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沈逸]
12月15日,当下任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和苹果、微软、IBM、英特尔等公司CEO在内的多位科技大佬坐在纽约特朗普大厦内时,外界对这场科技峰会充满了猜测:毕竟在座的许多人都曾在特朗普竞选总统期间表示了自己不支持的态度。
特朗普与科技巨头会议座次图
特朗普与科技巨头会议座次图
然而从现场来看,尽管“各怀鬼胎”,但气氛还算融洽,至少从特朗普的表态中可以看出,他有意与这些科技大佬们和解。他告诉在座的各位:“你们可以给我的人打电话,也可以给我打电话;这没有什么区别——我们之间没有正式的上下属关系。”——这话可比他对《纽约时报》讲的要客气多了。在《纽约时报》总部大楼里,特朗普一点也没拐弯抹角:“我看《纽约时报》。但不幸的是,我要是不看的话会多活二十几年”。
特朗普这么嘴下留情,可不是大发善心,而是“冤有头债有主”,毕竟相比CNN、扭腰时报,科技界大佬在选前虽然有反对,但没把话说得那么难听。而在美国的政治体制下,选前公开表达下自己对某候选人的喜恶,实在是最正常不过的政治表态。想想特朗普在当选之前,有多少人都戳着脊梁骨指责他,选后虽然心里不高兴,但还是要保持微笑。正如在选前奥巴马曾明确表示特朗普不适合当总统,选后又呼吁选民为了美国团结起来,两人在白宫的会面也是握手言欢,一片祥和。
同样,特朗普在选前各种大嘴,选后还是要按照既定程序,该感谢的感谢,该拜会的拜会,该团结的团结。无论是约媒体人喝茶,还是请科技大佬座谈,都只是一个新任美国总统该做的事情。奥巴马在选后也曾邀请科技大佬一起谈心,只是媒体没有对他使用“气氛尴尬”这样的标题罢了。
或许我们应该承认,无论是选前选后,国内很多精英都把特朗普当做一个笑话来看待,笑他的发型,笑他的大嘴,笑他无商不奸,笑他好色如命,笑他政治菜鸟。一些人甚至乐见美利坚在这样一位总统的带领下走向衰落,只需坐等便可预见美国药丸。不得不说,这些人不是生性太乐观,就是头脑太简单。
特朗普可以没有从政经验,但不代表他不懂政治,事实上,甫一当选,特朗普就展现出他的政治整合能力,在左右腾挪中让当初的反对者变成支持者。毕竟,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更进一步说,特朗普的粗俗、大嘴、乃至鲁莽,未尝不是一种有效的政治工具:当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他的个人风格上的时候,在更加实质性的内容领域,特朗普相比那些传统的、文质彬彬的政客,更能取得意外的突破;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特朗普的风格已经成了某种挡箭牌,如果搞砸了,“没经验、鲁莽”,如果搞成了,“他不按常理出牌”,仔细想想,这两种解释中,居然特朗普都是最后的赢家,这是不是很厉害呢?
