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湖北洪湖围网年底前拆完 4口之家平均获24万进城
近日,洪湖“拆围”行动现场 刘汉生摄
12月15日,天气放晴。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大湖渔场,62岁的渔民周科才,悠闲地坐在自家船楼甲板上。
“一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 水上长城 。”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朱俊华说,自11月15日洪湖自然保护区大规模拆除渔业养殖围网以来,曾经密密麻麻立在水面的撑网竹竿被清除,告别了“竿连竿”的景象。
根据2012年出台的《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天然湖泊禁止渔业养殖。而按照此次“拆围”计划,12月31日前,洪湖上的15.5万亩围网将全部拆除,渔民上岸安置,洪湖将回归“人放天养、捕捞生产”的生态渔业。
十多年前的一次大规模“拆围”,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在上世纪80年代,围网养殖技术曾作为先进技术在全国推广。”洪湖湿地管理局调研员曾晓东介绍,由于疯狂捕捞,当时洪湖渔业资源难以为继,围网养殖技术迅速成为“香饽饽”,人们开始用竹篙和渔网在水面上圈出一片片“自留地”,围网面积在2004年底一度达到37.7万亩,占湖面面积的70%。
恶果很快显现。
曾晓东介绍,长年的施肥养殖,致使洪湖水质严重恶化,渔民围养的螃蟹吃掉了湖底的水草,湖泊生态功能急剧退化。短短几年,湖区水草覆盖率从原来的98.6%下降到只有零星水域有水草,天然鱼类也到了无鱼可捕的状态,“芦苇丛丛望无边,水草青青把湖盘”的自然景观几近绝迹。
2005年,“洪湖生态保卫战”打响,第一次大规模“拆围”开始。随后两年多,全部围网被拆除,洪湖赢得喘息之机,各项生态指标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 拆围 开始成为开展生态治理、恢复天然湿地的标志性举措,洪湖也因此荣获2006年世界生命湖泊大会 最佳保护实践奖 。”曾晓东说。
然而,那次“拆围”,并没有采取让渔民上岸的措施。政府拿不出足够土地安置渔民,对于以湖为家、岸上无房无业无收入来源的渔民,只好给予每户20亩水面开展生态养殖作为缓冲,总共划拨了近5万亩水面。
“近10年,不少渔民悄悄将围网外扩,已经达到15.5万亩。但湖面太大,监管难度很大。”
曾晓东说,此次大规模“拆围”,就意在完成洪湖治理中未竟的事业。
渔民上岸心情迫切,“拆围”进展由慢到快
“11月30日,545亩;12月9日,3700亩;12月14日,11002亩……”在洪湖湿地管理局,翻开“拆围”工作进度报表,能清晰地看出进度由慢到快,数据变化明显。截至12月14日,洪湖已经拆除围网面积87024.2亩,占应拆面积的56%。
“按这个趋势,如期完成 拆围 工作应该没问题。”朱俊华说,不同以往,此次“拆围”顺利进行,渔民的配合起到了效果。
周科才的20亩围网养殖水面位于大湖渔场,近年来收成并不好、自然灾害也较多,“而且住在船上,上哪儿都不方便,早就盼着拆了”,但是以往围网养殖“赚一年顶三年”,大伙儿都没有“拆围”上岸的勇气。
洪湖湿地管理局桐梓湖保护站站长连红常年与渔民打交道,在这次“拆围”中,他在桐梓湖水域带队督办。
“80%以上的渔民愿意搬离湖面,这些年,他们全靠着天然捕捞糊口。”他说,洪湖连家渔船的渔民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来自江苏、安徽、山东、湖南等地,他们“湖里有船,岸上无地无房”,生活大多比较困难。
“也有渔民不愿意上岸,还想再等几年翻本。”洪湖市大湖“拆围”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唐忠红说,遇到这种情况,工作人员需要上门反复给渔民做工作、帮他们算长远账。
在洪湖市,从市政府到乡镇、村场都成立了以行政“一把手”为组长的工作专班,层层签订“拆围”工作责任状,确保围网全部拆除,一亩不留;渔民及其生产生活设施全部撤离,一户不漏。
解决渔民上岸的后顾之忧,是“拆围”成功的关键
听说要“拆围”上岸,周科才仍然心里没底:“没田、没房、没技术,上岸之后咋生活?”
一年多前,洪湖市政协就做了调研,报告称,渔民上岸安居有“四盼”:劳动就业有出路,教育医疗有保障,社保政策能落实,水上交通能畅通。
“上岸,对渔民来说是生活方式的一场大变革,处理不好,会给地方带来很多后遗症。”唐忠红说,解决渔民上岸的后顾之忧,是这次“拆围”行动成功的关键。
按照洪湖市和监利县出台的安置政策,渔民上岸后可以选择货币化安置,也可以自己建房或者等待政府统建的安置房。
“渔民到城区购房,每户补贴7万元,报销契税,并给予购房配套设施费。”唐忠红算了一笔账:再加上平均每户5.8万元的连家渔船收购款,和每户2万元左右的“拆围”设施补贴,4口之家进城购房平均可拿到24万元的补助,足够安家。
洪湖市政府正计划为上岸渔民办理养老保险,争取“拆围”过渡费,保障渔民目前的生活。另外,上岸渔民的免费劳务培训工作也已展开。
政策虽好,也有渔民表示担忧。比如,没有一技之长,生活恐成问题。
“渔民退出之后,可以再凭证到湖里从事天然捕捞,也可以到生态养殖场或交易公司务工,但不能再回湖里居住了。”唐忠红称,洪湖市目前正在探索引入生态旅游项目,“到时候渔民可以优先选择岗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