也不怕
架炮村是一个纯农地区,经济基础薄弱,整体较为贫困。张伟华到架炮村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根据政策认真核查该村的扶贫户情况。他每天走村入户实地去了解情况,在走访过程中如果发现不符合条件的家庭,会通过村委会开会表决、剔除名字。
张伟华记忆犹新的是该村一户姓蔡的人家。出于警察的职业敏感,他在实地入户调查情况时,发现了这户人家有一栋两层的房子,这户人家很可能不符合贫困户标准。
通过认真细致的实地踏访,张伟华了解到:这户人家本来是村里的贫困户,家里早些年经历了户主妻子重病后逝世,户主本人也遭遇车祸且重病缠身,属于因病致穷。可是,该户两个孩子都有劳动能力,其中一个孩子名下还登记有小汽车。由于该情况不符合精准扶贫标准,张伟华在认真调查、了解清楚情况后,上报了村民代表会议表决。村民代表会议表决决定,剔除该户贫困户的资格。
一开始,该户人家表示不理解,多次去村委会要说法,甚至大闹村委会。出现这个情况后,张伟华多次走访了该户,在互掏心窝的聊天、谈心中,耐心和该户解说政策法规,安抚他们的情绪。张伟华的真诚和对政策法规的详细解释,让该户人家终于想通了,接受了村委会的决定。
据了解,经过张伟华和该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实地入户调查,严格把关,核实了该村新时期精准扶贫132户,共462人,其中一般贫困户65户285人,低保贫困户40户150人,五保户27户27人。
心系群众,谋得喜人成绩
在2016年扶贫工作还没有开始之前,架炮村有部分孤寡老人是居无住所的。张伟华到了架炮村后,一直把该村危房改造这个事情惦记在心里。
在陪张伟华走访入户的时候,记者见到了该村一位八十多岁的老爷爷。"多亏来了扶贫干部。"这位老爷爷告诉记者,他之前是住在自己搭的小棚里面,每次台风或者暴雨来临的时候,村委会的人只能把他转移到学校里避风雨。因为没有一处安全的房子,他总是很担心小棚会塌下来砸伤自己。后来扶贫干部给他建起了安居房,让他再也不用担心刮风下雨天的安全问题。说起这些话的时候,老爷子很激动,不停地和张伟华说谢谢。
正是在张伟华等扶贫干部的不懈努力下,架炮村的扶贫形势越来越好,取得了不俗的工作成绩。据统计,该村在2016年已完成了电城镇下达的2016年29户31人的脱贫任务。去年架炮村为该村15户无房五保户建住房,并已全部完成。2016年完成架炮村文化广场建设及已建成200平方的村级卫生站,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落实36名贫困户学生领取了3000元的教育补助,解决贫困户学生上学教育问题;解决了该村的8名无户籍贫困户入户问题,还有3名正在办理中。
【采访手记】
我们娘俩支持你扶贫
采访中张伟华告诉记者,他有个在读二年级的儿子,以及妻子都住在珠海。几百公里距离的阻隔,让他们每两周才能相聚一次。
"爸爸,你怎么还不回来,妈妈上班很忙,我功课很多不会做,没有人教我。"每次打电话,张伟华儿子任性地撒娇,都让他百感交集。
"这边的工作需要爸爸,等爸爸不那么忙的时候,就回去陪你。好吗?"张伟华每次都是这么劝孩子的,并且,他也用同样的理由,劝说着自己带着小情绪的妻子。
张伟华的妻子刘浚一开始是反对的,说小朋友正是需要爸爸的时候,丈夫不能到这么远的地方工作。但经过张伟华苦口婆心的劝说,还带着妻子直接去到架炮村了解情况,妻子终于理解了他的选择。"这里需要你,我们娘俩支持你扶贫。"妻子的知心表白,让张伟华非常欣慰,也对自己的扶贫工作充满了信心。
"我一定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张伟华说。
"张科,你辛苦了!"
"张科!张科!"当记者和张伟华到该村架炮小学了解饭堂扩建情况时,正在课间休息的不少学生见到他来了,都一溜烟欢快地跑过来打招呼。
张伟华告诉记者,之前的学校饭堂比较小,各方面的条件比较差。但穷什么都不能穷教育,通过村委会开会讨论,决定对小学的饭堂进行扩建。他今天到这来,就是了解饭堂的扩建情况的,随后还会到村里走访贫困户。
在饭堂扩建施工现场,张伟华详细询问了工程进度,还细心的嘱咐工人要注意施工安全。当知道饭堂很快要封顶后,他很开心的和记者说,新饭堂投入使用后,大家吃饭就不用那么挤了。
在离开学校回村走访的路上,记者问张伟华,每天你都到村里吗?相比之前的工作是不是这个工作太单调、繁琐了?张伟华说,每天都要到村里走访,有的时候会从早上到晚上都在村里。村民很热情,有的时候家长里短的,聊的都忘记时间了。"我觉得做这个工作很开心。"他说。
张伟华当天还要走访的,是该村一户姓陈的贫困户。他告诉记者,这户人家的主人年纪比较大了,身体不好,而且儿子是个盲人,生活更是不方便。
当该贫困户的女主人见到张伟华来了,就连忙搬出凳子招呼道,"张科又来了,辛苦你了。"
张伟华询问了该贫困户家里最近几天的情况,并和他们商量了一下脱贫计划。最后走的时候,张伟华还不忘记叮嘱老人家,这几天天气多变,要注意身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