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茂名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71|回复: 1

[【关注】] 市第十一次党代表会特别报道 • 成就

[复制链接]

273

主题

331

帖子

1330

积分

黄金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330
发表于 2016-12-13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茂南:实干促发展  平实谱华章
  核心提示 五年来,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5.2%;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家,全区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46家,共引进项目257个;累计投入8亿多元,圆满完成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区和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区目标任务;社会管理创新不断深化,"全民创安"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依法治区工作向纵深推进,先后被评为全国法治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区;城乡建设更加美好,全区有10个社区被评为"广东省宜居社区"
1481601538770.jpg
  "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新坡镇车田村。
  走进茂南,不经意间你会发现:天更蓝了,水更清了,路更宽了,地更绿了,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一批批大项目迅速聚集,一个个村落旧貌换新颜,一条条道路延伸城市框架,一幕幕幸福民生图景遍布村居当前,茂南区委、区政府把握新机遇,谋划新发展,正掀起新一轮加快茂南振兴发展的劲风热潮。
1481601571671.jpg
  迅速发展的西城片区。
1481601632598.jpg
  联塑(茂名)公司生产车间。
  切实加快发展
  建设实力茂南
  经济发展,是人民群众幸福的根基。该区把"四区(河东、河西、站南、西城片区)五园(石化工业园、产业转移工业园、中科云粤西产业园、电商物流园、高岭土产业园)"作为发展主战场,紧紧围绕"三大抓手",坚定不移地抓项目、抓产业、抓园区,全力以赴加快茂南经济振兴崛起。"十二五"期间,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8%,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8.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1.9%;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5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70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69.2%和94%。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9.03亿元,是2010年的4.52倍,年均增长35.2%,全区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46家,共引进项目257个,其中超亿元项目72个。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粤西重要的交通枢纽;突出产业特色,加快园区发展,园区投产规模以上企业30家以上,工业总产值100亿元以上,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50%以上;发挥中心城区优势,加快城市扩容提质;统筹协调城乡发展,积极培育各具特色的工业强镇、物流大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打造"一镇一业"。
  加大改革攻坚力度
  建设活力茂南
  改革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该区全面深化改革,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激发发展活力,在发展中惠民。推进大部制改革,党政机构由46个调整为23个;推进行政审批制度、简政强镇事权、商事登记制度、财政体制和医药卫生体制等领域改革,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47项;建成标准统一、功能完善的区镇两级公共服务中心共17个、村(居)公共服务中心207个。未来几年要做到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和提升对外开放合作的水平。
  统筹推进社会综合治理
  建设平安茂南
  茂南区始终秉持民本的理念,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激发的创新活力,不断维护社会公正,创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铸就坚实的平安之盾。"全民创安"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建立了覆盖城乡的13000多个视频点,使视频管控入社区、上村道,成为老百姓身边的"平安网"和"幸福网"。
  茂南的法治建设走在全市前列,依法治区工作向纵深推进,先后被评为全国法治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区。建成面积达300平方米的集法律咨询、法律服务、公证、法律援助等一体化服务窗口的公共法律服务大厅;投入400多万元在全区215个村(居)建设"一村(居)一法律工作站",使全区80多万群众可以享受到优质、高效、贴心的法律服务。未来茂南将继续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积极推行区、镇(街)、村(居)和片区四级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提升基层管理服务水平。
1481601657983.jpg
  茂南污水处理厂已投入使用。
1481601667816.jpg
  飞马万亩圆椒种植基地。
  努力增进人民福祉
  建设幸福茂南
  民生连着民心。茂南区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新增硬底化农村公路300公里,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7.73万亩;全面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已投入4035万元建设省级新农村示范片;累计投入1.52亿元建设名村示范村,创建8个名村、28个示范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积极构建教育、医疗卫生的惠民政策。累计投入8亿多元,圆满完成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区和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区目标任务,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100%,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让所有适龄学童不仅"有学上"还能"上好学";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建设133所幼儿园,解决了全区农村群众子女"入园难"问题,实现"一村一幼儿园",学前教育资源全覆盖。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成了131个行政村标准化卫生站,实现了"一村一卫生站";8个镇级卫生院标准化中医馆已全部建成,有效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顽疾"。同时,该区致力于宜居建设,城乡环境逐步优化。累计投入1300万元,推进绿化茂南大行动。"城乡清洁工程"走在全市前列,全区216个村(居)委会1388个自然村设置了12000多个垃圾收集点,实现生活垃圾设施"一镇一站"、"一村一点",中心城区基本实现环卫作业市场化。建立了环境卫生常态化管理机制,城乡环境卫生做到横向到边无死角,纵向到底无缝隙。推进"三旧"改造及宜居和谐村(社区)建设,站前街道旧塘村"三旧"改造项目在全市率先完成,河东街道迎宾社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新坡镇车田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全区有10个社区被评为"广东省宜居社区"。未来将继续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坚决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争取到"十三五"期末,全区行政村基本建成新农村。
1481601782698.jpg
  茂南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如火如荼
  全面从严治党
  建设和谐茂南
  茂南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折不扣把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改善;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实施村(居)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和创建基层组织建设"亮点工程";开展"夜学、夜谈、夜访、夜议"活动,全面推动镇(街)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有效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圆满完成全区8个镇的换届工作,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扎实推进,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今后将继续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具体做到七个加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回首过去,前进的脚步气势如虹;展望未来,激昂的乐章催人奋进。未来,茂南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奋发有为,努力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全区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娱有所乐,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谱写出"中国石化产业名城、粤西交通物流商贸中心、区域新兴产业基地、茂名组团式城市中心"华美篇章。
  文/图 茂名日报记者 吴文杰 通讯员 黄林明 杨丛玮
  电白:凝心聚力推动经济社会新发展
  
