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局长张汉东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局长张汉东
新浪财经讯 “中国经济与国际合作年会暨新‘巴山轮’会议·2016”于11月26日-27日在北京举行。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局长张汉东出席并演讲。
张汉东表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要更好地发挥竞争政策的作用。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政府主导的产业政策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新的产业政策导致了资源错配和低效,积累产生了一系列经济问题。经济大而不强,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动力不足,保护性的产业政策导致市场主体形成依赖心理,抑制了企业创新和技术研发。因此,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要坚持竞争政策的理念,推进建立完善的竞争性市场,有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动力,形成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良性互动。
张汉东建议应推进实施竞争政策,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我国虽然在顶层设计层面已经明确了要逐步确立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经济竞争审查制度已经出台实施,反垄断执法已经有八年多的时间,但是我国目前推进实施竞争政策最大的问题仍然是认识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部分政府部门认识不到位,没有认识到竞争政策的重要性、紧迫性。根子上脱不开旧的观念,微观的旧思想根深蒂固,相信权力而不相信市场。
二是社会各方面认识存在误区。我国传统上缺乏优质的竞争文化,公平竞争理念尚未深入人心。对竞争政策认识不充分,导致对反垄断执法不支持,不理解。有的认为我国先阶段执法不积极,背后的理念是我国现阶段应产业政策优先,竞争政策应当缓性。有的认为反垄断执法本身也是延缓经济。
三是市场上一些经营者公平竞争意识淡薄,缺乏对于公平竞争规则的敬畏,实施垄断行业、行为,破坏市场竞争秩序。改变各方面对竞争政策的认识,以及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权利,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准抓手,大力推进竞争政策。
以下为演讲实录:
张汉东:各位嘉宾,朋友们,上午好。很高兴参加2016年新“巴山轮”会议——市场公平竞争与反垄断高级国际研讨会。本次会议涉及公平竞争与反垄断问题的专题研讨,充分体现了对这一问题的高度关注。会议邀请中外专家、学者和执法机构人员,交流经验,研究问题,探索路径,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下面我就大力推进实施竞争政策,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谈几点想法,与大家交流。
一推进实施竞争政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从改革开放这样一个长的视角,观察中国的经济发展,政府不断向市场让步权利,是伴随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市场在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背后的推动力是对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不断深入认识,体现为市场竞争越来越充分和有效,不断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持续繁荣发展。
因此竞争政策在中国虽然是一个较新的名词,但经济发展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持续推进,实施竞争政策的过程。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推进实施竞争政策的力度不断加大,效果逐步显现。一是竞争政策已经进入决策视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深刻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逐步确立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竞争政策的重要性进一步凸现。“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公平竞争保障机制。今年六月,国务院出台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规定政府部门不得制定排除限制竞争的政策措施。这些高层决策都体现了实施竞争政策的精神和实质。
二是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了竞争政策的实施,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围绕着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党中央、国务院推动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深入推进放管服务改革,放就是放权给市场,管就是要加强监管,促进公平竞争,通过放管服的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充分发挥市场竞争的作用,激励创新,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校正过多依靠行政配置资源带来的要素、配置扭曲,遵循市场竞争的基本经济规律,维护和促进有效公平的市场竞争,扩大有效供给。此外,价格改革、市场准入改革以及市场监管机制改革等,都体现了维护市场有效竞争,客观促进了竞争政策的实施。
三是公平竞争审查和反垄断法彰显了竞争政策的作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是确立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的关键一步,该制度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其有效实施将有力规范政府部门干预,微观经济保持市场竞争机制不被市场干预扭曲,使市场始终由竞争主张。反垄断先后处理了一系列重大典型的案件,大力宣传了反垄断法,形成了威慑作用,有力维护市场竞争。
