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茂名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3|回复: 0

[百宝箱] 为什么降服火焰山必须用芭蕉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19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为什么降服火焰山必须用芭蕉扇?

为什么降服火焰山必须用芭蕉扇?

1986年版《西游记》剧照。
今天讲火焰山这一集。
《西游记》流传了这么多年,其中的重要人物如孙悟空、唐僧、沙和尚,都是很多文学形象的混合体,其实火焰山也不止一个原型。
火类坳和煤田自燃

火焰山故事的第一个原型,应该是《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里的火类坳。
宋代的早期西游故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里就有火焰山的故事。那时还不叫火焰山,而是叫火类坳,原文很简单:
又忽遇一道野火连天,大生烟焰,行去不得。遂将钵盂一照,叫“天王”一声,当下火灭,七人便过此坳。
这个“火焰山”,经过的方式也简单极了,就是拿着钵盂(在《诗话》里这个钵盂是大梵天王给的,不是唐太宗送的)一照,大叫一声天王,火就灭了。
早有学者指出过,西游故事里的火焰山,其中一个原型,很可能来自煤田的自燃。新疆地下煤层属于侏罗纪含煤地层,有着埋藏浅、含硫量高、燃点低,所以特别容易自燃(好吧这段是抄的度娘)。例如新疆鄯善煤田的自燃,已经烧了几百年。?这现象,从明清时就不断有人当作一件新鲜事来讲。比如明陈诚《火焰山》诗:
一片青烟一片红,炎炎气焰欲烧空。春光未半浑如夏,谁道西方有祝融。
其实《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里,这个地方名字叫“火类坳”,明显是“坳”不是山。这正是煤田的特点,而不是山的特点。?下面上两张图。

为什么降服火焰山必须用芭蕉扇?

为什么降服火焰山必须用芭蕉扇?

?乌鲁木齐市的小“火类坳”。
?下面这张图是新闻实拍的新疆硫磺沟煤田自燃的情况,这片煤田烧了一百多年,这几年才被扑灭。

为什么降服火焰山必须用芭蕉扇?

为什么降服火焰山必须用芭蕉扇?