1481602600336.jpg
  包茂高速与沈海高速立交电白大昌口互通
1481602653853.jpg
  和泰沉香实业有限公司举行挂牌上市签约启动仪式
  五年风雨兼程,五年沧桑巨变。一次和泰沉香实业有限公司举行挂牌上市签约启动仪式版图的融合,电白区从新生到崛起,不断发展壮大,为茂名向海而兴、加快崛起的壮美画卷添上了至关重要的蓝海笔调。
1481602696679.jpg
  粤西农副产品综合交易中心水果交易区
1481603063754.jpg
  茂名滨海公园海滩浴场
1481603073294.jpg
  水东镇忠良街
  过去的五年,电白捷报频传,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7.9%,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7.6%,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90.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2.3%。2012年被授予"中国沉香之乡"、全省水产品生产先进区(县)称号;2015年被省政府授予"广东省教育强区"称号;2014、2015年经济社会考核保持全市第一;2016年被授予"中国建筑之乡"称号,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验收;
  "粤东西北2015年度县市区振兴指标"考核中以89.8分获得粤东西北29个区榜单的第一名;打击治理电信诈骗犯罪的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胡春华先后三次到电白考察,对电白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给予了充分肯定
  未来五年,电白将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为契机,为建设美丽的现代化滨海新电白而奋斗,谱写电白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1481602713979.jpg
  电白海堤绿道
1481602753238.jpg
  电白红树林保护区
1481602944414.jpg
  电白沉香基地
  新进展
  紧扣"三大抓手"强建设
  美丽滨海新城初具规模
  近年来,电白区实施项目建设"五个一机制",开展"三集中"服务企业发展活动,助推"三大平台"及推动"三大抓手"建设取得新进展。
  助力"三大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先后派出6个工作组、30多名干部,帮助解决矛盾纠纷100多宗、征地7742亩,担保支持水东湾新城融资3.5亿元,助推水东湾新城"九路一厂双桥双道两公园两改造"等18个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支持配合滨海新区推进茂名港大道、冼太夫人故里景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共同举办了第三届冼太夫人文化节暨共襄电白发展座谈会。配合支持高新区推进中德产业园、市民片区项目和西南片区的征地工作。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建及改造一级公路以上道路100多公里、农村硬底化公路600多公里、桥梁23座;妥善化解工农矛盾694宗,提前完成汕湛高速公路电白段、深茂铁路电白段征地拆迁工作,汕湛高速公路电白段路基工程基本完成,深茂铁路电白段架梁铺轨工程加快推进;325国道电白段按市政道路标准升级改造完成;包茂高速公路电白段、茂东快线已建成通车。开通了水东城区到市中心城区、滨海公园、晏镜岭、茂名职业技术学院等公交线路,城乡公交等配套设施明显改善。
  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取得新进展。积极贯彻省委作出的回归反哺工程部署,设立了茂名市回归反哺创业园。2015年通过竞争获得省扶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亿元的基础上,2016年工业园区又与国家开发银行广东分行签订了10亿元的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协议,有效地解决了园区基础设施投入问题。大力开展集中审批、集中攻关、集中突破"三集中"服务企业发展活动,帮助企业解决了800多个制约发展问题,为入园企业供地3350亩,工业园累计投入基础设施资金10亿元,企业固定资产投资105.8亿元,入园企业153家,建成投产91家,"一园八区"、"六大主导产业"的工业格局基本完成;粤西农批、亿丰家居、六韬珠宝、广东冠利海洋生物等产业项目首期建成开业、投产;今年8月,和泰沉香签约上市;江高(电白)产业转移园区获得2015年度全省工业园区考核"优秀"档次。
  城市扩容提质取得新进展。启动了发展规划、城市规划、土地规划"三规合一"试点工作,同步推进旧区改造提质与新区建设扩容。累计投入近35亿元,加快推进"三路两湖"、"七路一桥一广场"、"一堤一街一码头五公园"等城区重点项目以及"三旧"改造项目建设,新建市政道路8条、跨海大桥2座、公园5个,改造旧城区道路4条11公里、公园2个,完成了森高海堤合拢、渔船停泊区、海湾水闸、排洪河、海堤绿道科普教育栈道一期和观景平台建设,城区面积由并区之初的34平方公里拓展到45平方公里。大力推进全城亮化、道路美化、内湖内湾净化,城区全面安装LED节能灯,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美丽滨海新城初具规模。
  新成效
  持续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地方文明形象明显提升
  近年来,电白区大力整治治安环境、政务环境和生活环境,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提升地方形象 。
  深入整治治安环境取得新成效。全区动员,重拳打击涉毒、涉枪、涉电信诈骗和伪造银行卡犯罪,取得了破获案件数大幅上升、抓获疑犯数大幅上升和有效警情数大幅下降的"两升一降"明显成效。公安部副部长李伟批示肯定电白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成效,国务院联席会议工作简报刊发了电白区打击成效和做法,并在全国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推进会上作了经验介绍,全省公安机关深入推进"飓风2016"专项行动暨重点地区整治现场在电白召开推广电白工作经验。今年11月份,省综治委解除对电白区银行卡犯罪的挂牌整治。
  深入整治政务环境取得新成效。率先在全市完成区、镇两级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并投入使用,推进网上办事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全覆盖,大抓政风作风,积极构建"亲"上加"清"的新型政商关系,切实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均等化、规范化、高效化的电子政务服务。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实现商事制度改革与珠三角地区基本同步。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增强了招商引资吸引力,京东中国特产茂名馆、京东母婴体验店建成开业仅用3个月。2012年至今,全区新增市场主体17731户,年均增长21.1%。
  深入整治生活环境取得新成效。正式启用了滨海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投入资金3000万元,仅用半年时间将堆积22年达33万吨的海尾垃圾堆放场"垃圾山"清理完毕。运用经济、行政、宣传、督查等手段强力推进"城乡清洁工程",启动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达标示范区(县)创建工作,城区实现环卫市场化,镇村基本实现垃圾收运有偿服务。深入推进"六乱"整治,拆除重点地区及道路两侧违法、违章建筑104433平方米。创建了省卫生村8个、市卫生村23个,全区城乡卫生环境大为改观,地方文明形象明显提升。
  新进步
  大力抓好十项民生工程
  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电白区大力实施充分就业、全民社保、城乡清洁、扶贫双到、饮水安全、特色文化惠民、安居、社会救助、健康、生态文明十项民生工程,让发展成果惠及全区人民。
  2012年以来,全区民生支出214.9亿元,占财政预算支出80.7%。教育创强累计投入13.7亿元,实现教育强镇全覆盖,省政府授予电白区"广东省教育强区"称号,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的验收;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和茂名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成投入使用,填补了电白没有大专学院的空白。新增城镇就业57075人,新增转移就业86768人,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额完成任务。启动卫生强区创建工作,开展镇级卫生院标准化、村卫生站公建民营规范化建设,区人民医院通过省教学医院评定,区中医院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深入推进。统一规范了原电白县、茂港区公职人员的工资和津补贴待遇。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11001户,建设公租房1598套,改造国有工矿及城市棚户区2221套,发放租赁补贴411户。第二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在全省考核中被评为优秀。连续九次获得省"双拥模范城"称号。电白人民盼望了几十年、总投资11亿多元的水东湾城区引罗供水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文化、卫计、统一战线、国防民兵等各项事业全面取得新进步,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文/茂名日报记者 陈珍珍 特约记者 王全明   图/杨磊 何伟 周启昌

