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7月14日我们一行到广西陆川谢鲁山庄又称树人书屋采风。 入到大门,青砖上方的:树人书屋,民国九年1月,清晰可见,但对联“安得奇书三千车娱兹白首,再种名花十万本缀如青山”,短短二十二行书字,七八只字我左看右想,一认再认也读不出来,一进门,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唉,书到用时方恨少。 站在眼镜塘前,我逐一细看,一由得寻思着山庄主人是否建庄前曾试过没有带眼识人,受了教训或吃了亏而建此眼镜塘告戒自己或后人我们不得而知,但这个占地几百平方的眼镜塘还真不愧是一个独具匠心的构思,有眼、有鼻、有嘴……庄主顾然是想:放开眼界观天地,大饱百福赏乾坤,但眼镜的度数再精确,眼镜塘建得再大,处身晕盾浊世,又是否真能看透人世间人与事物,是与非呢? 树人堂是我最喜欢的景点了,旧课堂,旧桌椅、旧墙、旧窗……现在城市甚至乡镇的学校也找不到它们的踪影了,但它们却是我上学那个年代用的书桌,坐的板凳,望着并列两排的桌子板凳,我尘封的记忆刹那打开了,我小学入读在只有十几个人的分校,课室就一间象树人堂大小这样的瓦砖屋,是一间以前六十年代建来做食堂用的地方。同样前面也有一个地塘是我们课间玩耍的天地。但我们上课用的是木黑板了,它的正墙上方挂着的是:天下为公,我们课室上写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本以为叫树人书屋,定是一个藏书丰富的地方,就算不及天一阁多,也比得上小型图书馆吧,但即将到达时获知树人书屋的丰富藏书早已在某某年被人为烧毁了,从介绍中获知该书屋曾收藏不少奇书宝籍、名家字画的,只是朝代的变迁丧失了无数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找不到一本书的树人堂,我走出又走入,转了一圈又一圈,舍不得道别半是这场景让我回忆自己的入学时光,半在遥想这里曾藏书丰富又曾是抗日时期成了学生课室的树人堂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再一回首,望着绿瓦青砖上一副“花色欲迷仙半阁,书声常伴月三更”不知道是不是最好的写照。 我好奇这间有景有园,有亭有山……占地一平方公里的山庄花费,讲解员说,在当时高达二十万大洋,即相当于1600万人民币,听到这天文数字的巨款,我只想到算算能买多少担谷,多少斤米,当时的年代兵荒马乱,全国人民在战乱中过着食不饱穿不暖的贫穷悲惨生活,吕芋农他把建庄园的钱拿一点出来,庄园建得小一点,买谷买米给贫穷的人们填肚,买一些衣物给人们取暖,修建一些屋子给风餐露宿的百姓遮风挡雨该多好……但当行至半山一个水池时,讲解员指着池道:“吕芋农在这个庄园的排水系统就设计划成了一个肥水不流别人田的风水格局了。那一刻,马上觉得这个庄园的美因为主人的思想失色了大半。 如果,如果吕芋农是一位心怀善良、体恤百姓疾苦的人,当他获得巨款时,他能够广施善心,帮助一方百姓,无论是开仓派米也好或为民开垦农田、兴建水利工程……做一点造福一方的事业,当他被抓时,曾经受他恩情的百姓如果万民求情是不是可以令他免于一死呢? 遗憾的可能是没有吧,没有得民心、人心,即使建一个充满期望的三喜窗户也无法为他带来什么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