?新疆硫磺沟自燃的煤田。
?火焰山和芭蕉扇

火焰山故事的第二个原型,应该来自《山海经》和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尤其是《山海经》,很有点意思,不妨从远到近八一八。
《西游记》虽然写的是玄幻题材,但里面很多地名都是有些来历的,例如前些天八过的“黑水河”。
黑水这个名字特古老,因为大禹治水就提到了这个名字:“导黑水,至于三危。”《山海经》也说“黑水在”但是具体这条黑水在哪里,学界从汉朝就开始讨论,到现在讨论了2000多年,也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竟有13种之多!
我们来翻一翻《山海经》,就会发现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这就是《山海经·西山经·西次四经》:
西次四经之首曰阴山,阴水出焉,西流注于洛(以下劳山、罷父之山等略)……
又北百八十里曰号山。其木多漆□。端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又北二百二十里曰盂山。音于。其阴多铁,其阳多铜,其兽多白狼、白虎……(以下白于之山、申首之山等略)
又西二百二十里曰鸟鼠同穴之山。
西南三百六十里曰崦嵫之山。日没所入山也,其上多丹木。
《山海经》的山系,大致是以中原地区为中心,按照东西南北排的,但这个范围也太大了,所以它在每个方向,都分出许多“次经”,一条“次经”就是一条山系。这里的“西次四经”,就是《西山经》的第四条山系。从《西次四经》多次出现的“河水”(就是黄河)、“渭水”、“洛水”等来看,这条山系的走向(当然是作者心目中的走向,未必是实际的走向),正是从陕西到甘肃甚至新疆的。
红孩儿住的“号山”,居然在这里出现了!这就是“西次四经”的第八座!(前七座分别是阴山、劳山、罢父山、申山、鸟山、上申山、诸次山)要知道,“号山”这个山名,非常不常见。顶多有什么“大号山”(在河南林州,淇河源头。这名字……),“武号山”(在南宁,今名五象岭),直接叫“号山”的,除了《西游记》外,貌似只有《山海经》一家。
然而事情还没有完,再往西走一走,就到了“鸟鼠同穴山”,所谓的“黑水”正好在这附近。汉代人注《尚书》、《楚辞》都说:“三危山在鸟鼠之西,黑水出其南。”这条“黑水”,貌似周穆王也来过,《穆天子传》也留下了很多黑水的记录(详见汤洪《天问黑水歧说探微》)。
再往西走一走,就到了“崦嵫之山”,这是所谓的日落之山。提到日落之山,我们不免想到在火焰山的时候,猪八戒就讨论过这个日落之国的话题。这个我们先放一放。然而古籍中,有一条更令人吃惊的记载。
崦嵫之山在西海郡,北山有石,赤白色,以两石相打,则水润,打之不已,润尽,则火出,山石皆燃,炎(即“焰”,火苗)起数丈,经日不灭。有大黑风自流沙出奄(掩,掩盖)之,乃灭。其石如初。
这一条,岂不就是火焰山的原型么?扑灭大火的,也正是靠铁扇公主芭蕉扇扇出的大风。而这芭蕉扇,书里一再说它是“纯阴宝扇”,“天地产成的一个灵宝,乃太阴之精叶,故能灭火气。假若搧着人,要飘八万四千里,方息阴风”。这里的“大黑风”,岂不就是“阴风”的原型么?
况且,这里的“大黑风”,是非常明显的佛教词汇,例如《观佛三昧海经》:
尔时心端自然生一黑毛。于其毛端出大黑风。其风四色随心根起。如旋岚风。状如烟焰。其风遍吹一切诸水。
有大黑风起。应知即是??风神之难。(《苏悉地揭罗经》)
那么“旋岚风”又是什么东西呢?旋岚,是梵语音译,又译作“随蓝”,又译作“毗蓝”,又译作“毗蓝婆”,是暴风、猛风的意思。这种暴风起时,可以摧毁世界。也可以使世界重生。
注意,“毗蓝婆”的婆,是不能和毗蓝两个字分开的!就像湿婆、提婆,并不是两个老太婆。据佛经,她是十罗刹女之一。也就是说,罗刹女,也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通名。罗刹,是食人鬼的总名。其中的女性,称为罗刹女。佛经有守卫《法华经》的十大罗刹女,第二位名为毗蓝婆。
她的形象,据《法华十罗刹法》是:
形如龙王如圆满月也。如向大海。右手把风云。左手把念珠也。衣色碧绿也。
这位名叫毗蓝婆的罗刹女是管风的风神,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但是奇怪的是,《西游记》只管铁扇公主叫罗刹女,并不说明她是哪个罗刹女。而在黄花观蜈蚣精那一回,又有一个“毗蓝婆”。但为什么这个毗蓝婆并不管风,反倒把管风的业务交给了铁扇公主,而跑到紫云山千花洞当了昴日星官的母亲,却非常费解。这个问题,现有资料十分匮乏,很难解释。只能暂时开一个小脑洞,供各位填补:
据《大楼炭经》,大黑风是生成宇宙的动力,宇宙坏灭之后,经过长期的沉寂,就会有大黑风吹起,吹开海水,将沉在海底的太阳托起,放在日道上。从此太阳才会沿着轨道运行。原文是:
法当有大黑风起。吹入大海水深三百三十六万里。取日月大城郭。上须弥山边。百六十八万里。着日月城郭道中。用是因缘。天下有日月也。
这个梗,另一部佛教集大成之作《法苑珠林》是这样写的:
其后久久有大黑风暴起海水。深八万四千由旬吹使两披。取日宫殿置于须弥山半。去地四万二千由旬安日道中。
这里的“日月城郭”或“日宫殿”,指的就是佛教的“日宫”,即日天子的宫殿。至于为什么前面说三百三十六万里,后面说八万四千由旬,其实按一由旬折合40里算,两者恰好相等。因为佛教认为世界中心是须弥山,须弥山“出水上高八万四千由旬。入水亦深八万四千由旬”。这一阵大黑风就等于吹到底了。这其实也是《西游记》里芭蕉扇扇人一下,要飘“八万四千里”的文献来源。
所以我们不妨认为,《西游记》里说毗蓝婆是昴日星官的母亲,似乎是取材于佛教创世纪神话中大黑风托起太阳,使之回归轨道,使太阳重生的故事。这点也好理解,因为我们中国神话中,太阳的母亲是羲和,她的作用,一是给太阳洗澡,二是给太阳驾车。这和大黑风吹开海水,将太阳安置到轨道上的故事岂不正相似!羲和的太阳宝宝是十个,而《大楼炭经》等佛教创世神话里,大黑风的太阳宝宝是七个。一个妈咪多个宝宝,这也是很相似的。
至于为何毗蓝婆是母鸡,那当然是跟着儿子昴日鸡来的。因为二十八宿里其他三个日的:房日兔、星日马、虚日鼠,和太阳都没有直接关系,只有鸡叫就日出,昴日鸡和太阳最接近,也最容易编到故事里,所以其他三个日的默默无闻。《西游记》根据剧情需要,把“毗蓝婆”拆分成两个形象,第一、毗蓝婆管风的功能给了铁扇公主,但铁扇公主仍然保留了“罗刹女”的名字。第二、“毗蓝婆”这个名字,连同和太阳有关的功能,就一起变作了老母鸡。又因为毗蓝婆的“婆”字,看起来特别像老婆婆,那就更坐实了她老太婆的形象、老母鸡的身份了!
“毗蓝婆”一分为二的经历,和贫道八过的“毗沙门天王”一分为二的经历很相似。毗沙门天王本来是佛教的北方天王,门字本来是音译,谁知老百姓不知道,以为毗沙门是天宫的北门。于是毗沙门天王就成了天宫北门的天王了。谁知毗沙门天王又和李靖相混。发展到最后,一个天王分出两个形象:李靖独立成为“托塔李天王”,但下属和功能,还是毗沙门天王的。原来那个毗沙门天王,孤零零地镇守天宫的北门。
另外两把芭蕉扇

