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茂名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5|回复: 0

[咨询建议] 明代暖耳实为毛帽套 宫廷以外流行“云字披肩”

[复制链接]

5010

主题

854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元老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积分
19853
发表于 2015-12-31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依照传统观点,男子如果当众把发髻露出来,属于非常不自尊的行为,对他人也极其不敬。

明代暖耳实为毛帽套 宫廷以外流行“云字披肩”

明代暖耳实为毛帽套 宫廷以外流行“云字披肩”

兴趣相投的朋友们互相启发、彼此交流,真是非常有意思。前几天,热爱历史、喜欢研究传统物质生活的大芽芽,在微博上发了一组图片介绍明代的“暖耳”,就让我顿悟了这种明代御冬特型皮帽的具体形制,也随之明白了《金瓶梅》中的一个生活细节。
我们今天说到暖耳,是一对圆套,直接扣在两耳上。所以,明代刘若愚《酌中志》描述彼时“暖耳”及与之近似的“披肩”,我每次读到总是难以理解其样式:“披肩:貂鼠制一圆圈,高六七寸不等,大如帽,两傍各制貂皮二长方,毛向里,至耳,即用钩带斜挂于官帽之后山子上。”“(暖耳)其制用元色素纻,作一圆箍,两傍缀貂皮,长方如披肩。”但是,大芽芽在微博上展示了一张明人唐文献的肖像(现藏南京博物院),画中人在乌纱帽外套了一条样式独特的毛皮饰物。大芽芽指出,该饰物就是明人所说“暖耳”,由此我忽然明白了《酌中志》究竟在讲些什么。
原来,明代宫廷中的“披肩”与我们今天所说的披肩完全是两回事,它是贵重毛皮缝成的一个高六七寸的圆圈,但在两侧对应耳朵的位置各缝缀一条皮毛的长片。裁制时,要注意让皮圈的宽径与具体使用者的官帽——冠、巾(实际也是绢罗制成的软冠)、乌纱帽等的大小相吻合,并在脑后部位缝缀一对套环。
这样,在冬日,先戴好冠帽,然后将皮圆圈自上方套下,箍在冠帽的外侧,再把一对套环扣到冠帽在脑后部位竖起的饰件“山子”之上,由此将其挂住。于是,皮圈护罩脑部,两侧的长片则将耳朵掩起,达成御寒的效果。
最妙的效果在于戴乌纱帽的时候,一对横向展开的帽翅丝毫不受拘束,照常神气地凌翘在半空。因为这种帽套在两侧有一对护耳的皮毛长条披垂到肩头,所以叫做“披肩”。
按规定,披肩只能由皇帝以及少数地位最高的大太监戴用,其他的人只能套“暖耳”。明宫中的暖耳可以说是披肩的简化版,用黑色绸缎缝成一个环套,环上没有毛皮,只在两侧对应耳朵的部位各缝缀一条貂皮长片。其使用方式则如披肩一样,罩在冠帽之外,让一对垂搭下来的皮毛长条遮住双耳,挡住寒气。
不过,《酌中制》又写道:“至于外廷,如今所戴帽套,谓之曰‘云字披肩’。”在宫廷以外,流行的乃是“帽套”,也叫“云字披肩”。 但徐树丕《识小录》中指出:“冬至乃赐百官戴暖耳,俗谓之帽套,加纱帽上,虽人见亦然……”另外《醒世姻缘传》中也把“毛毛匠”做成的“天鹅绒帽套”形容为“雪白厚毛的暖耳”。由这些记述,再参考《唐文献像》、《金瓶梅评话》插图等图像文献,可以知道,明代民间习惯所称的“暖耳”,其实主要是指“帽套”即“云字披肩”。
它与宫制披肩在样式上完全相同,也是一个皮毛圆圈的两侧垂有长片,只是高度上收缩而已,没有六七寸的巍峨。《唐文献像》中即是一条毛皮窄圈套在乌纱帽外,两侧各有一条长长的毛片垂落到肩头。
清代以前,男性成年后,一律是盘髻在头顶,逢公开场合,则需戴各式冠、巾、帽,将发髻罩在其内。依照传统观点,男子如果当众把发髻露出来,属于非常不自尊的行为,对他人也是极其不敬,所以,一年四季,都要戴着冠帽。待到冬天,便流行把个带有护耳的皮环套箍在冠帽之外,由此,既达到保暖的目的,同时不至于头顶上的分量过重。
《金瓶梅》中,西门庆在寒冬时头戴忠靖冠或忠靖巾,配以貂鼠暖耳,原来就是在头冠之外加了一个环形皮帽套,并且由帽套上垂下皮毛长条遮护耳朵。若真是个帅哥如此打扮,大概还挺华贵帅气吧。
孟晖达斡尔族,作家。曾留学法国,著有《画堂香事》等。

明代暖耳实为毛帽套 宫廷以外流行“云字披肩”

明代暖耳实为毛帽套 宫廷以外流行“云字披肩”
爱上大茂名,喜当大猫友,吃喝玩乐事,天天乐开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0668-2886677QQ:75281068|大茂微博|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大茂名网 ( 粤ICP备18149867号 )茂名市大茂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11-25 10:40 , Processed in 0.089462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