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大河不仅就是大河,稻香不仅就是稻香
龙应台。(东方IC/图)
龙应台女士最近似乎有点囧。前段时间在香港大学讲演,主题是“一首歌,一个时代”。在一个环节,出了一点小状况。她问在场听众的人生启蒙歌曲是什么,浸会大学副校长周立伟回答说,他的启蒙歌曲是《我的祖国》。龙应台当时略显尴尬。事后,这段演讲视频传到网上,被各种刷屏,各种评论,《我的祖国》也借着这股风潮登上了网络在线音乐的热搜榜。
事情还没有完。12月18日,龙应台在多个媒体平台发布文章《大河就是大河》。读了之后,让人感觉写得有些牵强,难以自圆其说。
文章说“台湾人用国语合唱《绿岛小夜曲》,一首包装在爱情里的政治抗议歌”。
但说到《我的祖国》,龙应台认为:“在港大大堂里一千人坐在一起唱歌的那几分钟,在当下的情境里,唱的就是大河波浪,咏的就是稻花白帆,歌所带出来的个人记忆当然不同,可能是往日初恋,可能是家国情怀,可能是某种不堪回首,可能什么都没有,就是那简单美丽的旋律; 那是非常纯净的几分钟”,“歌的意义会转换,歌的温柔力道强于刀剑,正好是我整个演讲的核心”,“有时候,真的,大河就是大河,稻花就是稻花罢了”。
两相一对照,不难看到龙应台前后逻辑的不一致。《绿岛小夜曲》创作于1954年,从创造者的本意来看,就是一首纯粹的爱情歌曲,“这绿岛像一只船,在月夜里摇呀摇,姑娘哟,你也在我的心海里飘呀飘……”一点政治指涉都没有。至于为什么后来成了“包装在爱情里的政治抗议歌”,是因为使用者赋予了绿岛特殊的政治含义。当然,不否认,曲解也是一种理解,歌曲在传唱过程中也是可能被赋予新的涵义的,所谓见仁见智。
但要谈到《我的祖国》这首歌,说“大河就是大河,稻花就是稻花”,就属于上海人说的装戆之类了。因为在“一条大河波浪宽……看惯了船上的白帆”的起兴之后,就是“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的咏叹。这是一首大大方方的爱国歌曲。更何况,这首歌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指涉的是“保家卫国”主题。歌词第三段“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说再明白不过了。这么浅近的文义,一看歌词就明白,想解释成别的太牵强了。
所以,《我的祖国》这首歌,大河当然不仅就是大河,稻香也不仅就是稻香,描画的就是对祖国的爱,对侵略者的恨。人是一种奇妙的动物,共同体意识是很底层的本能,龙应台意外使得这首歌又一次走红,让这种情感又一次释放出来。这充分说明,对祖国的认同感是在血液中流淌着的,能超越时空,可能会蛰伏,但不会消失,在适当情景下就会被唤起。中国人唱这首歌的这种情感,和美国人唱起《星条旗永不落》时的那种热泪盈眶,没有什么不同。谁在忧惧并试图抹杀这种感情呢? 龙应台一番费力的解释,我只能呵呵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