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文/侏罗纪 来自公号:侏罗纪
一边是华为、中兴的外迁引发强烈的“深圳危机”大讨论,一边又是深圳再获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第一,这事儿发生过不是一次了。
我想这个背后肯定是发生了什么,要么是深圳的确是虚有其表,要么是我们对深圳的理解还没有跟上这个城市的脚步。
深圳市长许勤29日回应:1、华为中兴总部都不会走。2、近期有1.5万家企业迁出深圳。3、深圳的高科技研发投入已经占到GDP的4%,未来还会继续增加。
实际上,许勤的这些话公开信息里都能查到,在深圳之前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里已经写到了,原话是:“五年淘汰转型低端企业超1.7万家”。我怀疑许勤的话应该源自这里,是指过去5年,而不是近期。
但昨天,社科院发布了《2015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深圳位列“综合经济竞争力”排行榜第一。我查了这个机构过去8年发布的报告,这是深圳连续两年超过香港蝉联第一了。2008-2013年,深圳的“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基本上一直稳居第二,从2014年开始,首度反超香港。
深圳正在干一件大事儿:再造一个深圳!
社科院的评价是这样的:“深圳是全国城市中,单位面积及经济产出最高、创新能力最强,除经济发展外,深圳亦能兼顾环保”。
没有“之一”,这是个很高的评价,不说你单位产能最高,单说你活力最盛,已经不得了,而且还兼顾了环保。深圳是现在内地副省级以上城市中环境质量最好的城市,去年PM2.5是29.8微克。
为什么一边是外部研究报告年年都给深圳极高的评分,但内部却又不断发生巨大的担忧甚至恐惧?
也许我们没有真正花时间去了解这座城市,尤其是过去3年深圳的变化。
很多迹象都在表明,深圳正在干一件大事儿:再造一个深圳!
如果说过去深圳用30年的时间证明了如何成为中国最为成功的一个经济特区,那么现在,深圳要继续来证明,如何成为中国转型最为成功的一个发达城市。
和30年前一样,这座城市正处在30多年来最重要的一次大升级过程中。伴随着技术革新带来的城市升级,各个行业都会发生大量而迅速的市场重整。我们看待和理解深圳发生的系列事件,可能需要放到这样一个大的语景下,才能得到更有说服力的解释。
这些变化,实际上在深圳4月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里,已经展示了很多。
关于再造一个深圳,我选择从这样三个事件来解读:
第一件是:城市更新运动。
深圳从2009年开始大力推动城市更新,但这些年来,我们把焦点关注在城市更新的房地产效应上,比如城市更新应该不应该,会不会推高房价。
城市更新解决的是什么?不是更加高大上那么简单。
如果换一个视角,你会发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深圳的土地二元制要比绝大部分城市更严重。建成区大约900平方公里中,接近400平方公里是集体土地,建成房屋大约10亿平米中,4.28亿平米是小产权房。
经过1992、2004两次转地,深圳法理上把全市土地的所有权都统一为国有了。但事实上,在土地使用权和管理权上,依然是“二元制”。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如果把深圳看做一个统一市场的话,那么它多年来一直是分裂为两个市场的。一个是政府公权力主导下的市场,土地可以公开出让,房屋可以自由流转,政府提供公共治理。另一个是集体经济组织主导下的市场,土地由村委管理,房屋是绿本,村民自治。
即便现在统一了,但附着在土地上规模庞大的小产权房并没有同步处理,相当于还是两个分裂的市场。这意味着,政府关于土地的统一使用、城市的规划意图、公共治理,都只能涵盖一半的市场。如果你要走向国际化城市,城市规划管理权却不能覆盖整个城市,这是很荒谬的。
但深圳可以在土地收归国有后,一刀切全面把小产权房合法化啊。也许那样很不错,我也很支持,但深圳没选。总之,深圳最终选择了城市更新,小产权房经过拆迁还建之后,变成了可以正常交易的红本商品房。政府也通过提取高达3-4成的土地贡献,第一次完全实现了对城市的统一规划。
这么一搞,深圳不但绕开国内土地二元制的制度壁垒,真正在全市逐步形成土地要素的统一市场。同时,也开始逐步实现城市功能的提升与优化。
城市更新第一次让深圳政府实现了对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土地——的统一掌控,使得深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有了统一调度的基础空间。也许未来这个过程仍然会不顺利,但是你得承认,它将对深圳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
通过城市更新,深圳开始有了城市的统一感,这是深圳在城市面貌和城市功能上的城市再造,是深圳走向国际性城市的基础。
第二件是:产业转型升级。
你有多少年没有听到过“山寨之都”这个名字了?
金融危机前后,华强北还是“山寨之都”的代表,但似乎一夜之间,深圳变成了全国的创新中心了。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深圳的定位是: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国际产业创新中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国际金融创新中心。这规划了未来的大方向。
很多人担心华为、中兴离开了,意味着深圳抛弃了科技、实业,但看十二五的完成情况和十三五规划,深圳并没有改变“科技立市”、“创新驱动”的城市策略。过去5年,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提高到40%,已是国内战略新兴产业规模最大、集聚性最强的城市。到2020年,新兴产业的产值会达到3万亿,国家级科技企业也会达到1万家。
这是深圳十二五和十三五的发展指标,可以对比一下。
深圳正在干一件大事儿:再造一个深圳!
深圳正在干一件大事儿:再造一个深圳!