  信宜:实施四大战略 加快绿色崛起
1481606509731.jpg
  日新月异的信宜城区  陈承 摄
  五载春秋,弹指一挥间。回眸过去五年,是信宜人民砥砺奋进、超越突破的五年。放眼玉都大地,山更绿、水更清、路更宽、楼更高,处处孕育着勃勃生机,山城信宜变成了分外迷人的人间乐土!
  五年来,信宜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信宜人民,坚持稳中求进,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持续聚力"三大抓手"和特色资源优化开发,统筹发展各项事业,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浓墨重彩地谱写出了发展的新篇章,取得了新的重大突破。
1481607383519.jpg
  信宜获授"中国长寿之乡"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信宜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突出做强特色产业,增加有效投资,做大经济总量,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成绩单。
  2015年,该市GDP、财政总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达366.86亿元、57.67亿元、9.54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1.78倍、3.08倍、1.98倍,年均增长分别为13.1%、25.2%、14.6%。"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0.54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4.4倍,年均增长57.4%;全市接待游客923.8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0.64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10.7%、17.4%。2016年前三季,全市GDP、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为281.9亿元、6.8亿元,较2011年同期分别增长45.9%、136.9 %。科学发展观实绩考核连续多年排茂名市各区(市)第一。2015年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在全省排第十二位,"经济振兴指数"在粤东西北县市排第三。被授予"中国南玉之都"、"中国长寿之乡"、"中国慈孝文化之乡"、"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广东省教育强市"等称号,信宜得天独厚的优势正得到逐步彰显。
1481606804995.jpg
  构建"外捷内畅"交通环境,包茂高速公路信宜段建成通车。
  "三大抓手"开创新局面
  信宜市紧紧围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扩能增效、中心城区扩容提质这"三大抓手",全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道路通,百业兴。近年来该市大兴交通,着力构建"外捷内畅"交通环境,实现了盼望已久的"铁路梦"、"高速梦",建成总投资12亿元、总长53公里的洛湛铁路信宜段;总投资44亿元、总长50.3公里的包茂高速公路信宜段建成开通,让信宜融入了茂名一小时生活圈;正在推进总长74.5公里的云茂高速公路信宜段建设;完成国道207线信宜北逻至高州段改造并安装路灯25.1公里;完成省道和县乡道改造367公里,新建和改造新农村公路785.3公里,以"一铁路、两高速、一国道、五省道"为重点的交通新格局正加快构建。
  走进信宜市产业转移工业园,可以看到园内厂房林立,机器轰鸣,人来车往,一片繁忙的景象。近年来,信宜市用更坚决的措施抓工业,用更集中的财力建平台,用更优势的力量抓投资,用更坚定的意志优环境,使"一园多区"的工业格局不断形成。产业园区扩能增效明显,累计开发8400多亩,进驻企业85家、建成投产78家,高新科技园和电商物流园初具规模,2015年园区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22.4亿元,是2010年的6.09倍。
  驱车行驶在信宜市区主干道迎宾大道,让人眼前一亮,道路宽阔干净,中间绿化带鲜花锦簇,两旁绿树成荫。入夜,信宜市区一河两岸灯火璀璨,霓虹闪烁;淘金湾广场喷泉起舞,游人如织。经过扩容提质后,山城施展出迷人魅力。"想不到我离开信宜外出工作了两年,家乡竟然变得如此美丽了。"谈起信宜的变化,市民罗兆杰言语中充满了无比自豪。对于家乡这些年来的华美"蝶变",每一位土生土长的信宜人总是津津乐道,称赞不已。
  信宜加快城市扩容提质步伐,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城市变得越来越有的韵味了。目前城区面积扩展到26.5平方公里,改造提升了"两河四岸",完成9条主干道沥青罩面改造,整治了城区"四大出口",改造提升了"五大公园",新建了碧水湾大桥、锦江大桥等3座桥梁,建成主城区"十分钟休闲健身圈"。全市开发房地产项目169个,总建筑面积283.8万平方米,总投资80亿元。投入26.45亿元新建了一批水利、电力、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投入1.2 亿元推进镇隆八坊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和一批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生态建设持续加强,投资1亿元植树造林,新造林32.8万亩,建设了一批森林公园和乡村绿化美化示范点,云开山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自然保护区,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8.66%,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一级标准。
  改善民生共享发展成果
  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发展成果,成为五年来信宜大地奏响的最强音。
  该市坚持把财政支出的八成多投向民生领域。促进创业就业,完成劳动力免费技能培训1万多人,新增城镇就业5.57万人。实施"社会保险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社保体系,城乡医保基金总筹资达25.05亿元。全面落实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生活津贴制度,城乡居民低保标准、五保人员供养标准不断提高。累计投入帮扶资金7.3亿元,完成第一、二批共98个贫困村扶贫开发"双到"任务。完成农村困难户住房改造2.29万户、贫困村庄搬迁安置3161户,新建保障性住房926套。完成209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革命老区建设取得新成效。投入10亿元成功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并获得"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称号,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高考连年创佳绩,尊师重教风气更加浓厚。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公立医院改革稳妥推进,群众就医条件明显改善。全部镇(街)、行政村均建有文化站(室),全市建成580多处休闲健身场所,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
  构建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近五年来,信宜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开创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新局面。扎实有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值得一提的是,该市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多措并举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听民意、访民情、解民困,取得明显成效,人民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评论文章,对此给予充分肯定。坚持抓班子、带队伍、转作风,坚持抓基层、打基础、重服务,建立了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制度,创新开展"三访"活动,全面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推进"两新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不断增强。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共培训干部17万多人次。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四风"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进一步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环境。
1481606842653.jpg
  钱排李乡新貌
1481606856703.jpg
  扩容提质显成效,信宜城区夜景璀璨。
  绘就今后五年发展蓝图
  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共信宜市第十三届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今后五年,是信宜潜力释放、优势彰显、大有可为的良好机遇与利好政策叠加的黄金发展期。"这次大会确定该市今后五年发展的总体思路、奋斗目标和战略举措,吹响了信宜新一轮发展的号角。
  青山绿水是大自然赋予信宜人民一笔宝贵的财富。该市明确提出,坚持以"绿色崛起"为主题,深入实施"生态立市、产城融合、全域旅游、创新驱动"四大发展战略,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加强党建政治保障和法治保障,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和美信宜。
  实施"生态立市"战略,致力实现生态美、百姓富有机统一。该市通过实施"千树万花"工程,推进沿路、沿河两旁植树栽花,建成一批森林公园、生态景观走廊、绿色企业、绿色学校和绿色家庭,打造绿满信宜、花漫城乡的生态魅力家园。做大做强农业经济和林业经济,发展多类型的林下经济,全面提高生态经济效益。
  实施"产城融合"战略,构建城市与产业互动融合发展新格局。围绕建设"广东生态休闲美丽山城"的定位,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拉大城市框架。近期重点加快"东扩南拓",向东扩至云茂高速公路丁堡互通位置,加快建设站前大道、育才大道、环东大道等骨干路网,高起点规划建设站前新区;向南拓展到产业园区,重点建设产业集聚区,并沿锦江河两岸建设高尚商住区和特色风情休闲商贸长廊。有序推进"西进北延",建设外环路,向西延至长塘建设城西片区,向北沿锦江河延伸至池洞。立足信宜资源禀赋,突出培育壮大生态旅游、精品农业、玉器加工、精密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巩固提升竹编、南药、绿色能源、电子元件等一批根植性强的支柱产业,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
  实施"全域旅游"战略,着力做强生态旅游产业。加快推进重点景区创A升级,突出抓好南部的镇隆古城,北部的黄华江、石根山,东部的大雾岭、鸡笼顶,西部的天马山、西江温泉,中部的莲花湖、大仁山、尚文水库等"五个组团"为重点的景点景区开发建设和改造提升。重点依托本地生态游、农业观光游、文化游、乡村游、节庆游,推进"产村相融,农旅结合,景区+农家",打造"源味山水线、民俗文化线、山地体验线、观光农业线、康体运动线"等一批精品线路,提升做强"春赏花、夏品果、秋观叶、冬探梅"四季特色游品牌。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增强发展动力活力。坚持以创新推动发展转型升级,鼓励各行各业大胆探索创新,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步伐。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产业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优化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服务。
  旌旗猎猎,号角声声。信宜人民满怀壮志与豪情,行进在绿色崛起之路上。信宜的明天,值得期待!
1481606904541.jpg
  集中精力抓工业,信宜市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势头喜人。
  茂名日报记者 温国 通讯员 李俊颖
  化州经济社会发展花繁果硕
1481607045938.jpg
  蓬勃发展中的化州市
