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茂名狂人 于 2013-1-4 22:32 编辑
名人效应是不直接介入商业行为的,但有助于借用名人者强化自身形象,“名人”是被动的被仿效或借用。
中国自南唐李熠起欣赏小脚,以至于此后世代兴起缠足风,直到延续到民国时期。究其原因,也是李后主宠爱的名妃的名人效应——这个名妃用绫子缠足,脚小可人。“上有好之,下必其焉”,于是女人竞相仿效。
“东施效颦”的典故,也由西施的名人效应引起的。
由于名人是人们心目中的偶像,有着一呼百应的作用。有一笑话云,一出版商有一批滞销书久久不能脱手,他忽然想出了非常妙的主意:给总统送去一本书,并三番五次去征求意见。忙于政务的总统不愿与他多纠缠,便回了一句:“这本书不错。”出版商便大做广告,“现有总统喜爱的书出售。”于是这些书被一抢而空。不久,这个出版商又有书卖不出去,又送了一本给总统。总统上了一回当,想奚落他,就说:“这本书糟透了。”出版商闻之,脑子一转,又做广告,“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又有不少人出于好奇争相购买,书又售尽。第三次,出版商将书送给总统,总统接受了前两次教训,便不作任何答复。出版商却大做广告,“现有令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欲购从速。”居然又被一抢而空。总统哭笑不得,商人大发其财。
有个要卖马的人,一连卖了三天都无人过问,他就去见相马专家伯乐,说:“我要卖一匹马,可一连三天都无人过问。请您无论如何帮助我一下。您只要围着我的马看几圈,走开后回头再看一看,我奉送您一天的花费。”伯乐同意了,真的去市场上围着马看了几圈,临走时又回头看了看,伯乐刚一离开,马价立刻暴涨了十倍。
香招,讲求的正是名人效应。
但是,以上案例所讲,都是借名人效应卖东西的,2012年,茂名网络界最成功的名人效应案例,则是买东西。
由于楼主第一宗最语焉不详,似有难言之隐,我这里就不戳破了,但是你可以回忆一下,谁借助名人效应从一个论坛管理者实现了到所有者到转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