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抢救性发掘场景 图片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抢救性发掘场景 图片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浙江富阳发现良渚文化早期遗址 出土20多件文物
典型良渚文化贵族墓地石钺
6年前,为了配合杭黄高铁项目建设,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高铁沿线的萧山、富阳、桐庐等县市进行了考古调查,当时在富阳区大源镇亭山村一带的地表下发现了唐宋之前的一些文物碎片。
昨天,记者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工程沿线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前不久刚结束,考古人员在富阳大源的亭山村瓦窑里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陶器、石锛和石钺等重要文物,由此判定该遗址里埋藏着一处良渚文化墓地,而且出土文物的特征表明应属良渚文化早期,也就是说,在距今5000多年前,已有先民在富春江南岸山脚下的富阳大源和春江街道一带生活。这一考古发现对文物资源原本不太多的富阳来说显得弥足珍贵。
怎么发现的?
配合高铁建设
考古队发现古代遗物碎片
就在6年前,也就是2010年,那时候正是杭黄高铁建设工程项目刚确定的时期,根据国家文物法,承担全省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的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高铁沿线进行了考古调查。那次考古勘探调查中初步发现,在富阳区大源镇境内的亭山村瓦窑里自然村的南面的地层剖面里采集到一些陶片、带绳纹的砖瓦碎块,它们的年代初步判断不下数千年,由此确认了瓦窑里遗址。
后来由于杭黄高铁工程的整体搁置,后续抢救性发掘被延误。今年3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富阳文物馆在瓦窑里遗址范围内的铁路施工工地北侧,启动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
发掘领队孙国平研究员告诉金报记者,经发掘探明,这一代地表下有三个阶段的地层,第一层是当代农耕土层,第二层是灰黄色土层,夹杂了一些小石块、碎砖块、碎瓦片和一些青瓷碎片等杂物,也有极少量的印纹硬陶片,推断年代应该在唐宋时代。而“最下面一层是适合古人利用的黄褐土层,土层较厚和纯净,偶尔还可以看到有小块烧土粒和碎小夹砂陶片,应属于史前文化层,在发掘范围的西段地势较高,文化层厚度较大,多在60~80厘米左右。”孙国平说。
都发现了啥?
出土了石镞和石钺,还有一些完整的陶器
在探沟北边地表的乱石堆里,考古人员意外获得了一件大体量的石钺,“石钺高达26厘米,虽然其边缘已有不少锯齿状的破损,但整体形状来看,可以判断出,大致属于良渚文化时期的遗物。”孙国平很有把握地推测。
之后,在考古现场的西段又出土一件完整的柳叶形石镞,“这促使我们更有信心作出瓦窑里遗址附近,有可能存在良渚文化墓地的推断。”孙国平表示。
考古队继续进行探掘,不久在距地表80厘米左右的黄褐土层里,令人惊喜地出土了一件石纺轮和一些似属于完整陶器的陶片,“初步判断,它们可能为史前文化遗物。”孙国平告诉金报记者,为了进一步判断它们的属性,往南进行小范围扩方,又发现了更多的接近完整的但保存很差的几件陶器。
经过仔细清理,发现陶器由鼎、豆、罐形器(良渚文化早期特有的一种陶器)组成,其中鼎下部有较典型的鱼鳍形鼎足,腹部外表装饰两圈弱脊,具有河姆渡文化遗风。稍后,考古队又发现一件石钺和石锛。孙国平说,由此大体确认,这组器物属于良渚文化墓葬。
哪个时代的?
文物应属良渚文化早期,距今5000多年前
由于施工范围和时间的局限,此次发掘揭开的范围虽然不大,但还是出土了石钺、石锛、石镞、石斧、陶器等重要文物20多件,其中的陶鼎、陶过滤器、石钺具有鲜明的早期良渚文化特征,确切年代达距今5300年。考古专家表示,经余杭良渚一带的大量考古工作,特别是良渚古城遗址的研究表明,良渚文化的核心区明确在杭州北边的良渚镇周围,良渚文化的主要分布区也在杭嘉湖地区和苏南、上海一带,钱塘江(含富春江)以南地区的良渚文化遗址发现还是比较稀少的,所以此次良渚文化墓葬能在富阳一带发现,着实令人欣喜,可为研究良渚文化在钱塘江以南地区的分布和影响状况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依据。
孙国平告诉记者,此次考古发掘尽管还只出土两座墓葬,但也无疑表明附近应有成片的良渚文化墓地和较大范围的那一阶段的村落生活遗址。而且,孙国平还推断,这两座墓葬的主人应该是当时当地的贵族。
记者 马佳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