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证券日报副总编辑董少鹏
证券日报副总编辑董少鹏
新浪财经讯 由万博新经济研究院与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共同主办的“躬行与攻坚:供给侧改革下一步怎么办?”圆桌会于2016年9月11日在北京举行。证券日报副总编辑董少鹏出席并发言。谈到净化优化市场环境时,他表示实体经济有吸引力资金就会过去,这是基本的看法。硬喊着让金融把资源让出去,或者是收缩自己的资源,让实体经济获得资金,这基本是不可能的。
以下为会议实录:
董少鹏:今天我报告一下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起的题目叫做“四个问题”。我理解供给侧改革是整体的制度性改革。
第一,金融供给侧改革存在的问题。供给和需求是相对对立统一的,供给侧存在的问题首先是从需求侧的不平衡反映出来的。长期以来我国金融体系形成了间接融资比例过高,直接融资平台偏低,国有资本在大型银行独大,非国有资本介入很少,资本市场结构不优、稳定性不足的情况,股市非常动荡,投机性比较强,存在很多的制度短板。
从外部来讲,尽管中国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国际市场和国际社会肯定中国金融体系进步,接受中国金融参与的力量越来越大和广泛,但从总体来说质疑中国金融持续开放,质疑中国金融不断规范,质疑中国承担国际金融的心态也在一定范围存在。因此我国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满足上述市场需求和政府经济需求,要通过市场化的改革和相应的制度重构来达到共同,一个是要满足产业公司的供给侧改革,从中央到各个方面,经常讲实体经济得不到金融的满足。
第二,要满足金融机构拓展业务的需求。金融机构也不满足,如果要做这个不能做,做创新也受到各种局限。
第三,要满足居民金融需求,包括工资等收入管理,日常消费的金融服务,保障性的金融服务,理财金融服务等。
第四,满足国家战略和安全需求,金融绝对不是简单的工具,而是有颜色的,在谋划和实施新的金融架构必须要遵循本国利益最大化和长期化的原则。
第五,满足国际市场连通和全球治理合作的需求。
金融改革要提供两方面的供给:一方面是硬供给,一方面是软供给。
硬供给包括产权结构改革,要进一步深化大型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改革,适当降低国家股的比例,扩大社会资本的持股比例,可以考虑分拆部分业务板块,允许纯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机构,代之以安全性审查。
二、融资结构改革。适度加快扩大直接融资的步伐,降低间接融资的比重,大力发展主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主权、交易中心等多层次的体系,不是光是证监会来讲,大家都来讲。鼓励优质上市公司兼并收购做大做强,加快债券市场改革,建立多层次互通的债券市场。
三是产业资金的改革,无论是产业公司还是金融公司,核心是在内部。要建立健全董事会、股东大会、监事会、管理班子完善内部治理和制约机制,公司管理团队要按照法律规范办事,要为全体股东的利益负责,要按照市场需求决定金融策略,要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要强化会计师、律师等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强化其职业操守,发挥好这些机构的约束作用。产业公司自身治理比较好,是金融服务提质的基本前提。当然光公司治理内部搞好还不行。
四是要净化优化市场环境,前面很多领导都讲了,降费降税,灰色成本的问题。实体经济有吸引力资金就会过去,这是我们基本的看法,硬喊着让金融把资源让出去,或者是收缩自己的资源,让实体经济获得资金,这基本是不可能的。
金融改革的软供给,第一,要务是人才和干部供给,第二,信息供给,不细说了。第三,监管供给。除了监管还包括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监测等等。包括评估机制,预警机制等等。第四,理论供给。我国金融改革要服务和服从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部署,不是要简单的照搬,要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