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中信证劵大宗商品交易部高级经理蒋暘晶
中信证劵大宗商品交易部高级经理蒋暘晶
新浪财经讯 “2016地坛论坛”于6月16日在北京举行,中信证劵大宗商品交易部高级经理蒋暘晶出席并发言,他表示,碳市场中,企业有多余的配额为什么不卖?政策稳定性和透明性是比较重要的原因,这是市场上的参与者都比较担心的一个问题。
以下为会议实录:
蒋暘晶:我们进入国内碳市场相对早一点,我们以金融的视角分享一下我们的经验。刚才周总提到的问题,碳市场我们关注的比较早,2009年的时候国内碳市场没有开始,我们在英国伦敦注册碳交易市场公司,我们觉得这个是未来的方向。
欧洲市场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不是特别的景气,我们把重点放在国内市场,2013年底北京和深圳试点开始交易,我们当时参与了进去。我们进去的主要动力肯定不是短期盈利,也认为不会有稳定的模式,我们希望通过提前的布局为以后做准备。我们除了盈利的目的,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希望通过参与碳交易,支持国内的绿色减排的事业。
各种不同的场合也跟大家推荐过我们能做的事情,作为金融机构的话,可以说是在大宗商品的市场,作为一个流动性的提供商,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自己的买卖,给需要买和需要卖的企业提供市场流动性。除了买卖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金融服务,包括有融资需求和技术服务的需求,手里有减排项目需要开发CCER,这些服务金融机构都提供服务。
因为场内的交易是基础,但是有它的局限性,存在一些场外开发产品的需求。在这里我们也做了一些尝试,做了一些衍生品交易也不错。我们还做了证券化、碳基金等等,都是金融机构应该提供的,现在我们也是在这些方面有积极的布局。
第三点大概谈一下我们的认识,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国内碳市场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是我们自己的观点,不一定对。我们觉得作为一个市场,公允、公平、公开。价格发现机制是比较健全的,它的信息是公开的,它是公平的市场,某一方面有特别的优势。
现在我们看到国内碳市场大家说的比较多的是流动性问题,但是它只是一个表象。结合到背后,前面有位嘉宾也提到企业有多余的配额为什么不卖?可能有其他的想法。政策稳定性和透明性是比较重要的原因,这是我们在今年之前,市场上的参与者都比较担心的一个问题。
随着全国市场的临近,各个市场的政策慢慢开始落地,我觉得这方面作为市场参与者,尤其是我们金融机构所需要的就是耐心。坦白的说,去年我们在市场上比较活跃,今年不那么相对活跃,并不是我们放弃这个市场了,我们也是耐心在等待全国市场的落地,以及相关的一些机会,非常感谢王处和他同事的劳动,让我们尽快推出。
我总结了三点,首先第一点是企业过渡的问题,所有的履约企业和他的主业有区别。作为这样的市场,对企业有培育和培训过程。包括北京市发改委和各地发改委做了很多培训工作,包括能源建设的工作。我们感受比较深的第一点是履约第一年的时候,我们去找企业接受度很低,大家没有一个概念,推进业务的时候遇到了一些困难。
今年企业的接受度相对高一点,除了北京之外的非履约地区也是很好的。相信随着各地的培训和建设的展开,企业的接受对都会提高,企业的金融业务更容易开展。
第二要坚持市场化发展方向,为什么要推碳交易市场?我们想以市场化的方式解决国内减排问题。既然是这样一个初衷,首先要坚持市场化的导向,更少的以行政的力量来影响这个市场。
第三点我们觉得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目前的体制下,我们需要一个场外市场出现。从现在的角度来看,企业会有风险管理的需求。这种需求可以通过场外的产品得以满足,金融机构可以基于这些产品提供更进一步的服务,比如说我们的央企有自己碳资产管理的部门,只需要采购一些简单的设备做后续的操作。对于中小型公司来说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关心的只是履约,需要金融机构提供一揽子的金融服务。
我们现在还是一个现货的市场,发展场外有几种方式,一种是场外一对一的协议交易。另外一种是可以有多对多的转化交易模式,这种模式有的地方在尝试了。比如说上海清算所推了一个CCP模式,这种模式可以让企业和企业之间多对多的签订场外的交易协议,把所有的风险都拉到自己这里,交易双方规避了风险。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