二是推进竞争政策。产业政策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发展到现阶段,市场经济不断成熟,应该更多依靠竞争政策促进经济发展,逐步成为社会各方面共识。包括产业政策在内的各项经济政策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但需要在实践中与竞争政策相协调,贯穿竞争政策的理念。一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关键在于实施竞争政策。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明确了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和目标。这是中国政策设计和制度环境利用趋势的指导性纲领,标志着今后国家层面的政策向更强调市场调节,不断完善,发挥市场配置性资源决定性作用是一个非常好的命题。但更需要具体的机制和措施实现这一命题,以维护竞争为使命的竞争政策,就是最佳选择。
因此在我国现阶段,竞争政策的有力实施,更加迫切和重要。急需解决权力过多介入市场,导致公平竞争缺失的问题,保证市场是正常的,而不是扭曲的。从而更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内在的发展动力。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要更好地发挥竞争政策的作用。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政府主导的产业政策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新的产业政策导致了资源错配和低效,积累产生了一系列经济问题。经济大而不强,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动力不足,保护性的产业政策导致市场主体形成依赖心理,抑制了企业创新和技术研发。因此,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要坚持竞争政策的理念,推进建立完善的竞争性市场,有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动力,形成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良性互动。
三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有赖于推动实施竞争政策,我国现阶段经济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发展动力不足,突出表现为经济发展放缓,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发展的能源环境等各方面约束蓄积。根本原因在于创新因素不足,市场竞争不够充分。因此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创新,创新的土壤是市场,动力是竞争。我们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发展动力,转变发展方式,关键要有力实施竞争政策,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激励作用,为所有市场主体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三大力推进实施竞争政策,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我国虽然在顶层设计层面已经明确了要逐步确立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经济竞争审查制度已经出台实施,反垄断执法已经有八年多的时间,但是我国目前推进实施竞争政策最大的问题仍然是认识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部分政府部门认识不到位,没有认识到竞争政策的重要性、紧迫性。根子上脱不开旧的观念,微观的旧思想根深蒂固,相信权力而不相信市场。二是社会各方面认识存在误区,我国传统上缺乏优质的竞争文化,公平竞争理念尚未深入人心。对竞争政策认识不充分,导致对反垄断执法不支持,不理解。有的认为我国先阶段执法不积极,背后的理念是我国现阶段应产业政策优先,竞争政策应当缓性。有的认为反垄断执法本身也是延缓经济。三是市场上一些经营者公平竞争意识淡薄,缺乏对于公平竞争规则的敬畏,实施垄断行业、行为,破坏市场竞争秩序。改变各方面对竞争政策的认识,以及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权利,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准抓手,大力推进竞争政策。
一是全面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是我国继反垄断法之后对公平竞争做出的重大安排,该制度的核心是在涉及市场竞争活动的政策时,充分评估政策对市场竞争的影响,不得出台排除限制竞争的政策措施。这是规范、约束政府行为的重要机制,也是协调竞争政策,因产业投资等其他经济政策的重要手段。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抓好制度的全面落实,推动建立部级联系回来,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建立内部审查机制,细化分工,明确责任,确保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公平竞争审查。坚决防止出台新的排除限制竞争的政策措施。同时研究梳理存量政策措施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推进开展存量政策措施清理工作。
二是进一步强化反垄断执法,反垄断法实施以来,我们积极开展执法,查处了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的垄断案件,维护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执法力度,大力查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垄断案件。同时严厉查处行政垄断案件,防止政府权力对市场竞争的不断干预,不断健全市场竞争规则,研究制定反垄断指南,进一步明确竞争规则,进一步完善执法体制机制,提高执法的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
三是加强竞争政策研究的宣传,我们将继续加强与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深入研究我国实施竞争政策的具体路径,进一步加强专题培训,强化政府部门的公平竞争意识,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加大典型案例包括曝光力度,提高市场主体竞争规则意识,弘扬竞争文化是公平竞争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为推进实施竞争政策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各位嘉宾,中国经济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现实呼唤竞争政策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作为竞争执法机构,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加强执法,推进实施竞争政策,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我们也愿意以开放的态度与各有关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中国竞争政策的有效实施,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