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茂名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14|回复: 0

[百宝箱] 鲁迅手稿又一真迹现身 手稿卷尾有周作人手书题记(图)

[复制链接]

5661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钻石元老

Rank: 24Rank: 24Rank: 24Rank: 24Rank: 24Rank: 24

积分
23911
发表于 2016-12-1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为得见鲁迅手稿真迹,全国多位“鲁研大咖”昨天下午齐聚绍兴鲁迅纪念馆,举行了一场鲁迅手稿与《古小说钩沉》研讨会。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孙郁、北京鲁迅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黄乔生、北京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高远东和上海鲁迅纪念馆原馆长王锡荣等鲁研专家,以及美术史专家、书画鉴定家、收藏家,群贤毕至,以一种特殊的学术研究方式,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35周年暨逝世80周年。
鲁迅手稿属于国家一级文物,大多收藏在博物馆里。目前,绍兴鲁迅纪念馆藏有周作人捐赠的鲁迅《古小说钩沉序》手稿,算是绍兴鲁迅纪念馆的镇馆之宝。而昨天现身的《古小说钩沉•齐谐记》文稿,与《古小说钩沉序》手稿同源,为鲁迅先生1911年前后手书。
研讨会现场,专家们仔细鉴赏手稿,连称“大饱眼福”,连存放手迹的木盒也没落下,内外看了个仔细。

鲁迅手稿又一真迹现身 手稿卷尾有周作人手书题记(图)

鲁迅手稿又一真迹现身 手稿卷尾有周作人手书题记(图)

手稿由周作人“背书”
手迹文稿四页对开,近400字,辑录了“董昭之救蚁王”、“沈纵遇斗山王”等五个奇闻逸事,共六条,是《古小说钩沉•齐谐记》章节较为原始的版本。
在鲁迅手稿的卷尾,有其弟周作人的两行题记:“右鲁迅手写古小说钩沉稿贰叶,计其时当在中华民国初年也”,并有他的一方印鉴:“十堂私印”。
有专家认为,鲁迅书法前期与周作人相似,笔划提顿鲜明,而后期字迹较为圆润,这幅手稿的字迹与鲁迅先生那个时期的字迹非常吻合。
北京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高远东说,首先,手稿真假要看来源,要有出处,这两样都能确定。此外,周作人的字迹有很强的个人气息,加之盖有私印,所以这次现身的鲁迅手稿是真迹无误。
“现代有人模仿鲁迅的字迹已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但无人能模仿周作人的墨迹。因为周作人的字迹变幻莫测,这与其经历境遇有关,加之周作人的这两行题跋写于上世纪60年代,已到了其书法非常成熟的时期,几乎无人可以模仿,加之周作人此跋距今尚不遥远,稍懂行的人就能辨别。”上海鲁迅纪念馆原馆长王锡荣解释补充。
研讨会上,所有专家对于这次现身的鲁迅手稿真迹都表示了肯定,而周作人的“背书”成为专家们认同的重要根据。

鲁迅手稿又一真迹现身 手稿卷尾有周作人手书题记(图)

鲁迅手稿又一真迹现身 手稿卷尾有周作人手书题记(图)

鲁迅手稿又一真迹现身 手稿卷尾有周作人手书题记(图)

鲁迅手稿又一真迹现身 手稿卷尾有周作人手书题记(图)

