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Rock 于 2012-6-18 15:46 编辑
人生财富三部曲 有青年朋友对我说,谈退休、谈将来,这些对他们来说是遥不可及的事。他们不能感受储蓄的需要,今次便以生、老、病、死的人生过程来说理财。 理财是很个人的事,每人出身都不同,际遇各异,生活要求亦难一致。但生活状况却是有规律的。我们暂且看一个普通人的一生。 我们在20岁之前,多是靠父母供养。青少年到中学/大学毕业后,有了收入,但仍未有财务负担,不用奉养任何人,所赚取的工资可完全自由调动,是一生人财务最自由的时候。这时期青年人最能储蓄。(但有能力和会否行动是两回事。) 青年人储蓄为啥?最现成的目的是买楼、结婚或读书进修。长远一点是婚后的家庭计划及创业做生意,更长远是为退休准备[储谷种。 青年人工作初期缺乏经验,工资不高。但累积三数年轻经验后,身价自然涨升。人在35岁之前,每年工资都会大大升幅。35岁之后,升职机会大减,工资只能跟随通胀调整。 青年人自由自在,但独来独往的日子不会长。一旦结了婚,踏入人生另一阶段,不单生活习惯转变,连理财遇见问题也不同了。婚前了无牵挂,没有负担,可以回家[黐饮黐食黐训。婚后呢?一大堆必须开支——供楼/交租、保险、车会……省不了。但同时又要准备生儿育女,供书教学的费用,绝对是沉重的财务及心理负担。 这些未来开支如何筹备?香港成年人中的九成是打工一族,收入主要靠工资。统计显示,在35岁前,我们的财富,九成以上来自工资收入省俭下来的储蓄,靠[钱赚钱的机会很微。 婚后20多年,一切以家庭为中心,储蓄的目的,一来是改善家庭生活素质(如换屋),二来是让子女读书无忧,享受优质教育。这20多年是默默工作,妥善理财的日子。所赚、所用几多,都要小心盘算,开支切勿超出个人能力。 岁月悠悠,当子女成才,父母可松一口气时,但已是50出头,事业上发展空间已经有限,反而是开始思考退休的时候了。 倘若50多岁才准备退休,则时不予我,能积累的粮草有限。在退休前10年,你应做的,不是如何生财来应付退休生活,而是如何保证过去30多年的储蓄成果不会无端失去部分,在这段时间,保存实力是最重要的目的。 今天香港打工仔多是65岁退休。香港人现时平均寿命78岁,且愈来愈长命。大家退休后还可生活20年,这20年的开支,便全靠[食老本了。 附图是把人生分三大理财阶段——55岁前是累积财富、56岁至65岁是整个财富、65岁退休以后是消耗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