  近年来,化州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抢抓省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机遇,按照茂名市"一体两翼三大抓手"工作部署,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竭尽全力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砥砺奋进,为茂名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献礼。"十二五"期间,该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年排在全省县域前列,"振兴指数"跃居粤东西北45个县市的第5位。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2.57亿元,五年年均增长(下同)13.5%;固定资产投资180.84亿元,年均增长56.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7.13亿元,年均增长33.4%;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37亿元,年均增长18.3%,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1481607104564.jpg
  快速发展的杨梅工业园区
1481607122934.jpg
  粤西空港物流园项目建设现场
1481607140248.jpg
  建设中的机场大道
  赶超进位谋发展 产业实力不断增强
  工业发展势头良好。该市五年共引进项目431个,总投资194.34亿元。海利集团、新海水产实现年产值超10亿元。化州中药厂进入省级重点项目储备库。环球水产、中大木业、恒兴水产等企业相继建成投产。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2家,初步形成了生物制药、水产品加工、金属制造、木材加工等支柱产业,产业特色更加明显。
  农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该市着力加强农业企业化、规模化建设,建成钜园农业、中垌美华、新安六合等农业示范基地。在全省率先成功申报农业综合开发优势特色产业园。全市共有各级农业龙头企业4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89家。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43万亩。"化橘红"、"化州橘红"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化橘红以总权重票数第一名的成绩入选广东岭南中药材第一批立法保护品种。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该市编制完成化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建成广垦国家热带农业公园。孔庙、尖岗岭生态旅游区等景区景点不断完善。2015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13.34万人次,年均增速46.5%。建成粤西首家农村淘宝县级服务中心和140个村级服务站,农村淘宝项目成绩位居广东前列。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46家,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180.25万平方米。
  创新驱动初具成效。该市获得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称号,共申请专利1319件,其中发明专利250件。生物制药、明胶产业列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广东省名牌产品7个,广东省著名商标11个,著名商标数居茂名各区(市)第一。
  爬坡越坎壮根基 "三大抓手"成效显著
  "一园五区"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化州产业转移工业园、杨梅及河西产业集聚区均成功纳入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管理,累计入园项目38个,建成项目29个。化橘红产业园完成规划修编工作。粤西空港物流园被列入省重点建设预备项目。取得文楼碳酸钙开发项目采矿权,碳酸钙加工产业园完成发展规划。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五年共建成交通项目39个,总投资79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8倍。编制完成中长期交通公路网规划。茂化快线、迎宾大道、工业大道"三大出口"全面建成通车。机场大道新改建首期工程6公里已动工建设。汕湛高速公路化州段完成路基工程。省道S284线及县道、镇通镇公路改造工作顺利推进。农村公路新增里程达500公里。
  城乡扩容提质全面加快。编制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和橘州新城、城东、城南、迎宾路等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投入2.32亿元,改造完成宝山公园、中山路、府后路、博龙大桥等重点工程。建成革命历史纪念馆。城南片区、解放路改造,东堤南路、城东公路、陈金章文化艺术馆等项目有序推进。严厉打击城乡道路两侧和沿江两岸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城乡建设秩序明显好转。在茂名各区(市)率先编制完成中心城区户外广告专项规划。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积极推进城乡环卫市场化运作及绿能环保发电项目。大力开展城区"六乱"整治行动,城市面貌大为改善。
  敢为人先促改革 发展活力有效激发
  该市积极推动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共清理非行政审批事项128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37项。编制完成部门及各镇人民政府权责清单并向社会公开。深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精减政府工作部门5个。扎实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清退借调和临聘人员1875名,财政供养人员比2012年末净减357人。积极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0679户,新增注册资本64.6亿元。推行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健全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清理盘活存量资金。政府性债务管理纳入制度化轨道。完成全市党政机关及乡镇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建成市、镇两级行政服务中心和村级便民服务站。加快推进公共资源网上交易平台建设,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信息实现一网发布。在茂名率先全面实施不动产登记制度。正式纳入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试点范围。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企业降成本2.75亿元。创新投融资模式,全市采用PPP模式建设项目5个,融资14亿元,化州市引水保安工程项目入选国家PPP项目库和省PPP示范项目。
  执政为民惠民生 社会事业蒸蒸日上
  该市五年民生累计支出141.99亿元,年均增长27.7%,先后获省创业先进城市、省城乡居保示范县(市)等称号。城乡低保五保救助水平大幅提高。完成棚户区改造及公租房建设任务。实现化一小整体搬迁,组建化州市实验中学、第一初级中学,新建化州市职业技术学校、化七小、橘洲小学。均衡招生改革扎实推进。高考成绩连续两年稳居茂名各区(市)第二。获省教育强市称号。镇级文化站全部达到省三级以上文化站建设标准。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改薄任务并推进标准化建设,化州市人民医院业务综合大楼投入使用,化州市中医院迁建工程加紧推进。完成两轮98条贫困村扶贫开发任务。拉长"非遗"产业链模式荣获2016年全国民生示范工程奖。强力整治小东江流域化州段水污染和生猪养殖污染。实施新一轮绿化大行动,全市森林面积148万亩,覆盖率48.8%。引水保安工程、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全面启动并扎实推进。城乡电网改造完成投资18.24亿元。新农村建设亮点纷呈。高志塘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石湾街道被评为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竞得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项目。全面推进社会治安视频监控二期建设。加大治限治超治摩工作力度。建成19支镇级专职消防队。食品药品监督、质量强市和打假责任制工作扎实推进。强化重点领域安全管理,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外事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与意大利罗马省其乐多市建立准友城关系,外事工作走在茂名地区前列。
1481607170397.jpg
  路网建设进一步完善
1481607192529.jpg
  化州城区扩容提质
  抓铁有痕强作风 党风政风持续好转
  政治思想教育进一步深化。该市积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巩固共同思想基础。关注舆情信息,正确引导舆论,化解丽岗、合江等镇群体性事件。
  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该市坚持好干部"二十字"标准,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注重在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严格选人用人程序,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开展选人用人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重点整治跑官要官和说情打招呼、干部档案造假、领导干部违规兼职、带病提拔等问题。落实领导干部个人重要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强化八小时以外监督管理。加强干部轮岗交流,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基层一线实践锻炼。完成镇级换届,选好配强镇级领导班子。落实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稳步提高干部工资福利待遇。
  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夯实。全面推进驻点联系群众工作,实行"五步工作法",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开展市直机关和镇村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压实党组织书记责任。规范村级运作,实施"两个联席会议制度"。高标准建设基层党建示范点,推进社区"三化"建设。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抓好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党员志愿者活动。加大基层经费投入,按政策落实村级干部补贴和村级组织工作经费。
  惩治腐败力度进一步加大。深化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严格落实"两个责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整治"四风"问题,大力开展"小金库""吃空饷"、滥发津补贴等专项整治。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强化行政审批权、执法权和资金分配权、资源管理权等腐败易发多发部位的防控。配合省委巡视组巡视化州,创新县级纪委巡查工作。积极践行"四种形态",问责"为官不为"干部311人。深化基层治理,排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法违纪线索751条。严肃纪律审查,共立案657宗,给予党纪政纪处分675人,移送司法机关61人。
  民主法治建设进一步巩固。支持人大、政协依法履行职能,参政议政水平全面提升。推进司法改革,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加强党管武装工作,推动民兵预备役建设。加强统战工作,民族宗教领域和谐稳定。组建异地化州商会,密切对外联系。发挥群团、老干部作用,团市委被评为全国百佳团县委,市职工文化技术学校被定为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
1481607249665.jpg
  罗非鱼加工切片生产车间一角
  文/图 茂名日报通讯员 梁沛

