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看不到潜力佳作,2017年的影市难以春风得意啊!
《妖猫传》定妆海报
齐鲁晚报1月7日报道 权威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电影总票房收入为457.12亿元,同比增长3.7%。相对于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曾同比上涨48%,2016年的票房数据堪称难看。2017年,中国电影会好吗?综合业界反馈,因为内容不力和资本裹挟,2017年电影或更难。
银幕红利将越来越少
2016年的市场表现,是2017年电影市场趋势最为靠谱的权威参考数据:2016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57.12亿元,同比增长3.73%;城市院线观影人次为13.72亿,同比增长8.89%;银幕数达到41000块,日均增26块,而2015年银幕日均增数约为22块。其中,2016年银幕数与两个相关因素的不对称,将导致2017年银幕数红利(银幕数增加带来的票房增加)越来越少。
第一个不对称,是银幕数增长与票房增长的不相称。中国银幕数已经超越美国位居第一,2016年银幕增长率28.5%,而大盘市场增长率却不到4%。这说明,高速增长的银幕数,并没有带动市场票房的同步增长,过去几年电影银幕数增长带来的红利,已经越来越少。
第二个不相称,是银幕数增长与观影人次的不相称。2016年度观影人次约13.7亿,同比增长9%,远低于28.5%的银幕数增长率。也就是说,银幕狂增长,并没有带来相应观影人次的变化。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也对2017年的电影市场前景有影响,那就是人均观影次数。根据艺恩提供的数据,2016年中国城市影院人均观影次数达1.8次/年。人均观影次数和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消费习惯有关。2016年韩国人均观影次数是2次/年,美国多年来人均观影次数基本固定在4次/年,以中国目前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消费习惯看,人均观影次数1.8次/年应该还有增长空间,但增长空间已不大。
根据本报记者的调查,2016年济南仅有半数影城能盈利,济南、东营、烟台等地都出现了影城倒闭现象。2017年,银幕红利将越来越少,单银幕贡献的票房也越来越少,影院会否出现倒闭潮?这也是说不定的事情。
内容利好因素少
银幕数增长了那么多,票房数为何增长乏力?业内一致的观点认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内容乏力造成了票房乏力,通俗地说,电影不好看,无法吸引更多观众进影院。
2016年的大片,口碑没能达到预期。票房超过10亿的国产电影包括《美人鱼》《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湄公河行动》《澳门风云3》《盗墓笔记》。在豆瓣评分中,上述五部作品有三部低于6分,平均分5.9分,这之中还有《湄公河行动》的8.1分拉高了平均值。而2015年超过10亿的五部国产电影平均分则为6.7分,而且只有一部低于6分。2016年的电影作品喜欢用3D提高票价圈钱,李安甚至使用120帧/40K/3D来拍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想让观众重新回到电影院。但技术的更新,无法替代内容的乏力。2016年年末,因为“被批影片烂”,多部大片片方与影评人公开发生争执,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业界对于影片质量的不自信。
考察2017年的电影片单,目前仍看不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潜力佳作。首先是春节档,周星驰的《西游伏妖篇》、王宝强的《大闹天竺》、成龙的《功夫瑜伽》被寄予厚望。《西游伏妖篇》是过去三个春节档一直都被炒冷饭的“西游”题材,业界不看好周星驰能够复制去年《美人鱼》的高票房效应;王宝强的《大闹天竺》自带话题效应,能否超出《泰囧》的老套路,还有待观察;成龙的《功夫瑜伽》被认为是成龙的套路作品:质量可以保证,票房能“小康”,但难以成为爆款。
2017年上映的其他影片,还有徐克监制、袁和平执导的《奇门遁甲》,影片已定档今年国庆,据称这是一部奇幻风格的动作片。徐克单独执导的影片向来可信,比如近几年的《狄仁杰》系列、《龙门飞甲》和《智取威虎山》,他监制的作品令人担心,比如《三少爷的剑》。袁和平近几年执导的电影也难令人满意,比如《苏乞儿》《卧虎藏龙2》,这次他执导的《奇门遁甲》难以让人乐观。彭于晏、倪妮主演的《悟空传》将在暑期档7月13日公映,该片改编自十几年前就已走红的网络小说,影片内容尚未公布。
2017年的大制作还有陈凯歌执导的《妖猫传》,该片是一部奇幻题材的作品,将于12月22日上映。自《无极》后差不多十年里,陈凯歌没有拿出让人满意的电影作品,《妖猫传》还是让人十分好奇。
2017年,好莱坞引进片是续集的天下,《速度与激情8》以及“星战”新电影是重头。但好莱坞引进片的号召力已今非昔比,2016年12月引进片数量相比往年增加许多,但仍无法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影院。在过去的几年里,引进片票房贡献比例一直低于国产片。
资本的负面效应不会少
好内容的电影越来越少,让电影市场失去了根本的驱动。电影已经成为投资热点,上市的影企越来越多,烂片为何也越来越多?这是因为电影业正在“不务正业”,是资本裹挟下电影的最大利空消息。融资、杠杆、对赌……汹涌来袭的资本,让电影人掌握了太多原本是金融行业的术语,电影业也做成了金融业,没人去关心电影的产品本身,也即电影内容的好坏。
2016年电影界最大的丑闻是《叶问3》的票房造假,但票房造假只是表面现象,造成票房造假的原因,是资本裹挟了电影。业内人士表示,一年内能够盈利的电影也就几部,直接投资影视项目就能赚钱的公司非常少,电影票房再高,和院线等各方分成后,利润率也不是特别高。“从电影本身赚钱的途径实际不多,但为什么那么多投资管理公司涌进电影市场?对于追求高收益的资本来说,用投资来获取电影份额,再将这部分份额高价卖出,就能翻倍甚至几十倍地赚钱,这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而电影是那个花,资本只传花,它才不管花的好坏。”
应该说,票房造假的本质是对电影预期收益进行证券化运作,不断放大成一个资本的击鼓传花游戏,资本在这里对电影形成的是负面效应。2017年,电影仍然是资本关注的重点。不过,国家已经颁布法律法规依法打击票房造假现象,希望2017年以票房造假为代表的对票房的证券化运作会减少。
看不到潜力佳作,2017年的影市难以春风得意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