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网购权益受损时,如果店家不赔,我们该找谁?工商总局明确网购“赔偿先付制”,网店不赔,消费者可要求平台先赔偿。 出问题“首问”经营者 昨日,国家工商总局发布“关于完善消费环节经营者首问和赔偿先付制度”,首次规定经营者在消费环节建立“首问制”和“赔偿先付制”。也就是说,“谁销售商品谁负责,谁提供服务谁负责”。如果故意拖延、无理拒绝赔付导致消费者无法获得赔偿,则由商场、市场和网购平台向消费者先行赔付。 这份《意见》中督促经营者履行“消费维权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过去,因商品本身质量问题给消费者造成损害,销售者大都把问题推给生产者,消费者受跨地域等因素影响,维权难度大、成本高。而此次规定,消费者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向销售者要求赔偿的,销售者不得推诿;销售者赔偿后,依法向生产者追偿。 “‘谁销售商品谁负责,谁提供服务谁负责’是处理纠纷的基本原则”,国家工商总局消保局局长杨红灿说,经营者必须承担“首问”责任制,只要消费者诉求合理,销售者、服务者就应当依法处理,该退的退,该赔的赔。 网店不赔可向平台先行索赔 网购中退换货纠纷中,如果网店店主无故拖延该怎么办呢? 意见明确提出,消费者通过网购平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导致合法权益受损的,可以直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不能提供销售者或者服务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可以向平台要求先行赔偿。赔偿后,平台依法向销售者追偿。 另外,消费者在展销会、租赁柜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导致合法权益受损的,如果展销会结束或者柜台租赁期满,也可以向展销会的举办者、柜台的出租者要求赔偿。 拒不整改可终止经营资格 商场、市场和平台经营者可与场内销售者、服务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实施场内经营资质信用管理。对多次被消费者投诉且拒不整改,多次被认定存在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的销售者或服务者,通过解除合同、不续签合同等终止经营资格。 对拒不履行首问责任的经营者,工商部门将依法予以处理处罚,还将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布。

解读1:启动赔偿先付制度需4个基本条件 并不是所有纠纷都需赔偿先付,启动赔偿先付制度应具备4个基本条件: ①消费者提供发票等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 ②除适用《消法》第二十三条第三款规定的举证倒置情形外,一般情况下,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应由消费者证明合法权益受损; ③消费者主张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时效应当符合《消法》规定; ④负有赔偿责任的销售者或服务者存在故意拖延、无理拒绝或因撤场等原因造成消费者难以索赔的情形。
解读2:可以退换货或现金方式进行赔偿先付 杨红灿表示,赔偿先付的方式主要包括对商品进行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数量、退还购货款项和服务费用或赔偿损失。也就是说,赔偿先付的方式既包括退、换货等方式,也包括现金赔偿。 赔付范围主要有:因商品或服务质量问题引起的商品或者服务价值损失;消费合同中规定的违约金;因售后、安装等问题给消费者引起的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