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周旺 于 2015-3-6 16:57 编辑
随笔 漫话博贺“三八” 周 旺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滨海新区博贺镇四件与“三八”有关的历史性大事,对博贺镇的经济建设及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 解放前,电白沿海海滩一带,全是白茫茫荒滩,没有丝毫绿叶。根据有关资料记载,电白沿海人民曾多次惨遭台风、风沙摧残,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 1954年,电白县委县政府响应绿化祖国号召,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作出了治理沿海沙滩的决定。博贺镇人民积极响应,党政军民齐出动,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但要在全盘沙化的土地种上绿叶谈何容易啊?沙滩土壤盐分多又难于保存水份,所以试种了几种树木都不能成活。最后经过几多调查研究试种,才确定了种木麻黄。镇政府指派由王李广、陈娇、梁惠华人等组建了植树造林专业队。虽然确定种植木麻黄,但没有现成的树苗,要靠自己培育。专业队千方百计,终于想出了用竹编成小竹笼,装上干海泥粘土来育树苗。播下木麻黄种后,每天早晚浇水。十天左右,竹笼里绿茎破土而出。妇女们看了,象自己怀孕十月的孩子喜迎盛世一样欢腾呼跃。第一次战役胜利激发了专业队员的斗志,但随之而来的难题却接踵而来。 从博贺人民流传当年造林顺口溜就知道其艰难程度:“千重难来万重难,海滩种树难上难。一心只为子孙好,天大困难都等闲。用烂竹箕用水桶,挖断锄头用锅铲。没有锅铲用手挖,手破血流不眨眼。改天换地焕新装,誓种博贺绿屏障。博贺人民真勇敢,天翻地覆都不怕。” 博贺镇人民发挥了顽强的斗争精神,经过无数人(次)艰巨劳动,终于在南粤海滨难于生长植物的风沙带成功种植了防护木带。它抵挡着风沙,防治了水土流失,保持了生态平衡,使沿海良田耕地得以耕作。而博贺营造林带的经验,为全县的大规模植树造林作出了榜样。 中央委员、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视察博贺林带时,得知植树造林的民工多数是妇女 就命名博贺林带为“三八林带”,并吟诗:“电白竞成绿化城,何处植树不成荫;沧海也教精卫塞,只在无心与有心”。随后《人民日报》、《南方日报》先后在头版报道博贺、电白造林绿化,改变自然面貌的事迹。国画大师关山月以电白沿海林带为素材,画了国画《绿色长城》悬挂在北京人民大全堂,从此“三八林带”闻名全国闻名世界。 而在“三八林带”北边,几间气势磅礴的房屋,墙体“三八林场”那四个字苍劲有力。这是“三八林带”的场部,是造林专业队工作、生活的地方。“三八林场”虽然没有“三八林带”那么大名气,但中央、省、地区等领导来参观林带,必须观仰“三八林场”,观看昔日博贺人民战天斗地的英雄足迹。 博贺是个半岛型小镇,三面环海,群众出入十分困难,信息闭塞。五十年代 ,博贺镇政府为群众所想,广泛动员群众修筑公路,打通博贺与外界的联系。于是,一场又是以妇女为主要民工的筑路战斗又在博贺大地打响。但是,博贺至红花有13公里之长,而且全是沙滩,这样环境,没有机械没有车辆,要修筑公路谈何容易啊。但博贺妇女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英雄主义精神,没有车辆就用肩挑。镇政府按地段分给各单位,各单位之间掀起了劳动竞赛,看谁修得快修得多修得好。当年,从博贺港至湖塘一带海边,随时随地都能看博贺妇女在挑海泥粘土,每天挑泥返回路程几十公里。县政府及周边群众也全力支持,动用牛车拉红土拉碎石铺路。众志长城,经过无数个日夜艰辛劳动,1958年8月,一条绵延13公里的公路终于把博贺红花连在了一起。因妇女的缘故,公路又以“三八公路”来命名。 原来在红花公路出口处拱门有副对联:“三八公路通广湛,博贺林带绿长城”就是称赞博贺人民战天斗地,改造自然环境、改变家乡面貌的真实写照。 在五十年代那样困难时期,博贺人民成功地在海滩植树、在沙滩筑路这样伟大事业真是可歌可泣,其成果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家的嘉奖。植树筑路功臣王李广、陈娇、梁惠华多次获得了国家、省、地区劳动模范。 当年,博贺镇有个“三八大队”,大队部房屋是由镇里妇女用卖鱼汁、鱼肥钱建起的二层楼房。“三八大队”建成后下设几个劳动小组,把全镇妇女从家庭桎梏中解放出来,争当新时代的建设者。她们是渔业大队后勤补给队伍,补网、扛鱼、送盐送水,为渔业建设,为博贺经济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博贺“三八林带”、“三八林场”、“三八公路”、“三八大队”记载了一个火热的时代和一段辉煌的历史,如果保护完好这些历史“文物”,完全可以利用起来发展地方旅游产业。但是,如今“三八林带”部分地段却被人为追求所谓经济效益,毁林养虾,使自然环境、人文风光受到严重破坏;而“三八林场”也以种种理由铲除掉;“三八大队”队部更是被贱卖。虽然时过境迁,但博贺人民十分怀念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不可估量贡献的“三八”…… 2015年3月写于博贺梦想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