《西游记》里还有两把芭蕉扇,不妨顺便八一八,这两把都是太上老君的。其中一把,在降服青牛精的时候出现过,听起来是一件很厉害的法宝,比金刚琢还厉害。
老君道:“我那金刚琢,乃是我过函关化胡之器,自幼炼成之宝。凭你甚么兵器,水火,俱莫能近他。若偷去我的芭蕉扇儿,连我也不能奈他何矣。”
然后太上老君带着芭蕉扇,和孙悟空下界降妖了。
老君念个咒语,将扇子搧了一下。那怪将圈子丢来,被老君一把接住;又一搧,那怪物力软筋麻,现了本相,原来是一只青牛。
太上老君为什么拿扇子?这个问题,贫道请教过李诚夏道长(他是真道长),李道长说,道教的三清,分别是“道”的三个状态。元始天尊手持的珠,又称黍米之珠,代表本初的道。道德天尊手持的如意,代表混沌状态。而太上老君手持的宝扇,代表太极初判阴阳。这把宝扇,有时候画着阴阳符号,有时候画着日月。?

为什么降服火焰山必须用芭蕉扇?

为什么降服火焰山必须用芭蕉扇?

?喜欢拿扇子的太上老君。
贫道扒了扒,发现这三样东西,在道经中都可以找到出处。
一、先八元始天尊手拿的这个“黍米之珠”。
这个很有名,《度人经》里就有:
于是元始悬一宝珠,大如黍米,在空玄之中,去地五丈。元始登引天真大神、上圣高尊、妙行真人、十方无极至真大神俱入宝珠之中。天人仰看,惟见勃勃从珠口中入,既入珠口,不知所在。国人廓散,地还平正,无复欹陷。元始即於宝珠之内,说经都竟。
也就是说在《度人经》里,这颗黍米之珠有点像一间大教室,众人缕缕地进去,听完课后缕缕的出来。既然是圆形的“宝珠”,恐怕就是国家大剧院!
二、再八灵宝天尊手拿的这个“三宝玉如意”。这个记载倒是很少,只有一部经典《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讲灵宝天尊无量劫前曾做一信道居士,名叫乐净信,三代奉道。儿子名叫法解,家中穷困,宁可卖儿卖女,也要供养道士。于是感动上天,于梦中赐予一柄“真材如意”,于是家中充满了金银珠宝。看来这柄如意还具有招财进宝的功能!
三、最后八太上老君这柄“太极扇”。这个也出自《度人经》,太上老君喜欢拿扇子:
太上老君天颜微笑,举五明宝扇,抚紅霄金光明之几,重告大众曰:“道出而为神,神化而为气,气者未有天地。”
另外,《历代真仙体道通鉴》中的《张天师》也提到了太上老君喜欢拿扇子:
车中一神人,容仪若冰玉。手执五明宝扇,项负八景圆光,身六丈余,神光照人,不可正视。车前一人,敕真人曰:“子勿怖,即太上老君也。”
又如宋贾善翔所著宣扬老君神迹的《犹龙传》也是这样说的,唐肃宗时,太上老君显圣:
立于山前,自地接天,通身白衣,左手垂下,右手执五明之扇,仪相炳然。
下面这幅图,是北魏的天尊像。有学者认为这是太上老君,手里拿的一把扇子。熟悉石刻的朋友不妨鉴定下。

为什么降服火焰山必须用芭蕉扇?

为什么降服火焰山必须用芭蕉扇?

朱奇兄弟造像的天尊像(网络图,未证实)
这黍米之珠、三宝玉如意、太极扇,本来都是道经里的,道教赋予了它们神圣的意义。太上老君不离手的就是这把扇子,当然《西游记》要写成一件厉害的法器了。
至于金角大王那把,也是来自太上老君的,也叫芭蕉扇。但显然和降服青牛精的那把不太一样。它的功能只是平地扇出火来。其实这把芭蕉扇还是来源于太上老君手里的扇子,源头是一样的。只因为金角银角故事,很可能和青牛精故事不是一个人写的(详情参见侯会《 “莲花洞”故事之晚起》)。所以法宝的设定上就不一样了!

为什么降服火焰山必须用芭蕉扇?

为什么降服火焰山必须用芭蕉扇?
爱上大茂名,喜当大猫友,吃喝玩乐事,天天乐开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0668-2886677QQ:75281068|大茂微博|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大茂名网 ( 粤ICP备18149867号 )茂名市大茂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5-1-24 06:51 , Processed in 0.094900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