  千年古渔港 物流新枢纽
  茂名滨海新区:续写21世纪"海丝"新辉煌
1481607656910.jpg
  浪漫海岸旅游度假区
  荒滩写传奇。原本一片荒芜的土地,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广东茂名滨海新区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博贺新港区东西防波堤不断向大海延伸,产业发展、新城建设迈出新的步伐
  四年多的时间里,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广东茂名滨海新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滨海发展战略"和港、业、城三位一体的总体要求,遵循"五个发展"理念,用智慧和汗水,在艰难中不断突破,以重大项目为主抓手,以港口建设为重点,以产业发展为龙头,全面拉开大开发大建设序幕。
  时代潮涌,好风凭借。我们坚信,茂名滨海新区一定能以矫健的步伐勇往直前,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1481607747998.jpg
  繁忙的博贺渔港
  供给侧改革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2012年,广东茂名滨海新区正式挂牌成立,2013年,广东茂名博贺湾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成立。滨海新区起步区管辖电城、博贺两个镇,总面积208.6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4.95万人。在这块208.6平方公里的热土上,滨海新区建设者承载着落实省、市战略的历史重任,肩负着深化改革、先行先试的光荣使命,满溢着苦干实干、创新创业的激情豪情,共同修筑着美丽的"滨海梦"。
  滨海新区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13年至2016年10月,滨海新区起步区合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8.17亿元。其中,2013年成立当年,以完成投资17.7亿元扎实起步;2014年完成投资22.7亿元,增长28.24%;2015年完成投资继续保持高增长,完成46.17亿元,增长103.39%。
  成立以来,新区连续四年经济增长幅度均超过20%。2016年,滨海新区列入省市重点建设项目20项,总投资380.7亿元,年度投资计划40.5亿元,已开工建设项目19个,1-10月份累计完成年度投资计划30.87亿元。目前,新区正逐步形成符合新区发展实际的实体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效应。
1481607768285.jpg
1481607786889.jpg
  博贺新港区东、西防波提主体工程将于近期建成
  "港、业、城"联动
  亿吨大港雄姿初现
  近年来,茂名滨海新区找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发挥海洋资源丰富的优势,充分挖掘和培植海洋优势产业,打造自己的经济中心,以重大项目为主抓手,以港口建设为重点,以产业发展为龙头,全面铺开"港、业、城"联动发展各项工作。在港口开发上,打破腹地对港口发展的制约,着力打造创新型临港产业集群。在产业布局上,一是加强与茂名石化的合作,发展石化行业(精细化工);二是依托现有的洛湛铁路、包茂高速、原油管道,以及规划的LNG管道、成品油管道等集疏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三是借力国家南海开发战略发展相关产业;四是大力发展历史文化旅游和滨海旅游产业。在新城建设规划上,保证城市建筑与自然景观的协调融合,做好清水系统、绿道慢行系统、公共交通系统、引水系统等各方面城市建设配套工程的规划。
  港口建设
  亿吨大港建设的关键性工程茂名港博贺新港区东西防波堤工程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东防波堤工程已完成总长度的96%,西防波堤工程已完成总长度的80%,力争今年年底完成主体堤身建设。粤电煤炭码头自建防波堤已基本完工。与茂石化共同投资建设的博贺新港区东区30万吨原油码头、东区化工码头等项目已达成合作意向,东区化工码头附属设施已完成一期工程围闭及部分场地平整工作。
  产业发展
  启动了茂名石化产业园区4.5平方公里的电城区区位调整工作。粤西LNG项目已开展前期工作,LNG造陆项目即将开展施工招标。粤电集团2100万千瓦燃煤电厂项目已上报国家发改委。积极谋划建设博贺新渔港和以博贺渔港为依托的海洋产业园,努力发展水产品加工和远洋捕捞业。浪漫海岸旅游度假区正在开发第三期项目。放鸡岛海洋度假公园全面升级改造。龙头湾旅游综合开发、广东博贺国际旅游度假村等项目正有序推进。
  博贺湾新城
  规划21平方公里的博贺湾新城,正在着力打造成为生态良好、产城一体、宜居宜业的现代化临港配套服务区。贯通博贺湾新城东西的博贺湾大道(一期)工程、冼太路改造工程已完工,茂名博贺湾大桥及东连接线工程已举行开工动员仪式,茂名博贺疏港铁路建设出资方式已基本明确。保利茂名大都会首期已开盘预售,高州市人民医院滨海新区分院已完成概念性设计方案,博贺湾新城东片区土地一级开发项目(东湾片区)正进行陆域回填,博贺湾大道(一期)污水处理厂(首期)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滨海新区起步区供水工程已正式开工建设。博贺新港区口岸通关中心、滨海新区公租房工程(一期)及配套基础设施工程、新区周转房项目、博贺棚户区配套设施项目等新城配套设施将逐步完善,城市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1481607812560.jpg
  冼太夫人景区
1481607829654.jpg
  博贺开渔节
1481607870545.jpg
  保利大都会项目
  "海丝"发展战略
  推动粤西与东盟
  合作交流
  位于茂名滨海新区的博贺渔港是全国十大渔港之一,历史上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避风港和中转站,早在南朝这里就与广州以及海外来往通商。1500年前,"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太夫人就成为中国踏上海上丝绸之路的先行者,与东南亚国家有着经济、文化和贸易交流。
  着力打造海上丝绸之路这个重要节点,成为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新增长极,这将成为滨海新区发展的重要思路。接下来,新区将全力推进博贺新港区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初具规模的区域性综合深水大港,加快深茂铁路、疏港铁路、博贺湾大桥和茂石化输油管道改线工程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争取现有的中海油粤西LNG项目、粤电博贺煤电一体化项目、广州港通用码头项目以及与中石化合作建设的30万吨原油码头、10万吨成品油码头等一大批省市重点项目早日建设投产,按照"一带一路"的战略要求来开放,积极参与粤西、桂东南与我国沿海地区及东南亚、南亚、中东等国家的海上贸易和航海事业,推动粤西和东盟的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
  今天,曾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留下浓墨重彩的茂名滨海新区,经过短短几年的建设,正在盐滩上扬帆起航,成为"海丝"经济带重要战略节点。聪明勤劳的滨海人将秉承冼夫人精神,继续朝着向海而兴的梦想前进,努力建设中国吞吐能力最强的新港区之一和南海岸边最大的海上贸易基地之一,推动滨海新区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续写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辉煌。
  文/ 茂名日报记者 陈珍珍 通讯员 谢国裕 图/ 通讯员 何戈 崔志华 陈兆武
  创新驱动 开放共赢
  茂名高新区:打造宜居宜商宜业科技新城
1481608053515.jpg
  茂名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正焕发勃勃生机
  这里,不断有鲜活的经济体诞生,随风而长,沐雨壮大;这里,是茂名走向全球舞台的一扇门,是茂名掌控先发优势的一个新高地。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茂名高新区将"创新"作为贯穿成长历程的"关键词",坚持产业、科技、新城联动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效显著,正成为核心产业竞争优势突出、高端要素集聚、创新经济活跃、宜居宜商宜业的科技产业新城。
  如今,在茂名高新区,我们感受到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氛围,体验到的是"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蓬勃生机。不久的将来,我们坚信这里将成为一座国际化的科技新城。
  一个引擎
  开启茂名产业发展的未来
  作为广东最具特色的产业园区,茂名高新区按照"科学开发,突出特色"的发展理念,以建设国家高新区为目标,坚持"工业立区、科技强区、创新兴区"的发展思路,全面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产业集群建设、创新创业服务和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探索出了一条后发地区建设现代化科技园区的路子。
