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或许越来越少的人被高等教育 沉酲 《南方都市报》6月14日社论(简称南论)称,去年应届毕业生中有84万人放弃高考,今年又多出了34万弃考人数。于是南论出于好心,开了一剂药方:提高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为达此目的,应去行政化。该论不失为一剂良药,让学生在学校里能够学到真功夫,以利于在国际上去竞争取胜。进而让高校能招到足够的生源,解决老师的饭碗问题。拙夫认为,仅此一剂药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再加上二剂:其一提高弃考人家庭的收入,如果弃考人一旦争取到被高等教育的机会,让他们的家庭能供得起他们上学;其二提高就业机会,让被高等教育后的人能有事做,养得活自己。三剂药一起下,或许对解决老师饭碗问题有所帮助。如果不是这样,哪来那么多生源,被高等教育的人只会越来越少,拿什么解决老师的饭碗问题。 被高等教育,历来都是国人追求的较高目标和要求。以前,学生好不容易读到高中毕业,无论如何也要拼搏一下,争取有个被“高教”的机会,几乎未听到有什么人放弃高考一说。一旦考上,其父母或者其亲属,哪怕砸锅买铁、变卖家产、债台高筑,也要让该生继续升造,因为那时学费不是太贵,能够让很多考生的家属承受得起。近年来,学费动辄数千、甚至数万元,能承受得起如此昂贵学费的家庭能有几多,除非富即贵者外,很多人只有叹息之份。例如2008年2月2日0时,在广州火车站被挤倒不起的17岁湖北监利少女李红霞,身上装着她打工积攒一年的钱,也只有区区的800元,就是准备供她的弟弟上学用。一旦她弟弟获得了被“高教”的机会,她何时才能凑足数千、数万元?类例这样的家庭何只一家、两家。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许多贫寒学子通过“卧薪尝胆、悬梁刺股和囊萤映雪”十数年,有幸终于取得了被“高教”的机会,算是熬出了头。其家庭哪怕倾家荡产,也要让他们被“高教”完,而后找个好工作,养活自己或者家人,也好有个希望、盼头。现如今骄子们一旦离开高校,无异于加入了失业大军,整日里东突西奔,惶惶不可终日;呼天不应,喊地不灵。考公务员如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垄断行业也被“潜规则”:宁要系统内连被“高教”的资格都没有的人,也不要正规被“高教”过的其他人……有背景者随意选单位,没背景者只好流落街头,与其他未被“高教”的人为伍,一同成为“打工蚁族。”家庭的竭力付出,个人的辛勤拼搏,都将付诸东流。这样,与其被“高教”,不如不被“高教”,两者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如此一来,选择被高等教育的人或许会越来越少,只可叹,那些老师的饭碗随之也会越来越成为“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