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凤凰网酒业:http://jiu.ifeng.com/
近日,多篇网帖在微信朋友圈热传,均称一种名为“四洛克”的美国酒精饮料,因含咖啡因、酒精及兴奋剂,喝完后易使人神志不清、酒精中毒,甚至死亡,又被称为“失身酒”“断片酒”,2010年在美国已被禁售,如今却流入国内。对此,福州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进口商品如果没有中文标识,禁止销售。
辣评|“失身酒”让谁失了身,让谁湿了鞋?
虽然关于“失身酒”的内容都是来源于网帖。但是记者也得到了证实。一个事实是,南京确实有人喝了“失身酒”而死亡了。一个事实是,在福建省有网络商家和实体店家在销售“失身酒”。对于为何要销售“失身酒”,商家倒也坦率:原本我们没有这种“失身酒”,来问的人多了,才采购了“失身酒”。
对于“失身酒”,监管部门的回应是:只要没有中文标签,就是禁止销售的。这话说的也不错。因为按照有关规定,没有中文标签的进口商品是不能在市场环节销售的。问题是,这些“失身酒”真的还没有中文标签。那么,既然没有中文标签的外国商品是禁止销售的,监管部门为何没有主动作为?
“失身酒”的浮出水面,是因为朋友圈“漫天遍野”转发的网帖,前去印证的也不是监管部门,而是媒体的记者。这就让我们十分疑惑,监管部门的监管,为何就走在了媒体曝光的层面上?监管部门不该主动到市场上看看有没有没有中文标签的外国商品吗?就不该去看看有多少禁止销售的外国商品在兴风作浪吗?朋友圈都刷屏了,难道也看不见吗?
无疑,监管的不作为,也是醉醺醺的。
我还想追问的是,假如说,“失身酒”贴上了中文标签,监管部门是不是就不能查处了?事实上是,很多按照正规渠道张贴了中文标签的外国商品也是有很多问题的。比如前段时间出现的“夺命柜”,不也张贴了中文标签吗?问题是张贴了中文标签之后安全了吗?无论是张贴了中文标签,还是没有张贴中文标签,监管的底线都应该是“必须是安全”的。“失身酒”在美国已经被禁止了很多年了,假如他们也能通过正规渠道搞个中文标签,是不是有关部门就不管了?我们的监管标准也喝醉了?
最值得追问的还有,既然美国禁止了这样的产品在美国销售,为何还是能到中国来祸害中国人?这让笔者想起了前段时间被曝光的“核辐射海鲜到中国”的事件。难道责任都在这些外国人不讲究,不道德?我们自己的责任岂能推卸?在这个环节上多少人共同举起了利益的酒杯?
“失身酒”何以到中国?福建监管部门说:按规定,从正规渠道进口的酒或酒精饮料等,都要求贴中文标识,“失身酒”没有中文标签,也就是说可能是从非正规渠道进入国内的。问题是,这些非正规的渠道究竟在哪里?谁去查一查?
“失身酒”的利益酒杯让谁醉醺醺?究竟是谁举起了“失身酒”的利益酒杯?
辣评|“失身酒”让谁失了身,让谁湿了鞋?
扫一扫上方二维码 关注凤凰酒业官方微信
辣评|“失身酒”让谁失了身,让谁湿了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