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有啥说啥-渭南论坛】
广州一年轻男子捂胸倒地 八旬老兵徒手急救
80岁的何伯表示,每个人都需要掌握救人的技能。 广州日报记者邱伟荣 摄
文/广州日报记者任珊珊、李津 通讯员简文杨、戴希安、杨润华
广州天河员村街头,一名20多岁的男子边走边刷手机,突然一个踉跄,手捂胸口倒地。两个路人立即上前救助,发现他四肢抽搐、不省人事,立即拨打120。发现该男子无呼吸及脉搏后,路人立即徒手进行心肺复苏,一直坚持到救护车赶来。
昨天上午发生在天河都市广场的这一幕,是“急救轻松学——普及全民徒手心肺复苏”活动上的情景剧。广州日报“健康有约”联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举行的这一大型医疗公益宣教活动,吸引了近两百名市民驻足学习。最终,八旬退伍老兵、初一学生哥获颁“急救天使”。
“街边晕倒、救助不及时、青壮年猝死……”近年来,这样的关键词不时见诸报端,让人扼腕叹息。中山六院急诊科主任吴桂昌在活动上指出,在我国,心脏性猝死抢救成功率还不到1%。路遇陌生人突发晕厥,若自己懂得如何心肺复苏,或许就能把握最佳抢救时机,救人一命。
“广州参考”APP对活动进行了视频直播,想学习心肺复苏技术的市民,可登录APP回看视频。
当天,中山六院急诊科提供了20具全新的医用假人模型,供市民练习心肺复苏技术。由该院博士志愿服务团的医务工作者们为市民进行现场演示及专业指导,同时还为现场观众免费测血糖、量血压。
第一个到现场报到的“健康有约”粉丝,是家住东莞麻涌的李先生。为了赶上活动,当天6时多他就出发了。“我的同事有一次参加完户外活动,刚回到工厂就倒下了。幸好有人懂得做心肺复苏,把他救过来了。”李先生说,以前遇到紧急情况时手足无措,希望通过参加这次公益培训,学到心肺复苏知识。
当天有一位身穿校服的男孩,在人群中格外显眼。今年刚读初一的詹嘉斌,在看到报纸上的活动预告后独自报了名,并幸运地获得了演练资格。别看小詹的身板小、胳膊细,但他学习能力强,标准的动作姿势得到了急救科医务人员的好评。“希望这样的急救训练能多进校园。”他希望同学们都能学会助人。
80岁的何伯是年龄最大的参与者。医务人员担心他年纪大吃不消,劝他休息一会儿再练,但何伯热情高涨,时不时向医务人员寻求指导。上台领取“急救天使”的奖项后,老人郑重地说,因为早年的当兵经历,自己深知生命的重要和脆弱,“每个人都需要掌握救人的技能”。
心肺复苏谨记“两次判断”+“CABD四步法”
中山六院急救科的刘杰敏医生将徒手心肺复苏的要点概括为“两次判断”+“CABD四步法”。
两次判断:
第一要判断环境是否安全,消除危险或脱离危险环境。第二是判断患者是否有意识、脉搏和呼吸。“我们要通过‘视、触、感觉、听’来判断,在患者‘失去意识+没有呼吸或仅有濒死的喘息’时,就可以进行心肺复苏了。”
CABD四步法:
第一,以双侧乳头连线中点处为按压点,双手掌重叠,十指交叉相扣,掌根部接触胸骨,以髋关节为支点,用上半身的重量垂直下压。刘杰敏强调,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按压深度5~6厘米,按压30次后给予2次通气。
第二是检查气道,查看患者口腔是否有异物,确认口腔无异物后将一只手置于患者前额,向下按,另一只手置于下巴的位置,将下巴向上托起,开放气道。
第三是呼吸支持,使患者头后仰,同时捏紧患者鼻孔,托起下巴,将自己的口密封住患者的口,向内吹气,持续约1秒,松开患者鼻孔,让气体呼出,如此重复吹气。
第四是除颤,非专业人员应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