  目前,茂名高新区已经成为广东省经济实力增长最快、产业聚集度最高、投资环境最好、品牌效应最突出的专业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之一,园区先后被认定为"广东省五大产业集聚区(石化产业类)"、"省级循环经济工业园"、"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省级五星级服务工业园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茂名高新区已经成为广东省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的重要战场。
  2016年1-10月,高新区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50.17亿元,同比增长3.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82亿元,同比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48.11亿元,同比增长30.49%,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7.35亿元(含工业技改投资0.8亿元),其中设备投资为18.68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为10.76亿元;全口径税收2.71亿元,同比增长23.64%。
  随着创新创业资源日益汇聚,茂名高新区已成为辐射和带动茂名经济走向世界的强劲"引擎"。
1481608117312.jpg
  中德(茂名)精细化工园创新中心
  一扇大门
  打开茂名连接世界的舞台
  当前,全球经济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产业更新换代不断加快。而粤东西北制造业相对落后,多数还停留在工业2.0、3.0阶段。而茂名高新区因为雄厚的石化产业基础和多元化的拓进战略,已站在工业4.0时代谋划转型。
  作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前沿和主阵地,近年来,茂名高新区对外扩大招商引资、推进国际协同创新、培养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好消息也不断传来。茂名石化公司与德国巴斯夫共同投资合作建设的国内首套18万吨/年异壬醇生产装置,于2015年10月正式投产。南海精细化工20万吨/年环氧乙烷项目已于3月动工建设,建成后将为高新区建成华南地区最大的环氧乙烷后加工基地奠定基础。粤桥矿业钛毛矿处理及配套深加工项目已开工建设,建成后将具备年处理30万吨钛毛矿生产能力,是粤西地区最大的钛锆矿选矿加工项目。园区其他项目建设同样加快,广地化工、汇发塑料、京宇环保上半年已建成投产,丰能、中准、东海、顺通、和亿化工等16个产业项目正加快建设,创新大厦、高新长途客运站、市交投物流园、顺丰物流基地等项目加快建设,长青供热等基础性项目顺利开工建设。
  目前,茂名高新区加强对外合作的步伐不断加快,一大批重点项目顺利上马。2016年1月,茂名市政府与德国巴伐利亚化学集群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在高新区规划建设中德(茂名)精细化工园。惊喜还远不止这些。茂名重力石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与荷兰皇家壳牌的加热炉项目,以及广东新华粤与美国可口可乐的食品级二氧化碳供应项目等一批国际合作项目,均已达成正式合作协议。
  在德国巴斯夫、法国液空分等重点项目的带动下,茂名高新区越来越多制造企业也在努力实现由单一生产向综合服务提供方转变,从价值链中低端向高端转变,茂名高新区工业4.0布局已初见雏形。随着这些国际巨头企业的落户及高端资源的集聚,茂名高新区离世界级石化科技新城和国家级高新区的目标正渐行渐近。截止目前,园区引入项目141个,总投资187.01亿元,其中建成项目74个,总投资81.55亿元,在建项目62个,总投资98.20亿元,落地项目5个,总投资7.26亿元。
  石化产业是茂名的支柱,对于产业未来的发展,茂名的态度非常鲜明:坚定不移做强拉长,剑指全国石化科技创新引领者、世界一流石化基地。站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高度,茂名正全力推动石化产业向精深加工方向转型。茂名高新区通过与国际多个国家的合作,成功打开茂名连接世界的舞台,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
1481608140525.jpg
  茂名粤桥集团有限公司年处理30万吨钛毛矿及配套深加工建设项目
1481608153446.jpg
  市民大道二期
  一个高地
  创新驱动经济腾飞
  企业要发展,创新是动力。茂名高新区自成立以来,就把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放在首位,打造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业群,产品远销国内外。在这个产业群中,涌现出一批石化行业细分领域的明星企业。众和呈驰公司的丁苯透明抗冲树脂项目是继美、德、日之后全球第四套,也是国内第一套工业化透明抗冲树脂生产装置;茂名重力石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制造了国内第一套45万吨/年聚丙烯多区环管反应器,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是世界上掌握该项技术的极少数公司之一,该公司年产30万吨聚丙烯/聚乙烯环管反应器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95%以上。12月5日,广东丰能凭借环保新材料的核心技术创新、"全民健身"国家级战略中,环保安全、无毒无味运动空间的精心打造、环保新材料领域探索中卓越的贡献,第三次被国家发改委评选宣布,成为国家发改委重点推荐的高新企业,为塑胶跑道的环保安全树立了新标准。
  随着科技资源加速集聚,茂名高新区创新体系已逐步形成,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不断加强。目前,茂名高新区拥有国家级和省市级创新研发平台50多家,科技服务机构25家。拥有众多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支撑,茂名高新区目标远大。据了解,该区将全力落实全省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部署,以推动石化产业科技创新和转型发展为主线,力争建设成为粤西创新发展的排头兵和世界级石化科技新高地。
  市委、市政府做出举全市之力创建国家高新区的重要决策以来,高新区紧紧围绕"创建国家高新区"的目标,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以科技部对国家高新区的要求为导向,认真学习借鉴其他国家高新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对照国家高新区的标准进行"补短板",扎实推进"以升促建"工作。积极加强与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大对高新科技企业的培育力度,努力提升园区创新发展能力;依托国家危险化学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协同创新研究院等机构搭建创新平台,促进创新要素向园区集聚;着力创建创业孵化基地,携手德国巴伐利亚化学产业集群共同在高新区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德(茂名)精细化工园,打造从"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全孵化链条。茂名高新区产业结构由较为单一的化工产业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多元产业结构转变;科技企业孵化器从无到有,到成为国家级孵化器培育单位;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由零星分布到集群发展;园区形态由产业园区逐渐向科技新城转变。目前,茂名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培育单位,在孵企业68家,毕业企业7家,其中3家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纳入省高企培育库。
  11月15至16日,国家科技部专家组一行在我市考察创建国家高新区工作。专家们充分肯定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举全市之力创建国家高新区的决心,对市、区两级干部围绕"创建国家高新区目标"扎实工作取得的良好成效、展现出的精神风貌、勃勃朝气、广阔前景表示赞赏,共同对茂名创建国家高新区的美好未来充满了期待,并对高新区"以升促建"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为加快实现创建国家高新区目标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和帮助,茂名创建国家高新区的目标越来越近,创新驱动发展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文/ 茂名日报记者 陈珍珍 林奕余 通讯员 通讯员 谢楠

