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有啥说啥-渭南论坛】
东莞新增3例登革热本地病例 警惕“三红、三痛”
进入登革热高发期,出现“三红”“三痛”要小心。图为爱卫办工作人员在运河边灭蚊子。东莞时报资料图 记者 陈栋 摄
小心,登革热最近来势汹汹,就在上周(8月15至21日),东莞就新增了3例登革热病例,其中莞城两例,万江1例,都是本地病例。加上这3例,今年以来,东莞共报告5例登革热病例。
从全省尤其是广州深圳的疫情来看,形势更严峻。
全省已进入登革热高发期
根据广东省卫计委昨日通报,8月15至21日全省新增登革热病例14例,其中输入性病例1例,本地病例13例,本地新增病例分布在广州9例(荔湾6例,白云、南沙、越秀各1例)、东莞3例(莞城2例,万江1例)和深圳1例(南山)。
截至8月21日,今年全省13个地市共报告121例登革热病例,较2015年同期(70例)相比上升72.86%,其中,输入病例80例,本地病例41例,无死亡病例发生。这121例病例主要分布在广州和深圳、佛山、中山,其中广州51例,深圳17例,佛山16例,中山11例,珠海7例,清远和东莞各5例,汕头3例,湛江2例,韶关、江门、茂名、肇庆各1例。
广东省疾控中心近日发布的近期登革热风险提示说到,2016年8月全省已进入登革热高发期。
根据东莞市疾控中心往年监测显示,一年中蚊子有2个密度高峰,分别在5~6月和10~11月,按照往年规律,接下来几个月是东莞登革热的高发期,尤其是9月份以后,蚊虫增多,登革热疫情的风险性就更大。
广东省卫计委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监测预警,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近期登革热病例上升较快的地区,要强化联防联控,落实“四方责任”,突出做好清积水、灭成蚊,清除蚊媒滋生地等工作,严防疫情暴发蔓延。
出现“三红”“三痛”要小心
近期登革热病例增多,东莞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登革热典型的表现是突发高热,伴有“三红”、“三痛”:
突发高热是指体温在39℃以上,一般持续3-7天,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或头面部,“三痛”分别是头痛、眼眶痛、关节痛,“三红”分别是面、颈、胸部潮红,皮肤黏膜出血点等症状,重型登革热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谵妄、狂躁、昏迷、抽搐、颈强直、瞳孔缩小等。此型病情凶险,进展迅速,可于24小时内死于中枢性呼吸衰竭。
因此,如果有疑似登革热症状,要及时就诊,尤其是前往非洲、中南美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返回后,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应当尽快到医院就诊检查,并告知医生外出史。
支招
防蚊灭蚊,清除积水最有效
市疾控中心专家说,目前治疗登革热没有特效药,也没有疫苗可以预防。登革热是由伊蚊(俗称花斑蚊或花蚊子)传播的。防控登革热关键在于双管齐下,做到防蚊灭蚊。特别是翻盆倒罐、清除积水是降低蚊密度、防控登革热的最关键、最有效的措施。
专家支招,在灭蚊方面,室外成蚊密度较高时,可用菊酯类杀虫剂喷杀周围绿化带、下水道等阴凉场所,室内可使用合格的杀蚊喷剂或电蚊拍灭成蚊。由于花斑蚊喜欢将卵产在小型的容器积水中,而且水质要求较为清澈,因此杀灭幼蚊,就要做好在室内外翻盆倒罐,清除小积水,清除或倒置室外的废弃花盆、缸罐、储水桶等,废弃轮胎应打孔以防积水,清除周边环境中可积水的垃圾,如一次性饭盒、水杯、水瓶、铝罐、纸盒等。室内种养的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绿萝等)每隔3~5天换一次水,并注意洗净植物的根部;或改用沙或泥土种植。并随时清干花盆托盘积水。
在防蚊方面,家里可安装纱窗、纱门,或睡觉时挂蚊帐,这样可以拒蚊子于千里之外。家里有蚊虫时,可用驱蚊剂、蚊香、电蚊香液等驱蚊。
特别提醒的是,白天在伊蚊活动高峰期(上午8~10点,下午16~18点)尽量避免到公园、广场等户外场所活动,如要外出,应穿长袖衣服长裤,暴露皮肤涂抹驱蚊剂。
相关新闻
快开学了,慎防第二波手足口病高峰
东莞时报讯 (记者 邓文燕) 暑假即将结束,孩子们又要回到校园开始集体生活,粑粑麻麻们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但是,东莞市疾控中心特别提醒,慎防第二波手足口病高峰来袭。
市疾控中心表示,从2008年至今的手足口病监测显示,每年的4~7月和9~11月是我市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其中4~7月是全年第一波发病高峰期(主高峰期),9~11月是第二波发病高峰期(次高峰期)。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A组16型(CoxA16)等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5岁以下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常年都有病例发生。由于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多,极易在托幼机构、小学等集体单位传播。
市疾控中心专家说,手足口病全年均可发病,而流行趋势的变化与气候、优势病毒株的改变、假期效应等因素有关,由于各幼儿园在7~8月处于暑假期间,阻断了手足口病在幼儿园传播。而随着全市各幼儿园开学,宝宝们在学校经常互相“亲密”接触,又给手足口病传播提供机会,造成发病数量的急速上升,形成全年发病的第二高峰。
专家也表示,预防手足口病,需要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共同参与,做好宝宝个人和家庭的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
此外,家长平时还要留心观察儿童的口腔、手、足、臀部和膝盖等部位是否有皮疹,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知多D
注意生活卫生+打EV71疫苗预防手足口病
市疾控专家说,预防手足口病,首先要做到勤洗手。宝宝在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流动清水和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持续至少20秒;洗完手后应使用独立毛巾擦干。家长们在接触宝宝前、替宝宝更换尿布、处理宝宝的粪便和呼吸道分泌物后,也要洗手。二是吃熟食,三是喝开水,四是常通风,不仅室内居室要勤开窗通风,而且不要到人员复杂、空气质量较差的公共场所去,避免从空气飞沫中感染病毒。五是勤消毒,及时对患儿的衣物、餐饮具、奶瓶等进行晾晒或消毒。
此外,EV71疫苗已经在我市开打了,5岁以下宝宝,只要既往未感染过EV71又无接种禁忌症的,仍推荐接种EV71疫苗,因为5岁以下儿童是感染EV71的高危人群。EV71疫苗分为注射器预冲型和西林瓶型两种,参考零售价分别为261.77元/剂和237.88元/剂,市民可前往各镇街(园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完成全程EV71疫苗接种后,可以有效预防由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及其相关疾病。
(东莞时间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