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2016年06月16日,上海,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电影学院陈凯歌院长及首席教授媒体见面会。 本文图片视觉中国图
2016年06月16日,上海,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电影学院陈凯歌院长及首席教授媒体见面会。 本文图片视觉中国图
“中国现有电影人才的招生模式是通过高考招生,但经验告诉我们,从学校进入另一个学校,这样的路径对于培养好的电影导演,基本上是行不通的。”
6月16日,陈凯歌带着超豪华的师资阵容,以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院长的身份出现在上海国际电影节高峰论坛,公开提及他的“电影人才培养蓝图”:
“我们一直希望打破既定的模式,让在社会上可能没有机会通过高考进入电影学院的年轻人,以另外的途径进入上海电影学院。这些人有可能是真正最爱电影的一批人。”
从2015年7月5日受邀担任上大上海电影学院院长至今,陈凯歌四处寻觅优秀师资。同为知名导演的同窗兼好友田壮壮被他请来,出任上大上海电影学院副院长、导演系主任、首席教授;知名摄影师赵晓时出任摄影系主任、首席教授;知名表演艺术家奚美娟出任表演系主任、首席教授……这些重量级的业界大师聚在一起,想为中国的电影人才培养做些实实在在的事。
上大上海电影学院副院长、导演系主任、首席教授首席教授田壮壮。
上大上海电影学院副院长、导演系主任、首席教授首席教授田壮壮。
和陈凯歌爱讲故事不同,田壮壮显得理性和犀利,称自己其实也已干了10年电影教育,但直言这段经历“不是特别有意思”。此次愿意为了发小和老同学的宏图壮志再度出山,投身教育。
“不说假装很熟的心里话,不说场面话。”对今后的教育成果,他只是简单地说,“
再等8年,看结果。”
为何是8年之约?因为至少带出两轮毕业生才能加以见证。“在上大这么一个空间里,我们能否把电影教育从计划经济的传统改变过来,更切合实际的按照电影市场、电影产业发展来培养学生,我觉得这是挺关键的事情。所以,对我来讲真的挺有压力的。所以,8年不算长,大家还是可以看得到的。”田壮壮说。
上大上海电影学院表演系主任、首席教授奚美娟。
上大上海电影学院表演系主任、首席教授奚美娟。
奚美娟出任上大上海电影学院教授,也是受到了陈凯歌、田壮壮与赵晓时的影响。面对电影工业技术的巨大变革,她认为艺术人才的塑造,基础与专业仍是重要的环节,不能忽略。
尤其是演员的素养,奚美娟说:“我觉得一个艺术人才的塑造、成长,规律没有变。我们来尝试一下,在这样一个浮躁的风气下,我们能不能静下心来,让年轻人有很好的专业培训和艺德熏陶的机会,这真跟田壮壮说的一样,要8年以后才见成效,育人不是能一蹴而就的。”
上大上海电影学院摄影系主任、首席教授赵晓时。
上大上海电影学院摄影系主任、首席教授赵晓时。
上大上海电影学院亮相的四名“大师”中,最年轻的赵晓时也已有30多年的行业经验, “我特别感恩有这么一个机会能把自己这些年所学、所感受到的一些东西,跟我们将来的年轻学生们一起分享。”他希望传授给学生更多的“影业匠人精神”。
大腕们都很忙,有时间全心教学生么?
“我们的工作并不需要全时坐班,我们几位都长期在第一线有些经验,如果说有机会可以传递给比我们更年轻的人,我觉得是我们的一种荣幸,也愿意为此来付出一些。”奚美娟说。
“我和凯歌是同学,所谓后来者居上,我相信凯歌能把上海电影学院办成中国电影人才培养的新标杆,他们说了用8年的时间见成效,我看用不了这么长,预计3-5年的时间,大家就会看到效果。”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如是说。
据澎湃新闻了解,上大上海电影学院的前身为有着20多年发展历史的原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学院目前已经具有覆盖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层次完整的学科体系,新开设了“表演”、“影视摄影与制作”两个专业,2017年将面向全国招生。同时,学院将继续申报“导演”、“戏剧影视文学”、“电影学”、“录音艺术”、“制片”等专业,逐步建成覆盖“电影全产业链”的专业建制。
上大上海电影学院院长陈凯歌。
上大上海电影学院院长陈凯歌。
【对话陈凯歌】
儿子的成长故事让我做愿意院长,投身教育是因为电影需要启蒙
澎湃新闻:中国电影市场正处在火爆的阶段,你却携一众好友投身教育,担任院长至今近一年了,给自己的表现打几分?
陈凯歌:教育是一件美好的事,我想讲两个小故事。13岁考初中那年的暑假,我一直在等录取通知书的到来,直到邮递员送来了北京四中的通知书,我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心中雀跃与欣喜,送信来的邮递员也感同身受,满脸欢喜的样子让我记忆至今。
我和壮壮是北京电影学院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学生,大学那会儿,班里有个女同学怀孕了,按规定是要给处分的,但全班学生为其请愿,当教务老师说不处分的那一刻,成为了我学生时代最美好的事。
为什么要做院长,投身教育,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儿子。我有两个儿子,一个今年18岁,一个今年16岁,识字之初,我就买了一块书写板,从床前明月光开始教起,到如今畅谈木心先生的世界文学史,谈学论道,深入浅出,日积月累,并不知道效果。大儿子毕业作文写了他与马的感情,没有渲染他多爱这匹马,反而是写他与这匹马平时关系淡漠,但毕业要告别时却把脸贴到它的脸上。他写的文章不肉麻不煽情,找到了重点。我作为父亲对儿子启蒙教育这个过程感到很自豪。
每个学生的见识和能力都是从基础的东西来的,而这正是我产生做教育冲动的原因。这也是我决定出任院长、教书育人的初心。
上海电影学院会错位发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澎湃新闻:上海电影学院与你的母校北京电影学院,以及中戏、上戏等名校相比,如何做出特色?
