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李安冯小刚对谈 冯小刚:感谢电影局“扛雷”让《潘金莲》上映
李安、冯小刚、贾樟柯三人聚首
凤凰网娱乐讯(采写/小凤 摄影/卡卡西) 11月7日,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在清华大学举办对谈活动,导演李安与同期有《我不是潘金莲》公映的冯小刚进行巅峰对话,而主持人则是另一位著名导演贾樟柯,三人的聚首也成为难得一见的场面。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将于11月11日在内地公映,《我不是潘金莲》将在11月18日公映。贾樟柯表示,11月本是电影淡季,而这两部电影的上映带热了这个档期。这是李安首次来到清华大学,对话中,他也对中国电影做出了鼓励。“美国现在的片场制度非常公式化,没有活力,也做不出什么东西。反而是中国这里,不光是有钱,而且是对电影的憧憬还没有疲劳,这点很宝贵。我觉得中国电影是有希望的。”冯小刚则感谢了电影局,愿意“扛雷”让《我不是潘金莲》上映,赞张宏森局长有担当。
现场,贾樟柯表示,已经观看了两部影片,他评价4K、3D、120帧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带观众进入沉浸式的电影体验,《我不是潘金莲》则创新性地使用了圆形画幅,而这两部影片都是以人为本。
【谈技术创新】
李安:观众没有观看120帧的习惯,我的拍摄很谦卑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让李安第一次接触创作3D数字电影,“过去我非常坚持胶片,对数码毫无感觉,但拍了《少年派》以后让我开始对电影过去的固定格式有了怀疑。”
原本李安想拍一部拳击题材影片,但由于资金问题只能暂时搁置,就在这时,《比利·林恩》的小说被推荐给他,他发现小说中主人公自身感官的开放、对战事本身的感受与生活中大众的反应完全不同,对比起来很有荒谬感,“这是一部非常主观、思绪性的小说,拍电影不太容易上手,而且它其实是一个中年知识分子的锐利观察,于是我用了一个新的体裁。原先想用60格,后来到了120格。”
李安坦言,3D出现时,对眼睛的干扰很大,观赏心态尖锐很多,看《少年派》时,用3D和2D看,演员的表情都不一样,就需要调整,而很多人拍3D时脑子里还在想2D,而3D应该完全不同。
李安冯小刚对谈 冯小刚:感谢电影局“扛雷”让《潘金莲》上映
《少年派》是李安首次探索3D
到饰演60帧时,李安发现电影完全不一样了,“以前的表演方式、打灯方式在60帧下,根本无法忍受,到120帧时,电影里的认同与冒犯,游戏规则和观赏态度不一样了,有了主观感觉、参与感。而电影要不要参与进去,这是个问题。”
从60帧到120帧的决定,李安思考了一年时间才做出,拍摄《比利·林恩》最大的难度在于,拍的时候只能看到1K、60帧,“灯需要很大的热量,对深度要求又很多,所以只能拍很简单的镜头,根本不知道准头在哪儿。而且观众没有这样的观影习惯,所以这次拍摄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谦卑的过程,我很冒险,也感到很幸运。”他笑言,电影很久没有改了,让自己做一个新的开始吧。
李安冯小刚对谈 冯小刚:感谢电影局“扛雷”让《潘金莲》上映
乔·阿尔文和范·迪塞尔的表情都清晰可见
现场,有学生对李安用新技术却只拍了一部“中场秀”而感到不满,认为这个题材不配作为新介质的里程碑作品,应该拍《阿凡达》《霍比特人》那样的作品才对,而120帧电影应该交给诺兰去拍个类似《盗梦空间》的大片。
对此,李安回答:“每次新介质出现,都喜欢用大场面和动作片去引诱观众,我其实不太管这些,实际上什么题材都能拍,我认为3D最好看的部分就是人脸,是戏剧,场面都是其次,3D其实比2D更窄小,除非银幕再变大。而《少年派》那样的电影,我也拍过,你要做大场面影片其实需要很多特效,《阿凡达》可能连60帧都做不到,因为成本太大了,我现在一下子跳到120帧,能做的就只有精简,这是我的方式。至于这部电影在时代里如何找到它的位置,我认为不重要。”
冯小刚:李雪莲告状只在中国发生,圆形构图有中国式诗意