  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拉开新城建设整体框架
  茂名水东湾新城:向海而行振兴发展
1481608815353.jpg
  高地智慧城学校及路网建设
  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
  2013 年 7 月 5日,茂名水东湾新城挂牌成立,三年多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市直有关部门和属地政府的密切配合下,水东湾新城在项目建设、体制机制、资金筹措方面,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发展;在征地报批、经济发展、招商引资方面,实现了从少到多的显著转变。
  今日的水东湾新城正蓄力待发,以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出发点,以构建南海旅游岛、高地智慧城和美丽水东湾"三面"为依托,积极拉开新城建设整体框架。
1481608938363.jpg
  智城大道南段
1481608949928.jpg
  公交车站
  项目建设
  带动城市向东向南发展
  近年来,水东湾新城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向东向南靠海发展"和"三大平台融合发展、创新发展、效益为先"的战略部署,自成立以来,树立"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工作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项目优先"发展方向,以项目建设带动城市起步发展,取得明显成绩。仅2016年1-10月,省市重点项目已累计完成年度投资7.96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94.2%。
  目前,水东湾新城"九路一厂双桥双道两公园两改造"等十八项重点项目已全面铺开,总投资约38.71亿元;建设道路桥梁项目总长度为37公里,总投资约33.69亿元。其中,对外干道初具雏形:向东水东湾大桥主体工程全面施工;向南南海旅游岛主要道路改造升级已基本完成路面改造工程;向西慧城三街、歌美海大桥、海城西路快速推进;向北智城大道南北全线贯通。对内基础设施日趋健全:滨湾路、一滩东及主次干路两侧绿道慢行系统有序推进;海洋公园、歌美海公园进展顺利;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滨海校区和市中心医院加快建设;公厕、游客驿站及沙滩改造等工程相继启动。此外,高地智慧城获批省新型城镇化智慧城乡试点,南海旅游岛申报国家4A景区,水东湾海洋公园获评省"美丽海湾"三甲,滨海公园景区获评省"十大美丽海岸"。通过以点带面,水东湾新城现已基本形成"南海旅游岛、高地智慧城、美丽水东湾"三面齐发的城市格局。
  体制机制
  建立规范、标准新城管理体系
  水东湾新城成立之初,一无事权,二无属地,三无财权,体制机制成为发展短板。三年多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强力支持下,水东湾新城在体制改革上作出大量的摸索和尝试,逐渐总结出新城特色的体系机制。一是顺利承接行政审批事权。根据市委、市政府授权和委托,水东湾新城已完成了39大项市(区)级审批权承接工作,并出台了水东湾新城深化审批制度改革促进经济增长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若干办法,对容缺审批、并联审批、信息共享等方面先行先试,大幅缩减了重点项目事前审批时序,保护了干部担当精神,保障了项目加速落地。同时,制定限时办结及建立不良记录制度,保证行政审批高质高效完成,建立了通过ISO9001规范化、标准化的新城管理体系。二是科学创新项目推进机制。自2013年起,水东湾新连续四年制订并印发该年度"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计划安排表,依表作战、倒逼进度。专门建立重点项目微信群,实行"一天一巡一交流、一周一会一督办"及"一日一拍一微信、一天一报一短信"工作机制。三是规范强化日常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立健全各类办事流程、采购审批等机制;建立重点项目建设考核奖惩机制。
  资金筹措
  增强新城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新城积极主动寻求资金筹措突破口。一方面争取最惠融资政策,选取还款期长、利率低、贷款条件宽松的政策性银行,以项目为载体进行融资;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新城控股集团融资平台及建设实体作用,实行项目代建及谋划企业发债直接融资。新城成立至今,已成功融资53.79亿元。其中2016年取得融资审批31.49亿元,截至10月,实现放款9.11亿元。开展直接融资,谋划新城控股集团发行企业债券,做大做实融资平台。
  征地报批
  重点难点问题逐一击破
  为保障项目用地,水东湾新城成立6个征拆工作组,属地与部门联动,形成合力,重点难点问题一一击破:落实一周一会征地专题会商机制,研究解决历史遗留及镇街层面难以化解的问题,敢于担当、集体决策;召开村民大会宣讲政策并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民意,对持反对意见的专门组成工作组进村入户解释动员,节约时间、沟通到位;对有代表性的人物综合施策,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多管齐下、形成突破;签订协议后及时拨付补偿款并处理好留用地和社保等群众关切问题,说到做到、提升公信;对偶发的征地清表阻工现象,充分取证并引入第三方公证,对达到非法阻工涉案金额的提请公安部门处理,依法依规、严厉打击;秉承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做好矛盾排查及化解,保障合法权益,有堵有疏、维护稳定。新城成立至今,共完成土地征收储备约8482亩,没有出现1宗因征地拆迁而引发的赴省到京上访案件,切实做到"干成事、不惹事、不出事"。
  经济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
  水东湾新城挂钩服务企业,开通企业审批绿色通道,组建新城商会,施行"一站式、网格化"和网上办事行政审批网络,激发企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活力。三年多来,新城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2015年,水东湾新城重点开发区内南海、高地街道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亿元,同比增长115.12%,规上工业总产值48.96亿元;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亿元,同比增长25.33%,税收收入3.99万元,同比增长36.27%。2016年1至10月,水东湾新城重点开发区内南海、高地街道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02亿元,同比增长48.03%,预计全年完成约32亿元,同比增长约18.5%。
  招商引资
  多措并举促项目落地
  水东湾新城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多措并举,大力开展招商引资。譬如,通过对项目进行整体包装,聘请戴德梁行、君泽君、华寅五洲等专业机构进行经济测算、制定融资方案及全程参与谈判,掌握项目合作主动权;同时,配套完善招商优惠政策,主动向有实力企业推介。还如,建立招商联席会议制度,落实跟进领导和责任人,每两周一汇总一对照,加强跟踪服务。此外,发挥"三规合一"委员会机制,统筹意向项目的选址、规划及用地需求,引导项目落地。还有,通过组建新城民营企业商会,主动服务企业,建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扶持当地企业特别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海产品干果商会、电器商会及鞋业商会合力打造三大产业园,以商招商。新城成立至今,已确定落地及意向项目数十个,总投资约150亿元。
1481608838461.jpg
  水东湾大桥(东侧)
1481608850100.jpg
  南海旅游岛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
1481608859612.jpg
  智城大道北段
  茂名日报记者 陈珍珍  江泞  吴嘉华 图/通讯员卢建达 陆彩燕
  茂名石化:中国石化炼化企业排头兵
1481609740334.jpg
1481609893861.jpg
  绿色底碳发展
  茂名石化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对党、国家、企业和员工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决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和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党组的决策部署,以打造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按照"大企业要创大效益、作大贡献"的自我要求,忠诚履行央企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责任,确定并大力实施"价值引领、创新驱动、精细管理、绿色低碳、人才强企、文化支撑""六大"战略,突出苦练内功,勇于开拓创新,坚持科学发展,争当转方式调结构、提质增效升级的排头兵,企业综合素质有了质的飞跃,位居国内炼化企业前列,走上了持续做强做优、以强优赢得做大的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进入了历史上又好又快的发展时期。"十二五"以来,累计实现利税1763.97亿元,累计盈利超过公司1955年建厂到2010年这55年的利润总和,相当于赚回近4个现在规模的茂名石化。今年前11个月在24套主要装置停产大修47天的情况下,实现利润同比增长47.4%,创历史最好成绩,继续名列国内炼化企业前茅。
