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
新浪财经讯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16北京年会”于7月9日在北京举行。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出席并演讲。
彭文生分析称,三个因素导致发达国家利率水平持续几十年的下行。第一个因素是人口问题。一般理论认为人口红利消退后,随着老年人数量增多,抚养比上升,消费率也跟着上升,而储蓄率会下降了,导致利率上升。但以美国人口抚养比的走势和近年来长期利率的方向确实相反的。彭文生认为认为,其原因就在于寿命的延长和退休年龄的增加不匹配。
“过去三十年,平均寿命增加了七、八岁甚至十岁,但退休年龄没有增加,导致的结果就是退休的人不敢消费,过去我们认为消费率上升、储蓄率下降,这个渠道没有早前那么强烈”。此外,年轻劳动力减少导致实体经济投资需求下降。因为,年轻劳动力的减少意味着不再需要大量的投资,也就难以提供就业机会,“中国现在或者未来也会面临这个问题”。
第二个因素是贫富差距。彭文生表示,贫富差距导致富人有钱消费,而穷人想消费却没有钱,由于富人终究是少数,所以消费率就会下降,储蓄率上升。“过去30年,全球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货币政策的放水也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实际上也导致储蓄率上升,投资率下降,实体经济的均衡利率往下走”。在彭文生看来,以上的两个因素中国在我国都已出现,所以“利率长远来说要往下走”。
第三个因素是银行体系投放货币渠道受到损害。彭文生表示,80年代到金融危机之前,货币投资主要靠银行体系,而金融危机之后,银行体系和信贷投放货币渠道受到损害,转为靠央行投放货币,而央行投放的是基础货币,对利率下行打压的力量更大。因此,“以银行体系为主导的欧洲和日本利率下行更极端,而美国由于不依靠银行信贷和相对依靠银行信贷小一点的,所以还没有出现负利率”。彭文生称,对于中国来说,哪一天银行信贷的功能受到大损害,利率到零的那一天就到来了。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