冯小刚和刘震云合作过《一地鸡毛》、《手机》、《一九四二》,到《我不是潘金莲》,已经是第四次合作,冯小刚对刘震云小说的兴趣在于,幽默感、看生活的角度、对人的认识,“尤其是对民族性有不同于我们受教育时的那个认识。”他表示,刘震云是用幽默写苦难和困境,这种反差让人感兴趣。
由于《我不是潘金莲》的台词情节非常写实,但故事又十分荒谬,冯小刚就开始考虑形式问题。“中国的人情社会向法治社会过渡的时期,人的思维会发生混乱。农村妇女李雪莲从小受人情社会教育,但法律上不能为她讨回公道,她认为法院向着骗子,于是一直要告状。这件事只有在中国才能发生。如果在美国,她跪在总统面前告状,总统会让她找法院,如果在北朝鲜,她想告状,没出村就被枪毙了……”于是他希望用一种中国式的形式。
李安冯小刚对谈 冯小刚:感谢电影局“扛雷”让《潘金莲》上映
《我不是潘金莲》的圆形画幅
由于故事和《秋菊打官司》相似,冯小刚需要从那个肩扛跟随纪录式的拍摄形式中走出来,于是就想到了中国南宋时期的文人画,圆形构图拍摄下,会有诗意有意境。
【谈演员调教】
冯小刚:很多人跟我说范冰冰不适合,这让我觉得更有挑战
范冰冰凭借《我不是潘金莲》拿下国际影后,而选择范冰冰来演出,也是冯小刚的一次冒险。冯小刚承认,有比她更适合这个角色的演员,而且能力都很强,“其实12年前我和她合作过《手机》,我知道她的能力和悟性,但这些年因为她太好看了,落下了‘花瓶’的评价,很多人在我微博下留言说她不适合。这时我就想,如果大家一开始不看好,而在电影里有转变,会让我觉得更有挑战。我一直和习惯作斗争,如果回到老路上,就会非常警惕,我想像一个拍处女作的导演那样来做。”
李安冯小刚对谈 冯小刚:感谢电影局“扛雷”让《潘金莲》上映
范冰冰饰演李雪莲
由于范冰冰的个人符号太强,为了帮助范冰冰成为李雪莲,冯小刚决定将镜头拉开,离她远一点,“我其实也想到侯孝贤一些电影,离演员很远,但不影响我对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的认识。我拉远镜头对冰冰是有帮助的,她没有意见。”
冯小刚透露,范冰冰一开始还想给李雪莲加戏,让观众更同情这个人物,“当时我一直跟她说没问题,但我觉得她不是一个面具,她应该和我创作思想相容,所以最后我告诉她,她看起来是女主角,但真正的主角是那28个人,这些人共同构成了刘震云这部小说的社会意义。我说如果你能接受,这就是一个好电影,最后范冰冰接受了。”
李安:演员很了不起,人脸的美感比很多大场面都好看
此次李安在《比利·林恩》中使用了一个表演系学生乔·阿尔文作为男主角,阿尔文的表演也受到贾樟柯的赞赏。
李安坦言,是在选角开始几个月后,偶尔看到了阿尔文自拍的试镜短片,就让他从英国飞过来,读了一两分钟剧本,就决定用他,“我开玩笑说过,他要跟我比较像,比我帅,秀气、有灵气、楚楚动人,很容易让人产生同情心,因为他需要带着观众进入电影。”
李安冯小刚对谈 冯小刚:感谢电影局“扛雷”让《潘金莲》上映
乔·阿尔文是第一次出演电影
李安表示,《少年派》里演派的小孩,自己是从头教起的,而阿尔文是表演系高材生,素质相当好,有顶级的表演天分,除了基本体力训练、口音训练之外,比成名演员好教,“我有时候会要搞乱他思绪,让他像一个活的人,我希望他觉得拍电影都是需要这样。反而有名的演员障碍比较多。有天分的演员好像是前辈子就会一样,你教的只是他原本就懂的东西。”
他认为,演员都很不容易,只要精神是对的,他们都很愿意投入。在《比利·林恩》中,由于画面非常清晰,演员的脸部细节被放大,李安强调,这种逼真不是吓人,“人有一种内在美,人的眼睛非常喜欢看自己的脸,3D最好拍的就是脸部,因为那是我们自己,看到皮肤的层次、气色,就能感应到内在的感情、脑筋的思绪。演员只需要相信那些思绪,给你的呈现会非常丰富和可贵,因为他在感受而不是表演,我不希望用光影、妆容去遮住人的脸,因为人脸本身就有美感,这比很多大场面都好看。”
听说范冰冰是素颜演出《我不是潘金莲》,李安不禁笑道:“好家伙!”他认为,这就是练习导演权力的机会,“作为导演,我们都有这种野心去探索,让我们发现演员隐藏在妆容之下的美感,我更想看到内在美,有一些偷窥心理。我们导演是罪有应得,而真正了不起的是那些演员,他们大方地把那些东西拿出来,所以每次我都不希望演员挨骂。”
李安冯小刚对谈 冯小刚:感谢电影局“扛雷”让《潘金莲》上映
李安、冯小刚
除了男主角阿尔文,冯小刚和贾樟柯还大赞李安之子李淳在片中的表演,让人又身临其境的感觉。李安笑言:“李淳挺可爱的,他跟我一样,很老实很认真,开窍比别人慢一点,他还没当过兵。我很想让他当两天兵,所以把这个角色写进剧本,是有点私心。”他透露,片中B班的八位军人必须一体,演员也都吃了苦头进行了军事训练。
