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有啥说啥-渭南论坛】[摘要]希望能在已经倒塌的祖屋地基上,建一个50平方米的平房。
东纵老战士遗愿:希望老伴搬离漏雨的破房
福田建安集团工作人员回访入住新居的朱阿婆。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连城 文/图
日前,大鹏新区土洋社区中心巷11号朱炎妹老阿婆乔迁新居,一阵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引来了街坊四邻。85岁的朱阿婆笑得合不拢嘴,逢人便讲“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新房,感谢新区政府,感谢爱心企业!”搬家时,朱阿婆对着老伴发黄的照片不停地念叨,“老头子,你可以安心了,我和女儿有新房住了。”
白蚁蛀房梁卧室撑雨伞
东纵老战士遗愿牵人心
2014年年底,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记者随大鹏新区一位领导来到土洋社区朱炎妹阿婆家访贫问苦。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说,朱阿婆的老伴利国康是东纵老战士,患直肠癌于不久前去世。年近五十的大女儿先天残疾与朱阿婆相依为命,另两个女儿出嫁在外。
朱阿婆身材矮小满头白发。她家的房子是传统的砖木结构两层阁楼式住宅。堂屋低矮昏暗。堂屋的左侧是厨房,墙边垒着灶台,台边堆满柴火。堂屋的右侧是卧房,卧房里弥漫着一股潮湿的气味,床上的蚊帐架上架着两把敞开的雨伞,地上放着几个接水的塑料盆,屋顶上依稀可见雨水侵蚀的痕迹。朱阿婆介绍说,房顶从几年前就开始漏雨,现在更加严重了。为了躲雨水,屋里的床铺挪了几个地方。利国康病重期间,放心不下老伴和女儿日后的生活,向社区和街道写了申请,希望能在几十米外已经倒塌的祖屋地基上,建一个50平方米的平房,申请没得到批准就带着遗憾去世了。
新区领导沉默良久,向办事处和社区工作人员了解到,朱阿婆家符合“一户一栋”政策,而社区又没有建统建房的计划。临行前,新区领导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安慰朱阿婆道,我们尽快研究解决您的住房问题,生活中有困难随时打我的电话。
建管中心设计图纸
施工单位慷慨捐助
在随后检查坝光安置区西二标工程的现场,新区领导向承建该工程的深圳福田建安集团的建设人员讲述了朱阿婆的故事,并问大家,如果让你们到朱阿婆家每人做一天义工帮助她盖房,你们干不干?深受感动的建设人员一呼百应纷纷报名。深圳市陆陆顺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加入了为朱阿婆义务建房的行列。
“既然符合‘一户一栋’的政策,我们就不能让革命前辈流血又流泪,不能让朱阿婆母女再生活在危房中。”回到新区,该领导立即召开了有关部门和办事处参加的专题会议,研究为朱阿婆建房的审批手续和相关事宜。
2015年5月,朱阿婆家的房子在废弃的祖屋动工了。新区建管中心领导、福田建安集团项目部领导来到现场,一同勘察地形,研究建房方案。
记者在现场看到朱阿婆家的祖屋在一个陡坡上,占地50余平米。负责图纸设计的建管中心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建房时既要考虑不能压垮前面的防护墙,又要防止后面的防护墙倒塌。一套周全的建房方案和图纸设计完成后,福田建安集团的义工分批进驻施工现场。
为加快新区重点项目建设,新区建管中心在全区建设单位中开展“大干100天劳动竞赛”。时间紧,任务重。福田建安集团公司和陆陆顺建筑公司经过研究决定,将房子地基做牢后共同为朱阿婆捐款,由朱阿婆请施工队建房,公司定期来现场检查。
革命伉俪相濡以沫五十载
朱阿婆思念老伴喜憾参半
日前,记者来到朱阿婆的新家。已经85岁高龄的朱阿婆精神爽朗,脸上浮现出久违的笑容。“多亏了新区政府和爱心企业的帮助,我这个快入土的人才能住上新房。如果老伴活着该有多好啊!”回忆起老伴的一生,朱阿婆百感交集,喜悦、遗憾,笑容、泪水在她沧桑的脸上交替呈现。
朱阿婆告诉记者,老伴利国康1929年生于土洋,15岁就参加东纵小鬼队,解放广州时,执行保卫广州海珠大桥的任务,和战友们从罗浮山昼夜兼程跑到广州,圆满完成护侨任务。在部队时利国康多次立功,至今,朱炎妹还保存着利国康的授奖勋章。
1955年,26岁的利国康从广州公安局复员回到土洋,担任民兵营长。朱炎妹当时在葵涌担任贫农协会委员。在一次全乡召开的劳动积极分子表彰会上,两个革命青年相识,从此走到了一起。
1966年,两人结婚,与公公婆婆住在利家狭窄的祖屋中,并相继生下三个女儿。1976年,村里分给利国康一块宅基地,利国康夫妇省吃俭用自己动手盖新房。有钱时就盖,没钱了就停工,新房一盖就是三年。1979年,一家人才住进新房。
随着女儿的长大,二女儿、三女儿相继出嫁。大女儿因先天残疾一直在他们夫妻的照料下生活。
2002年,盐坝高速开工建设,爆破路基岩石时将房子震裂,下大雨时,院子中的积水顺着墙缝流进屋里。利国康就自己动手修修补补。就这样一家人在老房中一住就是几十年。
(深圳特区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