  茂名石化综合素质实现质的提升,具体体现在全面深刻有效的转变上。主要有8个方面。
  1、管理由精细化初级阶段转变为中高级阶段
  茂名石化提出并实施"管理过程必须科学规范,管理措施必须优化到位,管理结果必须事争第一"的精细管理,建立并不断深化以实现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化生产经营为主径,以规范管理和工作行为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支撑,以目标任务分解到人、跟踪督办、从严奖惩为动力的精细管理机制。如,坚持深度优化,形成了环环相扣、步步紧逼的挖掘存量资产和每吨资源最大价值的良好氛围。"十二五"以来,公司内部实现了安全生产,连年成为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实现优化挖潜降本增效104.51亿元。精细管理已成为公司的内涵、特色和品牌。
  2、发展由规模速度型转变为质量效益型
  茂名石化以科学发展观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针,制定、滚动优化并全力实施以做强做优做绿做精做特做深,以强促大为原则,以盘活存量资产,调优装置结构,运用先进技术,迈向高端产业为主要内容的"十二五"至"十三五"的"三步走"发展战略规划。近年来,建成、在建和已批项目投资225亿多元,炼油能力由1350万吨/年提高到2000万吨/年,实现了公司第三次跨越式发展和油品质量升级目标,17个调结构项目陆续投产,关停5套落后装置,竞争实力、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两次实现所有生产单位在广东省重点污染源环境信用评级中挂绿牌,成为首批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企业、首批集团公司"两化"深度融合创新示范企业。
  3、改革由"集中时间动大手术式"转变为"积极稳妥持续有效式"
  茂名石化本着"积极、稳妥、实效"的原则,按照"一步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先辅业后主业,先外围后核心,先整合后精简,先显化后安排,大改革小震动,小改革无震动"的要求,蹄疾步稳地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近年来,先后完成上市、非上市机构一体化整合,化验、水务、热电等15个业务的专业化重组,全面实行"四班两倒",减少两级机关处科室50个、班组317个、岗位867个,在落实新上装置用工734人、新增员工975人的情况下,净减员3090人。持续的"瘦身健体",大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4、科技创新由被动"等靠"转变为主动作为
  茂名石化以争当中国石化科技创新排头兵为目标,持续创新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重新成立研究院,做强博士后工作站,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奖励力度。"十二五"以来,共实施技改技措510项,科研开发290项,开发新产品80个,名列各炼化企业之首,其中,有24个填补国内空白,11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0个打入13家知名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共获专利授权128项,其中发明专利60项,分别是公司建厂到2010年专利授权数和发明专利授权数的2.67倍和2.5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3项,省部级技术发明奖1项。公司被命名为中国石化首批创新型企业。
  5、以人为本由侧重帮困解难转变为全方位人企共进
  茂名石化以开展"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不断深化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思想、组织、能力、作风、廉政建设,突出强化领导干部表率作用的发挥,实现了国有资产和人力资源双双保值增值,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2015年会议费、业务招待费、差旅费分别比2012年下降93.31%、74.19%、35.57%。"十二五"期间,在民主评议领导干部中,公司两级领导班子"好"和"较好"率都在97%以上,其中公司领导班子达到99.7%。践行"用心工作、幸福生活"的理念,坚持以政策上限落实员工和相关群体的利益,不断完善为员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机制,帮助485名员工子女和配偶就了业。当前,和谐的发展环境已经在公司形成。
  6、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由与生产经营相结合转变为深度融合
  茂名石化公司党委以"抓班子、带队伍、强基础、创一流、谋幸福"主线,着力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了政治核心作用。各级党政工团组织坚持"抓思想从生产出发,抓生产从思想入手",有的放矢地开展理论教育、形势任务教育、专题教育、一人一事思想工作,及时为员工解疑释惑,起到了理顺情绪,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作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使国有企业特有的政治优势,在企业发展中得以充分发挥。公司党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1481609998145.jpg
  企业开放日
  7、企业文化建设由"顺其自然"转变为系统深入实效
  茂名石化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基础工作的基础,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发扬石油精神和石油石化光荣传统的同时,不断提出科学、先进又接地气的管理和工作理念,形成了以"责任至上、事争第一、追求卓越"为核心,以"管理过程必须科学规范、管理措施必须优化到位、管理结果必须事争第一""不允许任何一个问题说不清、不放过任何一个低标准、不原谅任何一个小差错""人人都是安全员""该干的事再难也要干,不把麻烦留给未来"等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并成为广大干部员工的自觉行为。
  8、企地关系由"松散合作"转变为携手共进
  茂名石化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持续加大对茂名市工业园区的支持力度;采取建立合资企业,规范支持改制企业做强等措施,把更多的税收留给地方,"十二五"累计留存地方财政税费79.7亿元,比"十一五"增长59.91%;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累计为地方灾区和广东"扶贫济困日"捐款1326.34万元,公司获得"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落实精准扶贫要求,累计投入990多万元进行定点帮扶,已经有2个村实现脱贫,公司被评为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优秀单位。这些工作赢得了地方党委政府的理解支持。公司与茂名市建立了双方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定期联席会议制度,首次实现了企地双方沟通研究解决问题制度化、常态化。地方政府主动担责,帮助公司解决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难题。"十二五"以来,是公司历史上企地关系最好的时期之一。
  进入"十三五",茂名石化正以茂湛炼化一体化基地建设为契机,站在把茂名石化打造成为贯彻和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阵地的高度,以"进一步巩固炼化企业排头兵地位,打造世界一流大型炼化一体化企业和世界级高端石化产业基地,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的第四次跨越式发展"为总目标,向着做强做优做绿做精做特做深做大、迈向产业中高端奋力迈进!
  文/图茂名日报通讯员 董巍 谷学良
 
爱上大茂名,喜当大猫友,吃喝玩乐事,天天乐开怀!

6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银牌元老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积分
17718
发表于 2016-12-13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就
爱上大茂名,喜当大猫友,吃喝玩乐事,天天乐开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0668-2886677QQ:75281068|大茂微博|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大茂名网 ( 粤ICP备18149867号 )茂名市大茂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5-1-11 00:36 , Processed in 0.15214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