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历经三百余年风雨侵蚀 开平学宫日渐破败(图)
■开平学宫早已残破败旧。
历经三百余年风雨侵蚀 开平学宫日渐破败(图)
历经三百余年风雨侵蚀 开平学宫日渐破败(图)
■专题策划:林波陈琦钿
■专题设计:李涛
■专题执行:新快报记者冯艳丹
■专题摄影:新快报记者祝贺
江门开平学宫
漫步江门苍城镇东门街,两边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建筑物鳞次栉比。这里便是曾经鼎盛一时的开平学宫所在地。历经三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学宫虽然已逐渐残破败旧,但主体规模仍然隐约可见。
开平学宫日渐破败荒屋残檐杂草丛生
从江门下高速,很快看到苍城镇政府的指引牌。在苍城镇政府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绕过一条街,一座座古朴的建筑物便赫然映入眼帘。开平学宫位于苍城东门街,建筑大多已破败,四周杂草丛生,到处竖着“危险”的警示牌。当地政府还特意安排专人看守这里,防止意外发生。
走进学宫可以看到,泮池右边已填,左边及中间的石拱桥保存完好。学宫建筑多为石木结构,有的建筑已经荒毁了,有的建筑改建了,不过戟门、名宦祠、功德祠等原貌依稀能看见。原本墙壁上的红色变得斑驳,地面上大多长满苔藓。瓦面采用黄绿相间的琉璃瓦,依稀残存的屋脊上还能看见瓷塑浮雕,工艺十分精致。可惜的是学宫内堆放了各种杂物,院落里的花草树木也许久无人打理。
学宫里的大成殿早几年已改建,如今只能看到留下来的台基,其东西两庑也已毁坏。学宫右侧的儒学、明伦堂、住堂、崇圣祠等建筑基本保留;左侧的苍城义学正门、两侧住房和文昌列祖祠尚存。但中间的讲堂、学堂已荡然无存。屋顶缺砖少瓦,屋梁岌岌可危。因为学宫曾作为苍城粮所,水泥砖砌成的小隔间和竹子搭建的隔间还保存完好。
从当地老人的口中,可以窥见开平学宫当初的面貌。老人是1931年秋季进入开平县县立第一小学读书,学校的前身是原开平学宫侧的试院。学宫大门向南远眺,与开元塔遥相呼应,蔚为壮观。门前右侧立有一块花岗岩石碑,刻着“文武官员至此下马”八个大字。学宫正门有两座牌楼,第一座牌楼刻着“文明门”三个大字,第二座牌楼刻上着“黉宫”两个大字。入门后是石砌地面,经过石拱桥进入中门。进入中门后,踏着台阶上露天广坛,此坛为灰砂地面,坛高约70厘米,拾阶而上便是大成殿。大成殿中央悬挂着高约1米,宽3米多的“万世师表”碑匾。在中座和露天广坛之间两侧的建筑物,用灰砂砌着孔丘72个弟子的名牌,每边36个。在大成殿两侧和后墙则砌有神台。
据老人回忆,学宫右翼是一座五进的大祠堂,名叫义学,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建,原有讲堂三间,学舍22间。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义学改为县立小学堂。1912年,曾在义学设立师范讲习所,培养在职教员。后来,又先后做过县武装大队部和县参议的办公地。
站立于这残存的古建筑之下,纵然已是危墙败瓦,但也掩盖不住那份庄严与肃穆。三百多年来的风风雨雨,使它显得衰老不堪,但从中能感觉到那一份逼人的英气,动人的书卷气,耳边仿佛听到了那穿越而来的琅琅书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