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茂名六月 于 2012-7-26 11:34 编辑
孩子真的走了吗?我怎么感觉孩子还活着……”在南方医院的电梯里,来自湖南祁阳的罗氏夫妇对医院器官联络办主任王勇呢喃着。他们12岁的幼子小华在23日下午5点心跳停止,此前,他们帮孩子签订了人体器官以及遗体的捐献材料。“这都是孩子要求的,我们之前不知道可以捐器官。”当晚,小华的一肝、两肾被植入三名等待已久的患者体内,眼角膜移植给了一名眼疾患者,他的遗体也捐献给了医学事业。图为新闻发布会前,在场人员为义捐器官的12岁少年默哀。2012年07月26日08:39南方网
(南都记者 王道斌/文)“我们之前不知道器官还能捐献,是孩子在手术前要求的。我总感觉孩子还活着,这样就好……”
———小华的父亲罗先生
“孩子真的走了吗?我怎么感觉孩子还活着……”在南方医院的电梯里,来自湖南祁阳的罗氏夫妇对医院器官联络办主任王勇呢喃着。他们12岁的幼子小华在23日下午5点心跳停止,此前,他们帮孩子签订了人体器官以及遗体的捐献材料。“这都是孩子要求的,我们之前不知道可以捐器官。”
当晚,小华的一肝、两肾被植入三名等待已久的患者体内,眼角膜移植给了一名眼疾患者,他的遗体也捐献给了医学事业。
突患脑瘤
小华是罗家的次子。几个月前,他感到头痛、发烧,一直未见好转,检查后发现是脑瘤。罗先生和太太刘女士带着小华来到广州求医。“治疗的钱原本是罗家打算用来盖新房的,小华曾向父母承诺将来好转后,一定要给父母盖更大、更漂亮的房子”。王勇向南都记者表示。
南方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主任漆松涛表示,他们7月初来到南方医院神经外科治疗,前期检查发现,小华患的是复杂的脑干、中脑恶性肿瘤,但罗先生夫妻还是坚持继续治疗。“手术前,小华出现了剧烈的疼痛、脑积水、呕吐,需长期卧床。”
手术后,小华并未好转,7月21日,他达到了脑死亡的标准,7月23日下午,小华的心脏停止跳动。
义捐器官
在小华弥留之际,罗先生夫妇想要完成孩子的最后一个心愿———将器官乃至整个遗体捐出去。两人之前都不知道有器官捐献一说,直到孩子去世前才听他提及。
广东省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办公室副主任李劲东在小华弥留当天下午接到了电话。“夫妻俩没有提任何要求,默默地完成了器官捐献前的签名、确认工作。”
记者昨日在医院见到小华父母,他们显然还未从丧子之痛中缓过来,刘女士一直低着头,罗先生眼眶发红。在接过花篮时,也许是看见花篮上写的“遗爱人间生命永恒”的铭牌,两人失声痛哭。
“我不知道他从哪里知道可以捐献器官的,但他在昏迷前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罗先生说,“挺好的,能救人,也让我们感觉到他还活着。”
不想被打扰
王勇表示,小华父亲兜兜转转托熟人才找到联络办提出捐献,一度让他感觉疑惑。但他们始终没有向医院提出丧葬费、补偿款等要求,住院费应该也已结清。夫妻俩最常说的就是“只要感觉到孩子还活着就好”。
为了防止家属转而向器官受捐者索取利益,王勇还特意向他们强调,按照规定捐献者家属不能知道受捐者的姓名等资料。两人表示,“这没什么,希望他们活得好就行。”
面对媒体王勇表示,“小华父母不想让自己的生活受到打扰,加上老家比较封闭,有些落后的观念,夫妻俩不想背负一些不好的说法。”
广州首家人体器官捐献点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正式成立
(通讯员 黄治才 易明) 日前,广州首家人体器官捐献点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正式成立并首次接受罗某华的遗体捐献。目前,罗的肝脏、肾脏和眼角膜等器官已成功植入临床急需的患者体内,遗体供教学和科学研究使用。
成立仪式上,广东省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指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作为我省首批具有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之一,具有很强的人才队伍和很好的医疗技术水平,综合实力强。其成为广州首家人体器官捐献点,能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遗体器官捐献的管理,引导民众移风易俗,对倡导“遗爱人间,生命永恒”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罗某华,男,于2012年7月23日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去世,其父母无偿捐献罗某华的肝脏、肾脏、眼角膜等器官用于临床需要的病人,遗体供教学使用。
日前,罗某华的肝脏被肝病患者XX成功接受移植;肾脏分别被两名肾病患者XX、XX接受移植,手术成功,目前情况良好;眼角膜被一名眼疾患者XX接受移植,手术成功且效果良好。
罗某华父母的大爱壮举,延续了4位患者的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