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茂名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246|回复: 2

[【理财规划】] 发展信托业 服务实体经济

[复制链接]

1986

主题

2193

帖子

8072

积分

【金融理财】版主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8072
发表于 2013-3-18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LINGLING 于 2013-4-11 11:48 编辑

                                              发展信托业 服务实体经济
来源:财智信托网http://www.yesxintuo.com新闻中心行业新闻发展信托业 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发展应服务实体经济

    国际金融危机已经持续四年之久,其深层次的影响还在不断显现。此次,金融危机暴露出西方金融发展存在的严重的结构性矛盾与制度性缺陷。怎样看待西方金融体系的弊端?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继续推动中国金融改革和健康发展?这关系到中国金融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关系到未来中国金融业能否大步走向国际金融竞争前列。

    20世纪末以来,几乎所有西方学者都认为资本主义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对膨胀发展的经济模式,西方经济学界普遍认可的是法国学者让•克洛德•德洛奈提出的“金融垄断资本主义”。这种发展模式的阶段性特点表现为:金融垄断资本逐步呈现出经济加速金融化、金融虚拟化与泡沫化、金融资本流动与金融运作自由化、实体经济空心化等特征。德洛奈认为作为资本主义近30年来最深刻的变化,资本主义金融化、金融虚拟化以及泡沫化是导致金融危机的最深层次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虚拟经济理论和现代分形经济理论认为,超金融化是国际金融危机事件的根源。当经济活动的重心从产业部门转向金融部门,集中到金融资产的管理、流动和增值上来,金融资产的增长速度就会超过甚至远远高于实体经济的发展速度。

    虚拟经济以信用为核心,实体经济以劳动为核心。虚拟经济在没有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的情况下,极易产生泡沫效应,即分形经济理论提出的多重均衡才能带来变量约束。

    由此,一方面导致金融业的“去责任化”,即金融机构没有足够的责任心管理风险,而将风险识别和管理的责任转嫁给投资者。另一方面加剧金融业的投机化,即金融资产的投资及交易活动与实体经济脱离,构成市场的投机性,恶化了正常的商业文化,破坏了经济生态。

    金融不仅是经济发展的产物,而且对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中国的金融业历史悠久,但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发展路径不同于西方国家,曾经出现过断层,至今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成熟的充分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色的金融体系。

    中国的金融业应为实体经济服务,改革不能忽视现实的基本制度特征,应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共同富裕作为最大公约数。实体经济直接创造物质财富,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物质基础。实体经济发展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标志,只有壮大实体经济,才有可能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此,必须强调要增加金融业核心竞争力和服务能力,提高金融监管水平,使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银行业资产比例过高的系统风险

    金融产业组织的市场集中度、金融企业的进入和退出壁垒、规模经济和金融工具差异化等是金融产业组织市场结构的主要构成要素。中国在金融总量上远高于新兴市场国家平均水平,但仍存在结构不均衡的发展问题。具体表现为,金融产业组织的市场集中程度比较高,金融企业的进入及退出壁垒限制性条件比较高,金融资产结构比例不合理,金融工具的创新程度并不突出。

    中国转型经济中之所以依然将融资制度的模式选定为银行主导型融资制度安排,而在发达金融市场,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总金融资产中占比为3/4左右。中国金融业资产结构的不平衡,不仅与实体经济发展需要不适应,而且已经成为影响当前中国金融稳定、未来有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的隐患。

    银行主导型金融制度的优势体现在对于间接社会资本的调度能力比较强,但过度集中会影响其他金融工具作用的发挥。

    总体上,我国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的程度远远不够。中小企业难融资及资金配备错位的问题已经成为金融抑制问题的主要方面。目前金融总量规模虽然比较大,但资产配置比例不尽合理。2012年9月末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1.51万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28.6%。另外,中国实体经济发展战略的区域性需求也没有得到金融体系的积极支持,地区发展不平衡比较突出,对于资金稀缺的中西部地区尤为严重。

