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茂名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44|回复: 0

[【资讯】] 伊朗影片《再见》亮相戛纳 展现被遮蔽的现实

[复制链接]

1006

主题

1029

帖子

3768

积分

黑钻会员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3768
QQ
发表于 2011-5-18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2011年05月18日 东方早报
《再见》剧照
昨日,伊朗被囚导演的新片《再见》在戛纳亮相,展露出戛纳的另一张面孔——这里并非只有电影,还有一些被遮蔽的现实在发酵。

  5月初,戛纳电影节组委会表示收到了两部“官方评选影片”,分别是来自此前被判刑的伊朗导演贾法·帕纳西及穆罕默德·拉素罗夫的新作。据悉,两位导演的新作均是在半秘密条件下制作完成的。导演穆罕默德·拉素罗夫此次新片名为《再见》,入选“一种注目”单元。这部100分钟的长片用一种克制的影调来叙述一个德黑兰的女律师,不惜一切代价想要离开祖国伊朗的故事。

  除了这次颇受关注的新片,此次被戛纳列为“荣誉国家”的埃及,也因为上映影片中有一部反映2011年1月25日革命的影片《18天》,遭受国内电影工作者的争议。

  一封勇敢的控诉信

  《再见》是一部目标格外明晰的电影——女主人公要离开伊朗,因为她的丈夫被捕,她的律师执照被吊销,并时常被搜查住所,更糟糕的是,她怀了一个有缺陷的女婴,又找不到地方打胎。

  事实上,戛纳电影节此次在最后关头将两部从伊朗偷运出来的影片加入本届阵容一事,已经引起了伊朗当局的不满。伊朗文化部长侯赛尼指责戛纳电影主办方的此项行为过于“政治化”。在提及穆罕默德·拉素罗夫和贾法·帕纳西时,他称:“有些人持和当局不同、受到谴责的政治观点,而戛纳电影节应该保持它的专业化和艺术性。”即便对戛纳电影节的做法不满,伊朗当局所推荐的一些电影仍然出现在戛纳,并且为数不少。对此,侯赛尼的解释是:“戛纳是一个国际化的舞台,我们的参加是合理的,我们有和外部世界沟通交流的政策,我们不能因为别的原因剥夺自己享受世界电影的权利。”

  与《再见》相比,另一位伊朗导演,因被囚而缺席今年柏林电影节的贾法·帕纳西的作品则更直接,片名叫作《这不是电影》。这一片名也可以解释观看此类影片时所产生的间离感——当电影、现实和政治的关系如此接近,即使电影镜头的呈现多么克制和完美,故事如何巧妙自然,都无法评价电影好坏。因为,这是对现实的摹写,纠结着强大的情感力量,更像是一封勇敢的控诉信。

  掌声表达出一种同情

  伊朗导演把镜头对准本国现实时,在今年年初发生了抗议活动的埃及也被本届戛纳电影节定为“荣誉国家”,类似主宾国。开幕影片《18天》是一部由10位电影人拍摄的将今年1月25日抗议片断组合起来的影片。这部电影参选戛纳时在埃及国内电影界掀起不小的波澜。一封由313位埃及国内电影人签名的抗议信被发送到了各国记者的邮箱,抗议影片拍摄者中的几人没有代表新时代的权利,“他们曾经是穆巴拉克政府的推销者。”

  “戛纳电影节正在为被驱逐的掌权者的电影人颁发荣誉,这在埃及电影界引起了极大的愤怒。”抗议信中说道,在这些抗议者看来,戛纳电影节之所以选择埃及作为今年的“荣誉国家”,正是为了庆祝埃及民众将穆巴拉克赶下台。10位导演中的两位Sherif Arafa和Marwan Hamed曾是穆巴拉克当权时电影体制的参与者。抗议信中指责这两位导演都曾活跃于腐败政权中,甚至曾为穆巴拉克2005年的总统竞选制作广告。

  事实上,戛纳电影节可以算是三大国际电影节中最不政治化的一个。早报记者在戛纳发现,在观影现场,观众仍是以客观心态观看每一部影片。在观看《再见》的时候,有一些观众提前离场,一些观众留到最后,但因为电影本身的魅力问题,大家的情绪都非常平静,掌声或许表达出一种同情。(记者 蔡晓玮)
爱上大茂名,喜当大猫友,吃喝玩乐事,天天乐开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0668-2886677QQ:75281068|大茂微博|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大茂名网 ( 粤ICP备18149867号 )茂名市大茂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5-1-10 23:59 , Processed in 0.12471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