你只看到了华为、中兴部分部门的外迁,但没看到深圳在高科技研发的经费投入占了GDP的4%,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十二五期间,深圳高科技产业占GDP比重是35%,远超香港,香港去年11月才成立了创新科技局。
所以,我并不认为深圳改变了方向,一味的追求高大上,发展金融、房地产。这个城市到了升级转型的时候,它想把制造生产部门转移出去,并不是说那些不够好,而是深圳有需要也有能力发展更重要的、附加值更高、更加能够决胜未来的产业。
哪一个城市会因为自己的科技创新持续向上而会衰落呢?
当我们担心华为、中兴的离开时,也可以看一看,哪些企业进来了,哪些企业还愿意进来。2014-2015年,深圳新增36万家中小微企业,增长75%。千人商事主体全国第一,高科技企业3万家。走了1万多家,新增了20多倍。
苹果将华南总部设在蛇口,这是苹果在中国的三大管理中心之一。阿里巴巴在深圳设立的是国际运营总部和云计算研发中心。乐视把自己的智能终端总部设在后海,也将可能在深圳建设总部大厦。华润也将整个集团总部迁到后海。中信在深圳湾设立金融中心……
和深圳的那些大牛相比,这些企业也不算差吧,这只是一部分。
制造业的离开是趋势,发展包括研发总部在内的总部经济,也是趋势。深圳的未来,将沿着深圳湾——后海湾——蛇口前海自贸区这一条海湾,打造城市最重要的总部所在地,聚集深圳最多的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会不会成为中国最多的不敢说,但我认为深圳很可能是奔着这个目标去的。
深圳现在已经有了4家本土世界500强,平安保险、华为、招商银行、正威国际。接下来的5年要翻到8-10家,像腾讯、万科、中兴、比亚迪这些已是中国500强的超级大牛都有可能。
通过产业的转型升级,深圳会在全国以及全世界范围内找准自己的城市定位,确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是深圳在经济产业上的城市再造。
第三件是:人口质量红利。
未来五年,深圳将从“人口数量红利”向“人口质量红利”转变。这是深圳十三五规划里明文提出的,我在上一篇推文里也谈到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深圳把“人口红利”改口称为“人口质量红利”,要知道,这个城市2014年的平均人口年龄还只是34岁,15-64岁的人口长期占到9成。
毫无疑问,即便不做这些调整,深圳也将是中国“人口红利”最晚消失的一个城市。但就是这样一个状况,深圳仍然不满足,要用5年的时间,完成人口结构的置换。“置换”的意思说白了,就是深圳现在的人口素质,还没有办法满足未来“总部经济+科创中心”的要求,要让深圳人口的素质更高、学历更高、技术更专业、更能干。
看深圳近几年的做法,主要通过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来完成这个置换的。
第一种,吸引实力强的大企业落户,从而带来优质人口。比如上面说到的华润、阿里、乐视、苹果等。这些大企业的用人需求更加旺盛,对职员的要求也更高。
第二种,发放财政补贴,吸引高端人才落户。对高层次人才,比如博导、行业领军人才,要钱给钱,要房子给房子,帮助解决配偶工作,吸引他们留下。
第三种,发展创新新兴产业,吸引更多有抱负心的年轻人。你到软件产业基地走一遭,就能看到,这个城市30年前都是年轻人,现在还是年轻人的天下。
再有一种就是企业外迁,以及一些产能淘汰,带来人口外流。
从这两年的情况看,这样的策略是奏效的。2014年深圳人口流入是15万,2015年暴增到了60万。而且,去年引进的毕业生有7.1万,平均年龄是26.7岁,总部企业和大型企业是用人的主力阵营。
通过市场规律的自然洗牌,和官方强力介入的人才引入,深圳在快速完成人口红利走向人口质量红利,这是深圳在人口上的城市再造。
以上,是我认为的深圳的图谋,再造一个新的深圳出来。政府没有提过,但如果实现了,深圳的确会是一个全新的深圳。城市面貌也好,城市地位也好,产业结构也好,人口素质也好,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个变化,是过去30多年里最大最根本的一次。
这个过程不会是5年,也许是10年,也许是20年。也一定会充满着调整的痛苦,会有人离开,有企业离开,有旧的企业衰亡。也会有人进来,有企业进来,有新的企业诞生、崛起。
相比于关心谁离开,更需要观察的是:进来的人是谁?进来的企业是谁?崛起的企业又是谁?他们是基于市场规律进来的,还是基于长官意志进来的?他们是代表着更有活力、更加创新的新方向,还是只体现了资源占有甚至是与权贵苟合的机会主义?
也许未来会发生很多意外,甚至深圳也许会因此衰落。但从目前的势头来看,是向上的。无论是人口的加速流入,还是竞争力的雄踞第一,还是科技创新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还是在国内国际城市地位的上升……都显示出这座城市这几年的战略调整,大方向是对的。
也只有在这样的大框架下去观察,我们才能够解释,为什么房价这么高了,还会有开发商愿意接受8万块/平的天价地,还会有大量的优秀企业不断涌入深圳,还会有大量的年轻人杀奔过来。
如果30年前深圳的兴起靠的是政策红利,那么这一次将要靠的是创新红利。前后两次,共同的特征都是:放宽个人的自由,激活个人的创造力。
要相信人的潜能是无限的,要相信市场的力量是无穷的。是什么力量把深圳从30多年前带到了今天,这种力量同样也会推动深圳向前继续走几十年。
深圳正在干一件大事儿:再造一个深圳!
深圳正在干一件大事儿:再造一个深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