另一方面,关于特朗普对媒体和硅谷商人的态度不同,其实并不难解释:对美国总统而言,媒体是代表公共利益的“看门狗”,但也就是“看门狗”,能够监督政府的行为,但不是政府的主人;硅谷的商人,信息业的巨子,那是美国政府服务的对象,是特朗普服务的对象。商人出身的特朗普,怎么可能用同一套嘴脸去对待吼他的“看门狗”和他必须好好服务的主人呢?稍微有点政治常识的人,显然都应该知道这个套路,不应该为此感到惊讶。
所以,美国还是那个美国,并没有因为一个地产商崛起成为大总统而有脱胎换骨的改变。建国三百年来,总统换了一茬又一茬,每个人都风格迥异,但都能保证美国这艘航船行驶在自己制度的轨道上,千万不要因为特朗普的特立独行,就以为特朗普会在美国发挥列宁在1917年沙皇俄国发挥过的作用,那种程度已经超过想象的极限了。
至于说硅谷的老大们为何摆出一副“我就是看不惯你,但却不得不和你一起建设更伟大的美国”的样子,也很简单:马克思描述过资本的务实本性。特朗普现在的身份,不是总统参选人,而是候任总统,过了1月20日,就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硅谷是美国的一部分,硅谷的公司,无论做的多大,哪怕强势如谷歌,它也是一家美国的公司,置于美国政府的主权管辖之下,所以他们免不了要和新任美国总统打好交道,要确保新任美国总统搞好美国经济。
在竞选时期,他们还有得选,可以骂特朗普,捧希拉里;但政治,尤其是华盛顿的政治,冷酷无情,直接且现实,现在特朗普赢了,希拉里输了,时间无法倒流,奥巴马无法挽救,那么就只能勇敢地直面现实,修复与特朗普的关系,一起搞好相关的工作。
美国政治的游戏规则:选举时大打出手,选举结束之后云淡风清。精于美式民主程序的职业政客就是这幅嘴脸,反而是中国有些人把美式民主当作普世价值膜拜个没完,容易把美式民主程序给神圣化,反而退化了基础的政治技能。特朗普此前在组建自己内阁团队时,通过内政部长、教育部长等职务的分派,把罗姆尼、杰布·布什等不同派系都一起整合到了自己的内阁团队中,已经在展示自己的政治整合能力。这个时候,观察者,尤其是中国的观察者,要有勇气突破建立在美国政治科学教科书基础上的“回音泡沫”,睁开眼睛,看清现实,而不是继续沉溺于具有形式逻辑美感的概念到概念的空想游戏中,那会出大问题的。
从硅谷和特朗普的关系上来说,一顿饭的功夫,难说从此一笑泯恩仇,但至少日子还是要过下去,在选举激发的肾上腺素的一切效力消退之后,日子都会继续过下去。当然,在快速摆平了国内实质性的反对力量的过程中,特朗普已经展露了自己的政治才艺,围观的吃瓜群众显然要警惕了。
离开硅谷,回到更加重要的中美关系问题上,多数人可能还记着选前特朗普曾半真半假地说“中国很伟大,我爱中国”,多数人也认为他上台不会比希拉里在中美关系上更强硬,然而自从特朗普接了蔡英文一个电话,似乎一切都变了,甚至直接挑战历届总统都维护的“一中原则”,对未来中美关系的唱衰之声也开始此起彼伏。
但事实上,2015-2016年的总统选举期间,甚至更早,美国国内智库已经开始并且基本完成了一轮对华战略的大辩论,这个辩论的基本结论是美国应该奉行一种没有遏制的制衡(balancing without containment)的策略,来持续应对中国的挑战。
这种制衡策略的基本逻辑是:中国对美国构成战略威胁,这与中国的战略意图无关,而是由中国整体实力的成长所决定的;美国无法用对付苏联的方法,即遏制,来对付中国,因为美国自身,以及美国的盟友,特别是中国周边国家,无法切断与中国的联系;此前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政府事实上采取的接触与吸纳策略基本对中国无效;美国要采取的制衡,包括提升中国不愿意遵守规则的代价,以及适度提升中国在体系中的影响力(但不能让出美国的那部分)。
因为有了这个辩论打底,所以上来的无论是希拉里,还是特朗普,他们做的事情都不会有本质的区别,可能只有具体方法和形式的差异。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此次特朗普的各种动作,无论是对美国,还是对中国,都已经超越了新总统上台之后总要烧的三把火,而是标志着中美关系已经开始步入不同于历史上所有时期的“新常态”:在这种状态里,中美第一次站在了相对对称的位置上,对美国来说,从未有过如此的经历,面对一个难以用传统方法处置的、力量差距不那么显著的全球竞争者;对中国来说,1840年之后,第一次真正作为一个主要的对手,面对一个真正的超级大国。
要处理好这种新常态,都不容易,美国选了特朗普,就是希望特朗普能够出点奇招,把中国这个挑战给对付过去了。对中美关系而言,这个新常态,可能是一个新的颠簸阶段。这就好比我们坐飞机,经常会听到乘务员提醒:“各位旅客,我们的飞机正经过一片气流区,可能会有所颠簸,请您在座位上系好安全带。”中美关系这架飞机,正在经历气流颠簸,但并没有改变前进的方向。好好坏坏中,明天的太阳必将照常升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