陈凯歌:电影人比较感性,我还是讲个故事,我有一个圈内朋友,好不容易把儿子送进某知名的同类学校,3个月后儿子却吵着要退学,因为老师上课叼着烟,家境富裕的同学炫富,但家人希望他再试试;又试了3个月,结果还是坚持退学。我告诉朋友,你儿子做得对,有见识、有勇气,值得表扬。
澎湃新闻:你一直希望改变中国电影人才的培养模式,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怎么改变?
陈凯歌:经验告诉我们,从学校进入另外一个学校,这样的路径对于培养好的电影导演,基本上是行不通的。年轻人应该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精神感受之后,才有可能成为合格的电影导演。我们一直希望打破既定的模式,创造一种新的可能,让在社会上可能没有机会通过高考进入电影学院的年轻人,以另外的途径进入上海电影学院。这些人有可能是真正最爱电影的一批人。
中国学生经历非常严酷的高考才能够进入大学去学习。但是完成高考之后,大多数学生就完全放松了。所以很多人四年的大学生活会非常的懒。几个月前,我去了南加州大学,我觉得那里不像是一个学校,更像是一个制片厂,那边的学生很繁忙,做这样那样的工作。那里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有,包括剪辑室、包括剧院,各种各样的硬件都有,还有各类讲座。
40多岁跟人打了一架,觉得很痛快
澎湃新闻:你眼中真正的好电影是什么样的?
陈凯歌:电影是大于1的东西,大不真实,小真实。电影是假的,细节是真的,这个电影才有可能成功。通过细节的真实所创造出来的这个世界,是大于真实本身的;而真实,最终在电影里头会让位给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幻想,也可以说是梦想。
澎湃新闻:如何教学生拍出一部好的电影作品?
陈凯歌:我再讲一个故事。我从小斯文,却一直对好勇斗狠的同学很仰慕。40多岁跟人打了一架,以一敌六,后果可想而知。但那一天我觉得很痛快,终于克服了内心的束缚,可以匹夫见辱拔剑而起了。电影说到底就是个性情。你有真性情,愿意把真性情放到电影里,就能把它拍好。”
西方人做过研究,对自己的专业需要一万个小时集中精力的研究,没有一万小时是很难成功的。这一万个小时就应该被包括在四年的学制教育里面。我们就想到一定要在灵活的学制之下,从一开始就培养每一个人动手的能力,培养他们自身的兴趣,使他们感觉到一定程度的选择自由。
学生一进学校就被决定专业院系也是不符合规律的,一年、两年甚至是三年之后,同学们才能够更清楚地判断自己适合做什么样的行业。
我们提出了“联合作业小组”的概念,也许将来上海电影学院的“系”是空的,系只负责教本专业的专业课程,但不拥有学生,学生到毕业前一年才划分归属,哪些学生是哪些系的,我觉得这才是以学生为本,对学生的尊重。
“我们相信一个理论,年轻人基本上天然有理”
澎湃新闻:你自己当年求学的经历对现在教书育人有什么启示?
陈凯歌:我刚上电影学院时,每个星期都要到电影资料馆两三次,每次至少看两部片子。那个时候同学对于看电影是非常痴迷的,然后就开始有全班的自由讨论,可以说到了唇枪舌剑的地步,每个人都对每部电影都发表这样那样的意见。这个过程,我认为是极大地帮助了我们的成长。
同时在那个阶段受到很多电影的影响,我们基本的电影观念都是在那个时候培育起来的。譬如说,做艺术的人得有傲骨,做艺术的人不能够简单地为五斗米折腰,在选择上需要正确,永远会站在比较穷苦的人一边。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电影的原则,我们不会在电影中间去颂扬权贵的,这些东西都是在那个时候培育起来的,我自己觉得这个传统其实不应该被改变。
我现在每次拍戏,我摄制组里,我身边会有一帮小孩,特别年轻的,大概十八九岁,这些孩子会跟着我把整个戏拍下来,不一定每一件事情都是从我这里学的,但是从整个摄制组里学到非常多的东西。其实我每次剧本要做什么调整,方法有什么改动,我都会征求他们的意见,听听他们怎么想,他们给了我很多积极的建议,同时这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
说实在的,我们都是从年轻时代过来的,我们相信一个理论,年轻人基本上是天然有理,因为他们是生活在这个时代,对这个时代有特别敏锐的感受,这些敏锐的感受对创作来说是特别重要的一件事情。
澎湃新闻:你如何看待成功?如何把学生培养为成功的接班人?
陈凯歌:成功这件事情其实是世俗的,电影人就是送信人,这个信是送达给观众的。在这个信里面,包含了你自己相信的一切,都在这里面。电影是假的,细节是真的,通过细节的真实所创造出来的这个世界,是大于真实本身的。真实最终在电影里会让位给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幻想、梦想。
电影本身是一个智慧产业,电影应该是智慧产品,电影本身最需要的东西,是你永远难以企及的、日新月异、不断发展的想象力。只有把想象力的养成作为学生在学业过程当中的一个重点,我们才可以确保这个传统可以传承下去,我们要让同学们知道具有想象力,对一个电影工作者来说是多么重要。
澎湃新闻:几天前,上海大学宣布聘请另一位知名导演贾樟柯担任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院长,你有什么不一样的“杀手锏”和他PK么?
陈凯歌:(面带笑容)你在挑事。
陈凯歌:让爱电影的人不用高考也能读电影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