    信托是中国金融业崛起的突破口

    当前中国金融体系正处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金融需要抓住机遇、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力争实现中国金融的“弯道超越”。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西方金融的缺陷并寻求中国金融发展之路。能够带动中国金融崛起的突破口必须是对中国长远发展有关键影响,并能对整个金融行业产生辐射和示范效应的金融制度。

    信托是一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由他人对信托财产进行管理、运用和处分的财产管理制度,具有高效的行为协调与资产配置能力,是促进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日前在中国信托业峰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国信托业是中国金融体系的“桥头堡”和“试验田”。中国发展转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放在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上。金融的基本功能应是低成本地将资源配置到对经济与社会发展最有效的领域,并且以有效的手段控制系统风险,高效地完成这个任务。此次危机暴露出以金融部门脆弱性和危机性为代表的波动,会阻碍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反馈机制。

    目前中国信托业管理资产已经达到近7万亿,这种发展是由来已久的。自从2007年中国的监管政策发生了巨大变化后,信托就走上正途,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直至最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国信托业依然保持着健康、稳定、持续性的发展势头。

    目前,信托业资产规模也已远高于其他非银行金融行业的资产规模。从投资投向来看,近年来信托业非常重视对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基础及房地产投资的比重高达45%左右。2006年至今,几乎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同一时期,中国信托业实现高达13倍的增长。过去10年,信托业管理的资产规模年均增加80%左右,到2012年已近人民币7万亿元。这是其他金融业态无法匹及的。信托的综合性、集成性和包容性,以及法律所赋予其的地位和功能,使得信托有更多的手段、方式和方法来服务实体经济。未来,信托业还将全力支持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提高金融业整体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到2020年,中国信托业管理的资产规模保守估计将达到20万亿至30万亿元。可以预见,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将是一个逐步“信托化”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必是迎合中国实体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

    信托有助于防范金融系统风险

    信托是一种重要的制度安排,通过信托制度,在多元的经济要素之间、城乡之间、工农业之间进行有效的协调和平衡,统筹兼顾。因此,信托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还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财富分享。

    信托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从投融资领域、产品服务和风险管理手段等多方面进行创新,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中国信托业用金融业不足2%的生力军创造了综合金融价值排名前三的成绩。这是信托知识平台力量的体现。

    信托还是中国金融业防范系统性风险的有效手段。目前中国金融行业同质性强,差异化不大,这种失衡的金融体系不仅降低资本配置效率,还会加剧金融风险。信托的兴起,并成为中国具有代表性的金融制度,有助于中国金融体系的均衡发展及系统风险的控制。

    信托是具有多元化与专业化、公开化与个性化、社会化与私人化于一体的财产管理制度。信托在投资决策上,重视投资的收益率、风险等因素的分析,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只重贷款环节不重贷款回收的落后经营方式。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信托业自身不断的努力,会促进处在分业经营改革中的中国金融业逐步走上正规,实现市场格局的不断完善、金融风险的有效控制。

    作为金融集成平台,信托超出了行业范围、所有制性质的局限,跨越了地域限制,实现了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共融。作为知识集成的平台,信托重视创新与学习,依据科学发展观实现各方权益的平衡,未来必将为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金融事业的新框架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大目标做出新贡献。


vpr_03.jpg
爱上大茂名,喜当大猫友,吃喝玩乐事,天天乐开怀!

10

主题

71

帖子

154

积分

黄铜会员

Rank: 2

积分
154
发表于 2013-3-18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

点评

谢谢留下脚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3-27 15:10
爱上大茂名,喜当大猫友,吃喝玩乐事,天天乐开怀!

1986

主题

2193

帖子

8072

积分

【金融理财】版主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8072
 楼主| 发表于 2013-3-27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麦豆 发表于 2013-3-18 16:03
路过。

谢谢留下脚印
爱上大茂名,喜当大猫友,吃喝玩乐事,天天乐开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0668-2886677QQ:75281068|大茂微博|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大茂名网 ( 粤ICP备18149867号 )茂名市大茂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12-22 20:25 , Processed in 3.565149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