片中有一场美军重进一个伊拉克人家抓嫌疑人的戏,有一个小男孩带着仇恨的眼神看着美军。谈到这场戏,李安表示,这场戏是在摩洛哥拍的,“本来想在约旦拍,但那边打起来了。”伊拉克人则都在摩洛哥的伊拉克社区里选来。“当时我让那个小男孩做了那个眼神,拍完之后我感到很抱歉,抱了他蛮久,我很不安,旁边还有个五岁的女孩,我对女孩说对不起,女孩亲了我一下,我感到很窝心又很痛心。”
【谈创作核心】
李安:《比利·林恩》是讲美国内心的战争
《比利·林恩》中为数不多的战场戏,被李安拍摄得身临其境,而究其手法却非常朴素。李安表示,战场戏的拍摄,准备思索了很长时间,却只拍了四天,因为经费资源有限,“这是高度戏剧感的东西,我的镜头都很简单,没有动,非常清晰,战场其实是在很短时间收到很多讯息,人的细节看得很清晰,镜头就不需要动了。”
李安冯小刚对谈 冯小刚:感谢电影局“扛雷”让《潘金莲》上映
《比利·林恩》中的战争场面
他希望这场战争是从外在打到内在,所以设计了下水道的空间和近身搏斗戏份:“这会有一种奇怪的刺激感,在杀戮的瞬间有一种很亲密的感觉,这不是一般战争片里的英勇动作戏,而是内心体验。”
贾樟柯评价《比利·林恩》探索的是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反叛的电影。李安认同了他的观点,“大众对我们的想象,和我们真正做的是两回事,但你需要做‘中场秀’来满足大家的想象。”
李安冯小刚对谈 冯小刚:感谢电影局“扛雷”让《潘金莲》上映
贾樟柯、李安、冯小刚合影
李安介绍,二战时美军都是征兵,全民参与无差别,而在募兵之后,军人成为职业,很多人当兵已经不是为了爱国理想,只是因为各种理由,当他们被人民当作英雄的时候,心里是非常不平衡的,因为他原本是来自很低的阶级,他觉得自己可以不需要受这个罪。“就像《偷自行车的人》一样,片中的各种不同的人在对这个社会做出解释,而《比利·林恩》里,从大老板、电影经纪人到平民,每个人都在对战争做出判断,其实都是对他们自己人性的检视。最后B班的英雄士兵们被打了一顿,只能坐上车互相说‘我爱你’,他们只有彼此了。这些军人只是服从命令去作战,但真正的战争是各种人心里的战争,这个战争是美国内心的一个战争。”
【谈电影环境】
冯小刚:感谢电影局“扛雷”让《潘金莲》公映
在谈到中国电影环境时,冯小刚主动感谢了电影局,让《我不是潘金莲》公映。“我非常感谢电影局和张宏森局长,《一九四二》、《我不是潘金莲》这样的电影能够上映,电影局承担了很大责任和压力,过去我也骂过电影局,但我也想到,如果我有一个电影,让我出名赚钱了,但是人家替我扛着雷,结果后来被撤掉了呢?张宏森本身也是写小说的,他能看到导演的初心,能为大家扛一下,而不知道后果,我要由衷地说,我是非常尊敬和感谢他们,为中国电影导演扛了这样的雷,这就是一份担当。”
李安:美国电影公式化,中国电影更有活力
谈到中美电影环境的不同,李安表示,美国电影做得有点僵硬,自己在《比利·林恩》中也反讽了这种现象。“美国现在的片场制度非常公式化,没有活力,也做不出什么东西。反而是中国这里,不光是有钱,而且是对电影的憧憬还没有疲劳,这点很宝贵,美国电影反而有点犬儒了。虽然中国的体制环境是这样的,但我觉得中国电影是有希望的,需要健康地发展下去。”
【谈未来计划】
冯小刚:再勤奋也就只能拍六七部了,只想顺心而为
冯小刚坦言,最初自己想拍自己喜欢的题材,但被连续“枪毙”,只能转向了贺岁喜剧,结果成功,赚了很多钱,于是现在还是想回到自己最想做的事情上,“导演需要体力和脑力,我不认为我还能拍很多电影,再勤奋努力恐怕也就是六七部了,不能再浪费时间了。好多人劝我,现在市场这么好,应该顺势而为,而我想的是顺心而为。”
李安:将完成拳击题材影片,华语片计划正在考虑
李安则打趣冯小刚还能拍六七部这么多,说明“体力还相当好”。他接下来的计划是将拳击题材影片完成。至于再拍华语片,他也在“动想法”。他笑言自己没有触摸到电影时,会不知如何自处,“无论什么题材,我都会往我的深处挖,看我在那个人生阶段最关注的议题是什么。”
如今《比利·林恩》在中国首映之后评论上佳,这让李安十分安慰,这也是他认为中国电影比美国电影更有希望的原因之一。
本文系凤凰娱乐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李安冯小刚对谈 冯小刚:感谢电影局“扛雷”让《潘金莲》上映
|