2016西泠秋拍

鲁迅(1881~1936)书、周作人(1885~1967)跋《古小说钩沉—齐谐记》完整章节
文稿四页两开镜片
约1911年作
出版:《现代中文学刊》,2016年03期。
参阅:
1。《鲁迅全集》第八卷P345-350,鲁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
2。《鲁迅<古小说钩沉>手稿》,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编,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
说明:
此为鲁迅《古小说钩沉》完整章节“齐谐记”文稿四页两开,后有鲁迅二弟周作人跋语。鲁迅手稿市所罕见,完整篇章之文稿更是凤毛麟角。此为已知市场中最为重要且篇幅最长的鲁迅手稿,对了解鲁迅早年治学门径及周氏兄弟的情谊都有特别意义。
齐治源旧藏,由其家属友情提供。附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开具之退赔清单,及退赔时之原配木盒。另附齐治源手书“查抄经过”一文,可谓流传有绪。镜片装裱当在“文革”之前,背面存抄家登记标签。
25.5×23cm×2(镜片:65×23cm)
手稿是公案的“佐证”
“这个是真迹,但不是当初的定稿。”研讨会上,有鲁研专家提出,国家图书馆《古小说钩沉》手稿中不存此篇。
那么,由此可以推断,此稿或为《古小说钩沉&bull;齐谐记》的最早版本。该稿共辑录“齐谐记”六条,其中同一故事抄录两次,内容简略,偶有重复,尚未辑校,也未排列顺序,系较为原始的面目,殊为可贵。
《古小说钩沉》是鲁迅费时最长、最为重视的著作之一,早在他17岁离开绍兴到外地求学之前,就开始了辑佚。1909年从日本回国后,他潜心从事《古小说钩沉》的辑校,至1912年春完成初稿。
1926年,陈源在《晨报副刊》上发表《致志摩》一文,攻击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抄袭日本人盐谷温的作品,引发了鲁迅“剽窃”公案。
鲁迅在公开场合讲述的《中国小说史略》“六朝小说”部分依据的就是自己辑录的十册稿本,这十册稿本即为《古小说钩沉》。
现场的一位鲁研专家认为,此次手稿真迹的出现,再次为鲁迅先生正名,同时也为这段公案鲁迅一方增添了新的“佐证”。
手稿见证周氏兄弟情
《古小说钩沉》也饱含着拳拳的兄弟之情。“周氏兄弟都为此书作出了贡献。”昨天,在场的鲁研专家们回顾了《古小说钩沉》的过往。
在辑校此书时,周作人曾参与抄录,初稿完成后,鲁迅以周作人的笔名“起孟”发表序言。此事被周氏兄弟共同的好友许寿裳赞为“以利让弟,以名让弟”,说明了鲁迅对周作人的关爱。
1923年,周氏兄弟失和后,鲁迅搬出北京的八道湾,诸多手稿、藏书均未带走,遂为周作人所有。“在后来的一段特定岁月中,周作人经常会赠送朋友鲁迅的手稿,而这些朋友也会‘晓事’地礼尚往来,这使得不少鲁迅手稿藏于民间。”北京鲁迅博物馆文物部主任刘思源说,现在“浮出水面”的手稿真迹,大部分都是那时周作人“送人”的手稿。
1936年,鲁迅去世后,周作人在《宇宙风》上发表《关于鲁迅》一文,首次披露鲁迅试图以周作人的名字发表《古小说钩沉》的事实,并赞鲁迅“做事全不为名誉”的作风,认为“这是求学问弄艺术的最高态度”。
从此可见,这份手稿也是周氏兄弟情谊的见证。
手稿从何而来?
这份《古小说钩沉&bull;齐谐记》从何而来,成为昨天所有与会人员的关注点。
西泠拍卖公司一位负责人介绍了手迹的来源,是天津书法篆刻家、收藏家齐治源的家属将手迹公布于众。齐治源已于2001年过世。
1966年8月,齐治源在“文革”中被抄走了四大箱文物。“文革”结束十余年后,齐治源终于迎回了当年被没收的珍藏,当时退还清单编号为2489的“鲁迅手稿”即为《古小说钩沉&bull;齐谐记》。
“今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35周年暨逝世80周年,全国各种纪念活动不断,鲁迅的‘手迹’也在不断浮出水面,但真迹却很稀少,在日本和香港的拍卖市场上,甚至出现过赝品。”王锡荣说,相对于鲁迅真迹的经济价值,学者更在乎其学术上的研究价值。
北京鲁迅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黄乔生说,今年是纪念鲁迅先生的“大年”,这次手稿真迹的出现引发学界重视,或将引出更多的私人藏家拿出手中的珍藏,对于学术人员来说,即便是有一个电子版的影印手稿,也是对鲁迅研究的推动。
“《齐谐记》手稿是从绍兴走出去的,如今又回到了绍兴,是一种因缘际会,如果能留在绍兴也是一段佳话。”一位鲁研专家感慨。

鲁迅手稿又一真迹现身 手稿卷尾有周作人手书题记(图)

鲁迅手稿又一真迹现身 手稿卷尾有周作人手书题记(图)
爱上大茂名,喜当大猫友,吃喝玩乐事,天天乐开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0668-2886677QQ:75281068|大茂微博|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大茂名网 ( 粤ICP备18149867号 )茂名市大茂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11-15 11:41 , Processed in 0.161537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